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摩財經
來源:大摩財經
中芯國際在引入半導體業資深人士蔣尚義出任副董事長之際,聯合CEO梁孟松「賭氣」鬧辭任,引發股價大跌,甚至上交所也發出監管工作函關注。表面看來,這是一場董事會治理瑕疵引發的人事風波,但市場更關注的是,中芯國際這家中國最大的晶片企業在外患加劇之時是否面臨路線轉移。
12月16日早上,中芯國際(688981/0981)發布數則公告,其一是董事會宣布任命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研發老帥、半導體業巨擎人物蔣尚義出任副董事長,其二是執行董事兼聯合CEO梁孟松表示要「有條件」辭任。
早在中芯國際公告之前,一封梁孟松致中芯國際董事會的信件已經開始流傳。梁孟松在信中自述從2017年加盟中芯國際後的付出和功勞,然後話鋒一轉點出一周前才得知董事會已挖來蔣尚義,由此深感「不再被尊重和不被信任」,宣布將提出辭職。
中芯國際股權分散,前兩大股東分別為國資的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全資子公司鑫蕊香港,2015年起出任中芯國際董事長的周子學則曾是工信部官員。
蔣尚義和梁孟松均為半導體行業的研發大佬,曾同在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任職,說起來蔣尚義曾是後者的上司。這次風波爆發後,媒體挖出當年兩人的「恩怨」舊事:蔣尚義在臺積電退休後,梁孟松上位未果導致後來出走三星。梁孟松對三星晶片貢獻卓著,甚至一度讓臺積電難堪;鑑於存在競業關係,梁孟松實際是「秘密」為三星工作,結果後來被蔣尚義「洩底」公開,進而遭致臺積電的訴訟。
梁孟松於2017年加入中芯國際,旋即出任聯合CEO負責技術研發,另一位聯合CEO則是早在2010年就加入中芯國際、長期負責運營的趙海軍。公開信息顯示,梁孟松在中芯國際去年的薪資僅200萬元,遠低於趙海軍。不過,梁孟松獲得的股權激勵高於趙海軍,與董事長周子學相同。按梁孟松的自述,他來中芯國際並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而是單純為了大陸的高端集成電路「盡一份心力」。
梁孟松對中芯國際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他入職後,中芯國際連接攻破了28納米到7納米的多個關鍵技術節點,目前,中芯國際的28納米、14納米、12納米等均已進入規模量產,7納米技術的開發也已完成。
目前,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代工廠排名中位列前五,已是大陸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今年7月,中芯國際回到科創板上市,超額融資達到500多億元,發行市值超過2000億元,成為A股的科技製造龍頭。財報顯示,2019年,中芯國際營收達到220億元、淨利12.7億元。
中芯國際創立已有20年,但早年被臺積電的官司以及內耗等牽扯了不少精力,直到近年來才進入發展快車道。但是,中美科技戰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目前也面臨「卡脖子」危機。眾所周知的限制之下,中芯國際不僅失去了華為這樣的大客戶,先進位程發展已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引入蔣尚義、調整研發航向似並不難理解。據半導體行業媒體報導,蔣尚義目前熱衷於發展先進封裝、小晶片等系統整合技術,認為在中芯國際實現其理想較為容易。
中芯國際接下來除了要妥善處理人事風波,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要調整戰略,承受未來的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