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須順應人民的期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要,以增強人民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為目標持續推進。
近年來,我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從基層和群眾關心的問題上找突破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為契機,不斷重塑政府和市場關係,進行一場刀刃向內的深層次革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現如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投資項目承諾制等一批改革舉措在我市全面推開,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在線辦理,249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市場活力被最大限度激發出來,企業的創造力被最大限度調動出來,人民群眾真正成為了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受益者。
「放」出動力和活力
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的形式,通過「放」來賦權於「民」和「市」,才能激發企業的創造性,推動市場的活力。
通過科學配置、有機整合、合理優化,我市全面推廣「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改革措施,在審批中取消了非法定、重複提交、可以印證的材料,全面實行26證合一。同時,我市推行企業名稱、營業執照辦理全流程網上辦理,將企業開辦環節由6個壓縮至4個,開辦時間全流程壓縮至2.5個工作日以內,辦理時間、環節及申請材料已實現全疆最優。
我市持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折射出我市效能型、服務型政府的服務意識和執政理念,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套可複製的經驗。2020年11月19日,國務院對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個典型經驗做法給予了通報表揚,「克拉瑪依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便民利民可複製」名列其中。
改革至今,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環評、不動產登記等改革亮點紛呈。
政府投資房屋建築類項目、政府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工程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1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小型工程項目壓縮至65個工作日,水、電、氣、暖報裝辦理周期平均壓縮50%以上;環評辦理時限壓減了60%;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均已壓縮至3個工作日。
呂勇是克拉瑪依市奇美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今年初曾面臨老廠拆遷、而新廠遲遲不能開工的難題,白鹼灘區(克拉瑪依高新區)把企業遷建新址項目納入投資項目承諾制中,並協助其予以辦理相關手續。「從提出承諾申請到開工只用了一周時間,讓我的整體施工期提前了四十多天,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呂勇說。
改革釋放出紅利,激發了城市發展的活力,也形成了好的經驗做法。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的首部國家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入選「一省一案例」專欄。
「管」出公平和秩序
加深創新管理的認識,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可以更好地由「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我市不斷創新監管形式,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探索建立包容審慎執法,對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或減輕處罰,力求通過教育勸導等方式規範管理行政相對人的行為。
此外,我市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構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長效機制,實現了執法主體、監管平臺、抽查事項清單、市場主體庫、執法人員庫、抽查計劃等六個方面全覆蓋,並規範實施細則、規範抽查計劃、規範檢查行為。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政府要帶頭講信用,同時要對企業的信用進行智慧綜合監管。
我市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信用分類監管相結合,實現公共信用評價結果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過程中的應用。創新建立了企業綜合信用等級評價、信用承諾、聯合獎懲等機制,實行差別化監管,對信用等級低的市場主體加強抽查力度和頻次,做到「利劍高懸」,對信用等級高的A類市場主體,則做到「無事不擾」。
目前,我市「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已實現兩個全覆蓋、兩個100%,即市、區兩級執法部門做到部門「雙隨機」檢查全覆蓋和跨部門「雙隨機」檢查全覆蓋,我市在全國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位列第25名。
「服」出品質和便利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個重要標準是看它能否為群眾生活及辦事增便利。在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方面,我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020年,我市以自治區確定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地區為契機,將「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加速,全面推開「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從構建服務公民一生、管理一生的角度對政務服務進行升級,搭建了我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及政務服務移動客戶端。
按照事項名稱統一、設定依據統一、申請材料統一等「八統一」原則,我市編制並公布了五批「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共計2450個事項。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進駐150家單位,以數據共享推動業務協同,受理審批和服務事項翻了近十倍,使企業的獲得感、群眾的幸福感更強了。
2020年12月18日,市民張聰剛從市政務服務中心領取到不動產權證,她說:「在公眾號上完成土地出讓金和登記費繳納,24小時後就能獲取票據,我們直接來大廳領取證書就行了,真的很方便。」
截至目前,我市「一件事、一次辦」共計辦理各類事項15419件。
針對辦事群眾不知道「到哪辦、找誰辦、來回跑」的問題,我市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對市、區政務服務中心進行改造和整合,形成「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模式,服務窗口數量由136個整合縮減至目前的93個,受理審批和服務事項由九百餘項擴大至目前的一千三百餘項,辦結時間壓縮了32%。
同時,我市積極開展政務服務質量「三減一優」提升專項行動,初步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體系,強化 「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能力建設,全面推開基層政務服務就近辦改革,542項政務服務事項下沉鄉鎮(街道)、村(社區)辦理,全市行政審批事項不見面辦理率達90%,全程網辦達95%,企業和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如今的克拉瑪依,突出標準體系、服務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形成3項自治區地方標準,3項克拉瑪依地方標準,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增進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起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