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科普 | 膠質母細胞瘤的15個事實

2021-01-12 健康界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惡性腦瘤,由一種叫做星形細胞的特殊類型的腦細胞發展而來。這些細胞幫助支持和滋養神經元(大腦的神經細胞),形成疤痕組織,幫助修復大腦損傷。膠質母細胞瘤通常侵襲性很強,生長到周圍的腦組織中。當腫瘤開始對大腦施加過多壓力時,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和/或嗜睡等體徵和症狀。根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可能還會有其他症狀。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切的潛在原因是未知的;然而,它們很少發生在患有1型神經纖維瘤病、特科特症候群和李弗羅梅尼症候群等遺傳症候群的人身上。膠質母細胞瘤目前還沒有治癒方法。治療主要是為了延長生存期,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和/或化療。

關於GBM的事實

1.兒童往往比從GBM長期康復的成年人做得更好。III級或IV級腫瘤患兒的5年生存率為25%。在成人中,5年生存率僅為10%。

2.GBM的中位生存期:14.6個月。

3.僅使用手術和放療治療腫瘤時,中位生存率降至12.1個月。

4.被診斷患有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10人中有3人將存活至2年。

5.GBMs佔發現的腦腫瘤總數的17%。它們佔所有星形細胞瘤的75%。

6.GBM對男性的影響比對女性的影響更大,年齡是影響男性發展的一個風險因素。

7.3%。這是歸因於GBM的兒童腦腫瘤的百分比。

8.MGMT基因通常被認為是反應的預測因子。那些通過甲基化關閉這種基因的人傾向於具有更長的存活率。

9.目前,美國有超過124,000人在大腦或中樞神經系統中初步診斷為癌症。

10.在過去的30年中,原發性惡性腦癌的發病率每年增加約1.2%。

11.10-30%的癌症患者會發生腦轉移。

12.GBM的5年生存率為4.46%。

13.GBM的10年生存率僅為2.7%。這使得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成為所有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中最致命的。

14.當GBM倖存者達到3年標誌時,他們被歸類為「長期」倖存者。

15.在最近一項關於移除腫瘤的研究中,31例中有9例攜帶TP53突變。

GBM通常存在於大腦的中央半球。它們可以在大腦內或脊髓的任何地方找到。GBM有兩種類型:原發和繼發。原發腫瘤使其存在迅速得知,癌症往往非常具有攻擊性。繼發性腫瘤也具有侵襲性,但它們的生長通常較低且時間密集較少。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往往包括頭痛,頭暈和嗜睡,因為它們引起的大腦壓力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甚至可能類似於身體一側無力的中風,視力變化,以及記憶回憶困難。

為什麼GBM結果如此兇險?

由於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很少擴散,醫生面對這種腫瘤的問題是它如何生長並對大腦的關鍵結構施加壓力。與其他腫瘤不同,GBM通過將「觸手」固定在大腦上而固定其位置而生長。這使得它們形成時幾乎不可能移除一些GBM,因為它們如此牢固地鎖定在腦組織上。脊髓GBM也是如此。

但是,通常建議手術切除儘可能多的腫瘤,因為這樣可以減輕壓力並延長壽命。即使這種惡性腫瘤的罕見遺傳形式也是如此。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使這種腫瘤緩解,但由於癌症是如此具有侵略性,它通常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使放射和化療失敗。

年齡,良好的初始績效評分和MGMT基因管理是有利治療的最大因素。最近有很多關於這些腫瘤的DNA和整體構成的知識。許多治療選擇在臨床試驗階段或接近臨床試驗階段,希望尚存。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能會有更多的倖存者,但我們必須支持更多的研究,以實現這一目標。

巴特朗菲教授解答膠質瘤治療熱點問題解答科普視頻

2019年INC世界神經外科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蒞臨國內開展高難度手術示範期間,巴特朗菲教授專場學術交流和患者面對面諮詢活動在INC中國代表處上海辦公室成功開展。藉此教授來華之機,圍繞著患者比較關心的膠質瘤熱點問題,巴特朗菲教授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解答。

問題目錄:

1、膠質瘤的國際標準治療方法是什麼?你認為膠質瘤患者都應該做手術嗎?手術的目的是什麼?

2、功能區(如腦幹、丘腦、胼胝體和脊髓)的膠質瘤能否手術?手術切除率是多少?

3、腦幹膠質瘤如何避免術後併發症?

4、對於膠質瘤患者,什麼時候做手術最好?你有什麼建議?

