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畫像石拓片藝術擷萃

2021-02-22 覌止樓覌天下
遠古時代,由於人們認識水平有限,對各種天災和瘟疫充滿了恐懼,認為是鬼神作祟。古人通常戴著面具,把自己裝扮成面目猙獰的儺神,跳著狂熱的舞蹈,以一種「以邪壓邪」的姿態來驅邪避疫。漢代的大儺,基本沿襲周代的制度,納入禮制的範疇,形成一套比較完備的儺祭儀式,用來驅逐瘟疫,保佑人們平安。

大儺圖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49釐米,橫282釐米,減地平面線刻。圖中十一個奔走捉拿狀的神獸和右上部銜蛇的虎頭即是十二神獸,其周邊奇形怪狀的動物是驅趕的對象即鬼魅;圖兩端及中間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

方相氏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120釐米,橫47釐米,減地平面線刻。上刻朱雀,正面展翅而立;中為方相氏,虎首,張口露齒,四肢長毛,左手執戟,右手舉刀,左足握劍,右足握刀,胯下立一盾;其下為玄武,龜、蛇相繞。此圖與龍、虎圖共同組成「四神圖」。

臨沂吳白莊漢墓畫像 石高135釐米,寬30釐米,淺浮雕。上部一神獸類方相氏,虎首,頭頂弩機,左手持斧,中刻一大鳥銜珠及一有翼的兔,下刻一鳳鳥銜綬。臨沂吳白莊漢墓畫像,石高149釐米,寬53釐米,淺浮雕。上刻二鳳鳥相對,銜綬;下刻一神獸類方相氏,虎首,頭頂弩機,一手持錘,一手持斧;再下是鷹捉兔;最下是二人交談。

天神出行、大儺圖

嘉祥武氏祠畫像,畫面分四格:上格,天神出行,天上七星高懸,捲雲飄飛,天神在一眾仙人護衛和迎接下,乘龍車出行;下一格是「雷神」「電神」出行;再下是大儺場景,方相氏帶領一眾神獸舉行大儺儀式;最下格是狩獵圖,有大力士逮獸、扛獸、拔樹形象。

雷神乘雲車在一眾仙人的牽引,及後面風神風吹下向右行進,雷神坐在雲車上,一手持錘舉起,車後立一鼓,此系布雷神器。

電神作業(局部)

三電神一手持錘,一手持鐵,敲擊生電。有二龍相交,龍頭倒懸,下一人跪伏於地,一電神正在其上持器大力敲擊。

一眾神獸在方相氏帶領下正在舉行大儺儀式,方相氏頭頂弩機,手腳各持刀、劍、戟、鉤鑲四種兵器。

1、伏羲、女媧。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有「伏羲鱗身、女媧蛇軀」的說法,而現今所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像與磚畫中伏羲、女媧常常高擎日月以人首蛇身作交尾狀的形象存在。日月是光明的象徵, 儺舞是光明之舞, 伏羲、女媧手舉日月和方相氏「黃金四目」的作用是一致的。

伏羲

臨沂吳白莊漢墓畫像 石高117釐米,寬35釐米,淺浮雕。上刻伏羲,人首蛇身,右手持規,胸前一日輪,內中有金烏、九尾狐,下面是一「山」字形座,有玉兔搗藥、神獸、仙人等在左右。臨沂吳白莊漢墓畫像 石高116釐米,寬32釐米,淺浮雕。女媧人首蛇身,左手執矩,胸前一月輪,輪中有玉兔搗藥和蟾蜍。下刻二鳥銜魚,再下一大樹,樹間一鳥棲樹上鳥巢,樹下一人推樹,一人執杆搗鳥巢,此是急於升仙的人們在尋找仙藥。


2、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刻畫在墓中主要是起鎮墓驅邪的作用,即鎮守四方,驅邪除鬼,保衛墓主和他的靈魂。古人夜觀天象,驚異環繞周天之二十八星宿中,東方似龍,西方似虎,南方似鳥,北方似龜,於是創造出這四方神靈。

