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2020-12-10 臨安雙涵

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希望孩子們多讀書學習

烈日移到頭頂時,空氣停止了流動,雲彩似乎被烤化了,只留下透藍的天空。每個午睡醒來,心中懷著愜意,坐到窗邊,玻璃隔開聒噪,翻開《親愛的安德烈》,心中更添一份溫暖。

說實話,我看書從未如此小心翼翼,甚至覺得不忍心看下去,因為覺得看完了,就沒有了。

《親愛的安德烈》是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兩個人之間的 36 封家書,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在這本書裡,她不是作家,不是學者,不是政客,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母親。而世上的母親都是大同小異。

也許是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家庭不常把愛放在嘴邊,心中最真實最感性的一面也就無法輕易的流露。即使是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地表達自己內心總是很奇怪,而且,很多話也許放在平時是講不出口的。《親愛的安德烈》用通信的方式,說出了多少家庭的心聲。這本書中很多話題都讓我深思,讓我放下書,停下筆,將目光探向遠方……就如同龍應臺所說的:「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這本書,讓我學會站在媽媽的角度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媽媽也開始站在我的立場上認識了我的世界。

書中一個話題令我深思。「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這句話是龍應臺寫給她兒子的,而我卻想到我自己。

我是一個平凡的女孩,成績一直算中上水平,初中和高中都靠著自己考上了這個小地方最好的學校。可捫心自問,我努力了嗎?是否真的全心全意認真學習?是否在探索潛能將自己發揮極致?還是說安於現狀,沒有遠大的奮鬥目標?或許將來,我不至於一事無成,但我也許不會傑出,不能為社會做出大的貢獻,只是窩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熱愛的事,享受我認為舒適的生活。這樣的我,會讓父母失望嗎?我走到媽媽身邊,不安地問:「如果將來的我沒有優秀的成就,你會感到失望,或者討厭我嗎?」媽媽毫不猶豫地說:「不會。在我心裡,你一直都是最優秀的。但是媽媽希望你能走好每一步,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其實媽媽說的話與大作家龍應臺所寫的又有什麼區別呢?「『平庸』是跟別人比,心靈的安適是跟自己比。我們最終極的負責對象,安德烈,千山萬水走到最後,還是『自己』二字。」

記得一天中午,我看到這行文字時,迫不及待地將他讀給媽媽聽。「我可以試著去懷舊酒吧坐一會也覺得不壞,那麼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的時代,我的網絡,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歌?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糕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的不能動彈?」

這是安德烈問龍應臺女士的一段話,我拿他來問我的媽媽。作為一個孩子,安德烈說出了我的想法。為什麼上一代人讓我們學會理解他人,而自己不願意進入我們的世界?「每個年代都會留下自己的烙印,只有慢慢來。我們也需要過程。」媽媽回答。可我心裡想,慢慢來我就長大了!

還有一段文字讓我心動。安德烈當著龍應臺女士的面抽菸,龍應臺女士雖然恨不得從他口中拔出菸頭熄滅,可她沒有。「是成人,就得為他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為他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一旦接受了這個邏輯,我有什麼權利或權威來約束他呢?……你面前坐著一個成人,你就得對他像對待天下所有人一樣……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個人,他就是一個『別人』。」

我將她拿去和媽媽討論。「如果我是龍應臺,我一定會阻止。大多的中國媽媽會阻止的。」我心想,這就是中國媽媽普遍的錯誤,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獨立呢?中國式家庭教育還是有待改進啊,看來我還得和媽媽更多地交流。

龍應臺女士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哪有孩子不愛父母呢?我們都明白,是他們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成長,教會我們知識,但時間留下的溝壑是不可忽視的。打開「愛」這盞燈,光照亮了親情,也照亮了兩代人的不同。這就像是個找不同的遊戲,不管我們有沒有發現,不同之處他就在那裡。但我們一定不能讓這不同切斷了愛的綿延。將愛變成喜歡,變成贊同的魔法,就是溝通和交流,就是理解與信任!如果兩代人能讓心越過時間段溝壑,愛將不再成為疏遠的藉口。那麼誰又不願意為止努力呢?

