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完英語課程的橫評,很多同學都提出能不能給評一下思維課。但由於課程的評測都要親身上一段時間才能看出具體的情況,因此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目前我還有幾個思維課產品在持續體驗中。
而為免大家等太久,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先來給大家做個初步的分享,匯報一下我對思維課目前的一些觀察。
思維課近年來這麼火爆,多半是出於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特別是幼小銜接的內容,很多家長看完課程介紹後都會琢磨要不要給自己孩子報一個。
然而思維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好像什麼都能跟它扯上關係,那我們一直想要給孩子提升的這個「思維」,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兒童心理學》,兒童在學前時期,抽象的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比如更加關注事物的因果關係、有更好的視覺感知力、想像力和判斷力等等。在8歲以前,兒童的思維能力處於一個極速發展的階段,思維可以分成很多種:
比如說發散思維:用泡泡思維導圖,寫出海陸空的動物有哪些,從一個概念去擴散出多個例子,能充分調動孩子的想像力、聯想力和知識儲備,這種發散思維對孩子從事創造性工作是很必要的,能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認識事物之間的多種聯繫。
比如說有序思維,最初的啟蒙可能是數數,按長短高低等排列順序。擁有有序思維的人遇到複雜的問題,能將事情的重要性捋清楚,有條理地去思考,不僅對他們生活自理上有很多好處,學習和工作上也會有秩序地處理問題,還培養到冷靜理性的特質。
又比如演繹思維:用流程圖寫出一件事情的因果關係,或者描述故事發展,知道事件是一環扣一環地去發展的。這樣去思考其中的問題,分析事情的利弊。幫助他們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這些思維的技能,最終形成了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表達力、數感能力、空間想像和邏輯推理等高級思維能力。而良好的思維能力,在語文、英語、數學以及很多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生活工作中,都能有很好的優勢體現。所以在寶寶的學前階段,思維訓練確實是比較有意義的。
那既然培養好思維對孩子有如此多的好處,我們是不是就一定要報個思維課呢?
基於我目前對思維課的體驗和觀察來看,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對於3歲以下的低齡小朋友,常見的思維訓練都是比較簡單的主題,比如常規圖形認知、分類、觀察力遊戲和小拼圖等等,家長有時間和一定精力的話,配合家中一些物品,或者市面上的一些玩具圖書,在家完全可以通過親子時間來輔助孩子進行提升,不需特別去報思維課。
而到了3歲以上,想要系統地做好孩子的思維訓練,需要關注的模塊就開始多起來了,例如3歲的時候,你可以開始讓孩子學習數量和排序、平面圖形的應用、空間方位、拼圖、迷宮、類比推理等,4歲時,又可以開始學習等量代換、加減運算、空間平移、序列推理等。
對於這些學習主題,市面上也有林林總總的圖書和練習冊等產品輔助家長給孩子做系統的提升,如果家長有這個時間和精力的條件的話,那其實也可以藉助各種輔助產品給孩子做到很不錯的提升效果。
但相比3歲前的提升,3歲後的這些思維訓練,其難度和所需耗費的精力會相對更大一些,所以如果家長自身實在是沒這個條件照顧過來的話,那報個思維課會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
而至於報哪一種課,就要根據孩子本身的情況來進行選擇了。
目前市面上的思維網課,可以分為直播課、AI課和遊戲課三種。
直播課就是老師和學生的實時互動教學,通過在線做題和講解課件,教授知識點;而AI課則沒有老師跟孩子實時互動,通過動畫或錄播課等方式給孩子教授知識點,並讓孩子做練習題來進行掌握和鞏固;遊戲課則是全程以遊戲互動的方式來代替課程,以練代學。
價格方面,直播課肯定是最高的,畢竟有真實老師實時指導,成本也最高,平均單節大概是90塊左右,一周兩節課的話一年下來基本要9000塊左右。而AI課和遊戲課會相對便宜一點,一年下來一般是3000塊左右;遊戲課則最便宜,大多數幾百塊就可以解鎖整套課程長期使用。
先來說說我對直播課的體會,直播課最大的優勢在於真實交流,而這種真實交流對小朋友的課程效果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直播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隨時關注到學生的動態,通過互動,來引導他們的思考。而孩子的思路正不正確,也可以即時收到老師的反饋。這一點是AI課做不來的。