青龍

石面縱120釐米,橫29釐米,減地平面線刻。刻一條青龍:雙角,口有利齒,唇上生須,口銜瑞草,草與龍相纏繞。

石面縱120釐米,橫30釐米,減地平面線刻,局部殘缺。刻一白虎:張口露齒和舌,豎耳,周圍捲雲飄飛。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120釐米,橫47釐米,減地平面線刻。上刻朱雀,正面展翅而立;中為方相士(蚩尤),虎首,張口露齒,四肢長毛,左手執戟,右手舉刀,左足握劍,右足握刀,胯下立一盾;其下為玄武,龜、蛇相繞。此圖與上兩幅圖共同組成「四神圖」。

費縣劉家疃漢墓畫像,淺浮雕。畫面刻白虎,張口露舌,長尾有翼。

臨沂吳白莊漢墓畫像,石長117釐米,寬31釐米,淺浮雕。畫面左刻一龍,右刻一虎,間有兩隻鳥,一小獸似虎。

石面縱120釐米,橫47釐米,減地平面線刻。上部刻一獸首神怪,長毛大耳,雙手捧一物噴火;其下刻兩虎嬉戲。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118釐米,橫50釐米,減地平面線刻。上刻一羽人,騰空而飛,下一青龍、兩翼虎、一朱雀,亦作騰飛狀。費縣劉家疃漢墓畫像,淺浮雕。上刻一朱雀展翅正面立,孔武有力;下刻一鋪首銜環。

長清大街漢墓畫像,拓本長245釐米,寬64釐米,減地平面線刻。畫面左端刻二虎相戲,右刻二龍交頸,中間上部刻二朱雀相對而立,下有四羽人,再下是玄武,龜蛇相繞,二頭靠近。畫面另有二人物,一神獸,有榜題「左交龍、右白虎」,上部是捲雲紋。

陝西綏德劉家溝漢墓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上部為孔子見老子,老子居左,孔子居右,中間項橐;下為人物比武、拜見;最下是玄武。

3、神荼鬱壘。東漢王充《論衡》卷二十二《訂鬼》引《山海經》講神荼鬱壘二神將住在東海的桃都山上,監視著各式各樣的大鬼小鬼,如果發現在人間禍害人的惡鬼,馬上捆綁起來扔到後山餵老虎。由於其善捉鬼,具有威懾惡鬼的聲名。

漢畫像石中二者的形象都是十分兇惡的「鬼相」。

第三部分 養生溯源

 

在氣勢洶洶的疫病面前,單獨靠大儺儀式和虛無縹緲的仙界寄託顯然是不夠的,它只能帶給人們以精神的撫慰,關鍵的還是要靠提高人們的抵抗力,清潔的環境,中藥醫治等措施。而且歷來我們提倡未病先防,重視「不治己病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1、強身健體。漢代以蹴鞠、雜技、博戲、投壺等門類為主的休閒娛樂體育,使漢代祖先求得了身心的愉悅與體質的增強。

南陽兩漢畫像石,右起第一人高髻長袖,腳踏雙鞠作舞。

四川博物院漢畫像磚,畫面中左為十二案重疊,一頭上疏雙髻女子在案上表演反弓,有人一邊表演跳丸,丸有三。中間一女子持長巾踏鼓起舞,舞者足下倒覆七盤和二鼓。

角牴起源於戰國,盛行於兩漢。南陽漢畫中的角牴畫像數量多,形象生動感人。表演形式可分為人與人鬥、人與獸鬥、獸與獸鬥三種。前兩種又包括徒手搏鬥、持械搏鬥等形式。鬥獸畫像中常見的動物有牛、虎、熊等。

河南新野漢畫像磚,反映了漢代高超的雜技藝術。是險象環生的雜技表演場面,畫面中共有兩駕馬車,前面馬車上,面朝後站立一個藝伎,與蹲在後面馬車橫杆頂端—個小託盤上的藝伎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後高的斜索。

南陽漢畫像石《投壺圖》,畫面中置一壺,旁有一酒樽,上放一勺。壺左右各一人,全神貫注,執矢投壺。右邊一人似為司射。左邊一人,已酩酊大醉,被侍者攙扶離席。

力士圖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畫面中為七力士,有背牛、扛鼎,還有拔樹、伏虎等,雕刻精美傳神。

建鼓樂舞

滕州漢畫像石,畫面中央豎一建鼓,兩小鼓,兩人邊擊邊跳。左下有撫琴、倒立、擲丸者;左上有七首神獸、貓頭鷹。右上一樹上有羽人飼鳳,樹旁有一人;右下有羽人格鬥、猴子、祥禽。四周雙邊框內填刻斜線紋。

