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李偉國:趕上了創業的最好時代

2020-12-17 央廣網

12月2日,四川隆重舉行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這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  「今年是我在四川奮鬥的第3年,獲此榮譽很激動和興奮,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在川打拼臺青的鼓勵。」李偉國覺得,「勞模」榮譽分量很重,相對那些在崗位上奉獻了幾十年的前輩,自己資歷尚淺, 「這麼一想,榮譽之外更多了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和拼搏奮鬥的壓力。」

其實,這樣的壓力,李偉國並不陌生。作為華燦工場 成都空間的運營負責人,兩年來,他致力於發揮「華燦獎」用創意設計增進兩岸青年融合作用,並藉助四川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資源優勢,累計孵化企業113個,其中,21個為臺灣青創項目。李偉國在參與並見證這些創業項目落地的同時,更真切感受到四川的快速發展變化。「來成都前,聽說『少不入川』,現在我逢人總說『少不了入川』。」

從臺北到大陸 他是不怕折騰的少年

因為華燦工場的運營,李偉國結識了許多兩岸朋友。「我喜歡聽他們給我分享創業夢想和故事」,在他看來,大家的圓夢之路也是自己用青春走過的路,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憧憬、也有夾雜著的忐忑與躊躇,再到認定目標奮進拼搏。

2008年,在完成臺灣成功大學本科學業後,李偉國第一次來到大陸,從浙江義烏到上海城隍廟,他親歷了大陸翻湧著的活力。隨後,他選擇到北京實習,研究生時又到上海做交換生, 「北京、上海的國際化程度,還有機會與平臺,都讓我驚喜。」

研究生畢業後,李偉國進入臺北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在大陸學到的職場經驗,讓他年薪很快達到20萬人民幣。2016年5月,經過對未來發展的反覆思考,李偉國最終決定捨棄在臺灣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破釜沉舟到北京發展。他表示:「在臺灣我可以預期五年、甚至十年後自己的樣子,但大陸市場比臺灣大很多,很難猜到自己未來會怎樣,這樣的人生更有挑戰。」

這一次,他決定從自己熟悉的地產領域再出發,並用一年時間成為項目銷售冠軍,用「硬核」實力證明了自己在大陸職場中也有很強的競爭實力。「也因為這段經歷,我更熟悉了兩岸市場的表達方式、商業習慣和銷售策略的不同。」

2017年4月,李偉國辭去置業顧問工作加入由中民國投(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立的華燦工場,成為這個創業孵化器的合伙人兼總經理。他解釋:「『華燦』二字源於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華燦工場』就是讓大賽成果實現落地轉化的地方。」

從就業到創業 他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我不後悔再次跳出舒適圈。」在李偉國眼中,大陸近年來的發展,讓他意識到「我們迎來了最好的創業時代」。 他希望把華燦工場打造成一個優質的「兩岸青年共同家園」。「很多臺青對大陸市場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對接渠道,也會因為兩岸體制差異,產生認知上的差距。」已成功轉型為「新臺商」的李偉國十分願意把自己的一線經驗分享給在更多有意來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

華燦工場 成都空間一角

似乎每隔一年多,李偉國就有「新動作」。2018年10月,隨著西部市場嶄露頭角,他將華燦工場拓展到了新一線城市——位於西部的四川成都。「臺青在北上廣創業,會有較高的成本投入,一旦失敗就難重振旗鼓。如果在西部作項目孵化,也許能以最小的代價『吃螃蟹』,有更強的底子做市場拓展和轉型升級。」今年初,加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李偉國又敏銳捕捉到華燦工場可以在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有所作為。「今年9月,華燦工場 珠海空間啟用,就形成了華燦工場與京津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效應。明年希望能布局江浙滬地區,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他解釋,這樣緊鑼密鼓地創業節奏,是因為「抓住機遇,就能搶佔先機。大陸市場大,但人口也多,競爭自然強。如果自己能下好『先手棋』,加上各地政府惠臺政策落實落細和對臺灣青年的關照,我們是很有優勢的。」

