科學家有望利用殺腫瘤病毒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2021-01-19 生物谷

2019年2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提到「病毒」這個詞時,人們常常會將其與感染或疾病聯繫在一起,病毒的主要目的就是感染並攻擊細胞,比如流感病毒和伊波拉病毒等;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對病毒的理解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研究都闡明了多種病毒感染的機制,同時還有一些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病毒的殺傷功能來作為治療之用,比如用於癌症治療。

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com

截止到目前為止,治療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唯一療法就是切除受影響的眼睛,但近日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靶向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新方法:抗癌病毒。

筆者(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Hemant Khanna)長期致力於研究遺傳性眼病的發病原因,以及如何開發新型療法;如今他們利用修飾後的病毒作為工具來成功修正眼睛疾病細胞的基因,研究者認為,利用修飾後的病毒就能直接殺滅癌細胞,這一策略或能調節病毒的天然細胞殺傷能力,從而治療眼癌。

攻擊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病毒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也是引發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儘管藥物運輸和化療能提供一些治療益處,但副作用則可能引發患者長期失明,最終導致患者的眼球被移除,因此研究人員就需要開發出治療這種疾病的新型策略。通過研究視網膜母細胞瘤繁殖癌變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通過對腺病毒進行遺傳修飾使其能夠識別並殺滅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同時還不會損傷附近的健康細胞。

利用病毒進行治療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其有能力從感染區域游離出來,為了確保病毒不會損傷健康細胞,研究者進行了特殊設計確保病毒只在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中繁殖;研究者將改良後的病毒注射到視網膜母細胞瘤小鼠的眼睛後,檢測了病毒在體內其它部位的分布情況,同時他們還在未患腫瘤的幼兔機體中進行了相同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病毒僅會在腫瘤細胞中存在並發揮作用,且只會在短期內輕微地深入血液中。

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人工修飾腺病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隨後研究者分析了改良腺病毒殺死小鼠視網膜母細胞瘤細胞的能力,研究者表示,與未注射腺病毒的眼球組織而言,注射病毒的小鼠眼球的存活率延長了大約40天,同時修飾後的腺病毒並不會攻擊腫瘤外正常健康的細胞。隨後研究者在兩名患者身上進行了小規模的臨床試驗,檢測了腺病毒的抗癌能力,在前期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修飾後的腺病毒能夠靶向作用患者眼睛中的腫瘤細胞,不幸的是,其中一名患者眼睛變得渾濁以至於研究人員無法進行檢查,不得不通過手術摘除患者的眼球,當他們對患者切除的眼球進行檢測時發現,修飾後的腺病毒僅會在疾病細胞中繁殖,而並不存在於其它健康的組織中;在第二位患者中,其眼球中腫瘤的尺寸和患病細胞的數量都有所減少。

類似的抗癌病毒此前被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這種經過修飾的病毒能夠有效殺滅黑色素瘤細胞,實際上,首個利用殺滅癌細胞病毒的藥物已經獲得了FDA的批准。

圖片來源:thetraveldoctor.com.au

利用病毒的特性開發新型療法

研究者想知道,當病毒被改造成為不殺滅細胞而是將正確的遺傳物質傳遞給細胞時,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其中的一項應用就是將有缺陷的基因以正確的形式運輸給遺傳性疾病患者,而使用這種安全修飾的病毒來運輸基因的一個問題就是,其對基因的大小有所限制,病毒僅能攜帶大約4000個DNA單位的基因進入到細胞中,而筆者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希望能通過改善基因大小運輸的限制來治療諸如色素性視網膜炎等嚴重的失明疾病。

最近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使得適合病毒的基因變得更短,研究者在臨床前的研究中證實,當將基因的正確版本引入到小鼠機體中後就能有效減緩小鼠失明的發生。後期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大量工作來理解患者的免疫系統對所注射的腺病毒產生的反應,同時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大小也會成為影響注射效果的限制因素,而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或許就能提供這些修飾病毒抗癌的能力及安全性的相關信息。(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1】Retinoblastoma

【2】Guillem Pascual-Pasto,Miriam Bazan-Peregrino, Nagore G. Olaciregui, et al.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he RB1 pathway in retinoblastoma with the oncolytic adenovirus VCN-01,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3 Jan 2019,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t9321

【3】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Improves Durable Response Rat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lanoma

【4】What is retinitis pigmentosa?

