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上市 膠質瘤患者關愛平臺同步啟動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李亞南)2020中國抗癌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GBM高峰論壇20日在線舉行,首款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於此間宣布正式在中國內地上市,用於與替莫唑胺聯用治療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治療,以及作為單一療法用於復髮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治療。會上同步啟動了全國首個膠質瘤患者關愛平臺——「首護」,旨在幫助腦膠質瘤患者獲取專業的治療與康復指導。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腦膠質瘤基因組圖譜資料庫發起人和創建者、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介紹:「在中國,每年有超過45000例的患者被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傳統的手術和放化療對患者整體生存期的提升效果有限,長期以來缺少創新的治療手段。作為15年來首個在中國內地上市的膠質母細胞瘤創新療法,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不僅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有望為患者延長生命,也為國內腦膠質瘤治療開闢了新思路。」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且具有侵襲性的成人腦腫瘤,是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作為神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膠質母細胞瘤的疾病進展非常迅速,且極易復發,患者復發率高達100%,五年生存率低於5%,被認為神經外科治療中最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

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通過低強度、中頻交流電場,作用於增殖癌細胞的微管蛋白,幹擾腫瘤細胞有絲分裂,抑制腫瘤增長並使受電場影響的癌細胞死亡。國際III期多中心臨床研究EF-14證實,在新診斷的GBM患者中,相比單獨使用替莫唑胺治療,接受腫瘤電場治療愛普盾與替莫唑胺聯合治療患者的五年總生存率提高超過兩倍,由5%提升至13%,中位總生存期由16個月延長至20.9個月。2018年NCCN指南將「常規放療+同步和輔助TMZ化療+電場治療」作為膠質母細胞瘤1類推薦。中國國家衛健委首部《腦膠質瘤診療規範(2018年)》也特別推薦腫瘤電場治療用於新髮膠質母細胞瘤和復發高級別腦膠質瘤。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毛穎教授表示:「不同於以往的手術、藥物和放療等傳統療法,除了在療效方面的明顯優勢,腫瘤電場治療使用更加便捷無創,有助於患者回歸日常生活。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從中獲益,幫助進一步提升中國腦膠質瘤整體治療水平。」

截至目前,腫瘤電場治療在全球範圍內已治療超過15000名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多個關於腫瘤電場治療的全球III期關鍵性臨床研究也正在開展以評估其用於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的療效,針對肝癌和胃癌的II期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據介紹,為了給腦膠質瘤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權威、更實用的疾病科普和康復知識,全國首個針對腦膠質瘤患者的綜合性患者關愛公益項目——「首護」當日正式啟動。項目由北京愛譜癌症患者關愛基金會攜手全國腦膠質瘤領域權威醫院、專家發起,旨在通過線下定期舉辦院內課堂,線上提供多種形式的專家疾病科普、醫患互動等答疑解惑,幫助腦膠質瘤患者獲取專業的治療與康復指導,輔助患者規範化治療並提升生活質量。(完)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落地,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率先獲益
    近日,我國首款腫瘤電場治療開始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全國14個城市的醫院開啟首批使用,這標誌著15年來中國內地首個膠質母細胞瘤突破性創新療法正式惠及患者,創新療法有望打破國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困境。「膠質母細胞瘤整體預後差,主要是其生物學特性決定的:膠質瘤浸潤生長,沒有明顯邊界,而且異質性大,放化療抵抗。」15年後迎來新治療手段,電場治療正式納入處方在中國,每年有超過45000例的患者被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該病除了病死率較高,還會直接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記憶力、情感認知各方面都會下降,對個人和家庭創傷很大。
  • 美國天價腫瘤電場療法在國內獲批上市,首例患者已開始接受治療
    1.天價電場療法在國內獲批,首例患者在上海接受治療 2020年5月,電場療法-Optune在中國獲得臨床研究豁免資格,正式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中文名稱為愛普盾。這對於國內患者無疑是一大驚喜。
  • 粵開出首張腫瘤電場治療處方
    該中心神經外科主任牟永告稱,多年來,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案更新緩慢,腫瘤電場治療經國際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家屬王先生(化名)稱,去年底,患者突發急診入院手術,經病理基因檢測確診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實此前就了解到腫瘤電場治療可以在香港地區使用,但是疫情關係沒辦法去香港,現在可以在內地直接進行治療了。」王先生稱。
  • 研究證明:腫瘤電場治療腦膠質瘤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9月16日訊(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 9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第四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辦,數位專家公布了腫瘤電場治療在中國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
  • 國內首個醫療器械多方共付項目啟動 再鼎打造醫療器械商業化新生態
    上海2020年7月2日 /美通社/ -- 2020年6月30日,全球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愛普盾® 中國商業渠道上市會在上海舉行。為了提高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對於腫瘤電場治療這一創新療法的可及性,再鼎醫藥在產品上市的同時,攜手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國藥控股、鎂信健康、平安健康保險等多個合作夥伴共同推出國內首個醫療器械多方共付項目-恆星計劃,其中包括國內首個針對醫療器械開展的患者援助項目「愛普新生-腫瘤電場治療患者援助項目
  • 進博現場|漫畫家「小林老師」獲「基金會公益患者關愛大使」稱號