2、清潔環境在漢畫像石中,站在庭院門闕前的,除了門吏、小史和武士之外,還有手持掃帚的人。他不僅是禮儀的代表者,也是環境清潔者,稱為擁彗。擁彗即抱持掃帚。司馬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索隱:「謂為之掃地,以衣袂擁帚而卻行,恐塵埃之及長者,所以為敬也。」

北寨漢墓前室南壁畫像。上方橫額是一座兩層的官府大門,兩側是一對子母闕,兩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下邊三圖是大門的特寫:中間是兩亭長捧盾,並配備了武庫兵欄;兩側是人擁彗與擊鼓。整體配備可謂嚴密。

灑掃圖

石面縱118釐米,橫37釐米,減地平面線刻。畫面二層,上層刻一神怪及四隻雞;下層刻五脊幹欄式廁所,一婢女彎腰除掃,旁置虎子和水缸。

墓室東北角的廁所

據發掘報告講,此廁所原來前邊還有扶手,已被破壞。將廁所安置在墓室東北角,不僅有使用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可以闢邪。漢代人認為鬼魅都是從東北方向進入,而鬼怕髒,所以廁所也是闢邪的重要一環。

3、香囊清疫。古人發現具有芳香的植物似乎可以拿來驅蟲避穢,經常在房子四周裝點香草,後來演變為把具有一定功效的芳香類藥物佩掛身上作為防疫措施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香囊中的有效揮發成分在抑菌抗病毒,調節免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石縱120釐米,橫65釐米,減地平面線刻。畫面分二層,上層刻倉頡、神農:左一人四目,披髮,長鬚,衣獸皮,榜題「倉頡」,右邊一人坐於獸皮上,與倉頡交談,有榜無題,此人可能是神農,倉頡四目,相傳是他發明了文字,神農嘗百草是中醫的鼻祖。下層刻二人,皆帶有旒的冕,佩劍,有榜無題,此二人是古代帝王。

石面縱119釐米,橫68釐米,減地平面線刻。畫面分二層,上層刻孔子見老子:老子在左,佩劍,身後有一枚鳩杖,孔子在右,佩刀,二人在交談,上部懸一磬、一幢。下層亦刻二人:皆佩劍,左一人頭戴進賢冠,背後持一匕首,身後有香囊、玉璧等垂飾,右一人頭戴通天冠,右手握劍,仰面,有榜無題,此可能是豫讓刺趙襄子的故事,持匕首者是豫讓。

石面縱120釐米,橫72釐米,減地平面線刻。畫面分二層,上層刻二人相鬥:左者舞劍至頭頂,右者頭戴通天冠,驚恐萬分,雙手舉起,有榜無題。此可能是聶政刺俠累故事,左者是聶政。下層刻荊軻刺秦王故事:左一人身材臃腫,佩劍,右一人為荊軻,佩劍,上身赤裸,左手持梃,足下一方盒,兩人中間有一楹柱,柱上穿一匕首,兩人背後各有一香囊。4、醫者仁心。疫病來勢兇猛,死亡率高,人們十分恐懼,為了抵抗疫情,漢代人巫醫兼施並行,《淮南子·說山訓》:「病者寢席,醫之用針、石,巫之用糈、藉,所救鈞也。」 然而巫術更多的是人們對疫病無法採取有效治療手段時,將其歸結於鬼神致病的精神慰藉,並不能真正根除疫病,救人於水深火熱之中。人們渴望得到名醫、神醫的醫治,漢畫像石中也不乏行醫題材的內容,這些畫像石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者、醫術及醫治情形。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其醫術高超,曾用針灸術使虢太子死而復生,因此名聞天下,到漢代,流傳下來的扁鵲已被神化,尤如仙人,早期的扁鵲代表一個以鳥為圖騰的氏族,此氏族善針砭術,所以漢畫像石中的扁鵲成為特殊的鳥醫形象。(圖片網絡)

