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海南科技事業方興未艾

2020-12-14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十三五」期間,海南科技事業方興未艾
科技成果蓬勃湧現 科技創新優勢漸顯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8日,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

不到一周時間裡,兩項航天、深海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相繼在海南「亮相」,不僅讓公眾看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正一點點化為現實,也成為我國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勇於進取、銳意攻關的有力見證。

「這反映出海南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海南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科技創新的有利基礎和比較優勢。」省科技廳主要負責人介紹,海南科技事業的發展及科技創新地位的提升,離不開「十三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統籌發展。

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十三五」期間,省科技廳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聚焦海南重點產業發展,不斷整合優化科技資源,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研投入,通過與大院大所合作、搭建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引進一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創建一批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科技創新平臺,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推進海南科技對外交流,為我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環境,為海南自貿港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學技術的解決方案。

瞄準「海陸空」

培育未來產業

現代科技包羅萬象,海南搞科技創新,不可能也沒必要面面俱到,必須突出重點。

「十三五」期間,省科技廳瞄準海南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發展的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等領域,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深海探測、空天信息等領域布局建設重點實驗室,努力建立與自貿港相適應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產學研體系,培育海南的未來產業,用科技創新力量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1日公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依託文昌國際航天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培育深海深空產業;發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優勢,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5年來,在「深海」領域,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投入運行,以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南海地質科技創新基地、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等平臺為主體,推動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平臺掛牌;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大型深海超高壓模擬試驗裝置等國家海洋重大裝備落戶海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等項目在海南實施。

在「深空」領域,海南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在三亞、文昌兩市推進航空航天事業,並擬在文昌市建立中科院系統航天大科學裝置,開展航天科技研發和商業航天發射業務。2019年,我省成功發射海南首顆商業衛星「文昌超算一號」和海南首顆商業通信衛星「文昌物聯一號」。此外,「三亞一號」衛星星座已啟動建設,計劃2021年發射。

在「南繁」等熱帶農業領域,圍繞南繁、檳榔、椰子、橡膠等方向,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了20個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圍繞種植、水產養殖等領域組織實施省重點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目306個,收穫了一批科研成果,解決了一批農業技術瓶頸;不斷推動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等在南繁科技城設立分院,推進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三亞總部建設,推進南繁種業創新。

科研投入的多少,能反映出海南科技事業發展的蓬勃與否;科技項目瞄準的領域,可以反映海南產業發展的重心。

2016年至2019年,省科技廳支持67個重大科技項目立項,總投資21.4億元,其中省財政資金6.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有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圍繞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16年至2020年,我省共立項91項,支持經費4821.3萬元,支持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進位造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促進產業技術積累和創新,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是生力軍。5年來,省科技廳創新工作方法,不斷培育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如今高新技術企業已從2016年的201家增長到2019年的566家,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從2016年的83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45億元,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技術服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優化科技資源

搭建創新平臺

科技事業的創新發展,需要創新平臺、科研機構、企業齊心協力。承擔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的海南,需要國內外優秀科研團隊的加入,整體提升海南科研實力。

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研究的都是國際國內前沿技術,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中國科學院合作關係,推動中科院在瓊設立創建27家科技創新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省科技廳先後引進中科院力學所,在文昌航天城整體規劃中推動衛星總裝及發射基地建設,開展相關航天科技研究和商業航天發射業務;引進中科院理化所,共建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引進中科院南海所設立三亞中科海洋研究院;依託中科院深海所建設海南省深海技術實驗室,協調省財政專項資金1.5億元,與中科院力學所、華大基因等單位合作建成4家聯合分實驗室。

面向國家戰略和我省科技發展需求,中科院在瓊科技創新平臺承擔了5項國家級科技研發項目、16項海南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120項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其他性質科研項目,帶動省內多家科研機構人員參與技術攻關,為海南科技事業注入了強大養分。

為了發揮中科院在瓊創新平臺的科研力量,近兩年省科技廳不斷加大對中科院在瓊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目前全省累計支持創新平臺建設、科研項目研發資金共計2.5億元,支持中科院深海所等科研院所申請國家科研資金超過10億元。

