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同風
——秦文化大展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10月8日
此次展覽不僅呈現了秦的發展之路,更體現了秦文化與不同文化,尤其是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展覽聯合國內23家文博機構,共有展品140餘件/組,其中包括杜虎符、雲夢睡虎地秦簡、銅車馬、裡耶秦簡等國家一級文物。
春風千裡
——江南文化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
(夜間開放時間:6月19日、6月20日、6月26日,延長開放至21:00,20:00停止入場)
本展覽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從文物出發,提煉出江南文化深層的五種特徵,精選代表性藝術品近二百件。
高齋雋友
——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9日—6月28日
展覽以文房供石為主題,展出旅美華人收藏家胡可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一批古典文房供石,以及上博收藏的供石及文人畫石作品,帶領參觀者了解中國歷代文人對天然石的青睞。
海上風標
——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作品展
地點: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7月12日
2020年是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周年,展覽共展出上海中國畫院作品近一百件,內容涵蓋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
亞歷克斯·卡茨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9日—2020年8月9日
(夜間開放日期:6月13日、6月18日、6月20日、6月25日、6月27日(周四、周六) 延長開放時間:延長開放至20:00(19:30停止入場)
展覽通過涵蓋繪畫、雕塑和剪帖裝置作品在內的30餘件代表性作品,以及影像和書籍文獻,展現今年93歲的藝術家近60年的創作脈絡和其對具象繪畫藝術的探索。
時間的形態:蓬皮杜中心作品展(一)
地點:上海西岸美術館
展期:展至2021年5月9日
典藏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旨在向公眾介紹梳理蓬皮杜中心的館藏歷史,以及相關藝術藏品同其創作地歐洲歷史背景的重要淵源。
融·合:從春秋到秦漢特展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8日— 8月17日
選取春秋戰國到兩漢時期的文物約350件,展現了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多元的文化面貌到秦漢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發展進程。
鮮虞風雲
——古中山國文物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 2020年6月12日— 9月2日
展覽由蘇州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劃,甄選164件/套珍貴文物,分為「鮮虞東徙·肇建中山」、「車轔馬嘯·逐鹿中原」、「鐘鳴鼎食·生死同歡」三個單元,全面展示了中山國在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精品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0年5月18日—8月16日
展覽匯集了館藏仕女畫精品,時間跨度從清代中期至近現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畫名家如費丹旭、改琦,亦有一些名不見經傳而難得一見的小名家。
返樸歸真
——徐生翁書畫精品展
地點:浙江紹興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6月28日
2020年適逢徐生翁誕辰145周年,「返樸歸真——徐生翁書畫精品展」在紹興博物館書畫一廳對外展出。紹興博物館聯合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美術館、浙江圖書館、紹興魯迅紀念館、紹興市佛教協會及徐生翁先生後人,精選100餘件徐生翁各時期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展現徐生翁精湛的藝術成就。徐生翁(1875—1964),浙江紹興人。早年姓李,名徐,號生翁。中年曾以「李生翁」書署,晚年始複姓徐,仍號生翁。徐生翁先生在詩、書、畫、印諸多方面有著頗為獨到追求,其作品剛健與生拙並重、天真與奇崛相生。
徐謂禮文書
——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
展期:2020年5月15日—6月30日
展覽以「徐謂禮文書」勾勒出一名南宋普通文官從低層到中級的仕宦生涯,展現出南宋中後期文書制度、官員管理、政務運行等,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配合此次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首次大幅展出館藏一級品南宋《忠義堂帖》。該帖收錄的顏真卿告身,作為唐代告身的典型,與徐謂禮告身所代表的南宋中晚期告身形成對比,反映出唐宋告身在文書制度上的變化。
魏風堂堂:雲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
地點: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2日—11月30日
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112件(套)文物,回顧並整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和記錄雲岡石窟的中外學術文獻、珍貴歷史影像。許多展品是首次亮相,其中不少直接來自研究院文物庫房。豐富的雲岡雕刻之美,讓觀眾走入了「雲岡時間」。展品還包括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與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完成的世界上首個可拆卸3D列印數位化石窟——雲岡第12窟1:1複製窟。
融·合
——4-5世紀北魏平城文物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5日—8月15日
展覽由安徽博物院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館共同主辦,展出精美文物309件(套),既有銅鎏金童子葡萄紋高足杯、磨花玻璃碗等絲路珍寶,也有北魏墓壁畫、金下頜託等近幾年大同地區出土的北魏文物。
渾厚華滋
——黃賓虹書畫作品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
展期:2020年5月15日—7月19日
展覽精心遴選出黃賓虹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花鳥、山水、書法作品七十餘件套,彰顯其在中國畫創作上的藝術成就、革新理念及其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的卓越貢獻。
故宮博物院
故宮目前僅開放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外西路、壽康宮、慈寧花園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和室內服務場所暫不開放。
夏香遠溢
——瀋陽故宮藏書畫展
地點:瀋陽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6月9日起
展覽展出包括朱耷、石濤、鄒一桂、高其佩、任薰等清代畫家30餘幅館藏夏季題材的書法繪畫作品。
壁上乾坤
——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延展至6月28日
墓葬壁畫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收藏,其中的北朝壁畫作品,更是豐富精彩,引人入勝。本次展覽特選取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呈現1500年前的繪畫華章。
儒風漢韻
——漢畫像石拓片藝術展
地點: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研究院雲岡美術館
展期:2020年6月13日—8月13日
漢畫像石是漢代大多沒有留下名字的民間藝人雕刻在墓室、棺槨、祠堂、墓闋等建築石構上的石刻藝術品,興起於西漢早期,延續至東漢末期,堪稱漢代生活的百科全書。此次展覽匯集了漢畫主要分布區的六十幅漢畫像石拓片,表現了漢代先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信仰,展現了兩漢時期輝煌的藝術。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
——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地點:甘肅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3日—8月13日
展覽通過「展覽+講座」的形式,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先進事跡,弘揚「莫高精神」。
契丹印象
——遼代文物精品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6月16日—10月25日
展覽精選了內蒙古自治區相關文博機構珍藏的各類遼代文物138件/套,其中一級文物達70件,二級文物9件,三級文物14件,涵蓋金銀器、玉器、陶瓷器、玻璃器等多個門類。展品以遼代多個重要墓葬和城址的出土文物為主要構成,諸如駙馬金面具、雲紋鎏金銅馬具、乳釘紋玻璃盤、遼白釉人首摩羯形提梁注壺、貼銀花鳥紋漆盒、青白玉鏤雕飛天等國家珍貴文物將悉數到場。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文物特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0年4月28日—8月28日
展出洛陽龍門石窟的85件文物,重點展品是8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級文物,呈現北魏造像的秀骨清像、唐代佛像的富麗健美,講述國寶回歸的故事和古蹟的修復過程。
翰墨空間
——臺北故宮書畫賞析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展期:2020年6月9日—2021年1月3日
本展意在透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第一期展品包括傳郭熙《寒林圖》、吳鎮 《篔簹清影圖》、文徵明《千巖競秀》軸等繪畫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黃庭堅《致齊君尺牘》等書法作品。
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0年4月8日—7月5日
展覽以說明卡片作為探索主題,選取元代畫家倪瓚本人以及具有倪瓚風格的7幅繪畫,創作時間跨越元明清三代,將這些相似度很高的作品與不同年代製作的說明卡片並置展出,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之間的組合效果及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