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戰略定位諮詢於8月19日發布《2020中國烈酒市場報告》,在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雅虎財經、美聯社、Market Watch等國外媒體均對此報告做了發布與轉載,新華社、中新社、21世紀經濟報導、第一財經、財新、每日經濟新聞、經濟觀察報、FT中文網等國內媒體也紛紛進行了專題報導。
在本次報告中關於中國白酒如何突破式發展全球化引發了很多討論,裡斯戰略定位諮詢全球合伙人Michael Brandtner認為,「酒企必須明白混合飲品是一種會隨時出現、隨時消失的潮流。因此,烈酒生意可能會非常複雜,其涉及的是一種『時尚市場』。」在塑造烈酒品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品類以及品類領導地位,還需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需要考慮塑造烈酒品牌時應該從哪裡開始。烈酒品牌的塑造通常始於酒吧、迪斯科舞廳或傳統餐飲業。來自德國的「Jaegermeister」(「野格」,也稱「聖鹿」)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Jaegermeister是純粹在酒吧及迪斯科舞廳現場飲用的酒。其他許多酒類的創牌情形也與此類似,如新近成為五香朗姆酒市場領導者的Captain Morgan(摩根船長)。就連Red Bull(紅牛)也採用了類似的戰略:首先是大城市的酒吧與迪斯科舞廳,其次是便利店,再次是超市。
其次,應該採用怎樣的方式飲用特定品牌的酒?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以年輕人為目標群體的新烈酒品牌來說更加重要。在很多情況下,不僅需要定義一個特定的品類並在該品類中佔據主導地位,還需要創造一種全新的飲用方式,對酒而言的話,混合飲品可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在奧地利或德國,如果有人想喝Jaegermeister加Red Bull,那麼他就會點Flying Hirsch(含義為「飛鹿」,一種使用Jaegermeister與Red Bull混合調配的飲料,也常被稱為Jaegerbomb/Jagerbomb,含義為「野格炸彈」)。在這種情況下,Jaegermeister不僅在草香烈酒品類中佔有一席之地,還在消費者的頭腦中形成了與多種混合飲品相關的印象。」Michael舉例分析道。
此外,飲用特定品牌的酒的時間段也非常重要。有些酒類是餐前飲用,有些是餐後飲用。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教育消費者以及從事餐飲工作的人員在何時以及以怎樣的方式飲用特定品牌的酒,這非常重要。例如,「在德國或奧地利,人們在餐前可能會喝一杯Campari(金巴利)或Martini(馬提尼),在餐後可能會再喝些典型的德國或奧地利烈酒。」
中國企業要想打造強大的國際烈酒品牌,應遵循這幾個步驟:以塑造認知度比較高的主導品牌為目標來定義品類;制定一套能夠回答上述三個問題的分步執行方案。特別是對於白酒品類,以精心挑選的中餐館為起點在歐洲拓展業務可能更為可行。
而在亞洲市場,雖然在中國烈酒市場白酒一枝獨秀,但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這種酒精飲料卻並不那麼受歡迎。以過去曾是烈酒消費最多的國家之一 -- 馬來西亞為例,其2001年人均消費量(單位人口消費量)為7升,但近年來其人均消費量有所下降,在2017年已降至1.7升。2019年馬來西亞高度酒的消費量約為5,400萬升,其中約37%需要進口。
裡斯戰略定位諮詢全球合伙人Behrooz Lotfian則建議在海外市場,要利用好白酒是中國國酒的心智認知資產,他表示,「白酒在馬來西亞人的心目中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因為白酒是中國的國酒,就像伏特加對於俄羅斯人一樣,屬於一種特別的存在。因此,對於華裔馬來西亞人,白酒的潛在定位可以是『祖祖輩輩喝的家酒』(Ancestors drink at home)。同時,以人口佔比23%的華裔馬來西亞人為中心實施定位戰略,可能會為馬來西亞的白酒銷售開闢成功之路。」
中國白酒在烈酒中屬於較為特殊的品類,如果想要打造世界級的白酒品牌、被各國消費者所認知並接受,需要從渠道、方式、場景等綜合考慮,首先實現品牌走出去,通過塑造高認知度的品牌來定義品類,同時對消費者進行飲用方式等品類教育,才能讓白酒品類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