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機電:遭嫌棄的單晶爐龍頭

2021-01-17 Gu不踩坑

晶盛機電成立於2006年,是由浙江省技術領軍人才發起創立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是半導體材料裝備(矽生長爐)和LED襯底材料(藍寶石)製造等。

在半導體生產裝備業務中,晶盛機電投資控股了15家科技型公司,擁有3個研發中心(其中一個在日本),相繼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單晶生長爐、多晶鑄錠爐、區熔矽單晶爐、藍寶石爐等晶體生長設備等。

在國內,晶盛機電的大矽片單晶爐處於行業龍頭地位,也是國際領先的高端光伏裝置製造商。

晶盛機電的業務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半導體、光伏、LED照明和工業4.0服務業務。

聽起來似乎挺唬人,其實核心產品就一類:晶體矽生長爐。次核心產品三類:LED智能化裝備&藍寶石&晶體打磨加工的輔助裝備和耗材。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晶體矽生長爐就是做矽片、矽棒和矽錠的,把多晶矽原料融化,放到不同規格的矽生長爐,生成相應規格的高純度半成品矽,是整個半導體矽製品最上遊的設備。矽片是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分立器件和各種傳感器的主要原料,在最近最受關注的晶片產業,矽片在各類材料中的份額就佔到37%。

可以說,沒有矽片,就沒有現代各種高端計算設備和智能傳感器件。

在半導體領域,晶盛機電通過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300mm矽單晶直拉生長裝備的開發」和「8英寸區熔矽單晶爐國產設備研製」兩項課題,實現集成電路8-12英寸半導體長晶爐的量產突破。

別看晶盛機電做的只是個爐子,核心技術卻在於精細,越精細,成品矽片越大,技術含量也就越高。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半導體晶片就是12英寸(300mm),大約佔到矽片市場的6成左右。

對比一下部分主流國產單晶爐技術規格,晶盛機電在晶棒尺寸和投料量都是國內領先,並成功拉制國內第一根18英寸晶棒(好像就只做了一根,主要是刷一把技術龍頭的地位,實際並無法量產)。單晶爐和多晶爐也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全自動單晶矽生長爐」入選第三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連續四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十強企業排名前三,已獲國家專利近400項。

當前,矽片主要運用在集成電路(84%)和光電子(8%)兩大領域。同樣是矽片,不同行業對純度的要求也有較大差異,例如光伏產業要求4-6個9(99.99%~99.9999%),屬於難度較低的水平;集成電路產業的矽片要求卻高達9-11個9,這簡直差了好幾個數量級,難度相當高。

當然,矽片精度的要求自然而然要傳遞到上遊單晶爐行業,晶盛機電的主要目標市場就是光伏路線(技術要求相對低一些)。

爐子說完了,再說說晶盛的第二大核心技術產品:藍寶石。這玩意主要是做各種電路襯底和耐高溫透光材料用的,算是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的新材料之一。晶盛機電當前擁有300kg、450kg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基本屬於國際前沿了。

至於其他的LED智能生產裝備等,業內技術基本都差不多,也沒什麼說頭,充其量就是個能賺錢的業務。

晶盛機電的客戶比較集中,主要是中環股份、晶科、晶澳、上機數控等國內主流的光伏廠商,和中環領先、環歐、有研矽股、合晶、金瑞泓等國內大廠。其中,第一大客戶就佔了2019年年度銷售額的55.83%,前五大客戶營收比重合計85.38%,客戶集聚風險較大。在未來的大客戶議價能力、產業鏈地位和客戶流失等方面,有巨大的潛在風險。

2019年,晶盛機電晶體生長設備生產量1429臺,全年銷售1457臺,去化率101.95%;庫存量708臺,庫存率48.59%,庫存量還是有點高。全年智能加工設備產量21臺,銷量263臺,基本都在去庫存,年底庫存還有195臺,估計還要賣個大半年。

顯然,晶盛的生產模式屬於提前備貨的預生產模式,估計是怕接單後生產來不及,造成客戶流失(小民企都這樣,公司年報也有所提及)。當然,也可能是銷量不好,存貨被迫積壓。

在單晶爐業務中,晶盛機電是國內出貨量最大的公司,即便如此,已然庫存積壓嚴重。主要原因是,國產半導體產業的單晶爐在業內還是略遭嫌棄的,比如國內最大的矽片製造商「滬矽產業」就不用國產貨,畢竟在矽片純度和工藝上還是略差一些。這也是為何晶盛機電掛著國產單晶爐龍頭,主要市場定位卻在光伏產業的重要原因。

