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是長三角地區的「黃金節點」,
近年來,慈谿立足自身,
走出了一條「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新路子。
今天,浙江日報整版報導了慈谿
朝著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的歷程!
一起來看這則報導
慈谿,地處杭州灣南岸,東靠寧波,西臨杭州,北接上海,是長三角地區連結上海、寧波兩大現代都市的「黃金節點」。
2019年公布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當中,寧波慈谿市名列第6位,以佔全國萬分之一點四的土地,創造了全國千分之一點九的生產總值和千分之一點七的財政收入,代表了浙江省杭州灣南岸發展的強大水平。
國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絡化空間格局,並將慈谿列為9座中等城市之一。待通蘇嘉甬跨海鐵路通車後,慈谿將直接納入上海都市區「半小時交通圈」,真正實現滬慈兩地同城效應。慈谿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彰顯,也面臨著落實國家戰略,率先探索服務寧波、融入長三角的新渠道與路徑的重大機遇。
近年來,慈谿立足自身基礎設施、市場聯繫等優勢,加快謀劃全方位接軌上海,慈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建設「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編制《慈谿市全方位接軌上海五年規劃(2017-2021)》,提出打造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產業化示範區、上海優質公共服務合作共享區、上海改革創新經驗延伸試驗區、深化滬甬人文合作樞紐區的總體目標定位,實施交通互聯互通、產業轉型對接、科創資源對接、信息互通共享、公共服務接軌、多元主體對接六大工程,變「通道」為「樞紐」,變「過境」為「節點」,走出了一條接軌發展、借勢發展、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勝陸高架貫穿慈谿南北,加速產城融合
搭建產業升級的「跳板」
曾經敢為天下先,如今戰略搶先機。2019年6月,慈谿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港集團)籤訂全面戰略合作項目,立足臨港集團的品牌優勢、平臺優勢、產業科創金融等資源優勢,雙方圍繞園區開發、產業發展、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合力打造長三角區域內的產業協同創新示範基地。
臨港集團是上海市屬的一家以園區開發和配套為主業的國企,在上海和長三角開發建設了多個高品質產業園區、科技城與科創基地,致力於成為上海輻射帶動長三角的先行者、全國產業園區開發領域的標杆、世界聚焦中國製造的窗口。臨港集團與慈谿的戰略合作不僅僅是推動強強合作、優勢互補,更是積極融入大灣區戰略發展的部署。從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接軌上海,學習上海先進經驗,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和產業梯度轉移,這是慈谿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現實選擇、最佳路徑和正確方向。
慈谿把提升產業鏈水平作為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藉助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和「五個中心」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科創中心),積極參與構建區域產業協同體系,承接上海現代金融、科創、研發設計、高端中介服務等輻射擴散,聚焦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先進位造業和金融服務、智慧物流、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123」千百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滬甬合作先行區和接軌上海的產業新高地。
2019年6月,慈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籤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合作共建「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慈谿分區」,充分借鑑、吸收漕河涇成功經驗,著力打造杭州灣南岸智造高地。
漕河涇開發區慈谿分區授牌
在漕河涇開發區新建的商貿區裡,設立了專門展示合作地區、園區產品的場館。目前,浙江力玄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健身器材產品將作為高新區的第一批產品入駐。在已經開工建設的漕河涇開發區科技綠洲園區裡(預計2021年交付使用),還將建設1~2個運動中心,漕河涇將優先推薦使用力玄公司運動器材。「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慈谿分區」還專門謀劃了項目承載空間,引進的中南高科產業園和環普工業園項目將各預留5萬平方米左右空間,供臨港、漕河涇溢出、轉移項目落地。
架通科技協同的「跨海大橋」
一個名片大小的雷達控制器,計算能力相當於一臺筆記本電腦,工作頻度高、功耗低、可替代進口,大批量生產後有望大幅度降低目前汽車主機廠商的採購成本,為我國智能汽車工業發展貢獻慈谿「芯」。
這個控制器的「作者」,是由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研究生導師、「海歸」人才呼延吉帶領的延摯動力科技團隊,目前他們正在慈谿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呼延吉對公司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隨著車用微型雷達製造用的壓鑄件、電子件逐漸從上海向慈谿梯度轉移,慈谿的產業配套優勢凸顯。待高鐵建成通車後,公司將逐步把上海的研發中心遷過來。
近年來,在逐步承接上海製造基地向周邊梯度轉移的同時,慈谿注重科創資源對接工程,主動對接上海科創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正探索出一條共贏共享的「科創在滬、生產在慈」的科技產業化模式。
產業關聯與經濟合作能級是城市間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共贏的重要前提。慈谿在機械基礎件、新材料的諸多細分行業領域所擁有的突出製造業基礎,可以更好地銜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等諸多衍生的產業化資源。兩年前,上海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慈谿服務驛站成立,推進慈谿規上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診斷全覆蓋,探索共建創新設計工作坊,大力引進上海科技金融機構,打造灣區創新聯合體。而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與慈谿市共建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慈谿應用技術和產業化中心,也已正式投入使用。今後,這些全面承接和集聚上海創新資源的科研高地,將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吸引高端人才、實現慈谿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慈谿設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創新協同還在於人才。慈谿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積極搭建各類滬慈人才對接合作平臺。目前已成立以上海高校聯盟為代表的「青春智庫」、以環灣政產學研聯盟為代表的「環灣智庫」和以關愛家鄉上海顧問團為代表的「專業智庫」。
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不斷把上海科技資源轉化為慈谿的製造競爭力。據不完全統計,慈谿市已有公牛、福爾達、慈興等50多家民營企業在上海設立研發機構,開展對口科研合作。早在20年前,公牛集團就為接軌國際國內連鎖渠道、大賣場,成立了上海分公司,近年來又在上海建立品牌中心、電商中心和智能物聯研究所。
浙江力玄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車間
【逐夢一體化】
一座橋讓一座城動能滿滿
在中心城區東北,慈谿市綜合商貿城、農貿城、國際名品城、輕紡布料城在內的8大商品市場正在建設或已經建成。開業3年多的綜合商貿城,已經成了慈谿及周邊地區日用生活消費品採購的重要基地,周末客流達到3萬多。
杭州灣大橋東南方向超10萬畝的鹽鹼地,如今是長三角最大的現代農業開發區,吸引世界500強企業正大集團等25家優質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大橋是節點,也是新開始。慈谿傳統產業拓展了市場空間,激發了創新動能,建長三角市場群的底氣顯然與交通的互聯互通不可分。
慈谿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加快建設「外聯內暢」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斷提升民生服務保障,爭當前灣新區建設「排頭兵」,把慈谿打造成為滬杭甬一體化交通體系樞紐地。
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交通樞紐地,需要加快破解對外交通瓶頸制約,形成接軌上海新優勢。4月30日,經評審小組評審,中國鐵設中標通蘇嘉甬鐵路慈谿站綜合交通樞紐研究編制項目。至此,高鐵慈谿站綜合交通樞紐設計研究啟動,以描繪站城融合藍圖,把高鐵紅利轉化為新一輪發展成果。
慈谿加強和杭州灣新區的統籌規劃、聯動開發,補齊交通互聯互通的短板。杭甬高速複線是中國首條智慧高速公路,預計2023年建成通車,遠期將全面支持自動駕駛、邊行車邊無線充電。屆時,它將沿著杭州灣南岸連接起大灣區最重要的兩個核心城市:杭州和寧波,大大縮短長三角南翼與上海、嘉興、蘇州、湖州等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勁支撐,慈谿正朝著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芝麻
原標題:《朝著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今天,浙江日報整版報導慈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