剛來四川紮根,李偉國曾表示「大陸向臺胞打開大門,希望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我希望幫這扇門開得更大一點,道路鋪得更平坦一點。」如今,他正用腳踏實地將希望變成現實。眼下,臺青在園區註冊公司享有最少半年免費辦公場地,半年免費臺灣青年驛站住宿、半年免費代理記帳等多種優惠,同時,園區還聯合政府零距離提供一對一政策服務窗口,進一步解決團隊缺錢、缺人、缺資源等創業痛點。

「沒有誰的創業之路是輕輕鬆鬆的」,李偉國表示,「不管多艱難,大陸始終是臺青打拼的首選地,到大陸創業仍是一件充滿了誘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將此比喻為「學遊泳」的過程,「剛開始大家都會嗆水,但只要方法得當、懂得堅持,你就能學會遊泳。」

從「川臺70條」到首個臺籍勞模 他直言「自己是惠臺政策的受益者」

「每一個來華燦工場 成都空間參訪的臺灣青年,都能很醒目看到《關於促進川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川臺70條』)的政策介紹。」李偉國直言,「華燦工場落戶成都正好趕上四川出臺『川臺70條『,惠臺政策不僅幫助園區建設步入快速成長期,對臺青創業也是政策護航。」

他還以園區發展舉例,「四川十分重視臺青創業發展,成都空間能擁有8700㎡面積成為西部地區最大規模雙創空間,離不開園區承載地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園區還得到了研究院提供的租金減免和裝修補貼等。去年園區獲評省級、市級『眾創空間』,目前已經拿到成都市科技局30萬元運營補貼,園區所在地成華區也會以市上獎勵資金的50%給予補貼……少了許多後顧之憂,我能將很多精力放在舉辦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組織臺青來這裡實習就業和招引更多臺青創業項目落戶四川等等。」目前,園區已發展為臺青來川實習就業、創新創業的優質平臺,共舉辦兩岸交流活動40餘場,接待參訪臺胞2000餘人次,吸納實習就業臺青50人,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20人。

在個人政策獲得感上,李偉國拿出了自己的臺灣居民居住證,「四川是2018年9月開始全面啟動臺灣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我第一時間就去辦理,幾天內就拿到了。不僅方便了銀行卡的辦理,更實現了出行、住宿、餐飲等網上預訂、取票的自由。現在我常常四川、北京、珠海三地飛,刷證件取票真的太方便了。與臺灣很多業務都是線下辦理相比,我回臺灣甚至有點不適應。」

疫情下,李偉國用網絡視訊方式幫助園區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回臺灣過春節的李偉國一直關注大陸疫情,「我捐出了3萬元人民幣,並在2月17日按臺當局對個人帶防疫物資出境上線要求,帶了250個口罩和2升消毒水回到成都,與園區小夥伴兒共進退。」也正是這次「逆行」,讓他對大陸的制度和政策優勢更為看好。「疫情下,大陸成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打消了我們對疫情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各種擔憂,我們的安全感、獲得感比以往更強。」他表示,四川在疫情防控和幫助臺商臺企復工復產方面從沒缺位。指導園區防疫工作、走訪慰問臺青,還及時抓中央「助力臺企11條」落地落實,出臺「四川支持臺企12條」,還通過舉辦「金融服務臺資中小企業對接會」等系列活動,幫助臺青初創項目解決實際困難。「我和團隊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確保惠臺政策應享盡享,如減免社保、降稅免租等。」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後,李偉國更沒有放慢腳步,藉助異軍突起的線上經濟和「雲交流」模式,園區承辦的兩岸交流活動有增無減。「由於島內臺青往返都面臨嚴格的隔離措施,我們更加關注在大陸的臺青,希望藉助成都空間平臺,讓他們能充分了解西部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尤其在幫助臺青實習就業上,園區攜手臺灣教授率隊的「少年老城」城市微更新團隊,參與成都6個社區的基層治理,打造社區創生IP。「我們還積極融入『雙城經濟圈』,與重慶(大渡口)臺灣中小企業產業園開展了戰略合作。此外還吸引了落戶珠海空間的1家文創企業來成都發展,以及落戶北京空間的3家企業來成都從事貨櫃智慧農業、民宿、餐飲等領域的發展。」