晶盛機電在半導體矽片的主要客戶是中環領先,屬於晶盛聯營子公司(參股10%),也是晶盛機電在下遊半導體矽片分一杯羹的主要入口。中環領先用晶盛的單晶爐,估計多半也是因為這層關係。

作為民營企業,晶盛機電這些年搞了很多業務嘗試,基本都得不償失。尤其是在2009年光伏產業大幅下跌後,晶盛機電持續走下坡路,幾乎要玩完。好在2015年收購了中為光電,終於打開了LED產業市場,業務量也一路飆升。

至今為止,晶盛的下遊市場主要還是在LED、光伏產業。

隨著大客戶議價能力的提升,晶盛的單晶爐利潤空間持續遭到壓縮,截止到2019年底,單晶爐和LED兩項主要業務的毛利率基本還能保持在40%水平,在上遊裝備製造業屬於非常優秀的水平。

既然是裝備製造業,晶盛機電的成本主要還是材料費和設備折舊。其中,直接材料費就佔了營收的47%,這個基本是很難壓縮的。除此之外,作為民企,降本增效(各種摳)絕對是第一要務,晶盛機電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優秀,除了人工費,幾乎沒有額外的費用支出,各項成本基本都壓縮到了極限,因此才有了20.5%的銷售淨利率。這一點簡直讓同行的國企望塵莫及。

經歷光伏產業的「大起大落又大起」,晶盛機電的經營效率也走出了珠穆朗瑪的結構(甚至險些被作死)。

晶盛機電的帳期基本在4個月左右,比同行國企要高,畢竟下遊客戶過於集中,隨便找個藉口拖上個把月,根本不是事。

重申一下,晶盛機電屬於提前備貨生產的模式,平均8~9個月的存貨周轉,在這種模式中算是效率比較高的,完美兼容了民企「囤貨搶單的心酸」和「加速周轉」的實力。

民營企業融資難早已是老生常談,雖然晶盛是上市公司,借不到錢也是常事。好在這幾年快速發展,產品技術、業務規模和行業地位都提起來了,長期被下遊大客戶佔款,如今也能有樣學樣了,上遊供應商壓壓款,下遊中小客戶提提預收,資產負債率竟被拉到了40%的水平,不過也並不算高。

特別值得說的是,晶盛機電的各項盈利指標都很優秀,平均淨利率在20%以上,近兩年ROE也能維持在15%左右,賺錢能力相當不錯。

銷售回款方面,晶盛就顯得有些弱,近五年的平均回款率只有75%,這也是大多數民企之傷:賣貨容易要錢難,回個款跟求爺爺似的。除了回款方面,晶盛基本每年都會提個幾千萬的壞帳準備。當然,這點錢對晶盛來說也不算什麼,畢竟行業就這規矩。

收購中為光電以來,借著光伏行業回暖和LED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晶盛機電的利潤也實現了高速增長,4年就漲了5倍。至於經營淨現金流,直到2018年才好起來。

投資方面,晶盛一直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晶體生長爐及周邊產業的戰略投資。最有前景的要數中環創新(與中環股份聯營)和上虞晶研(與ACE納米化學株式會社和英特國際合資),主要都是做矽片和半導體材料的,未來或許能蹭一把子公司的熱門概念。

晶盛機電資產規模只有78億,其中20%都是靠上下遊的短期資金佔用。

資產結構方面,晶盛的存貨和應收款項基本佔了一半,上下遊各種佔款的騷操作,在晶盛身上體現的比較到位。公司帳上5.8億現金基本能夠保證日常流動性需求;5個億的對外投資,也能在下遊半導體產品環節佔個分羹的席位。2億的無形資產也並不算高,在晶盛各種摳的超強盈利能力下,就算減值也整不了太大動靜,更何況公司多少還是有點技術的,所以無形資產的減值風險基本可以忽略。

