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蕾:有些直播是孩子父母強迫或被誘使的,甚者通過傷害其身體健康...

2020-12-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有些直播是孩子在父母強迫下或被誘使的情況下進行的,更有甚者通過傷害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來博取眼球。」

「父母作為監護人應當履行好監護職責,密切關注未成年人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法治副校長講法治課等形式,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能夠幫助未成年人更好地抵制網絡的不良誘惑和負面影響。

近日,正義網就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問題發表了相關文章,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鄭蕾接受了記者採訪。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如何保護直播間裡"少年的你"?

專家認為須多方合力共護網絡"清朗"

12歲的奧華目前已經成了小有名氣的主播,因為「很會唱歌」,他過上了在直播和學習間爭分奪秒的生活,直播收入也成為一家人收入的主要來源。面對媒體的採訪,他曾表示「再累也要直播,得賺錢。累不怕,沒有錢才是最可怕的。」

奧華的事引發了網友對於未成年人直播問題的關注。近段時間,從一個3歲小女孩被父母餵到70斤當「吃播」,到113名未成年人參與涉黃直播,再到現在的12歲少年直播賺錢養家,迅猛發展的直播行業亂象頻曝。是否應全面禁止或有條件限制未成年人做主播?在網絡時代新場景下如何加強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怎麼管?

在直播、短視頻井噴的時代背景下,網絡接觸的便捷性讓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觸網」,加入到主播的隊伍中。

「在我國現有的法律規範中,沒有對未成年人能否參與網絡直播作出明確規定。」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鄭蕾表示,對於未成年人直播一事,不能採用完全排除在外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限制。

將於明年起施行的民法典規定,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浙江省溫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副主任陳富看來,未成年人直播應首先從年齡上進行限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網絡直播中的民事法律行為都應該由其父母或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才有效。」陳富補充說。

而像奧華這樣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該年齡段的未成人在網絡直播時實施的如代言、籤約等民事法律行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才有效。」陳富強調。

鄭蕾認為,當前很多平臺都需要實名認證,且這一認證並未對未成年人開放,未成年人需要使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身份證進行註冊才能直播。「父母作為監護人應當履行好監護職責,密切關注未成年人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鄭蕾對記者說。

仔細研究過直播、打賞等問題的北京君眾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帥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很多平臺主播的申請門檻是很低的,並且在直播的過程中並不會對未成年人的直播進行特殊的限制。」

記者發現,2016年12月起,由國家網信辦發布的《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開始在全國施行,按照該規定網絡直播需實名認證,但並未對未成年人註冊作出限制。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的《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中提到嚴格排查後臺「實名」認證制度,並明確表示嚴禁未成年人擔任主播上線直播。

非法利用未成年人直播盈利須禁止

在被以「未成年人直播」的名義舉報後,奧華的帳號被封了。不久後,他又開設了新的帳號開始直播。據《2020中國直播行業風雲洞察》顯示,在娛樂直播中,18歲以下的網絡主播佔到總數的7.4%,在遊戲直播中則佔到11.6%。在人們未注意到的地方,還有更多「奧華」的存在。

對此,鄭蕾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目前,有些直播是孩子在父母強迫下或被誘使的情況下進行的,更有甚者通過傷害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來博取眼球,不僅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還可能導致其產生錯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李帥表示,如果父母或監護人強迫、誘使未成年人進行直播,且直播行為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或身心健康,行為嚴重者可能構成虐待罪、故意傷害罪。「如果未成年人權益受到父母侵害,近親屬可代為提起控告。」李帥補充道。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鄭蕾進一步補充道,依據民法典中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的規定,父母作為監護人,應遵循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原則開展監護。

那麼,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直播「賺錢養家」嗎?

我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根據規定,子女對父母的扶助義務需要在成年後才能履行。對於未成年人為主播的直播收入,李帥認為應當歸屬於未成年人自身財產,父母作為法定代理人,有權對未成年人財產代為管理和支配。「但不得挪作私用。」李帥強調。

如果監護人使用暴力等方式逼迫未成年人直播進行盈利活動呢?「要堅決禁止,必要時可以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來保護。」鄭蕾表示。

同時,陳富表示,對於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行為,「檢察機關會同公安機關、民政部門和法院開展監護權幹預,對於不當行使監護權嚴重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可以進行監護人變更。」

多方合力

共同保護網絡空間中未成年人權益

前段時間,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全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

「從2019年開始,全國範圍內直播和短視頻飛速普及,未成年人避無可避。」專家坦言,未成年人直播中暴露的問題需聯合多方力量共同破解。

鄭蕾所在的西湖區檢察院對未成年人直播事件一直有所關注。在鄭蕾看來,「應當設立監護監督人制度,從當前發生的各類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來看,這是必須且必要的。」鄭蕾認為,可以選任監護人之外有監督能力的、與被監護人親近的、專業的社工作為監護監督人,為監護提供指導。