書中還有很多問題都讓我真正的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和多數人格格不入時,是堅持還是妥協?個人權力打擊時,是反抗還是接受?」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都能找到答案。龍應臺女士告訴我,要反擊,要先讓自己變強大,讓我明白「智慧」和「勇氣」永遠都是稀有的品質,也讓我明白,無論何時,父母總是會默默奉獻全部的愛。偶爾一日,我發現媽媽也靜靜地坐在窗邊看書,走進一看,發現正是《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想到的,平時不屑談,或者說有意迴避的話題,它戳破了我和父母間那一層若隱若現的薄膜,也在我和父母就書中話題討論得如火如荼時,潛移默化地拉近我們的距離,說出了那些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接下來的人生旅程,要拉著父母的手一起走。

相關焦點

  • 讀一本好書——《親愛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中,龍應臺用信件的方式與她的兒子安德烈進行了深層次的感情交流,使得兩代人之間通過信件建立起了一種既復古又創新的溝通方式,重鑄了母子兩人的血濃深情。在安德烈八個月大的時候,龍應臺先生及孩子移居德國,過著閒適的西方生活。十四年之後,由於臺灣政治原因,龍應臺出任臺北市文化部部長,不得不放下她心愛的安德烈回到臺灣工作。
  • 《親愛的安德烈》: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也可以是有聲的
    我是燕子,您是不是很久沒看書了,或是忙於工作之不能,亦或是不知道看什麼,那關注我吧!我們一起讀好書。當孩子問你:「我或將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你會不會失望」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了。很多人或許在聽到「平庸」一詞的時候就很生氣了。
  • 10年後再讀《親愛的安德烈》|不禁感嘆,讀懂時已非少年!
    《親愛的安德烈》豆瓣評分8.8分,是當代作家龍應臺和其子安德烈用3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 ,收錄了適合兩代人共讀的36封家書。內容呈現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記錄了兩代人試圖消除隔閡與衝突的努力,也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個清晰而生動的範例。
  • 對媽媽一直說不出口的那些話,都在這些電影裡!
    在母親節當天,就讓小電君帶你重拾銀幕光影裡那些與母親相處的溫情片段。那些對媽媽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都藏在這些電影裡。「和解」「孩子是第一次做子女,母親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你曾經也是我,為什麼還是不理解我?」這是女兒的不解。「正因為我曾經是你,才不忍心看你把彎路重走一遍。」這也是母親說不出口的無奈。母親總是苦口婆心地指出女兒的缺點,只希望她「可以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 容祖兒《那些沒說出口的話》
    那些沒說出口的話 《完美關係》電視劇情感主題曲 容祖兒 作詞:王雅君 作曲:AHN EUN JUNG 編曲:LEE SANG HOON/AHN EUN JUNG 那些沒說出口的話 最後猜對了嗎 回到愛最初的渴望 少了 什麼嗎
  • 三等獎文評丨《親愛的》by鬼醜——說不出口的寂寞最動人
    《親愛的》by鬼醜——說不出口的寂寞最動人文評作者:大毛狸第一次給《親愛的》寫文評的時候,是一個雨天。我想差不多所有人讀《親愛的》都會是這個感受。第一次竇爭來到北京,像是悶熱的陰天。要比「愛意」的話,竇爭相信沒有人能比得過自己。他能為他……忍受別人的白眼,被人當成怪物,咬牙撫養小野,忍受無窮寂寞。沒有人能不為這樣的愛意動容,更何況是性格溫柔的顧慨棠。他不僅僅是看上去溫和有禮,骨子裡更是比誰都溫柔。他不平白接受學妹的愛意,直接拒絕。
  • 說不出口的話
    父母經常對我們說:「你要不是我家的孩子,我才懶得管你呢」,這話不假,但是我們真懂孩子嗎?真明白他向你傳達的意思嗎?其實孩子還有很多話說不出口的,那是「秘密」。還有父母的不理解,導致孩子什麼事慢慢不再和你分享。 我們人都是一樣,自從知道分辨是否開始,就希望獲得公平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當你在一邊看著手機一邊督促著孩子寫作業,其實就違背了孩子心中的公平,你之所以發現越督促孩子作業寫得越慢,是因為孩子用這種方式在抗訴你。他不可能說「憑什麼你在看手機,刷著視頻,我還辛苦為你寫作業」,這就是孩子說不出口的話。
  • 《親愛的安德烈》:三十多封書信,感動無數被親子關係困擾的人
    搬家具時碰破了一個牆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記錄了龍應臺與18歲兒子安德烈溝通的36封書信,其中有關道理觀念、文化差異、意識形態、世界觀。
  • 《親愛的安德烈》:問我,了解我,但不要判我