    作為本屆進博會上唯一一家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再鼎醫藥今年首次參展進博會,展示包括腦腫瘤、女性腫瘤、消化道腫瘤、抗感染等多個重大疾病領域在內的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其中, 「腫瘤電場治療家族產品」系全球首秀。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談「瘤」色變是每一個腫瘤患者在被確診時的第一反映,大多數人在第一次聽到腫瘤的時候,很容易想到是癌症,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症,腫瘤有良性也有惡性,只有惡性的才被稱為癌症。
  • 大醫雲護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啟動 1藥網布局腫瘤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海2020年7月27日 -- 7月25日,「大醫雲護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牽頭,與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共同主辦,20家國內外肺癌領域知名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共同參與,旨在通過建立肺癌患者診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醫患互動平臺,為患者提供科普宣教、用藥指導、在線諮詢以及複診隨訪支持等健康管理服務
  • 國外看病資訊:腫瘤電場療法,間皮瘤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
    近期,《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先前的標準治療相比,腫瘤電場治療(TTFields)是間皮瘤患者治療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進。去國外看病的患者有可能用到該療法。據致力於國外看病的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間皮瘤的治療選擇相對有限,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和化療等,腫瘤電場療法的到來為間皮瘤患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和希望。
  • 巴特朗斐教授談術中超聲造影在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
    幫助醫生在同等甚至更佳療效的前提下,儘可能保留、保護患者正常組織結構。其中術中核磁共振也就是術中超聲造影是神經外科醫生的火眼晶晶。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神經上皮腫瘤,佔顱內腫瘤的50%。膠質瘤的分級與預後密切相關。腫瘤的生長、侵襲和轉移依賴於血管生成,腫瘤血管生成的程度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和預後密切相關。CT能準確判斷病變位置,清晰顯示膠質瘤鈣化,但準確性不佳。
  • 羅氏安維汀(貝伐珠單抗注射液)膠質母細胞瘤適應症獲批,為中國患者...
    目前,安維汀®已先後在國內獲批聯合化療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以及不可切除的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此次新適應症獲批將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
  • 1藥網布局腫瘤全生命周期管理 大醫雲護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啟動
    來源:金融界網站7月25日,「大醫雲護肺癌患者關愛」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牽頭,與北京生命綠洲公益服務中心共同主辦,20家國內外肺癌領域知名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共同參與,旨在通過建立肺癌患者診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醫患互動平臺
  • 進博生「輝」:關鍵十年,輝瑞腫瘤為患者生命聚力加碼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之際,輝瑞舉辦了「關鍵十年,輝瑞腫瘤為患者生命聚力加碼」的專題活動,與乳腺癌、肺癌、和血液腫瘤領域的專家們,共聚一堂,結合中國腫瘤患者診療現狀,從相關領域診療進展推動、患者關愛和輔助信息平臺等多個角度深入探討,從而綜合改善中國腫瘤患者整體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共同呼籲社會對腫瘤患者投以更多的關愛和關注,助力實現《健康中國行動(2019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與成人相比,兒童高級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的治療仍構成重大挑戰。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啟動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由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的「關愛立達患者援助項目」正式項目啟動,符合相應醫學條件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被納為項目援助對象。據統計,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達2.9億,平均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 |神經膠質瘤|腦膜瘤|手術|認知|腫瘤|...
    腦膜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90%的腦膜瘤為世界衛生組織一級腫瘤,病程相對良性。儘管預後良好,但許多世衛組織一級腦膜瘤患者表現出影響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細微認知障礙。認知障礙可能是由於腫瘤、瘤周水腫、外科治療或癲癇發作的發生以及抗癲癇藥物的治療引起的。
  • ​諾華、拜耳等都在開發 IDH靶點在癌症治療領域還有多大潛力?
    有望誕生新治療策略目前,全球已有兩款IDH抑制劑獲批上市,除了對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它還有望成為IDH1突變膽管癌患者的新型靶向療法。不過,對於存在IDH突變的腫瘤而言,其潛在治療方法遠不止於此。2017年8月,由Agios公司與新基公司帶來的首款IDH2抑制劑Idhifa(enasidenib)被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攜帶IDH2基因突變的復發/難治性AML患者。在AML患者中,大約有8%~19%的患者帶有IDH2突變。這種突變會抑制正常的血細胞發育,導致過多不成熟的血細胞產生。Idhifa通過抑制突變的IDH2蛋白來控制疾病發展。
  • 偏癱、失語的丘腦膠質瘤患者何去何從?德國手術全切後均得到改善
    在當地醫院發現顱內佔位後,患者與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的德國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取得聯繫進行會診,最後確認了手術治療方案,隨後前往德國漢諾瓦INI國際神經學研究所。 術中磁共振檢查,顯示腫瘤精準全切(紅色表示切除前,綠色表示切除後) 術後組織病理學:瀰漫性中線神經膠質瘤
  • 以色列的黑科技Optune有了中國名——愛普盾
    在2019年2月28日,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親自來到在香港召開的腫瘤電場治療香港上市發布會,得以近距離感觸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Optune,回來之後撰寫了一篇《親赴香港近距離感觸首款腫瘤電場治療——Optune》文章,發表在論壇微信公眾號。很多病友對這種「無創、副作用小、可在家治療」的新型治療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