展望未來,李偉國信心滿滿。「華燦工場要從孵化器進階到總部基地發展模式,打造兩岸文創賽事、會展交流、文旅融合、園區開發、金融服務等IP。作為惠臺政策的受益者,我也會再接再厲,幫助落戶園區發展的臺青解決創業初期的疑惑和企業運營中的困難,讓他們在大陸圓夢」。

在成都空間的成果展示區,擺放著2018年李偉國受邀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的邀請函和節目單。「它們是我小心翼翼帶回來的,對我有很特別的意義。每次看見,我都難掩激動和自豪。這次再獲殊榮,我要把『勞模』證書和它們放在一起,激勵自己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相關焦點

  • 四川首位臺籍「勞模」李偉國:趕上創業最好時候 四川臺灣都是家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12月2日,四川成都,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他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身處臺灣的李偉國捐出3萬元人民幣,2月17日,他按臺灣對個人帶防疫物資出境上線要求,帶回250個口罩和2升消毒水,與園區小夥伴共進退。這次「逆行」,讓他對大陸的制度和政策優勢感觸頗深。整體上看,大陸是疫情中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四川在疫情防控和助力臺商臺企復工復產上的多重舉措,讓「李偉國們」的安全感、獲得感比以往更強。
  • 李偉國:趕上創業最好時候,四川臺灣都是家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12月2日,「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被授予「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成為四川首位獲表彰的臺籍勞模。在此之前,他還專門在網上查了「勞模」的含義。他覺得,相對於那些在崗位上奉獻幾十年的前輩,自己的資歷還太淺。但另一方面,這個稱號也是對在川打拼的臺灣青年的鼓勵。
  • 臺灣同胞首次在四川當選省勞模,快來看看他是誰!
    四川在線記者 鄧翔灃12月2日,四川舉行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85後」臺灣青年李偉國榮獲「勞動模範」稱號,這是四川首位臺籍「勞動模範」。「今年是我在四川奮鬥的第3年,獲此榮譽很激動和興奮,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工作的認可,也是對在川打拼臺青的鼓勵。」
  • 臺青首獲「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本報成都12月3日電 (左野)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2日在成都舉行。臺灣青年李偉國當選「四川省勞動模範」,這是四川首次授予臺胞「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 我是四川勞模,我來自臺灣!
    12月2日,走下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臺,臺灣青年李偉國難抑心中的激動,和記者分享他的獲獎心情。據悉,這是四川省首次將該獎頒給臺籍人士。01到大陸創業發展的種子從小就有李偉國現在的身份是華燦工場合伙人兼總經理。
  • 我是四川勞模,我來自臺灣
    12月2日,走下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臺,臺灣青年李偉國難抑心中的激動,和記者分享他的獲獎心情。據悉,這是四川省首次將該獎頒給臺籍人士。01 到大陸創業發展的種子從小就有李偉國現在的身份是華燦工場合伙人兼總經理。
  • 福州事業單位迎來首位臺籍碩士研究生
    近日,福州市事業單位聘用的首位臺籍碩士研究生陳柏叡辦理好就業手續,正式到市皮膚病防治院報到。  2009年底,福州市發布市屬衛生系統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公開招聘一名皮膚與性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當時尚在北京大學醫學院就讀的臺灣學生陳柏叡獲知招聘信息後,直接與醫院進行了聯繫。
  • 【方志四川•記憶】楊光曦 ‖ 華西協合大學首位華籍校長張凌...
    【方志四川•記憶】楊光曦 ‖ 華西協合大學首位華籍校長張凌高一家在華西壩的往事(二) 2020-10-1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高校聚集臺籍人才工作情況及思考
    作為中國與東協開放合作的前沿門戶,廣西與臺灣山水相連和民心相通,在聚集臺籍人才來桂上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親緣優勢和政策優勢。特別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下,廣西根據中央部署,充分發揮惠臺政策,大力開展臺籍人才來桂創新創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廣西落實海外人才政策與高校聚集臺籍人才工作基本情況(一)廣西落實海外人才政策工作。