此外,省科技廳協調推動中國船舶集團深海科技中心項目、中船南海艦船深遠海科研試驗及綜合性服務保障基地項目開工建設;協助推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科教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項目開工建設;推進重大新藥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建設。

科技創新平臺具有技術轉移、技術研發、資源共享、孵化企業等功能,是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科技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十三五」期間,省科技廳推動「南海海洋資源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特種玻璃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實現了大學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

當前我省共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9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總數為54家、省網際網路重點創新創業基地2家、省網際網路眾創空間13家、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15家、各類創業孵化基地33家、省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6家、省級大學科技園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省級眾創空間28家,為海南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研人員攻克關鍵技術難題、創新創業搭建了平臺。

科技事業連海外

科技成果助產業

院士代表的是最高科技學術水平,海南「牽手」院士及其團隊,能為海南科技創新發展增添智力與活力。

今年11月,在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的合力推動下,新獲批的33家院士創新平臺正式掛牌運營。其中23家平臺由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2個國家外籍院士領銜,為我省加大國際科技合作提供了優質平臺。

科技交流無國界,一直以來,海南十分重視推動科技交流「走出去」。「十三五」期間,我省在熱帶農業、材料化工、海洋生態、生物醫藥等領域與德國、荷蘭、法國等國合作緊密,並與不少歐盟國家的科學家、高校、科研機構及國際組織開展聯合研究、共建聯合實驗室,人員往來與學術交流氛圍活躍。

海南自貿港給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海南院士創新平臺的建立,為科學工作者們提供了優質的合作平臺。」挪威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尼爾斯·克裡斯蒂安·斯坦塞斯的話道出了諸多與海南合作交流的院士心聲。

我省院士創新平臺建設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認定5批次145家,柔性引進百餘名院士和近500名院士團隊成員與我省企事業單位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學術交流活動等。

人才聚集,方能推動科技進步、產業發展。在2018年我省機構改革後,省科技廳加掛省外國專家局牌子,為給各領域高層次外籍人才優質服務,今年在國家外專局的支持下,省科技廳和省公安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簡化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審批一體化制度創新改革工作,升級改造「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推動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政務服務平臺一體化建設。

在推進科技事業發展、科技成果創新中,各領域科技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5年來,省科技廳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撐,以重大戰略產品和重大產業化為目標,針對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結合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產學研聯合攻關,著力解決了一批農業、海洋、林業等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

以科技助脫貧攻堅為例,5年來,省科技廳共派遣「三區」人才641名,從全省科研人員隊伍中選派科技副鄉鎮長256名帶著項目下鄉,把農業領域的科技成果向鄉村推廣,以農業新發展理念幫助農民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科技力量。

「當前全省有2000多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全省脫貧攻堅一線。」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凡是能為農民、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人員和團隊,經過一定程序選派都可成為科技特派員,他們用接地氣的方法和農戶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貧困地區提高產業發展效益。

過往皆序章,未來皆可盼。新形勢下,省科技廳將以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為指引,科學編制好我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加強做好科技工作的使命感、榮譽感、緊迫感,緊緊圍繞海南自貿港建設賦予科技系統的任務與使命,走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

(本版策劃/撰文 王潔)