倉公是西漢初期名醫,《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倉公,姓淳于,名意,齊臨淄人,曾任齊國太倉令,故又稱太倉。師從公孫光,學黃帝、扁鵲脈書,能辯證審脈,治病多驗。雖然西漢齊國臨淄良醫淳于意之所以又名倉公,是因為曾任太倉長,與禽鳥無關,但正像伏羲鱗身耦對女媧蛇軀那樣,東漢任城、山陽一帶的石工為了狀如『山鵲』的神醫扁鵲,終於在『倉生』的鳥身上加了人面人手,創造出了這種神醫倉公的形象。1954年山東濟南大觀園漢墓墓室南門東西兩壁出現扁鵲和倉公形象對出,但為人像,非神化的人首鳥身像。

此畫像石上有羽人、鳳鳥,樹下二人張弓仰射,一人牽馬,右上羽人人首鳥身,旁刻「山鵲」,左上鳳鳥嘴含仙藥,旁刻「倉生」。

第四部分  長生未央

 

對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西王母的膜拜,詮釋漢代人健康長壽的祈望。迎來送往、車騎出行、迎賓拜謁、庖廚宴飲等一幅幅精美漢畫像不僅是漢代社會生活的反映,而且是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北寨漢墓畫像,石面縱123釐米,橫42釐米,淺浮雕。上刻一翼虎,張口露齒和舌,蹲坐姿勢,其下一獸類虎;下刻西王母端坐在山字型高座上,左右各一玉兔搗藥。一虎穿行於座間。

離石石盤村漢墓畫像,高129釐米,寬31釐米,厚12釐米,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藏。上部為西王母坐在兩層雲柱懸圃上,身著斜領紅色寬袖長袍,頭梳高髻插斜簪,手持不死藥,前植神樹,後飛祥雲。下部為一位頭戴高冠、著寬袖長袍的門吏。

離石吳執墓畫像,高125釐米,寬30釐米。上部刻西王母,頭頂華蓋,梳高髻,著長袍,手執仙草,跽坐於束腰雲柱之上,雲柱之下、山巒之上刻一闢邪;下部刻一牛首神人,身著長袍,持節,身前刻神樹一株。

高135釐米,寬53釐米,厚19釐米,1972年離石交口村徵集;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藏。上有一神龍,身修長,曲頸張嘴,長尾上翹,做前撲狀;下橫刻繪為二十四位騎吏策馬飛奔,他們各具風姿,隊列中有飛禽走獸,又豎刻繪又佇立守衛仙境的二隻神鳥。

離石左表墓畫像,高110釐米,寬93釐米;1919年離石馬茂莊村西魚塌梁出土;山西省藝術博物館藏。上為四鹿駕一華蓋雲車飛行,馭者頭梳雙髻,揚鞭勒韁,主人戴冠著袍,穩坐其後;中為一「三叉」形圖案,三面空間內有神物。下丘峰上有一虎,肩生翼,張口追逐逃命之狐;一梟立於左側,有驅魔闢邪之意。畫面左、上邊飾為蔓草狀勾連雲紋,右邊飾為蔓草狀連線雲氣紋的雙紋飾。

車馬出行 長193釐米,寬32釐米,厚14釐米;1997年4月離石石盤村出土;離石漢畫像石博物館藏。上層邊飾佔畫面三分之一,刻連續不斷的雲氣紋圖案,墨線勾邊,間施紅彩。下層為車馬出行圖。左行一位戴冠導騎在先,三乘軺車隨後,每輛軺車內均坐有一位頭戴黑冠之人,馭者均執鞭策馬,其中第一乘軺車由一棗紅馬駕車;人物的五官,衣袖紋褶等細部均用墨線勾繪。又從騎一位,棚車一乘隨後,棚車廂體施紅彩。

  車馬出行 1980年出土於離石縣交口鎮「吳執仲墓」。長292釐米,寬30釐米。上部刻方折捲雲紋以作邊飾。下部為車馬出行圖。從右至左分別刻有吹奏步卒兩名、軺車兩輛、駢車一輛、從騎三名、軺車一輛、吹奏步卒兩名、從騎兩名、軺車一輛、輜車一輛、軺車一輛。


石面縱49釐米,橫180釐米,減地平面線刻。左端兩進庭院為傳舍或驛站,院內有水井,陳設幾、壺、盒等用具,院外左上角是一座幹欄式廁所;門前一側有建鼓,另一側有一人忙碌庖廚事;前有雙闕,闕後有人捧盾,闕前大道旁停軺車一輛、馬兩匹;前有人物三排,捧笏躬立,最前排三人,跪伏於地,迎接來賓。