【5】Wei Zhang, Linjing Li, Qin Su, et al. Gene Therapy Using a miniCEP290 Fragment Delays Photoreceptor Degen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Human Gene Therapy Vol. 29, No. 1, doi:10.1089/hum.2017.049

【6】Potential treatment for eye cancer using tumor-killing virus

Hemant Khanna, February 4, 2019 6.38am EST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有望通過殺腫瘤病毒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
    當提到「病毒」這個詞時,人們常常會將其與感染或疾病聯繫在一起,病毒的主要目的就是感染並攻擊細胞,比如流感病毒和伊波拉病毒等;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對病毒的理解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研究都闡明了多種病毒感染的機制,同時還有一些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病毒的殺傷功能來作為治療之用,比如用於癌症治療。
  • 多發於兒童的視網膜母細胞瘤誘發原因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哪些?
    導語:視網膜母細胞瘤是現在嬰幼兒常見一種眼內的惡性腫瘤,大概有2/3的患者都是在3歲以下的,5歲以上的患者大概是在5%,根據美國相關部分的統計可以知道,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大概是在1/18000左右,全球每年新發病例也是約為5000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主要就是視網膜母細胞。
  •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史: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率
    可是,有一種腫瘤專門侵襲寶寶的眼睛,甚至會讓孩子失去他們的眼睛,乃至生命。這種腫瘤就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它是最常見的兒童眼部惡性腫瘤。中國每年大約有1100位孩子被新診斷為這一疾病。其實,人類很早就對這一腫瘤有所認識。在19世紀以前,視網膜母細胞瘤一直都可以說是不治之症。但如今,它卻是治癒率最高的兒童癌症。
  • 眼睛視網膜母細胞瘤要早發現早治療!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所以今天想把我了解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知識向您科普一下。 視網膜母細胞瘤作為一種惡性腫瘤,早期發現、及時正確的治療才是關鍵。通常,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 研究發現 | 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範先群教授...
    利用GapmeR小幹擾片段在人源移植性腫瘤動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中取得顯著治療效果,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該項研究成果7月15日被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癌症》(Molecular Cancer, IF=15.302)在線發表。
  • 3歲女孩因視網膜母細胞瘤去世,你對眼部腫瘤知道多少?
    腫瘤局限在眼內時生長相對緩慢,一旦突破眼球則生長非常迅速,晚期患兒腫瘤巨大可突出眼球之外。19 世紀晚期首先提出眼球摘除術後,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不影響預後的前提下,RB的治療開始致力於保眼及保存視力,由此治療方法也由眼球摘除術逐漸過渡至外照射及全身化療。
  • ...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團隊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
    利用GapmeR小幹擾片段在人源移植性腫瘤動物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中取得顯著治療效果,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臨床治療提供新靶點。該項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癌症》。
  • 不讓孩子因貧困失去治療的機會 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救助基金在滬啟動
    東方網5月31日消息:「在為患兒提供高質量的治療服務的同時,我們將精心使用好善款,不讓任何一個在九院治療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因為貧窮而失去保命、保眼球、保視力的機會。」今天,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美滋潤心」專項基金救助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慈善項目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九院眼科學科帶頭人範先群教授的一席話溫暖了在座的患兒父母。
  • 有關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知識
    有關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知識 2020-08-12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視網膜母細胞瘤,尚無預防措施,建議生育前做基因檢測,幫助預防
    導語:視網膜母細胞瘤(RB)是一種由受體祖細胞引起的惡性病變。眼睛的惡性病變常發生在嬰兒和兒童,一般成年人身上比較的少見,常會出現的症狀有:結膜充血,角膜水腫等。也可能會發生眼壓增高等。一般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
  • ASCO2016:兩次自體幹細胞移植更有效治療高危視網膜母細胞瘤兒童患者
