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電影節之旅:中國電影的坎城往事

2020-12-26 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3月20日,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宣布無法如期舉辦,至於最終是推遲還是取消仍未可知。70多年來,坎城電影節曾3度停辦。其中,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則是受「五月風暴」影響,被迫中斷。

一般認為,中國電影最早與坎城電影節有交集是在50年代中期。1955年,第八屆坎城電影節組委會為中國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組織了特別放映。而1956年,應坎城電影節邀請,著名導演蔡楚生帶隊的電影代表團前往法國交流。

其實,中國電影與坎城電影節的故事還可以追溯到更早。最遲至1949年初,坎城電影節便邀請中國電影參展,而且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接受了邀請,並選定了參展影片。有趣的是,1949年第三屆的坎城電影節正是夾在1948年和1950年兩個停辦年度之間。在這個電影節再度停辦的歷史巧合點,本文試對當年這段中國電影與坎城電影節的往事稍作鉤沉。

未完成的電影節之旅

初創階段的坎城電影節,並不像今日這般聲名顯赫。無論是參展的國家範圍,還是影片的品質都還有提升的空間。據曾參觀過前兩屆電影節的國民黨政府駐法使館工作人員表示,電影節的影片「其中佳構固屬不少,但大多均屬平凡普通之出品」。可見今日電影界的盛世,也曾有過篳路藍縷的往事。

1949年初,坎城電影節(舊譯為法國國際電影演賽會)籌備會發函國民黨政府駐法使館,邀請中國參加當年9月舉行的電影節。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從駐法使館得到消息後,隨即行文內政部,函請其在國產影片中選擇若干適當影片送展電影節。

外交部的公文是4月2日發出的。許是內政部公文流轉效率低下;又或是彼時戰事吃緊,內政部事務繁多,無暇顧此;抑或是在等待法國方面正式請柬寄到。總之,外交部的公文發出數月間,內政部並無動靜。直到7月8日,內政部部長李漢魂才籤發訓令,令內政部電影檢查處馬上開具詳盡意見,並要求電檢處廣州辦事人員速速聯絡警政司,落實影片遴選工作。而此時,距離外交部來文已有三月有餘。

部長訓令一出,底下人自然得加速完成任務。7月11日,警政司司長鄭澤光親自主持專題會議,會同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社會局等單位商議遴選參展影片事宜。會上,一則明確了以藝術價值、民族特質、攝影技術、國語片為選片的四條標準;二則指定《國魂》《一江春水向東流》《假鳳虛凰》三部影片參加預選;三則決定其餘預選影片由各家電影公司自由申請。

《國魂》海報

《假鳳虛凰》海報

隨後,內政部便公告發布《國產影片參加國際電影演賽申請選定辦法》,向各大電影公司徵集影片,稱「凡技術精良,富有藝術價值,足以表現中華民族特色之國語影片,均得申請預選。」徵集時間從7月13日-21日,為期9天。

《國產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演賽申請選定辦法》

這些社會徵集而來的影片,在經過內政部核准參與預選後,還需要在廣州進行一輪播映,供審查人員進行審評打分。審查人員則分為專門人員和機關代表兩種,由內政部警政司、廣東省教育局、廣州市教育局以及廣州市社會局等單位出具人員名單。

最終結果於8月3日塵埃落定。經過審評,香港永華影業公司攝製的《國魂》一片以總分811分的最高分被選定為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送展影片。8月6日,內政部行文外交部,述明選片經過及選定影片,並函請外交部辦理後續送展事宜。同日,內政部也批覆永華影業公司,令其速與內政部電影檢查處和外交部對接送展事宜。至此,為期一月的影片遴選便畫下句號。

《國魂》劇照

永華影業公司總經理、創始人李祖永

但我們查閱當年坎城電影節的參展影片,卻並未找到《國魂》的蹤影。到底送展的過程中出了什麼事情,目前暫無史料可查,只能成為一宗懸案。不過以後見之明觀之,彼時國民黨政府忙於戰事,自顧不暇。在這樣緊張的局勢下,影片最終未能成功送展,倒也是不難理解。

在這裡,稍微插幾句閒話。1955年在坎城電影節特別放映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其導演桑弧正是《假鳳虛凰》的編劇。而1956年帶隊訪問坎城的蔡楚生則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導演。當年兩部落選影片的主創,以不同的方式成為中國電影與坎城電影節往來的先驅。反觀《國魂》一片,則徹底無緣坎城舞臺。歷史車輪的兜兜轉轉,也是有趣之極。

