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宋襄公告訴兒子一定要交好晉國公子重耳,晉公子重耳的父親晉獻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齊和卓子五個兒子。晉國老大晉獻公老不正經,聽寵妃驪姬的話,要把他和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為太子,殺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一看爸爸這是來真的,也分別跑路到國外去了,重耳逃到了狄國,晉國有才能的人也都跟著寬厚待人的重耳。公子夷吾逃到了秦國,秦穆公收留了他。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走完了罪惡的一生,晉國也喜聞樂見的內亂,重耳的弟弟奚齊和卓子先後做了國君,都給權臣們幹掉了。秦穆公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展現秦國實力的機會,就幫助夷吾回國做了國君,稱「晉惠公」。
晉惠公當上國君後,原地膨脹了,跟秦國鬧得很不愉快,又殺死反對他的人,有點暴君的苗頭了。有一批人就想起了公子重耳,想他回來做國君。晉惠公怕重耳真的回國爭奪君位,也打發死士行刺重耳。跟隨重耳的狐偃接到信息,趕快去告訴重耳,重耳跟大夥商量了一下,決定逃到最東邊的齊國去。
第二天,狐偃又得到密信,刺客提早一天趕來了,重耳急的也不通知別人就跑,有一個管行李的人叫頭須,卻帶著行李跑路了,豬八戒都沒這麼幹。從此,重耳這一幫一無所有的難民要到齊國去要飯了。
要去齊國,首先要經過衛國,衛文公吩咐管城門的人不許他們進城,重耳和大夥餓著肚子,只能繞道。半路上向田邊幾個莊稼人要點吃的,幾個莊稼人給了他一塊土疙瘩,還嘲笑他們,重耳帶著一幫人繼續向前走,又走了十幾裡,再也走不動了,只好坐在大樹下歇歇腳,重耳躺下,把頭枕在舅舅狐毛的腿上,別人去挖野菜煮了點野菜湯,自己不喝先給公子送去,重耳吃不下。後來趕上來的趙衰帶著一竹筒稀飯給重耳吃,重耳也不吃,趙衰取了點水和在野菜湯裡分給大傢伙,每人吃了一點。
重耳歷盡萬難,他們好不容易到了齊國,春秋大哥齊桓公那時還健在,他擺酒接風,叫跟著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春秋大哥果然是敞亮人。誰知道沒多久,大哥齊桓公死了,齊國也起了內亂,他們只得去投奔宋襄公春秋第一仁義大哥,宋襄公剛被楚國修理,膝蓋還中了一箭,正在養病,就派公孫固過去迎接,也像齊桓公那樣待他們不錯。
過了些日子,公孫固告訴重耳的隨從狐偃,指望宋國發兵護送公子回去,宋國還沒有那個力量。沒法子,他們又離開宋國又到了鄭國,鄭國的國君認為重耳在外邊流浪這麼些年一定是個沒出息的人,理也不理他們。
最後,只好去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待若上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去招待他,兩個人做了好朋友,重耳對楚成王說:「我真想不出怎麼報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我能回國,願意跟貴國交好,萬一發生戰爭,我就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30裡為一舍,退避三舍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楚成王的大將成得臣一聽火了,還有這麼不會說話的人?落魄了還講漂亮話!偷偷對楚成王說:「重耳這個人將來一定忘恩負義,不如趁早殺了他。」楚成王很重視他們的友誼,不肯傷害重耳。
有一天,楚成王對重耳說:「秦伯派人來請公子去,他有心幫公子回國。」秦國在這種事情上真是積極,重耳表示願意,楚成王說:「秦國離得近,早晨動身,晚上就可以到了,您儘早還是去吧!」重耳拜別了楚成王到秦國去了。
秦穆公原來立重耳的弟弟夷吾為晉惠公,晉惠公的異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這小舅子當了老大就膨脹,即位後卻發兵打秦國,失敗後割讓了五座城給秦國,把太子圉送到秦國做抵押。秦穆公就把女兒懷贏嫁給公子圉。可是公元前638年,公子圉又偷偷地跑回去,想接替君位。第二年,晉惠公死了,公子圉做了國君,就不再跟秦國來往了。
秦穆公憤怒了,決定另立重耳為晉國國君,先把他從楚國接來,並把原來嫁給圉的女兒懷贏改嫁給圉的叔叔重耳表示友好。公元前636年,秦穆公發兵替女婿重耳出頭,親自率領百裡奚等文臣武將護送公子重耳回晉國。到了黃河邊,秦穆公分一半人馬護送公子過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馬,在黃河西岸持續給予威壓。
分手時雙方依依不捨,秦穆公留下了眼淚,上船時,重耳叫手下人七手八腳地把逃難中用的東西都扔在岸上,有人把腳上的破鞋也扔到黃河裡了,狐偃看到有點不爽了,狐偃跪在重耳面前說:「如今你過河回到晉國內有大臣外有秦國,不再需要我了,我想留在這兒了。」重耳一聽舅舅這麼說,發愣了,說:「我全靠你們幫助,才有今日,咱們在外吃了十九年的苦,現在回去又福同享啊!」狐偃說:「以前公子在患難中,我們跟著您也許有點用處,現在公子回去做老大,另有新的小弟,我們就好比破鞋還帶去做什麼呢?」
重耳一聽恍然大悟,責怪自己得意忘形,他流著淚認了錯,吩咐手下人把扔了的破爛東西都弄上了船,狐偃他們這才沒話說了,他們過了黃河,接連打勝仗,公子圉流亡,晉國的文武大臣便迎回公子重耳,立他為國君,就是晉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