    它的研究結果已在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年度會議上發布。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最初是由美國達納-法伯/波士頓兒童與血液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員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發的雙次移植技術,當與隨後的免疫治療藥物配合使用時,會產生更好的治療結果。
  • 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滬成立
    原標題: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滬成立  時值國際兒童節,今天上午,全國首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關愛基金在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成立。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可造成失明、眼球摘除、死亡,嚴重威脅患兒身心健康。
  • 寶寶瞳孔有小光點 醫生提醒: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
    此次大多來自於重慶、四川及貴州等周邊地區,會診對象多為0-4身視網膜母細胞瘤患兒。今年1歲零10個月的浩浩這是這次檢查的孩子之一。浩浩來自於貴州,浩浩母親提到,1個月前,發現浩浩右眼有個白點,起初沒有引起注意,畢竟小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也沒有什麼其不適的症狀。持續觀察後,發現白點仍然存在。在當地醫院檢查結果為:右側眼玻璃體佔位,考慮右眼視網膜母細瘤,建議增加檢查。
  • Oncogene:靶向TGF-β受體家族成員可有效遏制視網膜母細胞瘤侵襲
    2018年1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眼部癌症,原發腫瘤可以通過局部或系統性化療進行有效治療,但是一旦發生轉移癌細胞就會抵抗治療,因此這種癌症是導致兒童癌症死亡的首要類型。
  • ...治癒的腫瘤,不因經濟困難「陷入黑暗」!九院貧困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眼球內惡性腫瘤,在我國發病率高、數量多。其中,90%以上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是3歲以下的幼小兒童,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兒還會把腫瘤遺傳給下一代。一旦孩子患上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會失去視力,摘除眼球,甚至喪失生命。
  • 手機可幫助篩查視網膜母細胞瘤
    長沙晚報訊(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沙麗娜)日前,在朋友圈熱傳的文章《王鳳雅小朋友之死》,讓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一嬰幼兒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引起關注。昨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眼科副教授李芸提醒,30%~40%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有遺傳性,如果直系親屬患有該病,孩子須在3歲前定期進行視網膜母細胞瘤篩查,家長也可用手機為孩子篩查。
  • 小鳳雅事件引熱議 搜狗搜索為你權威科普視網膜母細胞瘤
    最近,一則因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救治不及時,女童王鳳雅不幸離世的新聞在網絡不斷發酵,引發無數網友熱切關注。王鳳雅小朋友的不幸離世,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視網膜母細胞瘤」這一不被大眾所熟知、卻奪走鳳雅幼小生命的疾病。那麼「視網膜母細胞瘤」到底是何病症?治癒率如何?
  • 孩子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跡象,在家用手機就能發現
    原標題:孩子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早期跡象,在家用手機就能發現王鳳雅小朋友的不幸遭遇牽動了每個人的心,同時也讓視網膜母細胞瘤這個病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白瞳症可能由許多疾病引起,包括白內障、 Coat’s病、視網膜母細胞瘤、視網膜脫離、眼內感染等。這些疾病都會嚴重損害視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現有白瞳症,必須儘早到醫院治療。普通人很難用肉眼發現孩子的瞳孔變白了。要用肉眼觀察到這一症狀,除非白瞳症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或者觀察者是比較有經驗的醫生。這時候就需要手機來給我們幫忙了。
  • 視網膜母細胞瘤,奪走王鳳雅生命的疾病,你知道嗎?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來源於光感受器前體細胞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兒童,具有家族遺傳傾向,可單眼、雙眼先後或同時罹患,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但它也是臨床治癒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按照美國腫瘤協會的數據,95%-98%的患病兒童能夠康復,超過90%的患者能存活至成年以後。
  • 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落地,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率先獲益
    近日,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開始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全國14個城市的醫院開啟首批使用,這標誌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創新療法有望打破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困境。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佩戴電場治療貼片示範圖牟永告教授表示,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通常就是手術+放療+化療,標準方案治療後患者五年生存率目前數據是低於10%,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6-8個月就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