《一江春水向東流》

選片背後的意識形態

儘管最終參展並不成功,但從持續月餘的影片徵集、審評來看,彼時國民黨政府也算重視。而作為官方選定的代表,《國魂》一片到底有何過人之處,這背後又蘊含了何種意義?頗值得爬梳一番。

電影《國魂》改編自吳祖光在抗戰時創作的話劇《正氣歌》,講述了南宋末年文天祥抗擊北方元軍的歷史故事。影片由民國時期著名導演卜萬蒼執導,匯聚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劉瓊、袁美雲等近40位明星出演,於1948年9月、10月分別在香港、上海上映。

作為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創立後拍攝的首部影片,《國魂》在醞釀之時便被定位為「場面宏偉的豪華巨片」。據編劇吳祖光回憶,當時永華影業之所以選中他的《正氣歌》為底本,正是由於這個劇本場景多、人物多,可以讓他們選用儘可能多的明星演員。除了「明星大會串」,《國魂》在製作上也不吝投入。據朱劍、汪朝光等學者研究,該片在攝製時使用了當時國內並不多見的高光度水銀燈、自動印片機,還有花17萬港元購買了可以進行內外景合成的背景放映機。據說當時國內僅此一臺,日本也僅有兩臺。

場面恢弘、製作精良,又是民族主義題材,看似這一切都與國民黨政府在遴選影片時所提出來的標準頗為吻合。但箇中玄機不僅於此。

《國魂》在上映後,市場表現不俗。在香港的首映禮,明星匯聚、中外名流雲集,場面十分熱鬧。在上海上映時,也是連場客滿。但在報章輿論中,卻是另一番光景。人物扁平,流於表面;布局鬆散,詳略失當;導演手法呆板,鏡頭運用少變化;對話拘泥書面,動作有如「做戲」……時論的批評不一而足。除此之外,彼時知識青年更是對影片中所宣揚的封建主義忠君思想多有指摘。有趣的是,當原作《正氣歌》以相似主題在抗戰時期演出時,輿論多讚許其民族主義精神。然而此一時彼一時。正如時人在《哀<國魂>》一文中指出的:「在抗戰已告結束,時代已向前跨上一步的社會所要求的主題已轉了方向的今日,仍抱著過時貨搬上銀幕並妄稱之為『國魂』。這是意識上莫大的錯誤。」

《國魂》在香港首映

更值得玩味的是國民黨政府的態度。對於抗戰時期的《正氣歌》,國民黨政府是屢作刪檢。而《國魂》上映後,國民黨電影檢察機關則譽為三十年來未有之佳片。究其原因,同樣是時局變化。影片中宋元格局成為當時國共戰場的隱喻,而文天祥抗北的場景以及忠君精神恰好適應了國民黨政府維護統治的需求。據上海《益世報》記載,蔣介石在看完影片後,極為讚許,「飭屬加印拷貝30份,運至前線各地,以發揮先賢衛國精神,而振士氣。」於是乎,儘管電影《國魂》並無影射政治之心,但還是淪為了國民黨政府政治宣教的工具。

《益世報》報導

看到國民黨政府的態度之後,《國魂》被最終選定為坎城電影節的送展影片便不難理解了。對於當時國民黨政府而言,選片送展國際電影節大多抱有政治宣教之心。以同時期紐西蘭坎特伯利省各國電影展覽的邀約為例,當時國民黨政府內政部的回覆稱:國內符合16釐米制式的影片「其內容亦皆劣低,不足用以宣揚我國文化」,故而建議外交部與教育部會商,教育部所辦的中國教育製片廠的影片中選片,既符合制式,又有教育意義。