    臺灣作家龍應臺因工作缺席了兒子的成長曆程,為了了解自己十八歲的兒子,與兒子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完成了一個專欄,並編成 了一本書——《親愛的安德烈》。《親愛的安德烈》收錄了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的三十六封信。他們懷著不同的初衷寫信,一個是剛滿十八,有許多想法想要傾訴,一個是想了解剛成年的兒子,彌補因分離產生的距離;他們也以不同的態度寫信,一個「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認真」;一個「八分的認真,二分的知性懷疑。」雖然中途略有波折,但依然就這樣保持了三年。 三年裡,他們談思想,談生活,談價值。
  • 那些以玩笑說出口的話,有時候往往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表達
    喵喵導語:那些以玩笑說出口的話,有時候往往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表達人們常說,這個世上所謂的玩笑或多或少都有認真的成分,有時候往往是人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表達。然而在玩笑話中說出口的真心話,對於那些不想懂的人來說,卻認為你是在開玩笑。
  • 新書書評‖定格在心上的美——讀《春說桃花秋說月》有感(文/李青芳)
    定格在心上的美 ——讀《春說桃花秋說月》有感李青芳(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 手捧著還散髮油墨清香的《春說桃花秋說月:潘政祥詩集》,讀得入迷,捨不得放下了。
  • 愛卻未愛,得卻未得,讀安德烈·紀德《窄門》有感
    安德烈·紀德所寫的現實意義引人深思。人生本就是一場冒險,渺小的我們在其中遨遊,無處可去,卻又不得不生存其中。當繁華落盡,最終幻想也會破滅。安德烈·紀德《窄門》中女主角嚮往的愛情太過神聖,和男主角是兩個平行世界。這樣的愛情相互試探又傷人傷己,最後結果還是走向告別。當信仰成為思想的枷鎖,幸福的生活也會離你而去,做人不要太作,簡單點,這樣才不會錯過屬於你的幸福。
  • 讀《狼國故事》有感
    讀《孤兒的新生——狼國故事》有感南安市第二小學五年一班 黃雯萱指導教師:戴紹碧親愛的同學,你讀過凌嵐老師所著的《狼國故事》嗎?我仿佛置身於故事之中,和他們成為莫逆之交的好朋友,陪他們歷經艱險,在困難之中不放棄、在獲得成功後一起笑。看完了這本書,我深深地被柯勒折服了,作為孤兒生活條件如此困難,但是他行走在生命的黑暗旅途中,面對強大的敵人,它能直面困難,讓自己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戰勝困難。
  • 走紅的不是丁真,而是那些他說不出口的話
    內容提要: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經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做出過關於未來的預言,他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可能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名聲大噪。而這個預言在一個社交媒體簡介永遠只有一句話——「小馬永遠跑第一」的男孩子身上,用了短短不到10秒的時間。
  • 安德烈·波切利《致親愛的你》,如此溫暖,如此美妙!
    安德烈·波切利《A Te致親愛的你》 歌詞大意▼ Sai perche 你知道,為何
  • 想說愛你,卻沒機會說出口,致失去的人
    總有一個人,在你的心裡,揮之不去,你想知道ta的點滴,卻又害怕知道。無意間知道,ta所提及的人,或者事,第一時間,你會是什麼樣的感覺。想說,你還愛ta,但是話到嘴邊,卻不知道怎麼說,或許是因為了解,或許是因為,你知道那其中的原因。
  • 那些你想說又說不出口的話,這個夏天京萬紅替你表達
    節目的形式就是打開明星的冰箱,通過冰箱裡的食物和明星們聊一聊那些一日三餐和四季人生。躲過了冰箱裡的美食,卻躲不過美食背後的愛情故事。張杰的冰箱裡有謝娜喜歡的熟油辣椒和冰椰子,黃磊的冰箱裡有非常多的調味品,那是他為家人烹製菜餚的必備。
  • 法老和派克特泣不成聲的背後,是那段「說不出口」的故事
    確實,對於那些不聽HipHop的人而言,對於那些長輩而言,HipHop的印象並不那麼友好。 在演出的那天晚上,法老唱了平時演出不唱的這首歌,他說自己並不是一個很擅長表達情感的人,有些話對著親人卻說不出口。
  • 高中讀後感:讀《皮囊》有感
    其中最讓我感同身受的當屬這一段:「我瘋狂工作,不讓自己有空餘時間,除了真實的生存壓力,還在於,我根本不敢讓自己有空餘的時間,因為時間一空下來,我就要回答怎麼去填充時間,怎麼去面對生活,去回答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生活,我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我真正享受什麼?」這段作者的自我反思發人深省,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 溫暖的旅程⑥ |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溫暖的旅程⑥ | 讀《追夢的孩子》有感 2020-07-01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