總體來看,(除了大客戶佔款實在沒辦法解決之外)晶盛的資產結構屬於比較合理的配置,攻防適宜、流動性充沛。

各項流動性指標,晶盛股份也比較穩健,速動比率連續三年保持在1.1左右,保證流動性的同時,也不會造成過多的資金閒置損失。

作為一路摸爬滾打坐到國產晶體爐出貨量頭把交椅,晶盛機電還是積累了不少的優勢,競爭力當然也不會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具有國內最先進的單晶爐生產技術和持續研究能力;強悍的成本控制能力;行業龍頭的品牌效應;下遊市場快速增長的產業機遇;對外投資的增長機會;其他。總體來看,晶盛機電在經營方面算是相當不錯的,所處行業也是未來幾年的風口(提升單晶爐技術、加大半導體矽片市場的業務拓展即可)。

作為民營製造業企業,晶盛機電的人員結構和學歷結構還算不錯:

大部分員工是基層生產人員,佔比60%,符合製造型企業的特徵。49人的銷售團隊,佔比只有2.27%,雖然是2B業務,但銷售團隊可能稍微有些薄弱,畢竟去年大半年都在去庫存。難得的是,晶盛機電竟然配備了四分之一的技術人員,這在製造型民企之中算是比較大的比重,足見對技術和研發的重視。

學歷結構方面,碩士及以上僅佔3.47%的比重,本科及以上學歷僅24%,總人數只有529人,連技術團隊都無法覆蓋。雖然在製造型企業,大量僱傭低學歷員工,能有效控制人力成本,但晶盛機電這種學歷結構,

不得不對技術團隊的研究能力提出質疑。

晶盛機電公司內的收入差距比較大,平均薪酬基本跟杭州市持平,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的薪酬要高出公司平均薪酬一倍多(高管薪酬平均在130萬以上),足見公司對於管理團隊的重視,畢竟公司的利潤都是管理團隊各種操作省下來的。跟管理人員比起來,銷售基本都是憑實力拿錢,49人完成30多億的銷售任務,多拿點也是應該的。

相比之下,廣大生產人員就比較悲慘,6700的平均月薪(還沒有五險一金),在杭州市完全就是拖後腿的群體。此外,公司的研發人員薪酬也只有13.5萬,完全跟不上杭州市技術人員的平均待遇,加上一小半研發人員學歷都不及本科,這個團隊的研發能力確實值得質疑。當然,頂尖技術往往都是少數領軍人物研發的。

順便插一句,去他們家打工,真的沒什麼發展前途。

晶盛機電整體情況屬於「一般創新型成長股」,綜合評分如下:

晶盛機電在國內屬於晶體生長爐龍頭企業,具備較大的市場份額,能夠保證一定的營業收入;作為下遊客戶高度集中的民企,晶盛機電的銷售能力不是很強,回款能力也一般,對公司的存貨佔款、應收佔款有不小的影響;具備一定的單晶爐技術優勢,短期內也具備可持續研發的能力;戰略投資下遊半導體原料製造企業,在業務布局和產業鏈延伸方面還不錯,未來存在產業邊界進一步向核心環節拓展的可能性;受益於晶片產業國產化發展,晶盛機電所處產業鏈屬於未來的風口,具備較大的市場規模增長紅利;晶盛機電成本控制非常好,尤其是人工成本;晶盛機電的人才素質並不高,存在一定的人才梯隊建設隱患,和核心技術人才流失風險;下遊客戶過度集中,對大客戶議價能力較弱,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下遊佔款、和較大的壞帳風險;作為資金實力薄弱、融資能力薄弱的民營企業,晶盛機電在研發投入方面的資金短板,可能會導致未來被趕超和替代的技術風險;

在半導體上遊設備環節,晶盛機電估值水平最低,只有45倍市盈率,處於合理的估值區間。公司連續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62%,成長性也相當可觀,存在較大的炒作概率。估值低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交易市場因素,晶盛機電屬於的創業板,半導體上遊設備環節的公司多出自科創板,市場估值遠高於創業板,投資者群體也不太一樣;另一方面是晶盛機電在細分市場的定位因素,雖然是國內矽生長爐出貨量最大的公司,但晶盛機電的主要客戶卻是對設備要求較低的光伏產業,這難免讓具有高精度矽片需求的半導體下遊客戶看不起。