水榭、樓閣人物、車馬出行  滕州市漢畫像館藏

水榭垂釣、庖廚   滕州市漢畫像館藏

結 語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漢畫有情,一幅幅圖片描繪出古人面對瘟疫時的心理、生活和情感世界,感受古人在面對災害所表現的頑強抗爭和不懈努力。「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瘟神」,一定會被我們徹底「送」走,早日回歸喜樂祥和的人間仙境。

  

感謝山東臨沂北寨漢墓博物館提供資料

相關焦點

  • 走進漢畫像的世界 「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昨在華師大開幕
    圖說:策展人朱滸在向嘉賓介紹展品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昨天下午,由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蘇寧藝術館協辦的展覽《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北校區圖書館開幕。整個展覽開放至12月11日。
  • 活動預告|石上風華—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即將開幕
    出版《漢畫像胡人圖像研究》《東漢佛教入華的圖像學研究》《石上風華——徐州新見漢代畫像石拓片選》等著作多部,在《Chinese Study In History》(A&HCI)《文藝研究》《民族藝術》《故宮博物院院刊》《文獻》《讀書》《東南文化》《裝飾》等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成果獲上海市哲社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
  • 文房供石、漢畫像石拓片、仕女畫……
    展覽分為二層,一樓主要展現三位大師的現實題材作品;二樓展品主要展現藝術家各具風採的藝術探索。 亞歷克斯·卡茨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0年5月29日—2020年8月9日
  • 「畫為心聲——山東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南越王宮博物館展出
    「畫為心聲——山東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該館曲流石渠遺址主樓二樓臨展廳展出。這些拓片呈現了漢文化石上史詩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梁豔萍攝影報導:1月10日至4月8日,南越王宮博物館新展「畫為心聲——山東漢代畫像石拓片展」在該館曲流石渠遺址主樓二樓臨展廳展出。該展共展出山東漢代著名畫像石拓片精品合計26件,輔以圖片70幅,系統介紹山東漢代畫像石的精髓。
  • 漢畫像裡的「石上千秋」:儒風往事,禾粟盈倉,三晉遺珍
    「石上千秋——漢畫像石藝術展」展出漢畫像石拓片畫像石產生於西漢,盛行於東漢,有墓、祠、闕、棺槨畫像石,雕刻形式常見減地平雕加陰線刻、淺浮雕、陰線刻,偶見凹面刻、高浮雕和透雕。漢畫像石題材廣闊,內容豐富,寓意深刻,不僅展現了當時社會生活和物質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突出反映了陰陽五行思想、神仙信仰以及儒家倫理道德觀念。翦伯贊說:「這些石刻畫像假如把它們有系統地搜集起來,幾乎可以成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漢代畫像石風格質樸渾厚、簡率大氣,正如魯迅所言:「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 漢石墨韻,珍貴原石拓片再次低價來襲,機不可失!|掌上撿漏第729期
    漢畫像石生動地描繪了漢代社會的典章制度、風土人情以及神話故事,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繪畫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便有幸收錄了一批極其珍貴的徐州漢畫像石拓片是具有濃鬱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臨帖、饋贈以及永久藝術魅力的珍貴藝術收藏品。
  • 劉煒東周六開講「漢畫像」知識