陳富提到,目前,《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修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也正在制定,立法的完善將為未成年人構築法律保護屏障。

「法律是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我們更要關注如何預防直播行業中侵害未成年人行為的發生。」李帥認為,對於未成年人直播一事,直播平臺負有一定的社會責任。目前直播平臺監管缺位,直播質量良莠不齊。「直播平臺應定期對有關帳號進行抽查並鼓勵大眾監督。」

對於直播平臺存在的監管漏洞等問題,鄭蕾認為,檢察機關可以依法向其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此外,鄭蕾還向記者強調了「法治副校長」「法治進校園」的重要性。她表示,近年來,檢察機關廣泛開展的「送法進校園」活動,通過法治副校長講法治課等形式,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能夠幫助未成年人更好地抵制網絡的不良誘惑和負面影響。

【來源:杭州市人民檢察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孩子睡覺不踏實,對身體影響很大,父母應該早點知道
    但是與之相反,孩子要是睡眠質量非常不好,他們睡覺的時候很喜歡翻來覆去,非常不踏實,這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父母應該注意。尤其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身體需要休息需要不斷發育,所以父母應該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質量。有些身體比較矮小的孩子是因為平時不注重休息,經常熬夜,從而導致自己的身體變得非常矮小。
  • 父母、孩子,身體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在她眼裡,明明是那麼健康的父親,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一下子就得了這個嚴重的病,她又要照顧孩子,又要上班,又要去看護父親,實在是分身乏術。說實話,這不是發生在我身邊所看到的第一例父母生重病的情況,就在今年過年那一段時間,樓下小區的媽媽發了一個求助,也就是她的爸爸得了白血病。
  • 忠告媽媽們:別再強迫孩子吃飯了,這三種餵飯方式不可取
    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是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吃飯和睡覺是影響孩子健康的兩大關鍵點。如果你的寶寶睡不好,會影響身體其他主要器官,新陳代謝也會隨之紊亂,甚至會影響大腦的發育。如果孩子吃得不好,他們的身體會因為缺乏營養而停止發育。
  • 鍛鍊可以使孩子長高,這兩種運動不適合孩子,父母應避免踩「坑」
    外表可以通過化妝來修飾,而身高則不同,即使有高跟鞋這樣的神器,也會暴露矮的事實。有些父母因為自身不算高,所以非常關注孩子的身高,一看到孩子比其他同齡人矮就很慌張,一急就亂投醫。儘管鍛鍊有益健康,但一旦鍛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就會或多或少地傷到身體。的確,家長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太矮,容易被其他同學嘲笑,但過猶不及,得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長高了再往前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事情。每天強迫孩子進行高強度的鍛鍊,不僅不會讓孩子長高,反而會傷害孩子。
  • 有些部位真不能打,孩子身體的小秘密你了解嗎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取棍棒教育,但不知道的是,孩子身體上有些地方是不能隨便打的。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現在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耍賴、不聽話時都會直接拎起孩子,「啪啪啪」的打幾下讓其安靜下來,不再哭鬧。
  • 因孩子不願意洗襪子,家長強迫孩子把臭襪子塞進嘴裡
    近日,陝西安康,一段家長逼孩子吃臭襪子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顯示,男子一直強迫孩子把臭襪子塞進嘴裡,並教育孩子:「老子讓你把襪子甩到洗衣機裡,你XX塞到床上。」視頻中的男孩嘴裡塞著襪子,乾嘔不止。第一感覺,家長的教育方式太欠妥當了,太過於粗暴地傷害孩子自尊心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夠讓孩子吸取教訓呢。我看孩子吸取的可能是是家長仗著成人父母的身份使用強力來命令、壓迫他人的不良、暴力習慣。有些父母對於孩子不是打就是罵,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真的非常讓人厭惡,打罵、羞辱式的教育方式應該休止了。
  • 兒童保護安全課堂|讓孩子遠離暴力傷害!家長應該這麼做!
    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你知道忽視也是兒童暴力傷害嗎?你知道孩子遇到暴力傷害後家長應該怎麼做嗎?快一起來看看吧!01什麼是兒童暴力傷害兒童暴力傷害是指對未滿 18 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身體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忽視、商業性或其他形式的剝削,導致兒童的健康、生存、發展以及尊嚴受到實際或潛在的傷害。
  • 一種新型「啃小」正在流行,霸佔了孩子的童年,父母卻樂在其中
