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酒鬼酒生產基地湘西州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020-12-23 人民論壇網

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的通知》並公布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其中,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等7家入選。位于吉首市北郊龍吉、張花高速吉首北出入口的酒鬼酒生態工業園正身處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內,生態釀酒工業園又獲官方認可,酒鬼酒產品品質再獲肯定。

據悉,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作為湖南省唯一入選的文化生態區域,其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存續狀況良好,包括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非遺項目2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近年來,在湖南省文旅廳及社會各部門的努力下,已經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文化生態保護模式,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生態保護實踐經驗。在這裡,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地自然環境相依相存、蓬勃生長。

酒鬼酒生態工業園

酒鬼酒生態工業園位於湖南湘西自治州、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是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周邊自然資源豐富,人文薈萃,是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匯聚之地。自1956年起源以來,酒鬼酒就以大湘西原生態地理環境為基礎,以匠心質量把控為手段,憑藉土壤富硒、位居微生物發酵帶及植物群落亞麻酸帶等天然優勢成就獨特的卓越品質,成為中國馥鬱香型白酒的領創者。早在2004年,酒鬼酒生態工業園就被國家旅遊局列為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目前已形成集基酒釀造、物流包裝、生態景觀、工業旅遊為一體的生態釀酒工業園。50°酒鬼酒正是孕育於此地,凝聚了自然環境、人文涵養的精華,成為酒鬼酒產品體系中的重要一脈。

在多年湖湘文化的滋養和質量為本的品牌理念引導下,50°酒鬼酒將湘西民間傳統釀酒工藝與中國大、小曲白酒工藝有機結合,獨創了多糧顆粒原料、小曲培菌糖化、大曲配糟發酵、窖泥提質增香、酒醅清蒸清燒、溶洞貯存陳釀、精心組合勾兌的馥鬱香型釀酒工藝。用曲、用水、用泥、用料獨特考究,釀製工藝、勾兌工藝和貯藏工藝獨具匠心,質量與文化創意一枝獨秀,成為中國高品質白酒典範。此次50°酒鬼酒生產基地所在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正是其生產環境「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官方認證,品牌積澱和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底氣不彰自顯。

如今,擁有六十多年專注釀造經驗的酒鬼酒,正伴隨時光的沉澱,歷久彌香。而在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榮譽加持下,50°酒鬼酒作為酒鬼系列的重要成員,也將一如既往聯合集團上下助力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為打響文化與品質招牌竭盡全力。