當前,晶盛機電主要有「集成電路、藍寶石、光伏、機器人、工業4.0」幾項概念,完全貼合當前的業務實質。

未來,晶盛機電很可能會增加「晶片、國產替代、創投、半導體、新能源、LED」等概念。

2020年,晶盛機電的發展戰略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一是把握光伏、集成電路、藍寶石的發展機遇,加大技術研發,鞏固現有市場地位,開拓全球市場,順便做點邊緣設備和耗材生意;二是抓住工業4.0快速發展機遇,積極布局工業4.0服務業務;三是借力5G、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契機,提前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的上遊設備市場。

坑爺認為,晶盛機電的戰略很有章法,「以風險控制為底線,以發展為導向,步步為營,量入為出,布局前瞻」,非常符合現有資源能力下的最佳戰略路徑。但努力歸努力,業內高科技國企都有大基金支持,財力雄厚,可能會對晶盛機電造成較大的技術威脅和市場威脅。

重要聲明:本文僅作為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研究,旨在做到客觀、真實、全面、系統。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另外,本號不對股票市場短期波動做任何預判,也不推薦任何股票,感謝各位老鐵的觀看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晶盛機電 | 重要點評:長晶技術集大成者,21年迎戴維斯雙擊
    晶盛在半導體單晶爐領域已經成長為世界級的設備供應商,已具備8寸線80%整線以及12寸單晶爐、拋光機等50%以上設備供應能力,大矽片國產化浪潮下最為受益。此外隨著矽片大尺寸時代的到來,傳統單晶爐等設備需要更新換代,晶盛機電作為國內單晶生長設備龍頭,將深度受益於新增裝機需求+存量替換需求帶來的廣闊設備空間。    210或者18x大矽片技術路線將繼續拉長矽片擴產景氣周期。
  • 國產替代下的晶盛機電:矽片產業鏈不斷完善
    直拉單晶爐也稱切克勞斯基法單晶爐,主要由石英坩堝、石墨坩堝、加熱器、隔熱層、冷卻裝置、坩堝支撐、溢熔接盤和電極等組成:直拉法單晶爐的工作原理是向單晶爐石英坩堝內加入一定量的多晶矽後加熱石英坩堝到多晶矽熔融溫度之上,熔融的多晶矽充滿在石英坩堝中成矽熔體,之後慢速降低加熱功率,對矽熔體降溫後單晶爐籽晶通過提拉機構向下運動,籽晶杆前段的夾頭夾持籽晶,從單晶爐上端向下浸入矽熔體內。
  • 晶盛機電(300316.SZ):籤訂全自動晶體生長爐及單晶矽棒截斷機合同...
    格隆匯 6 月 29日丨晶盛機電(300316.SZ)公布,公司於2020年3月21日發布了《關於公司為第一中標候選人的提示性公告》,2020年3月27日發布了《關於收到中標通知書的公告》,公司中標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中環協鑫」)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矽材料產業化工程五期項目第二批設備採購第一包
  • 晶盛機電、藍思科技合資建設,寧夏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
    集微網消息,11月7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項目開工儀式。圖片來源:銀川開發區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項目」總佔地572.86畝,分三期建設,安裝約6500臺藍寶石長晶爐。其中一期計劃投資16.5億元,安裝1088臺、300KG級藍寶石長晶爐。
  • 從結構、衰減、性能 透析單晶與多晶的本質
    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的初始原材料都是原生多晶矽,類似於微晶狀態存在。要具備發電能力,就必須將微晶狀態的矽製成晶體矽,而晶體矽的晶向需要精確控制。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在製程上唯一無法輕易互換的就是晶體生長環節。
  • 國元證券--晶盛機電:矽片擴產 設備先行
    矽片行業進入技術平穩期,行業由「先發優勢」向「後發優勢」演進,吸引組件等其他環節的企業陸續加入矽片端,目前晶科、晶澳、上機、通威均規劃了較大規模的矽片項目。我們測算到2022年,中環、隆基雙寡頭的市佔率將從2018年的73%下降到55%。
  • 昔日多晶設備龍頭巨額虧損 庫存產品估值已跌破成本3488.60萬
    眾所周知,2019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擴產,僅隆基、中環、晶科、愛旭等大廠便已累計擴產超過200GW各類產品,光伏設備企業中的後起之秀如邁為股份、捷佳偉創等,手中大概率握有數以十億記的訂單在排隊生產,然而因為單晶革命的關係,19年光伏擴產大多都是圍繞著單晶進行。
  • 講講中芯國際產業鏈上的企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晶盛機電等
