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種惡性腦瘤,由一種叫做星形細胞的特殊類型的腦細胞發展而來。這些細胞幫助支持和滋養神經元(大腦的神經細胞),形成疤痕組織,幫助修復大腦損傷。膠質母細胞瘤通常侵襲性很強,生長到周圍的腦組織中。當腫瘤開始對大腦施加過多壓力時,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和/或嗜睡等體徵和症狀。根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可能還會有其他症狀。在大多數情況下,確切的潛在原因是未知的;然而,它們很少發生在患有1型神經纖維瘤病、特科特症候群和李弗羅梅尼症候群等遺傳症候群的人身上。膠質母細胞瘤目前還沒有治癒方法。治療主要是為了延長生存期,可能包括手術、放療和/或化療。
關於GBM的事實
1.兒童往往比從GBM長期康復的成年人做得更好。III級或IV級腫瘤患兒的5年生存率為25%。在成人中,5年生存率僅為10%。
2.GBM的中位生存期:14.6個月。
3.僅使用手術和放療治療腫瘤時,中位生存率降至12.1個月。
4.被診斷患有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10人中有3人將存活至2年。
5.GBMs佔發現的腦腫瘤總數的17%。它們佔所有星形細胞瘤的75%。
6.GBM對男性的影響比對女性的影響更大,年齡是影響男性發展的一個風險因素。
7.3%。這是歸因於GBM的兒童腦腫瘤的百分比。
8.MGMT基因通常被認為是反應的預測因子。那些通過甲基化關閉這種基因的人傾向於具有更長的存活率。
9.目前,美國有超過124,000人在大腦或中樞神經系統中初步診斷為癌症。
10.在過去的30年中,原發性惡性腦癌的發病率每年增加約1.2%。
11.10-30%的癌症患者會發生腦轉移。
12.GBM的5年生存率為4.46%。
13.GBM的10年生存率僅為2.7%。這使得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成為所有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中最致命的。
14.當GBM倖存者達到3年標誌時,他們被歸類為「長期」倖存者。
15.在最近一項關於移除腫瘤的研究中,31例中有9例攜帶TP53突變。
GBM通常存在於大腦的中央半球。它們可以在大腦內或脊髓的任何地方找到。GBM有兩種類型:原發和繼發。原發腫瘤使其存在迅速得知,癌症往往非常具有攻擊性。繼發性腫瘤也具有侵襲性,但它們的生長通常較低且時間密集較少。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往往包括頭痛,頭暈和嗜睡,因為它們引起的大腦壓力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甚至可能類似於身體一側無力的中風,視力變化,以及記憶回憶困難。
為什麼GBM結果如此兇險?
由於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很少擴散,醫生面對這種腫瘤的問題是它如何生長並對大腦的關鍵結構施加壓力。與其他腫瘤不同,GBM通過將「觸手」固定在大腦上而固定其位置而生長。這使得它們形成時幾乎不可能移除一些GBM,因為它們如此牢固地鎖定在腦組織上。脊髓GBM也是如此。
但是,通常建議手術切除儘可能多的腫瘤,因為這樣可以減輕壓力並延長壽命。即使這種惡性腫瘤的罕見遺傳形式也是如此。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使這種腫瘤緩解,但由於癌症是如此具有侵略性,它通常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使放射和化療失敗。
年齡,良好的初始績效評分和MGMT基因管理是有利治療的最大因素。最近有很多關於這些腫瘤的DNA和整體構成的知識。許多治療選擇在臨床試驗階段或接近臨床試驗階段,希望尚存。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能會有更多的倖存者,但我們必須支持更多的研究,以實現這一目標。
巴特朗菲教授解答膠質瘤治療熱點問題解答科普視頻
2019年INC世界神經外科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蒞臨國內開展高難度手術示範期間,巴特朗菲教授專場學術交流和患者面對面諮詢活動在INC中國代表處上海辦公室成功開展。藉此教授來華之機,圍繞著患者比較關心的膠質瘤熱點問題,巴特朗菲教授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解答。
問題目錄:
1、膠質瘤的國際標準治療方法是什麼?你認為膠質瘤患者都應該做手術嗎?手術的目的是什麼?
2、功能區(如腦幹、丘腦、胼胝體和脊髓)的膠質瘤能否手術?手術切除率是多少?
3、腦幹膠質瘤如何避免術後併發症?
4、對於膠質瘤患者,什麼時候做手術最好?你有什麼建議?
5、膠質瘤術後復發後應做什麼?世界領先的神經膠質瘤綜合治療方案有哪些?
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巴特朗菲教授專訪視頻
轉載自:INC國際神經外科醫生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