    劉煒東周六開講「漢畫像」知識本報9月16日訊(記者梁冰)從省文聯獲悉,旅瓊文藝家大講壇活動第六場將於19日(本周六)上午9點半在海南省圖書館音樂視聽閱覽室開啟,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漢畫學會會員、海南省旅瓊文藝家協會理事劉煒東開講。
  • 文藝人生|韓蘭成:詮釋漢畫 靜聽石「語」
    這是一種強悍的藝術,表現了統一民族形成時期的豪氣;這是一種生命的藝術,生死的輪迴在此得到了展示;這是一種壯闊的藝術,顯示了漢代人博大的胸襟;這是一種古拙的藝術,中國畫的技法在此起步。 ——朱存明(江蘇師範大學漢文化研究院院長、文學院教授,《漢學大系》主編)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兩漢文化看徐州。」
  • 【文苑擷萃】賀養初 || 參觀宋聖宮宏基合作社有感
    作者相關作品回顧:【文苑擷萃】賀養初 :人確實是會變的【文苑擷萃】賀養初 || 對雪的遐想【文苑擷萃】賀養初 || 旅遊喬爾瑪【文苑擷萃】賀養初>【文苑擷萃】賀養初(陝西)|| 未實現的當兵夢【文苑擷萃】賀養初(陝西)|| 寇家坡二姨家【文苑擷萃】賀養初(陝西)|| 老紅軍魏世清【文苑擷萃】賀養初(陝西)|| 老魏哥嫂
  • 漢畫像磚石中的松柏樹寓意
    漢畫像磚石是漢代藝術家對當時社會的描繪和藝術創造,其內容包羅萬象。其中刻畫的松樹、柏樹是現實中的樹木,但具有特殊的寓意,是根據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需求來表現的。南陽畫像磚石中出現松樹、柏樹的畫像很多,從帶有松柏樹木的畫像石上,可窺見漢代社會對松柏樹木的喜愛之情。  松柏樹是常綠樹種,絕大多數是高大喬木。
  • 了解漢服文化 棗莊滕州小小「考古家」探秘漢畫像石館
    棗莊滕州小小「考古家」探秘漢畫像石館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漢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近日,來自當地的一群小小「考古家」在棗莊滕州市漢畫像石館體驗了一次穿越時空夢回漢朝,近距離的感受漢文化的魅力。在漢畫像石館裡,小朋友身著漢服,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衣冠。
  • 風物誌丨漢畫天趣 渾然如拙——漢畫藝術博物館
    這樣的漢風古韻就藏在洛陽師範學院的漢畫藝術博物館中,不算寬敞的館內擺滿了漢畫像石、漢畫像磚與細細裝裱的拓片。 我們無從了解背後的點點滴滴,重量與距離、時光與心血,全被一句「喜歡」輕飄飄地託起來,再沉沉落地,築成眼前的漢畫藝術博物館。
  • 【陝北】陝北漢畫像石圖案藝術鑑賞丨紀玉蓮
    一般墓葬藝術中都有「四靈」的畫像:朱雀為花冠長尾、展翅鳴躁的大鳥,羽衣漂亮,性情溫順。朱雀又稱鳳凰或鸞鳥,吉祥鳥的一種。玄武為龜蛇合體,蛇纏繞在龜體上。龜和蛇在中國古代認為是靈獸,象徵長壽。民間信仰認為,龜為雌,屬陰;蛇為雄,屬陽。「龜蛇合體」是象徵人類生育的神聖圖像,表達了人們對動物生息繁衍的期盼,對生育圖騰的崇拜。青龍頭生雙角,口吐長舌,肩長雙翼,有四隻利爪。
  • 用拓片解秘漢畫像石藝術 嘉祥舉辦第一屆金石拓片展
    「這批藏品中,有些鮮少對外公布,例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家族碑文,還有宋山漢畫像石、武榮碑、範式碑、許安國祠堂畫像石題記等。其中宋山漢畫像石的藝術風格和武氏祠漢畫像石風格一樣,都屬於東漢中晚期,這批漢代畫像石現分別存於山東石刻藝術館和山東省博物館新館。」
  • 道林格雷的畫像:藝術、倫理、藝術家
    我願意設想犯罪之於他們如同藝術之於我們,不過是獲得額外刺激的一種方法「(第19章)。 逗留於鴉片煙館的道林和愉悅於高級文化的道林,兼具罪犯和唯美主義者的身份。他的身上凝聚了'頹廢'的定義,同時也是分裂於健康的公眾形象和詭秘的私人生活之間的一個令人不安的例子。
  • 《與藝術沾邊·585》雙子自畫像
    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十年裡,歐洲藝術家們不復守舊,各種藝術潮流接二連三登上歷史舞臺。與此同時,美洲大陸上的藝術家們也不甘落後,他們巧妙地展示著自己大膽的個性;特別是女性畫家,她們紛紛為新時代的藝術奉獻出各種充滿前瞻性的表現形式,不僅挑戰著舊時代,也向男權藝術發起了挑戰。
  • 藝術大師自畫像作品全集,震撼出爐
    藝術大師自畫像作品全集,震撼出爐 你最喜歡誰的自畫像? 馬奈 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