    一個只有三歲的孩子,經常吃一些垃圾食品,喝含糖高的飲料,長胖也就成為一種必然。但樂樂的父母卻樂在其中,憑藉拍攝的短視頻獲得流量和點擊率,隨之而來的就是打賞和收益。網友忍不住在網上留言,「孩子都這麼胖了,你們難道不擔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嗎?」「這樣給孩子吃垃圾食品好嗎?」也有網友直接抨擊,「為了賺錢,父母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暴力",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軟暴力",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分析什麼是軟暴力?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精神暴力",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
  • 看不見的糖正在傷害孩子的身體!
    文/良子父母課堂原創丹丹住的小區旁邊就有一間大型的超市。平時一有空,她就喜歡帶著2歲的女兒到超市逛逛。以前來的時候女兒最喜歡的就是在生鮮區看看魚,摸摸水果蔬菜,這次她卻直接拉著丹丹的手來到了糖果區,熟門熟路地抱起一包巧克力糖:「媽媽,我要吃糖」。丹丹顯然是有些吃驚。
  • 心理學:總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吼完又後悔?對孩子傷害很大
    很多父母,回到家跟孩子說不到幾句話,就壓不住火冒三丈,衝著孩子吼叫起來。他們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也許是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許是孩子真的惹到了父母的雷區,總之,最後受氣的,總是那個最弱小的孩子。2.與身體健康相關心肺功能不太好、脾虛的父母容易煩躁,容易引起發怒。身體不夠健康的父母,常常由於力不從心,因此選擇用吼叫的方式來管孩子。這種父母,一定要先調養自己的身體,把自己調養好之後,再用更加平靜的狀態來管教孩子更好。
  • 孩子傷害不了父母,所以用自我傷害的方式懲罰他們丨自虐型人格
    原生家庭傷害,已經被大眾所熟知。幾乎大部人都在原生家庭傷害過程中,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雖然有些疾病並不會完全影響日常生活,卻深藏於內心,甚至進入了潛意識裡,成為隱含的命運和生活主線路。
  • 孩子被霸凌怎麼辦?李玫瑾:低段位父母找老師,高段位父母這麼做
    校園霸凌帶來的傷害不單單是身體上的,在心理上也會帶來諸多傷害。多數的霸凌者都是由被霸凌的角色轉換成霸凌者的,他們從霸凌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同學找到心理安慰和平衡。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健康的人不會折磨他人,往往是那些曾受折磨的人轉換成折磨他人者。」
  • 37秒9次強迫兒子把臭襪塞進嘴裡:最弱的父母,最懂得欺負孩子!
    最近,一條「家長強迫孩子把臭襪子塞嘴」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引起眾多網友的心理不適。視頻中,一個初中生模樣的男孩,被家長要求把穿過的襪子塞到嘴巴裡。男孩強忍著「味道」,勉強著自己做出大人的「指令」。然而,面對孩子的猶豫,家人始終以不容抗拒的語氣,一再地強迫男孩「吃下去」。
  • 三歲孩子淪為賺錢工具體重超70斤,為了利益不顧孩子不配為人父母
    也正因如此,最近佩琪的父母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大家紛紛聲討其父母為了讓孩子做吃播賺錢,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讓孩子如此肥胖,簡直是在犯罪。大家紛紛為孩子的健康擔憂,同時也舉報其短視頻帳號,目前該帳號已被禁封,作品也被下線。
  • 父母的健康是孩子健康的基礎,給孩子健康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作為一個母親,深知自己責任重大,就在準備想擁有孩子的那一刻,就該想到擔當起孩子的一切責任:健康、教育、成長與陪伴。現在的孩子不比以前,以前的人帶孩子是屬於放養模式,而看看現在的孩子是如此的金貴,根本無法比較。以現在社會的發展,網際網路時代,黑戶的困難可想而知,而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應該是給孩子一個名分,給孩子一個家,呵護孩子健康長大。
  • 為啥越「髒」的孩子越「健康」?髒著養孩子對身體更好,家長注意
    大概是因為關係好,兩人懷孕的時間都差不多,要是預產期也差不多,兩人最後都通過順產生了兩個小女孩。妞妞丈夫家經濟條件不錯,但是丹丹老公公經濟條件就一般,父母是農村的,所以丹丹生完孩子就回去上班了,孩子就送到農村交給公婆棒忙照看。
  • 日本孩子的「身體健康」排第1,但「精神幸福度」則排倒數?
    報告顯示:全球38個發達國家(地區)及新興國家,日本孩子的「身體健康」排第1,但「精神幸福度」排倒數第2。已持續20年的《進展報告》系列,根據各國可能進行比較的數據,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或歐盟(EU)成員國的兒童狀況進行排名。關於發達國家兒童的幸福度調查,綜合結果排名:第1荷蘭;第2丹麥;第3挪威。日本在38個國家裡排第20。
  • 幫助孩子遠離性侵,上海市計生協、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聯合出招!
    12月3日10:00-11:00,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的「陽光大課堂」牽頭,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和復星健康+搭建的直播間裡,來自醫學界、法律界、社工和心理等不同領域的三位專家和東方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沈蕾一起,共同帶來了一堂講座——「防止侵害,青少年安全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