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東山草編」傳承人袁潔編織草筐
趙月英奶奶縫製布袋送人,一天製作五六個
王小蘭挎的小布袋是自己縫製的
袁潔編織的 精美草筐
12月1日起,海南省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那麼,大家都找到了哪些產品來替代塑膠袋呢?
近日,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徵集「環保達人」,尋找禁塑生活的好點子、好經驗,發現身邊的「環保達人」還真不少。其中有一位老奶奶,3年自製並送出了3000多個環保布袋。下面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學幾招自用。
「環保達人」袁潔,45歲
學編草袋草筐不?
她免費教你
東山草編,這種燈芯草編織的傳統手工藝如今已不多見,家住海口瓊山土產日雜公司小區的袁潔,是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山草編」傳承人,在家有空就拿起燈芯草編起草袋子、草筐。還免費在社區傳授草編技術,教大家編織精美的菜籃、水果籃、草兜等,用來當購物袋。
「假如海口市有一半的市民提手工編制的菜籃子買菜,不用塑膠袋,將有力推進全面禁塑。大家如果對東山草編感興趣,可以來聽我的公益課,我免費教大家編好看的草兜、草筐,帶回家可以反覆使用。」作為一名國際低碳環保志願者,袁潔積極推薦草編產品,「用草編制的菜籃子可用很多年,容量大也很環保,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不環保且很浪費。」袁潔告訴記者,草編籃子的原材料來自田邊野外,無汙染,可以放心使用。
「環保達人」趙月英,83歲
用廢布料做布袋
耐用又環保
在海口市美蘭區白沙門環保教育站,有一位叫趙月英的老奶奶,今年83歲,她將別人不要的舊衣物和布料製作成布袋,免費贈送給環保教育站周邊的市民和遊客。3年來,她已送出3000多個布袋。
趙月英奶奶每天早上6點準時來到環保教育站,在縫紉機前一坐就是一天。她告訴記者,環保教育站把收集來的舊衣物進行洗滌消毒後,製作成布袋,好看結實又耐用,她一天能製作出五六個環保袋。
提起製作「環保布袋」的初衷,趙月英告訴記者,她喜歡做針線活,3年前才來到海口生活。閒來無事的時候,她就用廢布頭縫布袋,有一天,一位來串門的老姐妹見了喜歡得不得了,便跟她「討」走買菜用。後來鄰居們看見趙月英挎的布袋,紛紛詢問是在哪買的,趙月英便開始縫製布袋贈送鄰裡。為了收集布料,趙月英經常到白沙門環保教育站周邊轉悠,除了朋友們提供的舊衣服,她也會到布店找一些邊角料或購買一些布頭縫製布袋。
環保布袋做得越來越多,趙月英的手藝也越來越好,她的拿手「絕活」是用牛仔褲縫製布袋,牛仔褲的褲兜以及上面的裝飾物都能物盡其用,作為裝飾布袋的小配飾。有時她也會在布袋上繡一些圖案,這樣縫製出來的布袋款式新穎,還有幾分特色。
縫製環保布袋其實挺麻煩的,趙月英經常在縫紉機前一坐就是一天。但在街上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她做的環保布袋出行,她的心裡就會湧起幸福感。她說,現在都在宣傳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自己也想為環保多盡點力。
「環保達人」張雪薇,24歲
廢紙箱做收納盒,可!
今年以來,24歲的張雪薇通過禁塑講座、禁塑知識問答等方式開展了50多次禁塑宣傳活動。
張雪薇早已改變自己的購物習慣,出門買菜購物自帶環保袋,儘量少用或不用塑膠袋。此外,張雪薇還將家裡的廢紙箱製成收納盒,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在她的梳妝檯上,記者看見她的化妝品都是裝在一個紙盒裡,家裡的雜物基本都是使用紙箱收納。
「我把辦公室不用的大紙箱帶回家裝衣服,把禮盒、鞋盒留下來收納閒置物品。」張雪薇說,通過小小的創意設計製作收納盒,減少浪費,日常生活中也儘量不購買塑料製品。
如今,綠色環保的理念已完全融入張雪薇的生活。連到樓下買杯咖啡,她也會自帶水杯,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習慣了也不會覺得麻煩。」
「環保達人」王波,52歲
出門自帶水杯
不用一次性餐具
王波是趙月英老奶奶的忠實粉絲,3年來,她用壞了一個布袋,又找趙月英奶奶給她重新做了一個,王波說,背上環保布袋進農貿市場、超市,看起來挺時尚,而且比拎塑膠袋裝菜更省力。
「自從了解了塑膠袋對環境汙染很大以後,我就開始減少使用塑料製品。」王波是一名環保志願者,多年來自覺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在她的環保布袋裡還裝著一個水壺,她稱這是她的「養生壺」,平時自帶水出門,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環保達人」王小蘭,55歲
用舊衣服縫收納袋
經濟又實用
在王小蘭的家裡,擺放著一臺縫紉機,這臺縫紉機有20多年歷史了,現在還一直在用。她非常喜歡布藝手工,家裡的窗簾、門帘、被套、枕套以及手提小包,都是她用舊布料自己做的。
退休後王小蘭經常在家縫製布製品。孫子孫女們都長大後,她的空閒時間更多了,閒不住時就把家裡的舊衣服、碎布頭縫製布袋,代替塑料壓縮袋用來收納物品。使用很方便,髒了洗一洗又能接著用,經濟又環保。
「之前我也買過一些塑料壓縮袋裝被子,發現塑料壓縮袋散發出來的氣味很難聞,不如自己做的布袋好,經濟實用,透氣又易於保存,最主要是環保,可以重複使用。」王小蘭說。(南國都市報 記者 孫春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