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春秋霸主重耳

2020-12-14 匯佳通史

上回講到宋襄公告訴兒子一定要交好晉國公子重耳,晉公子重耳的父親晉獻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齊和卓子五個兒子。晉國老大晉獻公老不正經,聽寵妃驪姬的話,要把他和驪姬生的小兒子奚齊立為太子,殺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一看爸爸這是來真的,也分別跑路到國外去了,重耳逃到了狄國,晉國有才能的人也都跟著寬厚待人的重耳。公子夷吾逃到了秦國,秦穆公收留了他。

公子重耳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走完了罪惡的一生,晉國也喜聞樂見的內亂,重耳的弟弟奚齊和卓子先後做了國君,都給權臣們幹掉了。秦穆公怎麼可能放棄這個展現秦國實力的機會,就幫助夷吾回國做了國君,稱「晉惠公」。

晉惠公當上國君後,原地膨脹了,跟秦國鬧得很不愉快,又殺死反對他的人,有點暴君的苗頭了。有一批人就想起了公子重耳,想他回來做國君。晉惠公怕重耳真的回國爭奪君位,也打發死士行刺重耳。跟隨重耳的狐偃接到信息,趕快去告訴重耳,重耳跟大夥商量了一下,決定逃到最東邊的齊國去。

第二天,狐偃又得到密信,刺客提早一天趕來了,重耳急的也不通知別人就跑,有一個管行李的人叫頭須,卻帶著行李跑路了,豬八戒都沒這麼幹。從此,重耳這一幫一無所有的難民要到齊國去要飯了。

要去齊國,首先要經過衛國,衛文公吩咐管城門的人不許他們進城,重耳和大夥餓著肚子,只能繞道。半路上向田邊幾個莊稼人要點吃的,幾個莊稼人給了他一塊土疙瘩,還嘲笑他們,重耳帶著一幫人繼續向前走,又走了十幾裡,再也走不動了,只好坐在大樹下歇歇腳,重耳躺下,把頭枕在舅舅狐毛的腿上,別人去挖野菜煮了點野菜湯,自己不喝先給公子送去,重耳吃不下。後來趕上來的趙衰帶著一竹筒稀飯給重耳吃,重耳也不吃,趙衰取了點水和在野菜湯裡分給大傢伙,每人吃了一點。

重耳歷盡萬難,他們好不容易到了齊國,春秋大哥齊桓公那時還健在,他擺酒接風,叫跟著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春秋大哥果然是敞亮人。誰知道沒多久,大哥齊桓公死了,齊國也起了內亂,他們只得去投奔宋襄公春秋第一仁義大哥,宋襄公剛被楚國修理,膝蓋還中了一箭,正在養病,就派公孫固過去迎接,也像齊桓公那樣待他們不錯。

過了些日子,公孫固告訴重耳的隨從狐偃,指望宋國發兵護送公子回去,宋國還沒有那個力量。沒法子,他們又離開宋國又到了鄭國,鄭國的國君認為重耳在外邊流浪這麼些年一定是個沒出息的人,理也不理他們。

最後,只好去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待若上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去招待他,兩個人做了好朋友,重耳對楚成王說:「我真想不出怎麼報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我能回國,願意跟貴國交好,萬一發生戰爭,我就退避三舍。」(古時候行軍30裡為一舍,退避三舍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楚成王的大將成得臣一聽火了,還有這麼不會說話的人?落魄了還講漂亮話!偷偷對楚成王說:「重耳這個人將來一定忘恩負義,不如趁早殺了他。」楚成王很重視他們的友誼,不肯傷害重耳。

有一天,楚成王對重耳說:「秦伯派人來請公子去,他有心幫公子回國。」秦國在這種事情上真是積極,重耳表示願意,楚成王說:「秦國離得近,早晨動身,晚上就可以到了,您儘早還是去吧!」重耳拜別了楚成王到秦國去了。