    我們從業績中可以看到,中芯國20Q1營收創季度歷史新高,大家都知道一季報堪稱史上最糟糕的一季報,如今,中芯國際的業績這般,必然是超預期的,當然了,我們見證了A股科技龍頭的業績,一季報大都表現靚麗,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這個業績也應該是在預期之中。
  • 晶盛機電(300316.SZ)擬與藍思科技共設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 開展...
    格隆匯 9 月 29日丨晶盛機電(300316.SZ)公布,公司於2020年9月29日與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思科技」)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公司將以自有資金出資2.55億元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
  • 藍思科技攜手晶盛機電設立合資公司 出資2.45億元加碼藍寶石業務
    公告中提到,藍思科技於2020年9月29日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盛機電」)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公司將以自有資金出資2.45億元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據悉,新設公司的公司名稱暫定為: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暫定50,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以登記機關核准為準)。
  • 藍思科技與晶盛機電達成投資合作 藍寶石業務或迎爆發式增長
    會上,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盛機電」)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將以自有資金出資24,500萬元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  據悉,藍思科技是行業內率先將藍寶石材料導入中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先行者,自2011年開始著手新材料的研發布局,在3D玻璃、藍寶石面板、陶瓷面板等新材料領域專利數居於行業前列。
  • 晶盛機電:連續3日融資淨買入累計5165.35萬元(12-15)
    摘要 2020年12月15日晶盛機電連續3日融資淨買入累計5165.35萬元
  • 榮德即將量產鑄錠單晶,或將引爆新的降價潮!
    根據《2019上半年回顧與展望》的報告,單晶的市佔率首次超過多晶並遠遠超過多晶。對此,協鑫、阿特斯等多晶龍頭似乎早就預料到,從兩年前就開始重新布局鑄錠單晶。值此危急時刻,榮德新能源宣布已經攻克了鑄造單晶的難點,不日將實現量產。鑄錠單晶又稱類單晶,是指採用多晶鑄錠爐,在常規多晶鑄錠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單晶籽晶,定向凝固後形成方型矽錠,並通過開方、切片等環節,最終製成單多晶混合的矽片。
  • ACS Nano:在多晶金屬箔上實現單晶石墨烯的可擴展生長
    本文要點: 利用水稻移植的概念在多晶基質上生長單晶單層石墨烯 1 成果簡介
  • 單晶拉棒斷稜是怎樣形成的?
    1 拆裝爐a)由於爐膛內壁打掃不乾淨,在拉晶的過程中揮發物被氬氣吹入堝中隨時會斷稜,判斷的依據是當有大顆粒雜質掉入堝內時會在單晶棒上留下痕跡。小顆粒揮發物掉入堝內時在單晶棒上不會留下痕跡,所以要打開副室或等到拆爐後檢查爐膛內壁是否有不乾淨的痕跡,一般四條稜線不一起斷。
  • 八面體金剛石單晶的製備與性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通過優化觸媒配方,添加新型催化劑,設計新型合成工藝,促進了金剛石晶面的形成,製備出了具有完整晶面的八面體金剛石單晶。該研究有效解決了八面體金剛石的優質合成問題,有力促進了八面體金剛石的廣泛應用。
  • 單晶成本大幅降低20%!世界首個旋式鑄造單晶爐研製成功
    該旋式鑄造單晶爐由陳仙輝院士團隊和賽維技術團隊合作研製,由多晶矽鑄錠爐改造而成,單爐矽錠重量可達1200kg,經測算,相比傳統直拉單晶工藝,旋式鑄造單晶爐製造的單晶成本大幅降低20%;同時,可以改造、升級多晶矽企業現有的多晶矽鑄錠爐,盤活多晶矽鑄錠設備資產,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 晶盛機電:隨著Mini 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出現 藍寶石材料也有...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晶盛機電(300316)提問, 尊敬的董秘:做為公司的長期投資者,請問公司在21年對藍寶石業務的預期如何,預計會有多大的產能及銷售規模,毛利率如何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