小班直播課的人數一般在4到8個孩子以內,可以給到孩子一定的學習氛圍,同時也相對可以照顧到各個孩子的情況(當然人數越少照顧得越好),而且孩子們一起上課,會讓他們有互相帶動的作用,同時競爭意識也讓他們更加主動,像籠包上課都會搶著舉手發言。
而對家長來說,孩子在家上課,可以更好地看到孩子的課堂情況以及對知識的學習情況,發現孩子有哪些沒掌握好的,也可以課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不像報線下培訓班時,放學後問學了什麼,也講不出,學得是好是壞心裡沒底。
不過,直播課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上課時間是固定的,如果剛好沒空的話,就錯過該節課,一般只能通過看錄播課來補上。
另外,直播課的上課時長也比較長,大概30到50分鐘不等,這對耐性不太夠的寶寶來說考驗還是挺大的,所以老師的上課風格和節奏比較重要。有的老師會把重點放在授課上,有的老師則比較擅長互動和活躍氣氛。如果要上直播課的話建議留意好哪種風格的老師更適合自家孩子。
一節思維課,一般都會先給孩子介紹本節課新的知識點,然後再讓孩子運用練習起來。
對此,AI課一般會由動畫片或老師錄製好的課堂視頻來給孩子介紹講解知識點。
然後通過互動練習來實操應用。
整體下來,能藉此模擬到整個課堂的教學,完成「輸入-輸出」的學習閉環。
但跟直播課比起來,AI課最大的短板就是缺少真實交流,因此孩子相對容易走神,而且如果沒聽懂或理解好該知識點,也沒有老師對其作進一步指導和輔助。又或者當其做練習做錯了,也沒法像直播課那樣有老師來引導其思考出正確的答案。
因此如果你給孩子上的是AI課的話,家長的參與就非常重要了,需要彌補好上述老師所承擔的工作,確保孩子對該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但相比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完全由家長來教學,AI課還是會讓家長輕鬆不少的,起碼其本身有一套完整的課程內容,能承擔到大部分的教學,家長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輔助和解惑即可。
而且相比直播課,AI課有個好處就是時間不受限,隨時隨地都可以上課,比較靈活,上課時長也可以由家長進行把控,不用擔心孩子一下子過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
但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目前我所看到的AI課,在知識深度和學習強度方面,都會一定程度地比直播課要低,例如每節課知識點的數量較少,難度也不會太高,以避免孩子產生抗拒心理。所以如果你對孩子思維訓練的效果要求比較高的話,那建議上AI課的同時,還要再額外在市面上找些練習冊來給孩子做強化和加深。
最後說說遊戲課,這種課程由遊戲組成,以闖關的形式來做練習,以練代學。
這種課的趣味性比較高,通過設計各種遊戲,給孩子進行思維學習和鍛鍊。
簡單的主題比如製作水果冰沙,需要2個冰塊,2串葡萄,加入材料就能製作出一杯多肉葡萄,了解到數字和數量之間的關係,練習數數和豎式加法。
又比如玩烘焙來認識5以內數字的字形。按要求把材料放到碗裡攪拌後,用數字模壓好餅乾後,加辣椒醬、巧克力醬給動物餵食,他們就會噴火或者露出愛心等不同反應,讓小朋友十分驚喜,並且對數字的形狀產生深刻的印象。
稍微大齡的主題,比如玩射擊怪物的遊戲,在通過不同形狀的關卡大門,要用手指來描摹圖形,開啟大門,認知圖形的邊和角。
還有把魚缸裡面的小魚移到正確的魚缸裡,感受數字的合成和分解。可以建立同一個數的分解規律,促進對數字的理解。
而且相比上面直播課和AI課的交互練習,這類遊戲課的遊戲往往設計得更加精美,交互方式更加豐富,可玩性也更高,孩子做起來一般都會有不錯的積極性。
然而這種遊戲可雖然趣味性高,孩子願意用,但基本上都會缺乏知識的正面講解,所以孩子很難知道自己在學什麼知識點,也有可能一直當遊戲那樣玩,玩完就沒了這回事。
例如下面這個關於等量代換的遊戲,設計成往天平上拖曳水果,讓天平兩邊的重量相等。這個遊戲需要孩子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來解題,比如1個蘋果=2個柿子,那麼2個蘋果應該等於多少個柿子?但遊戲玩下來,就算他們不去數數,只要一直往天平上添加水果,恰好添加數量對了,天平就會自己平衡並放出彩炮,孩子實際上也沒理解到等量代換的概念。
又例如這個逃離隕石群的遊戲,要想辦法把隕石逐個移開,給飛碟騰出一條路,雖然考驗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遊戲裡沒有教到具體的解題方法,孩子很有可能是東挪一下西挪一下把答案碰出來,最後也不知道學到了什麼知識點或形成系統的思考方式。
所以這類產品,比較適合配合其他直播課或AI課一起使用,讓孩子多一些思維練習或作為強化知識點的補充材料,如果想單靠其進行系統的思維學習和訓練的話,效果就難以保證了。
好了,上面就是關於思維課我目前所觀察到的情況給大家的分享。
總體而言,在3歲後給孩子做系統的思維訓練,思維課還是有不少可取之處的,而不同類型的思維課也會有其不同的適用群體,大家可以根據自身和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