5、膠質瘤術後復發後應做什麼?世界領先的神經膠質瘤綜合治療方案有哪些?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巴特朗菲教授專訪視頻

轉載自: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

相關焦點

  •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幾級?能活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顱腦常見的惡性膠質瘤,其在基因分子水平診斷上分兩種,分為IDH野生型和IDH突變型,IDH突變即為為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是在這種腫瘤中發現的最重要的遺傳改變之一。該文主要著重在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的介紹。
  • 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檢查報告中的IDH突變意味著什麼?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成人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腫瘤,是膠質瘤的最高分級。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約為1年。然而,一小部分患者能存活3年以上。對這些長期存活者的臨床、放射學和腫瘤分子特徵的仔細分析有望為他們的診斷提供一些線索。
  • 中國醫學的又一大進步:中國科學家發現治療膠質瘤的關鍵小分子藥物
    但是對於高級別膠質瘤,特別是4級膠質母細胞瘤,巴特朗菲教授表示,連他一般也無能為力,膠質母細胞瘤生長速度很快,70%-80%患者病程在3-6個月,病程超過1年者僅10%。一般及時手術後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一般也難以活過兩年。
  • 優寧維發布|HALO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中的應用實例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tliforme, GBM)是最惡性的原發性腦腫瘤。常駐小膠質細胞和外周浸潤的巨噬細胞,佔GBM中非腫瘤細胞的一半。這些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與GBM的增殖、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有關,可影響化療、放射治療和免疫療法的療效。
  • 膠質瘤多見於神經細胞,且常發病於顱內,症狀表現多,別亂用藥
    導語:膠質瘤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但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電離輻射,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根據惡性程度,WHO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分類將神經膠質瘤分為I-IV級,I和II級為低度神經膠質瘤,III和IV級為高度神經膠質瘤。
  • 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落地,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率先獲益
    膠質母細胞瘤死亡率極高,復發率接近100%,被認為是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近日,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開始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全國14個城市的醫院開啟首批使用,這標誌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創新療法有望打破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困境。
  • Nature:發現一種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劑---Gboxin
    2019年3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反映癌細胞獨特代謝需求的癌症特異性抑制劑很少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稱為Gboxin的小分子特異性地抑制原代小鼠和人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生長,但不抑制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或新生星形膠質細胞生長。
  • 羅氏安維汀(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膠質母細胞瘤適應症獲批,為中國患者...
    此次新適應症獲批將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2017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我國腦瘤的發病率為7.61/10萬,其中膠質母細胞瘤佔惡性腦腫瘤的46.1%,年發病率約為2.8/10萬,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和治癒率低的特點,被認為是神經外科領域治療難度最高的腫瘤之一。
  • Science子刊:發現能夠殺死膠質母細胞瘤的化學物KHS101
    2018年8月25日/生物谷BIOON/---英國每年有2000多人被診斷患有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而且英國議會近期討論了這種迫切需要改善治療方案的疾病。膠質母細胞瘤是最為致命性的癌症之一,它的五年存活率不到5%。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來源:轉化醫學網 胎腦路線圖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以祖細胞癌細胞為中心的三繫結構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腦癌,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是有限的。
  • 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完全消失,上海十院神經外科高亮團隊再創...
    更讓這家人開心的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高亮教授對比手術前後的影像報告,曾經威脅小陳的7釐米腦部膠質母細胞瘤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這意味著治療是成功有效的。今年3月初高亮看到小陳時,她已經癱瘓在床,半身不能動彈,正在逐漸失去語言能力和吞咽功能。
  • 研究證明:腫瘤電場治療腦膠質瘤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9月16日訊(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 9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第四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辦,數位專家公布了腫瘤電場治療在中國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
  • 腦膠質瘤復發後是否需要再次放療?如何評判膠質瘤放、化療的效果?
    腦膠質瘤復發後是否需要再次放療? 答:膠質瘤復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膠質瘤術後經常被採用,但是對於復髮膠質瘤,因為多數膠質瘤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採用過放療,如果復發距離放療時間較短,再次放療往往可能造成嚴重放射性損傷,引起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因此對於照射野內復發的膠質瘤患者,如果前期採用過放療,距離復發時間又不是太長,可首先考慮化療,暫不行放療。
  • 華潤三九獲得一款腦膠質瘤創新藥大中華區獨家授權
    12月16日,華潤三九宣布與Oncoceutics公司達成授權合作,獲得後者一款腦膠質瘤創新藥產品ONC201在大中華區(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獨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權益。基於協議,華潤三九將向Oncoceutics公司支付首付款、裡程碑款及銷售提成。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患者目前的中位生存期僅為18個月,平均五年生存率低於5%。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精準靶向腫瘤的免疫療法。
  • 孕婦患多髮膠質瘤累及腦幹,輾轉國內外名院終得巴特朗菲手術切除
    28歲的紀女士懷孕已有六個月,本該沉浸在將為人母喜悅中的她卻突發右側肢體乏力,紀女士一家對此非常重視,立即前往國內知名醫院就診,核磁檢查結果提示:「右頂枕、右側丘腦、右側中腦佔位,考慮室管膜瘤可能」。突如其來的病情令全家陷入痛苦和迷茫,腦瘤究竟是良性還是惡性?腹中的孩子還能否平安降生?何時接受治療更為保險?
  • 專訪天津醫科大學康春生:EGFR突變膠質瘤 有望通過兩條信號通路...
    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母細胞瘤(GBM)中,大約有一半和EGFR突變有關,這部分EGFR突變的患者恰恰還是GBM中預後最差的那部分。臨床中,很多這類型患者在術後停止替莫唑胺化療幾個月後,會出現讓醫生猝不及防的「報復性」復發。為什麼會出現所謂的報復性復發?這和膠質瘤替莫唑胺的耐藥性有什麼關係?未來又有哪些途徑可以對此進行幹預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