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落地,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率先獲益

2020-12-17 瀟湘晨報

膠質母細胞瘤死亡率極高,復發率接近100%,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近日,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開始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全國14個城市的醫院開啟首批使用,這標誌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創新療法有望打破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困境。

極高的死亡率與復發率使此癌成為「噩夢」

膠質母細胞瘤是原發性惡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惡性程度高、生長快、病程短、術後易復發且高致殘,最具侵襲性,患者臨床預後極差,中位生存期僅為16個月,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仍不足5%。

牟永告教授正在開處方單

牟永告教授表示,膠質瘤的發病趨勢分兩種:膠質母細胞瘤中老年人居多,腦幹膠質瘤小孩較多。膠質瘤的病因除高電離輻射外,其它尚未明確。牟永告教授表示,惡性膠質瘤被人們稱為「腦癌」,該腫瘤像樹紮根一樣,扎在腦裡面,沒有明顯的邊界,沒有包膜,容易再生,像韭菜一樣,割掉了,還會再長出來。

據介紹,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國外高發年齡是70-80歲,在中國發病人群要年輕一些。目前通過一些有效的檢查手段如CT,磁共振等可進行初步排查。「膠質母細胞瘤的臨床症狀有幾種。腫瘤長在語言區,患者聽得明白,講不出來,叫運動性失語。腫瘤長在功能運動區,對側肢體活動不靈便。腫瘤長在某些區域,還會引起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等症狀,這叫局部症狀。」牟永告教授稱還有一種症狀是腦內壓力增加,腦內高壓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膠質母細胞瘤整體預後差,主要是其生物學特性決定的:膠質瘤浸潤生長,沒有明顯邊界,而且異質性大,放化療抵抗。」

15年後迎來新治療手段,電場治療正式納入處方

在中國,每年有超過45000例的患者被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該病除了病死率較高,還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記憶力、情感認知各方面都會下降,對個人和家庭創傷很大。

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佩戴電場治療貼片示範圖

牟永告教授表示,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通常就是手術+放療+化療,標準方案治療後患者五年生存率目前數據是低於10%,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後6-8個月就復發。「多年來,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案更新十分緩慢,在其他腫瘤治療中大熱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紛紛折戟膠質母細胞瘤,只有腫瘤電場治療經國際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了對該疾病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腫瘤電場治療成為了國際上近十年來唯一獲批且納入權威的NCCN指南推薦的創新療法。」據牟永告教授介紹,腫瘤電場治療是一種便攜、無創的全新腫瘤治療方案,其作用機制是通過低強度、中頻交流電場,作用於增殖腫瘤細胞的微管蛋白,可通過幹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抑制腫瘤增長並使受電場影響的癌細胞死亡。國際III期多中心臨床研究EF-14證實,在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相比單獨使用替莫唑胺(TMZ)化療,接受腫瘤電場治療與TMZ聯合治療患者的五年總生存率提高超過兩倍,由5%提升至13%,中位總生存期由16個月延長至20.9個月。此外,腫瘤電場治療表現出的效果與依從性密切相關,當患者每天使用超過22小時,五年生存率可提升至29.3%,幾乎是單獨使用TMZ五年總生存率的6倍。腫瘤電場治療對健康細胞無傷害。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輕度至中度皮膚刺激。目前腫瘤電場治療針對四種實體腫瘤適應症的研究已進入晚期臨床開發階段,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胰腺癌和卵巢癌。

援助項目,切實減輕患者負擔

牟永告教授認為,腫瘤電場治療的上市突破了15年來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窘境,『手術+放化療+腫瘤電場治療』已經成為了新的標準治療方案。如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已經率先應用了這種國際前沿的創新療法,目前已經開出四張處方,而全省已經開出七張處方。據悉,除了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還有南方醫院、深圳人民醫院以及深圳北大醫院均開出了處方。