其實,選片送展國際電影節,素來是國家輸出形象的問題,所考量的不僅是藝術層面,更是政治層面。彼時國民黨政府之所以選中《國魂》,也正是看重該片被賦予政治意涵的可能,哪怕當時對影片的藝術價值多有批評,仍舊將其作為對外文化的國家代表。而我們今日審視國際電影節的選片,也可在藝術之外再多上一重視角。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我們想念你,坎城電影節
    在電影世界裡,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坎城電影節的非凡魅力。每年5月的坎城電影節,明星和導演們都會聚集在這裡,接受媒體和同行們的審視、讚美和評判。在這一周半的時間裡,年度的電影傑作逐漸掀開了面紗並開始贏得了世界級的聲譽,狂熱的掌聲和喧鬧的噓聲此起彼伏。今年因為疫情,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但是我們並沒有就此放棄。
  • 坎城電影節「失約」五月
    它有著全球可能最權威的電影專業評選聲譽。從電影市場上來說,坎城電影節中有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全球的買家與賣家,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合作夥伴。坎城電影節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人之間進行交流的盛會,不論歐洲、北美,還是中國、日本、伊朗,乃至其他並不太知名的國家地區,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齊聚坎城,許多超出預期的合作,就在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中展開。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注意,這裡的爆米花電影與那種不費腦只費錢爛成了恐怖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所以,這裡的爆米花電影其實是兼顧了坎城一貫的藝術性和商業電影的觀感,大概就是看完後既不會感覺腦子被藝術給糊了一地,又不會因為看了爛片而覺得智商欠費,既好看又耐看的那種。  到今年,坎城電影節走過70年了。
  • 坎城電影節日程
    縱觀今年,無論是華語明星跑來的熱鬧勁,還是中國電影參展參賽的數量值,都比不過去年…[詳細]·開幕片:《摩納哥王妃》(美/法)·《歸來》(中國)·《馴龍高手2》(美國)·《我們曾深愛過的男人》(法國)·一種關注·《派對女孩》(法國)·《他和她的孤獨情事》(美國)·《遠徵》(阿根廷)·《藍色房間
  • 深度解析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最牛 - 2015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_娛樂...
    這裡是一個能讓新導演一步登天,中生代導演正式加冕,老導演重拾盛譽的夢幻之地。電影人都會對它抱有持久的想像,無論它多麼偏激、傲慢、刁鑽還是不公,他們都會把最終的結果定義為先鋒,歸類為對最高級電影藝術的推崇,這就是身處國際世界電影節巔峰的坎城。   坎城電影節生下來就這麼神聖嗎?
  • 坎城電影節順利開幕,但諸多新問題懸而未決
    開幕片《喪屍未逝》主創在第72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式上。  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法國當地時間5月14日,第72屆坎城電影節正式啟動。典禮紅毯上的焦點所在,莫過於是開幕片《喪屍未逝》(The Dead Don’t Die)劇組。
  • 第65屆坎城電影節:經典回顧展映單元片單
    數碼影像的問世,顛覆了經典電影與現代電影的關係,因此坎城國際電影節從2004年開始創立了「坎城經典回顧展映單元」,利用修復的膠捲呈現經典大片。「坎城經典」現已成為展映環節的重要單元,以鼓勵全球電影發行公司、版權所有者、電影資料館,以及國家檔案庫的工作成果。
  • 文娛早報|坎城電影節將再度推遲或取消 迪士尼《心靈奇旅》和...
    坎城電影節將再度推遲或取消因新冠疫情,法國總統馬克龍於巴黎時間4月13日宣布,法國至少要在7月中旬,才能舉辦大規模群眾性節日或活動。而在此前,坎城電影節組委會曾宣布,將大概率推遲到6月底、7月初舉辦,馬克龍的新規,將會讓坎城電影節再度推遲,甚至直接取消。目前坎城電影節組委會目前尚未作出回應。迪士尼宣布《心靈奇旅》和《瑞亞和最後一條龍》改檔4月13日,迪士尼宣布旗下兩部動畫北美檔期變更。
  • 三人談|2018年坎城電影節:華語電影的重新起航?
    於是,我們組織了這樣一次對談,請來了中國對坎城有資深見解三位影評人,重評2018坎城電影節。呂航(筆名陀螺),七年坎城電影節經驗,狂熱坎城影迷,坎城中國場刊創始人,豆瓣坎城小站負責人,在法國創業做電影製作發行相關的工作。王穆巖(筆名Muyan),常駐巴黎影評人,坎城電影節國際場刊評分團成員,文章散見於華文媒體及《電影評論(Film Comment)》雜誌。
  • 第71屆坎城電影節開幕 這13部電影最亮眼
