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

2020-12-23 金投網

最近,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作為金華市唯一一個文化傳承保護區入選。

東陽素有「建築之鄉」「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世界木雕之都。

記者從東陽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近年來,東陽圍繞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非遺整體保護和融合協調發展,全面振興民居營造技藝、木雕、竹編、磚雕、石雕等非遺項目,已具備創建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的基本條件。

南宋時期,東陽傳統民居營造已趨於成熟,「東陽幫」是江南三大建築營造行幫之一,活躍於浙江省內大部分地區及江蘇東北部、安徽徽州等地。東陽傳統民居營造具有規制自由、以雕代繪、用尺特殊、牛腿獨特等鮮明特徵,融木雕、竹編、磚雕、石雕等技藝於一體,形成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營造獨立體系。東陽傳統民居現有國家級文保單位5處、省級8處、市級109處,且形式多樣、品類豐富,可以說是江南傳統民居的歷史博物館。

東陽的木作、泥水作、石作、雕花作等門類齊全、名匠輩出,現有傳統民居營造相關傳承人70多位,從業人員達10多萬。同時,東陽的傳統民居相關平臺眾多、產業興旺,建有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國木雕博物館等知名引領性平臺;木雕城、木雕小鎮、花園紅木小鎮、盧宅歷史文化街區等產業發展平臺。由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東陽木雕等催生的中式建築、木雕紅木產業已成為東陽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產業。在此基礎上,東陽還堅持融合發展,依託橫店影視拍攝基地、非遺活態街區、盧宅歷史文化街區等做好「非遺+」文章。

據了解,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是為了加強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意見》要求,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地區,要儘快形成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及創建實施方案,積極實施各項舉措,建成浙江非遺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示範引領區、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預計在2022年,全省將建成10個左右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

接下來,東陽將從深度解碼建築木雕文化、加快提升傳承傳播平臺、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全面融入城鄉建設發展、積極優化保護傳承機制、加強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著手,努力建成「非遺整體保護、產業彰顯特色、文旅有機融合、成果共享富民」的東陽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公布 麗水兩地入選
    為加強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經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遊廳下發了《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意見》,
  • 嘉善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嘉善申報的江南水鄉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成功入選。截至2020年6月,嘉善共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10個,市級非遺項目39個,縣級非遺項目139個。各級非遺傳承人68名。
  • 濰坊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參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會議主題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濰坊市副市長馬清民作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代表,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研討會作典型發言。 下步,濰坊市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文化保護傳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堅守正道的定力、砥礪前行的動力、變革創新的活力,全力打造文化生態保護區樣板。
  • 永州市首個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紅網時刻永州12月8日訊(通訊員 劉英文 楚亞男)日前,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女書文化(江永)生態保護區設立為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自《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湘文旅非遺〔2020〕115號)今年10月1日實施以來,是永州市首個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獲批
  • 廈漳泉共推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16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開,40餘名專家、建設保護單位代表與會交流研討,共同推進閩南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  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各國廣泛傳播,而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三市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核心區,是世界閩南人的原鄉祖地和精神家園。2007年6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獲批設立,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驗收評估,2019年12月25日,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 安徽多措並舉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中新社合肥12月2日電 (記者 張強)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周明潔2日說,「十三五」以來,安徽多措並舉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該保護區已成為安徽文化、旅遊、生態優質資源的聚集區。在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當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周明潔介紹說,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是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也是中國第一個跨省區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涵蓋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4項,省級項目107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5人,省級傳承人213人;省級以上非遺傳習基地(所)44個。
  • 汨羅:積極申建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
    會上,評審專家就6個申報項目的名稱、歸類以及申報材料內容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建議圍繞汨羅江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加大非遺資源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建立完整非遺保護體系,讓汨羅江畔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目前,汨羅共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29項,其中"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長樂抬閣故事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汨羅江據了解,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我國對非遺保護的創新探索。為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省文化和旅遊廳、嶽陽市文旅廣電局相繼印發了《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對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申報與設立、總體規劃、建設與管理等進行規範。
  • 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施行 區域內中小學將開設非物質文化...
    安徽日報訊(記者 張理想)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制定《安徽省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該《辦法》於12月1日起施行。《辦法》提出,持續推進歙縣、屯溪區,徽州區巖寺、呈坎—潛口,休寧縣萬安,黃山區甘棠—仙源,黟縣西遞—宏村,祁門縣歷口—閃裡—蘆溪,績溪縣上莊—華陽—伏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密集區建設。
  • 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在...
    12月2日至4日,山東省非遺保護工作會議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在青州市舉行。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付俊海出席並講話。會議邀請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說唱文化(寶豐)生態保護實驗區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介紹經驗做法;有關專家分別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文化生態區保護實踐與管理》為題作授課輔導。會上,全省10個文化生態保護區作交流發言,各市分管局長匯報了今年工作及明年打算。
  • 揚州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
    他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繫,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50°酒鬼酒生產基地湘西州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12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布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的通知》並公布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其中,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等7家入選。
  •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舉辦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座談會和全省保護區建設會議精神,12月4日下午,齊魯文化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副處長蔣士秋,濰坊市政府副市長馬清民,省非遺保護中心保護研究部主任王芹出席會議。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成員、各縣市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分管局長等參加會議。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田素英主持會議。
  • 四川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開幕
    中國網11月20日訊 近日,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啟幕。本次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在青州市召開
    12月4日下午,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在青州市召開,總結2020年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交流工作經驗,研究探索整體性保護路徑,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田素英主持會議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副處長蔣士秋出席會議並講話,對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是全國七個正式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也是我省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在我省非遺保護工作特別是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召開
    12月4日,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專班會議在青州市召開,會議貫徹落實全國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座談會和全省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會精神,總結我市保護區建設工作經驗
  • 邦丙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增活力
    近年來,雙江自治縣邦丙鄉以宣傳展示為載體,以傳承發展為目標,不斷強化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邁向新臺階,彰顯布朗山獨特文化魅力,為書寫出更加和諧、更加繁榮、更加壯美的布朗山瑰麗篇章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邦丙鄉全面振興增添活力。強組織、重挖掘。
  • 張桂紅 張鋒 | 生態文明背景下廣西村落風景林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吸收了少數民族獨特的文化、習慣、信仰的村落風景林文化不僅沒有衰落,反而為其輸入了新鮮的血液。也正是由於有了少數民族文化做基礎,廣西各地的村落風景林文化才有了其獨特的社會環境、生態價值、社會價值,並深深地影響了各民族傳統建築物的形式和村落的布局。廣西各民族、各地域風景林文化「和而不同」,是它得以傳承至今的重要內在原因。
  • 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通過出臺扶持政策、建立保護機制、培養人才隊伍,福州市的一大批重要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地保護。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了習近平同志於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言。這篇閃耀著思想光輝、哲理光芒的序言指出,歷史文化名城的領導者,既要重視經濟的發展,又要重視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的保護。「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要「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
  • 東陽木雕小鎮:文化傳承與產業拓展深度融合
    「小鎮始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理念,優化功能布局,推動產城人文融合、多元功能聚合發展,彰顯優美的山水格局和高低錯落的天際線。」東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秀權說。   推動代際傳承培養   打造產教融合新模式   7月2日上午,在夏浪工藝館,年輕人徐慶幸正埋首創作,其師父夏浪則不時給予指點。
  • 浙江公布第九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等名單
    近日,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全省第九批(2021年度)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和一般村(202個)名單。 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40萬元左右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