相關焦點

  • 2021山東事業單位科技知識:十三五期間的科技成就
    2021山東事業單位科技知識:十三五期間的科技成就 2020-12-13 14:06:50|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1山東事業單位統考筆試預計在3月20日舉行,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備考,山東中公教育為大家提供山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
  • 「十三五」期間 海南離島免稅店銷售額快速增長
    「十三五」期間 海南離島免稅店銷售額快速增長 2021年01月14日 10:08   來源:海南日報
  • 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答卷——「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答卷——「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中國創新的浪潮,5年來是怎樣地奔湧向前?「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正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小標題)躍升: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9月,瑞士日內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此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第14名!中國繼續鞏固排名。創新能力指數位列前15名,通常就被認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 美好新海南 輝煌「十三五」|海南車庫電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瑋...
    海南日報海口11月27日訊 (記者王培琳 周曉夢)從2019年5月開始入駐海南,海南車庫電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瑋積極布局海南。目前,海口、三亞、瓊海、文昌等地都積極建設充電站。在高瑋看來,海南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發展是超出預期的。
  • 輝煌「十三五」 海南再出發 | 海口: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五年來,海口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五年來,海口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綱要目標,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邁上新臺階;五年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不斷增強。  用好高質量發展指揮棒,沿著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方向,海口篤定行進。
  • 魅力體育 健康瓷都 ——我市「十三五」期間體育事業發展回眸
    魅力體育 健康瓷都 ——我市「十三五」期間體育事業發展回眸 2020-12-14 1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創新能力多個領域達到全國領先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4日訊 (記者 溫偉偉)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
  • 權威發布 | 山東「十三五」時期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海洋、農業等...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介紹「十三五」時期全省科技工作成效,解讀《關於深化科技改革攻堅的若干措施》,並回答記者提問。
  • 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
    」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續梅:謝謝洪大用司長,下面請雷朝滋司長介紹「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 雷朝滋:各位記者朋友好。「十三五」期間高校科技工作堅持原創引領,服務國家發展,高校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一是高校科技創新基礎更加雄厚。
  • 魅力體育 健康瓷都 ——景德鎮市「十三五」期間體育事業發展回眸
    」,對於瓷都體育事業來說,是穰穰滿家的。,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促進體育產業提質增速,實現體育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我市體育事業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是廣大市民對瓷都「十三五」期間體育工作最真切的感受。
  • 我的「十三五」|海南建起「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 醫生技術精進...
    開欄語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對中國來說是極不平凡的。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開局的節點上,回望過去這五年,海南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 ...指出——「十三五」期間「三農」事業進步斐然,農村脫貧成果顯著
    《社會藍皮書:202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十三五」期間「三農」事業進步斐然,農村脫貧成果顯著
  • 王巍:「十三五」期間中國考古學的主要成就
    國家文物局啟動「考古中國」項目「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啟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印發《「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申報管理指南(2020年-2035年)》,引導各地考古機構圍繞重大課題設計「考古中國」項目,為深化相關課題研究奠定基礎。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舉措。
  • 科技部部長告訴您:「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取得哪些成就?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取得哪些成就?  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2019年達到1336億元。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2019年超過2.2萬億元。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 黨中央「十三五」期間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紀實
    正是揚帆搏浪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三五」期間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紀實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5年。
  • 輝煌十三五 奮進自貿港丨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好多指標讓人眼前一亮
    「十三五」期間,海南經濟運行情況如何?投資、消費、外貿、外資等領域具體表現又如何?1月13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行,主題是「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凸顯」,就「十三五」期間海南經濟運行亮點和投資、消費、外貿、外資等領域發展特點作了介紹。
  •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廣電事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12月2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以來,我省廣電事業實現了突破性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面。    「十三五」時期,我省重點從提高站位抓好重大報導、匯集力量助推脫貧攻堅、全力推進智慧廣電融合、狠抓精品提供精神食糧、推動公共服務提質增效等方面著力,不斷推動廣電事業的發展。
  • 科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墊江縣科技工作」十三五「綜述
    一項項技術難題得到突破,一件件技術成果惠及民生,「十三五」以來,我縣科技事業以推進工業園區和東部新區科技創新為重點,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載體、聚集創新資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科技創新,濟寧交出「十三五」「亮眼」成績單
    濟寧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秦伯璞)12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十三五」科技事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市科技局相關負責同志參加發布會,介紹濟寧市「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創新發展情況及2020年改革攻堅工作重點。
  • 砥礪奮進逐夢行——「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協凝聚科技力量服務...
    提要「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及各級科協組織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當好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省科協和全省各學會、市州科協「一體兩翼」的「智庫」優勢,團結引領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善做善成,融入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中;圍繞貴州經濟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