秦穆公原來立重耳的弟弟夷吾為晉惠公,晉惠公的異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這小舅子當了老大就膨脹,即位後卻發兵打秦國,失敗後割讓了五座城給秦國,把太子圉送到秦國做抵押。秦穆公就把女兒懷贏嫁給公子圉。可是公元前638年,公子圉又偷偷地跑回去,想接替君位。第二年,晉惠公死了,公子圉做了國君,就不再跟秦國來往了。

秦穆公憤怒了,決定另立重耳為晉國國君,先把他從楚國接來,並把原來嫁給圉的女兒懷贏改嫁給圉的叔叔重耳表示友好。公元前636年,秦穆公發兵替女婿重耳出頭,親自率領百裡奚等文臣武將護送公子重耳回晉國。到了黃河邊,秦穆公分一半人馬護送公子過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馬,在黃河西岸持續給予威壓。

分手時雙方依依不捨,秦穆公留下了眼淚,上船時,重耳叫手下人七手八腳地把逃難中用的東西都扔在岸上,有人把腳上的破鞋也扔到黃河裡了,狐偃看到有點不爽了,狐偃跪在重耳面前說:「如今你過河回到晉國內有大臣外有秦國,不再需要我了,我想留在這兒了。」重耳一聽舅舅這麼說,發愣了,說:「我全靠你們幫助,才有今日,咱們在外吃了十九年的苦,現在回去又福同享啊!」狐偃說:「以前公子在患難中,我們跟著您也許有點用處,現在公子回去做老大,另有新的小弟,我們就好比破鞋還帶去做什麼呢?」

重耳一聽恍然大悟,責怪自己得意忘形,他流著淚認了錯,吩咐手下人把扔了的破爛東西都弄上了船,狐偃他們這才沒話說了,他們過了黃河,接連打勝仗,公子圉流亡,晉國的文武大臣便迎回公子重耳,立他為國君,就是晉文公。

