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希望孩子們多讀書學習
烈日移到頭頂時,空氣停止了流動,雲彩似乎被烤化了,只留下透藍的天空。每個午睡醒來,心中懷著愜意,坐到窗邊,玻璃隔開聒噪,翻開《親愛的安德烈》,心中更添一份溫暖。
說實話,我看書從未如此小心翼翼,甚至覺得不忍心看下去,因為覺得看完了,就沒有了。
《親愛的安德烈》是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兩個人之間的 36 封家書,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在這本書裡,她不是作家,不是學者,不是政客,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而世上的母親都是大同小異。
也許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家庭不常把愛放在嘴邊,心中最真實最感性的一面也就無法輕易的流露。即使是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地表達自己內心總是很奇怪,而且,很多話也許放在平時是講不出口的。《親愛的安德烈》用通信的方式,說出了多少家庭的心聲。這本書中很多話題都讓我深思,讓我放下書,停下筆,將目光探向遠方……就如同龍應臺所說的:「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這本書,讓我學會站在媽媽的角度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也開始站在我的立場上認識了我的世界。
書中一個話題令我深思。「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這句話是龍應臺寫給她兒子的,而我卻想到我自己。
我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成績一直算中上水平,初中和高中都靠著自己考上了這個小地方最好的學校。可捫心自問,我努力了嗎?是否真的全心全意認真學習?是否在探索潛能將自己發揮極致?還是說安於現狀,沒有遠大的奮鬥目標?或許將來,我不至於一事無成,但我也許不會傑出,不能為社會做出大的貢獻,只是窩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熱愛的事,享受我認為舒適的生活。這樣的我,會讓父母失望嗎?我走到媽媽身邊,不安地問:「如果將來的我沒有優秀的成就,你會感到失望,或者討厭我嗎?」媽媽毫不猶豫地說:「不會。在我心裡,你一直都是最優秀的。但是媽媽希望你能走好每一步,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其實媽媽說的話與大作家龍應臺所寫的又有什麼區別呢?「『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
記得一天中午,我看到這行文字時,迫不及待地將他讀給媽媽聽。「我可以試著去懷舊酒吧坐一會也覺得不壞,那麼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時代,我的網絡,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歌?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糕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的不能動彈?」
這是安德烈問龍應臺女士的一段話,我拿他來問我的媽媽。作為一個孩子,安德烈說出了我的想法。為什麼上一代人讓我們學會理解他人,而自己不願意進入我們的世界?「每個年代都會留下自己的烙印,只有慢慢來。我們也需要過程。」媽媽回答。可我心裡想,慢慢來我就長大了!
還有一段文字讓我心動。安德烈當著龍應臺女士的面抽菸,龍應臺女士雖然恨不得從他口中拔出菸頭熄滅,可她沒有。「是成人,就得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為他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一旦接受了這個邏輯,我有什麼權利或權威來約束他呢?……你面前坐著一個成人,你就得對他像對待天下所有人一樣……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人,他就是一個『別人』。」
我將她拿去和媽媽討論。「如果我是龍應臺,我一定會阻止。大多的中國媽媽會阻止的。」我心想,這就是中國媽媽普遍的錯誤,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獨立呢?中國式家庭教育還是有待改進啊,看來我還得和媽媽更多地交流。
龍應臺女士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哪有孩子不愛父母呢?我們都明白,是他們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成長,教會我們知識,但時間留下的溝壑是不可忽視的。打開「愛」這盞燈,光照亮了親情,也照亮了兩代人的不同。這就像是個找不同的遊戲,不管我們有沒有發現,不同之處他就在那裡。但我們一定不能讓這不同切斷了愛的綿延。將愛變成喜歡,變成贊同的魔法,就是溝通和交流,就是理解與信任!如果兩代人能讓心越過時間段溝壑,愛將不再成為疏遠的藉口。那麼誰又不願意為止努力呢?
書中還有很多問題都讓我真正的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和多數人格格不入時,是堅持還是妥協?個人權力打擊時,是反抗還是接受?」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都能找到答案。龍應臺女士告訴我,要反擊,要先讓自己變強大,讓我明白「智慧」和「勇氣」永遠都是稀有的品質,也讓我明白,無論何時,父母總是會默默奉獻全部的愛。偶爾一日,我發現媽媽也靜靜地坐在窗邊看書,走進一看,發現正是《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想到的,平時不屑談,或者說有意迴避的話題,它戳破了我和父母間那一層若隱若現的薄膜,也在我和父母就書中話題討論得如火如荼時,潛移默化地拉近我們的距離,說出了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接下來的人生旅程,要拉著父母的手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