相關焦點

  • 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
    最近,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作為金華市唯一一個文化傳承保護區入選。東陽素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世界木雕之都。
  • 嘉善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嘉善申報的江南水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截至2020年6月,嘉善共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10個,市級非遺項目39個,縣級非遺項目139個。各級非遺傳承人68名。
  • 四川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開幕
    中國網11月20日訊 近日,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啟幕。本次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公布 麗水兩地入選
    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 經各地申報、專家評估、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17個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咱們麗水市的龍泉青瓷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松陽田園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
  • 綠水青山好舞臺——湘西州打造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紀實
    2010年中國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掛牌成立,湘西州適時提出了「打造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的戰略構想與發展藍圖——把州域15000平方公裡的土地,作為一個全域生態、全域文化、全域旅遊、全域康養的大公園,進行整體規劃、建設和管理。在「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方針指引下,湘西州各種彌足珍貴的文物和遺產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2020-12-16 17:37:40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網泉州12月16日電 (吳冠標)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會商交流會
  • 汨羅:積極申建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
    會上,評審專家就6個申報項目的名稱、歸類以及申報材料內容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建議圍繞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大非遺資源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建立完整非遺保護體系,讓汨羅江畔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目前,汨羅共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29項,其中"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長樂抬閣故事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汨羅江據了解,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我國對非遺保護的創新探索。為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嶽陽市文旅廣電局相繼印發了《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對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報與設立、總體規劃、建設與管理等進行規範。
  • 永州市首個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紅網時刻永州12月8日訊(通訊員 劉英文 楚亞男)日前,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女書文化(江永)生態保護區設立為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自《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湘文旅非遺〔2020〕115號)今年10月1日實施以來,是永州市首個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施行 區域內中小學將開設非物質文化...
    安徽日報訊(記者 張理想)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制定《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該《辦法》於12月1日起施行。《辦法》提出,持續推進歙縣、屯溪區,徽州區巖寺、呈坎—潛口,休寧縣萬安,黃山區甘棠—仙源,黟縣西遞—宏村,祁門縣歷口—閃裡—蘆溪,績溪縣上莊—華陽—伏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密集區建設。
  • 安徽多措並舉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社合肥12月2日電 (記者 張強)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周明潔2日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多措並舉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該保護區已成為安徽文化、旅遊、生態優質資源的聚集區。在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周明潔介紹說,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是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也是中國第一個跨省區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涵蓋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4項,省級項目107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5人,省級傳承人213人;省級以上非遺傳習基地(所)44個。
  • 濰坊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參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會議主題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參加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會議由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群主持。我市馬清民副市長出席座談會並作典型發言。  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作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代表
  • 王浩:積極參與體育賽事,把酒鬼酒打造成中國白酒領域的行業領軍者...
    我們發現,通過我們贊助酒鬼酒吉首矮寨大橋馬拉松賽,把酒鬼酒品牌的精髓、內涵、價值,很好地結合了起來。體現了酒鬼酒改變人心,積極奉獻、創造價值、突破極限、勇於創新的企業精神。我們知道,酒鬼酒的家鄉在湘西,湘西文化是酒鬼酒的魂和根,作為湘西文化的載體之一,酒鬼酒一直以來致力於傳播湘西文化、湘西精神,這與吉首矮寨大橋馬拉松賽事的使命是一致的。
  • 全國徵稿|廣西桂林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 60周年生態文化藝術作品徵集2021年3月10日
    保護區1999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2014年被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國家林業局聯合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命名為「全國野生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命名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被廣西教育廳和廣西環保廳等六廳局聯合命名為「廣西綠色環保教育基地」;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
  • 湘西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正式獲批國家林草局長期科研基地
    湘西網5月14日訊(和紅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設立的第二批60個國家林業和草原長期科研基地名單,湘西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正式獲批「武陵山區石漠化地區林業長期科研試驗示範基地」,是我州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級林業科研基地。
  •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舉辦
    他充分肯定了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作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在全省保護區建設、非遺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對我市保護區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下步工作中,要明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目標、建設理念和著眼點、地方責任和工作抓手,將文化生態保護區作為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傳統表演藝術區域性展演活動、支持非遺特色小鎮建設、開展非遺品牌活動的重點地區,努力把實際情況吃透,把政策研究透,把工作做細做實,促進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真正成為「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生態區。
  •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在青州市召開
    12月4日下午,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在青州市召開,總結2020年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交流工作經驗,研究探索整體性保護路徑,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田素英主持會議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副處長蔣士秋出席會議並講話,對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是全國七個正式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也是我省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在我省非遺保護工作特別是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 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在...
    12月2日至4日,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在青州市舉行。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出席並講話。會議邀請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介紹經驗做法;有關專家分別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文化生態區保護實踐與管理》為題作授課輔導。會上,全省10個文化生態保護區作交流發言,各市分管局長匯報了今年工作及明年打算。
  •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專家齊聚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2月13日至17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第22屆大會在煙臺召開。14日,大會開幕前,與會代表來到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摩,實地調研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特色發展成果。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CBRN)第22屆大會到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觀摩當天,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單位代表、專家學者約150名嘉賓代表驅車趕赴崑嵛山,先後來到數字信息中心、自然中心、森林文化博物館、石門裡景區等地,考察了解崑嵛山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 淺談靈鷲山國家級青少年教育基地開發
    至今,浙江靈鷲山已初步形成,中國運動汽車城、奧陶紀景區、飛鴻神網谷、大蔭山叢林飛越探險樂園、森林汽車穿越小道、千裡崗森林營道等六大核心山地運動旅遊項目以及與之配套的靈鷲山禪意康養區、一鄉千宿民宿集群、周公山森林人家、九華鄉村未來社區、立春文化生態保護區、靈鷲山通景公路等六大休閒旅遊配套項目,還有一個即將動工的為全靈鷲山區域生態修復配套的靈鷲山寺橋中型水庫項目。
  • 【祝賀】遂川南風面保護區晉升國家級,是此次江西唯一入選的.
    據7月1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信息,經國務院審定,全國17處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級,遂川南風面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是此次江西唯一入選的。至此,江西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至16個。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等由環境保護部另行公布。有關地區要按照批准的面積和範圍組織勘界,落實自然保護區土地權屬,並在規定的時限內標明區界,予以公告。自然保護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