相關焦點

  • 甘苦造句和解釋_甘苦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冰心《我的朋友的母親》:「只因打了仗,你們一同出來,患難相救護,疾病相扶持,這種同甘苦、相感激的情感的積聚,便發生了一種很堅固的友情。」]艱苦。指在工作或經歷中體會到的滋味。[郭沫若《談文學翻譯工作》:「翻譯工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我們不但尊重翻譯,也深知翻譯工作的甘苦。」]
  • 從流亡公子到春秋霸主:晉文公重耳的傳奇人生
    在重創了公族之後,外國的流亡貴族與士人就有更多機會來晉國施展抱負。整個春秋時代,晉國都是吸引流亡貴族和外國士人的寶地,為後人留下了"楚材晉用"的典故。在政治生態上,晉文公雖然久在戎狄,但是面對國人和其他諸夏諸侯,他認為依舊要以信用取信於眾人。比如他在進攻周王屬地的陽樊時,陽樊城主對重耳喊話:城牆裡住的都是王室的後裔,周天子的親屬,是晉侯您能俘虜的嗎?您應該用武力威懾戎狄蠻夷,用德性來統治中原之人。
  • 春秋霸主兩個半,齊桓晉文秦穆公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春秋五霸」,所謂春秋五霸,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尊王攘夷」。首先我們看一下春秋五霸的候選人名單,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至於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個諸侯,歷來在秦穆公、宋襄公和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之間存在爭議。而在我看來,這些人中,最配得上「霸主」之名的其實只有「齊桓晉文」二公,且二者不分伯仲,其次是秦穆公,可算半個霸主,剩下的楚莊王、宋襄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卻不能稱得上霸主。這就要回歸「霸」這個詞本來的意義,即「方伯」。
  • 成就春秋兩位霸主的幕後英雄
    春秋列國。越王勾踐,春秋時期越國君,春秋五霸之一。「臥薪嘗膽」越王勾踐隱忍二十年,在範蠡的輔佐下,獻美女西施,裝瘋賣傻,最終伐吳稱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還有一位就是晉文公,又名重耳,他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 晉文公 重耳
    引一大批追隨者,前赴後繼在春秋時代成就一代霸主,光芒四射傳芳萬世。晉文公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
  • 《春秋五霸之禍起蕭牆》:晉國內亂,重耳開始了流亡生涯
    春秋五霸中,稱霸前,遭受流亡之苦最多的是重耳。晉是西周一個封國,在山西。有傳說,說當年周武王死了,周成王即位,幼小時跟弟弟玩,周成王用桐葉撕削成琺,賞給弟弟,這是信物。在古代分封時諸侯時,王室要藉此委任。兩人過家家,本是玩笑,史官聽了,當真了。君無戲言。因錯就錯了,封叔虞做了晉的諸侯。這就是「桐葉封弟」的傳說,也叫桐葉封晉。
  • 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對老婆說:你等我25年,他老婆說:等不了!
    上仙請留步,聽我將春秋。上次咱們說到春秋五霸的第2霸宋襄公,接下來我們說說春秋五霸第3位霸主:晉文公的故事,這位霸主命運坎坷,更加的具有傳奇色彩。晉惠公回國把兒子送到秦國當人質,到這個時候,其實晉國的這場這場動亂就已經結束,一切煙消雲散,重耳再等下去,也等不來任何機會,眼看著晉國是逐漸恢復的平靜,重耳現在不得不踏上周遊列國的旅程。重耳的第1個老婆也是狄國人,重耳要走,這是去流浪,一路艱苦,不能帶她一起,就跟老婆說:你呀,等我25年,等不回來我,你就隨便吧。
  • 春秋霸主有哪些人
    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在位期間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
  • 晉文公為什麼可以成為春秋霸主?
    晉文公為什麼可以成為春秋霸主?話說晉軍戰敗了楚軍之後,正準備班師回朝。    半路上突然來了一支軍馬,卻是天子的卿士。原來,天子聽說晉文公擊破了楚軍,龍顏大悅,特派快馬趕來,叫晉文公留步,因為天子想親自過來接見他。    晉文公聽了,大驚大喜,自古只有諸侯拜見天子的,哪有天子跑來見諸侯的?
  • 一盤散沙到中原霸主丨重耳的「感動晉國」評選,怎樣快速改變晉國
    跟隨重耳回國的路上,他們就開始爭取得到重耳的承諾。當一行人走到黃河邊,一個重臣咎犯說話了: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咎犯將了重耳一軍:現在主公馬上回國即位,用不到老臣了,我們就功成身退吧。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 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不為人知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裡有著幾百年的精彩故事,它是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定型的時期。《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劉興林教授,帶你走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那段不為人知的傳奇。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不為人知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裡有著幾百年的精彩故事,它是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定型的時期。《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劉興林教授,帶你走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那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截止到目前,《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已在酷我暢聽更新至6集,劉興林教授為聽眾重新解讀歷史。
  • 晉國是如何從春秋時期的霸主走向最後的滅亡的?
    歡迎來到小人物歷史,春秋時代,晉文侯協助周平王向東遷徙,晉國開始振興起來。後來晉文公成就了一代霸業,晉國先後稱霸時間長達100年。晉文侯和晉文公成就了晉國的稱霸,卻也為後來晉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患的根源。公元前771年,外戚申侯為了報申後被廢掉的私仇,勾結犬戎謀反,周幽王被殺掉,西周滅亡了。
  • 晉國如何從原來方圓百裡的土地上,迅速擴張起來成為春秋霸主?
    晉國是如何從原來的方圓百裡的土地上迅速擴張起來成為春秋霸主的?根據周王朝的分封制度,諸侯地圓百裡,以方便天子管理。晉王朝也不例外,它的始祖叔虞和他的哥哥周成王小時候玩耍,周成王拿了一片桐葉,削成珪賜給叔虞,說「以之封若」。
  • 在春秋時代,這三位諸侯為何能當上「霸主」?
    至此,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最後管仲說只有等到遠方獻來奇珍異寶時才能舉行封禪儀式,齊桓公這才作罷。齊桓公晚年不聽管仲的勸告,重用易牙、豎刁、開方三個小人,致使朝政混亂不堪,再加上他的五個兒子為爭奪王位,相互爭鬥,無人顧及父王的死活。最終,一代霸主齊桓公竟被幽禁壽宮,活活餓死,死後67天才被人發現,齊國的霸主地位就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