  • 為什麼現在是創業的最好時代
    獨立、敏捷的中美科技觀察,矽發布微信號Guifabucom我們在矽谷@為您報導最前沿趨勢作者 楊達如果你是個正在尋找種子資金的創業者或潛在創業者,你已經趕上近十年最好的創業時間點這意味:創業者可以向更多人尋求種子資金,也意味未來創業公司拿到種子輪資金的概率會增加。不過,拿錢容易不等於創業容易,點擊查看相關閱讀:《頂級 VC 為什麼願為創業公司付領先 24-36 個月的估值?》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未經作者授權,任何組織、機構或個人不得對作品實施轉載。
  • 百姓富|創業者陳德強:「很幸運,我趕上創業致富好時代」
    在親友資助下,陳德強和創業團隊於2014年註冊成立公司,並在國內率先推出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平臺——企查查。 創業之路崎嶇,困難遠比預期多。「我和合伙人喜歡運動,於是從熟悉的蘇州運動場館預訂開始推廣平臺,但消費者不認可。半年後20萬元的啟動資金所剩無幾,團隊10人走了6人。」
  • 臺籍醫師「大白」和她的牙科「麻吉」
    「大白」是臺籍牙醫洪慈憶的患者們送給她的綽號。在患者眼中,洪慈憶就和電影《超能陸戰隊》裡萌萌的醫療機器人「大白」一樣,帶來溫暖和治癒。
  • 江西郵政勞動模範集體、勞動模範表彰大會在南昌隆重舉行
    大會播放了勞模精神宣傳片《美麗的勞動者》;戴書華宣讀了《關於2014-2017年度全省郵政企業勞動模範集體、勞動模範的表彰決定》。三是要切實維護好員工根本利益,展現時代新作為。要始終堅持「最大的面子是員工心聲、最好的政績是員工幸福、最佳的評價是員工信任」的政績觀,全力聚焦員工幸福,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持續完善民生體系,堅持以「雙改善」工作為抓手,全面打造「員工幸福工程」,增強員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原標題:大陸成不少臺灣學子求學首選 在渝臺籍學生期待未來在大陸求職
  • 四川建一「逆天」高鐵站,四臺八線規模一等站,老百姓趕上好事了
    四川建一「逆天」高鐵站,四臺八線規模一等站,老百姓趕上好事了我國分布在國土面積大的國家。國內其他城市的房地產地區的地理差異也引起了城市發展的差距。中國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很好。新中國成立後,西部大部分發出口號,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西部許多城市已經成功地崛起了四川省內的成都市。目前,四川省整體經濟已經大幅度提高。成都的發展最為突出,但對省內的交通建設卻絲毫不放鬆。鐵現在受到很高的人的歡迎。國內各大城市正在積極建設高鐵網絡。四川省不可能遲到。高鐵路線來了的話,當然需要高鐵站。
  • 在渝臺籍學生青睞大陸就業:盼更多青年跨海逐夢
    在四川美術學院讀大一的簡俊豪對記者說,大陸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創業平臺、更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他不僅選擇在大陸求學,今後大陸也是他就業首選地。7日,2021年渝臺師生迎春聯誼活動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行,在渝工作學習的50餘名臺灣籍師生齊聚一堂,分享在渝工作生活學習感受。早年隨家人來大陸生活的簡俊豪在大陸讀完了初中和高中,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回臺灣看望親友。
  • 臺籍人大代表蔡培輝:一系列惠臺政策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圖片來源:全國臺聯)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馬曉葉):兩會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臺辦等十部門聯合出臺了助力大陸臺企的「11條措施」,引起兩岸臺胞的廣泛關注。身為企業家的臺籍全國人大代表蔡培輝對大陸的一系列惠臺政策深有感觸,他說,從「31條」、「26條」到剛剛出臺的「11條」,既一脈相承,又互為補充,充分體現了祖國大陸把臺胞當作「自家人」,讓臺胞鄉親感受到了「兩岸一家親」,心裡充滿了獲得感和自豪感。 蔡培輝表示,大陸這些惠臺政策的出臺,給臺胞、臺企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
  • 市勞動模範∣朱軍: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做到最好
    今年,他被評為東莞市勞動模範。在工作中鍛鍊出過硬技術 朱軍學習能力很強,並善於動手和思考。2009年9月因公司鈑金事業部業務擴展,公司引進第一臺日本村田M2048LT數控工具機。朱軍全面配合工具機的安裝與調試,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熟練地掌握工具機操作、保養、編程。同時親自指導學徒,實行兩班制生產。隨著數衝的引進,鈑金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公司成套產品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