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秋風,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京東金融旗下「白條閃付」火熱上線引發的熱議。
近日,京東金融宣布「白條」與銀行合作的聯名電子帳戶——「白條閃付」正式上線,該帳戶通過銀聯雲閃付技術,實現在全國約1900萬臺的銀聯閃付POS機上使用,覆蓋了800多萬家商戶,這種移動消費金融體驗將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多種類型的消費需求。
簡單來看,作為傳統金融與金融科技融合的產物,「白條閃付」一舉打通了線上、線下金融消費場景,被業內視為踐行「+網際網路」的創舉而備受矚目。但更深來看,這是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行業的深層變革帶動,而且「白條閃付」將有望以自身與京東金融的獨特優勢強力崛起,成為行動支付領域與支付寶、微信支付鼎足而立的重要新銳力量。
另一方面來看,京東金融這次能與銀行聯手推出白條閃付,從而夯實了金融科技作為傳統金融「+網際網路」連接器的價值,這是白條閃付給行業的最大啟示意義。
京東金融的「連接器」戰略
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對消費者和消費場景有著深刻理解與挖掘的京東金融從來就是一個拓界者。
作為國內最早提供電商賒購服務的產品,京東白條是京東金融最早推出的創新性網際網路金融消費產品之一。經過數年的實踐與完善,京東金融已擁有了大批對「白條」品牌高度認可的用戶。但對于堅持以消費者視角做消費金融的京東金融來說,「白條」只是起點,而非終點,在白條之後,京東金融其實一直在謀求產品的深度創新與自我迭代。
去年,央行銀行帳戶分類管理制度出臺。與傳統銀行有過多方合作的京東金融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政策契機,與銀行開展了更深入的合作,大力謀求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再次拓界與創新,「白條閃付」正是這一努力的結果。
「白條閃付」的開通流程極盡簡單快捷,通過京東金融APP上的「白條」頻道,7秒內就可開通,將該帳戶添加在支持NFC的手機支付客戶端,成功綁定後,即可在銀聯閃付POS機進行日常支付使用。
與支付寶花唄不同,「白條閃付」不是虛擬信用卡,而是一個與銀行聯名的電子銀行帳戶,是符合央行監管規定的銀行二類帳戶,管理權歸屬銀行,由銀行完成對客戶身份真實性核驗及開戶授權,「白條」為擁有該帳戶的個人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白條閃付」和「白條」共用同一額度,還款流程也和「白條」相同。
因此,就本質而言,「白條閃付」其實是充當了一個連接器的角色,通過京東金融的底層帳戶和風控技術實現了「白條」與銀行帳戶的連接,讓「白條閃付」能夠線上實時開戶、線下實時支付,在幫助銀行打通線上、線下的金融服務功能的同時,改善了移動端的消費金融支付體驗,讓消費者能夠更好地享受金融服務。
通過銀聯雲閃付技術,「白條閃付」可在全國約1900萬臺的銀聯閃付POS機上使用,覆蓋了800多萬家商戶,這種移動消費金融體驗將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多種類型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拓展了國內的消費金融服務市場。
與此同時,來自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並成為京東金融再次拓界載體的 「白條閃付」還與傳統信用卡市場形成了互補關係,進一步豐富了消費金融產品形態。
連接器價值,正是京東金融對金融科技行業的突破與引領。
風控技術成為金融科技創新關鍵
金融科技公司很多,但為何京東金融能與銀行聯手合作白條閃付,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孫子·謀攻篇》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話不僅歷來被決勝沙場的軍事家們奉為至臬,就是在看不見硝煙的商戰、以及今日的網際網路行業,也同樣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致勝之道。而京東金融,顯然深諳這一致勝之道。
抓住政策契機,與銀行開展深度合作,上線「白條閃付」,很顯然京東金融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能夠做什麼;也同樣十分明確自己不能做什麼,什麼時候需要假借外力,或者什麼時候需要輸送外力。
「白條閃付」走的就是合作共贏的路數,網際網路金融雖盡可在線上任意縱橫馳騁,但線下支付卻非其擅長。與此相反,線下支付強大無匹的傳統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卻是舉步維艱。這無疑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先決條件,而央行銀行帳戶分類管理制度的出臺,則為二者相互取長補短、合作共贏提供了最好的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條閃付」的生態邏輯中,「白條」走向線下海量場景的背後,其實是京東金融的風控能力、是京東金融科技風控下的產品對外開放能力,正是這種能力成為傳統銀行「+網際網路」實踐的黏合劑與金融市場融合的催化劑。
而京東金融自身,也藉助「白條」的產品能力輸出,讓消費金融市場各方更有效地連接起來。下一步也可將與傳統金融業進一步整合資源,為消費者提供標準化的消費權益和移動端體驗。
京東金融完善金融生態布局
毋庸諱言,「白條閃付」上線之前,京東金融在線下的力量其實相對薄弱。在支付寶、微信支付藉助掃碼、微POS等途徑向線下推進之際,京東金融在等待切入線下的更好契機與渠道,一直在憋一個一鳴驚人的大招。
「白條閃付」的高調上線,終於讓業內意識到,京東金融此前在線下的沉默其實正是為了今天的爆發。與推進緩慢的掃碼、微POS等模式相比,「白條閃付」基於「+網際網路」的、借力打力的模式,顯然更具殺傷力,也更容易高效快速地攻城略地。
在遵從監管規定的前提下,「白條閃付」的落地,意味著京東金融生態短板已得到有效彌補,「白條」走向線下海量場景的道路已經鋪就。
現在京東金融依託大數據風控技術和清晰的底層帳戶,將京東金融白條用戶開放給傳統金融機構,幫助他們打通線上和線下金融服務渠道,助力其實現「+網際網路」,真正成為溝連接線下線下、連接互金與傳統金融的中間橋梁,進而夯實了金融科技的傳統金融「+網際網路」連接器能力。
就這個意義上而言,京東金融的未來似乎正在呈現出不一樣的路徑:京東金融已經真正成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像一家在風控基礎下用產品做連接、讓整個金融市場服務效率提升的創新型金融科技公司,這也許會成為未來京東金融謀求再次拓界與創新的首要著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