記者還獲悉,為幫助更多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減輕治療的經濟負擔,提升創新治療的可及性,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了「愛普新生—腫瘤電場治療患者援助項目」,由再鼎醫藥向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無償提供援助腫瘤電場治療貼片,自2020年6月起,符合條件的低保患者和低收入患者均可申請。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上市 膠質瘤患者關愛平臺同步啟動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李亞南)2020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GBM高峰論壇20日在線舉行,首款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於此間宣布正式在中國內地上市,用於與替莫唑胺聯用治療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治療,以及作為單一療法用於復髮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治療。
  • 羅氏安維汀(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膠質母細胞瘤適應症獲批,為中國患者...
    目前,安維汀®已先後在國內獲批聯合化療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以及不可切除的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此次新適應症獲批將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
  • 粵開出首張腫瘤電場治療處方
    該中心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稱,多年來,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案更新緩慢,腫瘤電場治療經國際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家屬王先生(化名)稱,去年底,患者突發急診入院手術,經病理基因檢測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實此前就了解到腫瘤電場治療可以在香港地區使用,但是疫情關係沒辦法去香港,現在可以在內地直接進行治療了。」王先生稱。
  • 美國天價腫瘤電場療法在國內獲批上市,首例患者已開始接受治療
    腫瘤電場療法是一種無創腫瘤治療技術,自問世以來就受到極大關注。早在2011年電場療法就已被FDA批准用於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惡性胸膜間皮瘤。美國亨利福特醫院和梅奧診所一直在接收患者,但每天高達700美元的治療費用可謂天價,影響了大批患者對新技術的選擇。
  • 研究證明:腫瘤電場治療腦膠質瘤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9月16日訊(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 9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第四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辦,數位專家公布了腫瘤電場治療在中國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
  • 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檢查報告中的IDH突變意味著什麼?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腫瘤,是膠質瘤的最高分級。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約為1年。然而,一小部分患者能存活3年以上。對這些長期存活者的臨床、放射學和腫瘤分子特徵的仔細分析有望為他們的診斷提供一些線索。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患者目前的中位生存期僅為18個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低於5%。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精準靶向腫瘤的免疫療法。
  • 膠質瘤科普 | 膠質母細胞瘤的15個事實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惡性腦瘤,由一種叫做星形細胞的特殊類型的腦細胞發展而來。這些細胞幫助支持和滋養神經元(大腦的神經細胞),形成疤痕組織,幫助修復大腦損傷。膠質母細胞瘤通常侵襲性很強,生長到周圍的腦組織中。當腫瘤開始對大腦施加過多壓力時,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和/或嗜睡等體徵和症狀。
  • 癌症疫苗AV-GBM-1改善了新診斷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PFS
    試驗發現 一項2期試驗(NCT03400917)的數據顯示,AV-GBM-1(一種個性化癌症疫苗)改善了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
  •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幾級?能活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顱腦常見的惡性膠質瘤,其在基因分子水平診斷上分兩種,分為IDH野生型和IDH突變型,IDH突變即為為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是在這種腫瘤中發現的最重要的遺傳改變之一。該文主要著重在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的介紹。
  • Science子刊:發現能夠殺死膠質母細胞瘤的化學物KHS101
    2018年8月25日/生物谷BIOON/---英國每年有2000多人被診斷患有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而且英國議會近期討論了這種迫切需要改善治療方案的疾病。膠質母細胞瘤是最為致命性的癌症之一,它的五年存活率不到5%。
  • 進博現場|漫畫家「小林老師」獲「基金會公益患者關愛大使」稱號
    作為本屆進博會上唯一一家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再鼎醫藥今年首次參展進博會,展示包括腦腫瘤、女性腫瘤、消化道腫瘤、抗感染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在內的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其中, 「腫瘤電場治療家族產品」系全球首秀。
  • 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MDT綜合治療成功救治罕見遺傳病患者
    人民網長沙12月2日電 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在多學科會診(MDT)協作下,成功為一罕見遺傳病——Tucot症候群患者王女士先後實施腦部和腸道的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不日將康復出院。家住青海省西寧市的少數名族王女士,2019年年底出現頭痛、右側肢體乏力、貧血、腹痛等症狀,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左側額顳島葉佔位性病變,考慮膠質母細胞瘤。
  • 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完全消失,上海十院神經外科高亮團隊再創...
    更讓這家人開心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高亮教授對比手術前後的影像報告,曾經威脅小陳的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這意味著治療是成功有效的。今年3月初高亮看到小陳時,她已經癱瘓在床,半身不能動彈,正在逐漸失去語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 Nature:科學家突破血腦屏障來攻擊腫瘤
    但是保護是有代價的:當免疫系統面臨可怕的威脅時,這些屏障會干擾免疫系統,比如膠質母細胞瘤,這是一種致命的腦腫瘤,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很少。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規避大腦自然防禦系統的新方法。當大腦的自然防禦系統產生反效果時,他們會讓免疫系統救援兵通過堡壘的排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