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丙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增活力

2021-01-08 湘湘愛旅行

近年來,雙江自治縣邦丙鄉以宣傳展示為載體,以傳承發展為目標,不斷強化措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邁向新臺階,彰顯布朗山獨特文化魅力,為書寫出更加和諧、更加繁榮、更加壯美的布朗山瑰麗篇章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邦丙鄉全面振興增添活力。

強組織、重挖掘。邦丙鄉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專抓,確保非遺工作落地落實落細,為非遺保護傳承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氛圍。

2020年,按照「不漏項目、不漏線索」的要求,在全鄉範圍內開展非遺文化資源普查,並積極做好各級非遺名錄的申報工作。在整個普查和培訓過程中,對重點傳承人進行了深入調查,普查涉及項目7個,整理文字資料2多萬字,拍攝照片200餘張,登記申報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人3名,還收集了橄欖泡、小豆生等飲食製作工藝,對布朗族傳統民居房建蓋技藝也作了收集整理,進一步夯實了全鄉少數民族文化內容基礎。

截至目前,邦丙鄉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1項)。

立品牌,強宣傳。近日,邦丙鄉南直村蜂桶鼓舞隊參加全縣2020年「振興鄉村文化 共建美好家園」農村文藝匯演,30餘名表演隊員,身著民族盛裝,施展技藝才能,榮獲二等獎。

邦丙鄉以慶祝傳統民俗節慶日為契機,先後舉辦了「傳承布朗文化,彰顯非遺魅力」文藝晚會,承辦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骨幹田野調查培訓等一系列活動,讓非遺項目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中,調動群眾主動參與「非遺」活動的積極性,展現非遺文化的無限魅力。

強基礎,育新人。邦丙鄉以布朗族傳統手工紡織為依託,籌備建成了布朗族傳統手工紡織合作社,同時還建成了以展示老物件、老藏品為主的南直村史室一處,正在建造布朗族傳習館。目前,全鄉有1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通過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等各類活動,給傳承人、民間藝人創造了展示技藝的舞臺和獲獎的機會。同時以農村、學校為載體,進一步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使其成為培養後備人才的基地,確保民族民間藝術絕技後繼有人、代代相傳,夯實「非遺」傳承基礎。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江西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現場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召開。景德鎮市文旅局負責人要求廣大陶瓷非遺保護協會會員緊扣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發展試驗區建設和景德鎮發展要求,將景德鎮優秀的制瓷技藝傳承下去。大會宣讀了《關於成立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的批覆》;審議通過《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章程》,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文躍為協會會長。
  • 21世紀前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理念、實踐與經驗
    中國21世紀前20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既秉持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理念與精神,亦進行了獨具特色的創造性實踐,構建了文化多樣、整體、科學、人本、文化再生產等理念,進行了涵蓋面較廣、涉及人數較多、影響意義較大、成效卓著的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系統完備、富有活力的措施體系,積累了獨特、寶貴的經驗,走在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列,並為之提供了智慧啟迪。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在阿克塞拍攝
    為了加強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1月22日,由甘肅省民委、酒泉市民宗委、甘肅千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都市頻道《財富天下》欄目組)組成的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拍攝製作組在阿克塞拍攝。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我們該如何去傳承非遺文化
    什麼叫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韶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讓技藝只剩下「記憶」
    近年來,韶關乳源堅持「打民族牌、走生態路」的發展戰略,按照「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基本原則,大力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並取得顯著成效,先後獲得「中國瑤繡之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隨著挖掘保護工作不斷深入,韶關乳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豐富、鮮活。
  • 「阿肯」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篇章
    在群山環繞,綠野茵茵之中,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會正在這裡緩緩拉開序幕……為傳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文化精神,塔城各族幹部群眾齊聚額敏縣喀拉也木勒鎮美麗的克孜勒布拉克草原,共同慶祝塔城地區第二十二屆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遊節。阿肯是哈薩克語「民間歌手」的意思,「阿依特斯」有彼此訴說、爭論盤問的寓意。
  • 《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明年元旦起施行
    市人大常委會22日召開《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該法規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省設區市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對於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法規明確,我市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制度,並就非遺項目活化利用、分類保護、培養傳承人等作出規定。
  • 非遺瑰寶 歷久彌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成功舉辦
    12月22日上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致辭,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鄔紅麗,內蒙古多倫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明鑑,泰安市捶丸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但華香參與論壇作主題分享。與會嘉賓梳理和總結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績與經驗,探討新時代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思路和新路徑。
  • 閃電評論丨在傳承保護文化遺產中讓民眾找到文化認同感、歸屬感
    從文化遺產的傳承,到自然遺產的保護;從加強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到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成就。穿越浩瀚歷史長河,中華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級文化遺產數量可觀。如何傳承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12月23日召開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布施行大會上獲悉,《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經雲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首屆七巧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成功舉行
    由市龍山鄉村振興服務隊、共青團莒縣團委、縣婦聯、縣文化旅遊局、縣財經媒體中心聯合主辦的首屆莒縣七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龍山鎮人民政府正式啟用莒縣奇橋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本次活動旨在傳承節日傳統習俗,向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贈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民間工藝品走進景區,為市民和遊客獻上一場精彩的傳統民俗文化盛宴。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提出要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當時提出了「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概念。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七屆大會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確定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三種類型,擴大了歷史文化遺產的範圍,從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 陽信縣非物質遺產傳承項目:「千乘戰鼓」進校園
    陽信縣非物質遺產傳承項目:「千乘戰鼓」進校園陽信縣流坡塢鎮中學 孫延東陽信縣非物質遺產傳承項目——「千乘戰鼓」進校園流坡鎢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濱州市和陽信縣文化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大力號召下,我校以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為載體,激發我校全體師生關注、學習、傳承優秀的本土民間文化藝術的喜愛和熱情,深化校園文化藝術生活,圍繞「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的主題,在繼承、保護好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廣大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的責任感
  • 【新聞】「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江蘇法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時代活力
    12月4日,江蘇省法學會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年度學術論文評選結果揭曉,涉及蘇繡、民間文化傳承、老字號、中醫藥技術及配方司法保護的多篇論文獲得年會高級別獎項。  「此次年會論文徵集主題是傳統文化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入選的78篇高質量論文中法院撰寫的佔大多數,體現出全省三級法院對傳統文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的理性探索。」
  • 交流 互鑑 傳承 發展丨山東省第四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開展在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錢玉明 通訊員 張雅娜 淄博報導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落實國家、省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要求,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內涵,全面展示山東省非遺的獨特魅力,擴大非遺影響力,促進全省各地市文化交流和文化繁榮
  •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預算
    財政部發布《關於提前下達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預算的通知》雲南獲資金預算3452萬元提前下達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預算表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預算.jpg具體通知如下↓↓↓ 為提高預算完整性,加快支出進度,經研究,現提前下達2021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項目代碼:Z135050000038
  •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開幕
    10月31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群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 關於對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擬表彰...
    按照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文化廳《關於評選表彰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知》(川人社辦發〔2012〕326號)的要求,在各地自下而上逐級審核推薦的基礎上,經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確定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