    今年坎城電影節陸續公布了21部主競賽單元影片,除了一些坎城新秀,比如埃及導演A.B Shawky入圍的電影《審判日》是他的導演處女作,法國女導演伊娃·於頌的《太陽之女》是她的第二部電影,其他的像戈達爾、賈樟柯、錫蘭、阿斯哈·法哈蒂等坎城常客都帶著新作品回歸。
  • 文章頻道 - 2020 坎城電影節片單出爐,海報和電影一樣值得收藏
    疫情也阻擋不住對電影的熱愛!當地時間 6 月 3 日 18 時(北京時間 4 日 0 點),第 73 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巴黎 UGC Normandie 電影院公布了 2020 年的入圍影片,今年共有 56 部作品入圍。
  • 坎城電影節推遲後 電影宮容納流浪漢
    時光網訊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由原計劃於5月12日-23日間舉辦,有可能推遲到6月底7月初左右。據巴黎路透社報導,往年舉辦電影節的地標性建築物坎城電影宮因此空了下來,開始接收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流浪人士。
  • 唐本性感出席坎城電影節《太陽之女》全球首映禮
    法國坎城訊,著名導演伊娃·於頌帶著第二部作品《太陽之女》亮相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衝擊金棕櫚獎。日前,影片在坎城全球首映,首映現場星光熠熠,影片導演伊娃·於頌攜眾主創出席紅毯,萌寵動作電影《營救汪星人》主演唐本也驚喜亮相,一同參加了此次首映。
  • VICKY'Z法國坎城電影節之行,華麗禮服大秀驚豔四座
    五月的坎城,聚焦全球的眼光,藝術家、電影人、明星名流盛裝出席,讓坎城電影節不僅僅是全球電影與藝術的巔峰盛會,更是頂尖的國際時尚party。VICKY'Z創始人許馨尹 Chopard蕭邦首次邀請VICKY'Z團隊出席秘密派對,與坎城電影節提名一線藝人、國際超模及法國王子等名流零距離交流。
  • 線上電影節「坎城夏夜,解暑人生」 賈樟柯等電影人要與影迷雲聊
    紅星新聞記者從北京國際電影節方面獲悉:7月5日至11日,法國駐華大使館旗下法國文化與優酷等合作推出線上電影節「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主辦方相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坎城夏夜 解暑人生」作為線上影展,遵循了影展的既有慣例,邀請了電影嘉賓參與映後,7月5日~7月11日展映的七部影片均含映後活動。
  • 坎城電影節公布片單,杜琪峯徐克等執導《七人樂隊》入選
    新京報訊 (記者 李妍)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第73屆坎城電影節公布56部入圍影片片單。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的坎城電影節無法在線下舉行,但仍選出了「坎城2020」陣容。本屆坎城電影節不設金棕櫚獎,不分單元,但有簡單分類。電影節總監福茂表示,56部電影將在官方指定影院或其他電影節上映,有些影片會被挑選至2021年的坎城電影節。
  • 五部HAF Goes to Cannes優勝作品亮相坎城電影節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已於法國當地時間5月8日盛大開幕。當地時間5月12日下午16:00,本屆坎城電影節 Goes to Cannes創投活動正式召開,從剛剛落幕的2018香港國際電影節HAF Goes to Cannes環節勝出的5部電影作品:《The Man Who Surprised Everyone》(俄羅斯、法國、愛沙尼亞)、《The Pencil》(俄羅斯)、《Sister》(保加利亞)、《The Sorcerer》(巴拿馬)和《淪落人》(中國香港
  • 坎城電影節將臺灣演員張震國籍列為「中國」,臺「外交部」玻璃心又...
    【環球網綜合報導】第71屆坎城電影節18日公布競賽片評審團名單,臺灣演員張震被列入其中,成為本屆評審團中唯一一位華人評審。本是一件高興事,但臺灣「外交部」卻發現了一處細節:在坎城電影節官網上,張震個人介紹的網頁裡國籍被標註為「中國」。這想必又讓臺「外交部」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 周末電影:歷屆「金棕櫚獎」電影(坎城電影節 1939〜2019 典藏版)
    在看這個片單前,先了解一下坎城電影節簡史——坎城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原名為「坎城國際電影節」。她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 時隔80年,法國補辦因納粹而取消的首屆坎城電影節
    想當年,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因為納粹德國閃電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那屆電影節被迫取消,直至七年之後的1946年才又重起爐灶,辦成了日後公認的第一屆坎城電影節。 如今,時隔八十年之後,法國電影人選擇在奧爾良補辦1939年本該舉辦的第一屆坎城電影節,目的是要紀念該電影節創始人讓·傑伊(Jean Zay)先生的篳路藍縷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