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業績大增帶火科技股
今天的市場在極度縮量後出現預期中的調整,整體比較弱勢,但中芯國際業績的增長有所帶動A股科技股的走強,成為了今天市場的亮點!
上次中芯國際選擇回到A股,謀求「A+H」時,東哥就寫了這背後的邏輯以及可能帶來產業鏈企業增長的機會,這一次中芯國際亮眼的一季報再次成為市場焦點。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份業績:
2020年一季報,公司20Q1營收9.05億美元,同比增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淨利潤 6416.4萬美元,同比增422.8%。此外,公司決定全年追加11億美元資本開支至43億美元。
我們從業績中可以看到,中芯國20Q1營收創季度歷史新高,大家都知道一季報堪稱史上最糟糕的一季報,如今,中芯國際的業績這般,必然是超預期的,當然了,我們見證了A股科技龍頭的業績,一季報大都表現靚麗,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這個業績也應該是在預期之中。
從業績中看,14nm收入佔比提升:中芯國際為內地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覆蓋0.35微米至14納米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
業績的增長受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等業務收入增長的影響,毛利率25.8%,同比增7.2%。分業務看,電腦、通訊、消費、汽車/工業和其他分別佔比 5.1%, 48.9%,35.4%,2.9%和 7.7%;分地區看,中國、美國、歐亞大陸分別佔比25.5%,61.6%,12.9%,先進工藝節點持續擴產。
其實,中芯國際的一季報亮眼,基本也是之前的訂單,所以,業績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作為製造代工,技術加持,在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火熱的當下,業績自然不會差。
不過即便是這樣,東哥上次和大家說,全球代工被臺積電壟斷,2019年全球十大晶圓廠排名國內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市場佔有率 4.4%。所以製造是最急於突破的環節。
所以,中芯國際2020年計劃的資本開支由32億美元增加至43億美元,追加的11億美元主要用於擁有多數權益的上海300mm晶圓廠的機器設備及成熟工藝產線。中芯國際全年追加11億美元資本開支,這一點是最值得看好的,我們一直說科技,科技就是要不斷研發,研發就必須投錢,所以這次科創板上市,也是為了推進先進工藝研發。縮小與臺積電、三星差距。
在業績增加的利好下,中芯國際漲超10%,創近年來來股價新高,市值也突破1000億港元。也帶動產業鏈上的A股科技股走強。比如長電科技、斯達半導、風華高科等!
產業鏈企業及機會
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突破與資本開支增長利好國內半導體產業鏈:
中芯國際位於半導體產業鏈中遊,上遊設備、材料、設計以及下遊封測廠商未來都將受益於中芯國際 14nm 擴產及更先進工藝研發,加速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替代進程。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中:
中微公司:刻蝕設備已覆蓋中芯國際、臺積電等海內外一流客戶65nm-5nm的晶片工藝製造,氮化鎵基設備18年下半年全球市佔率超60%。國產刻蝕機龍頭,相比於成熟發展階段的海外龍頭,公司正處於市場地位快速提升的高成長階段,同時其突出的技術及研發實力在本土企業中稀缺度很高。近兩年業績高速增長,科創板企業,估值存在較高溢價,但作為中國高端裝備的「核心資產」,長期投資價值仍值得關注。
北方華創:綜合性半導體設備廠商龍頭,國內第一梯隊。公司目前已形成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和高精密電子元器件等四大業務板塊。當前集成電路工藝裝備及電子元器件業務實現良好發展,收入及盈利能力穩步增長。戰略項目前瞻性布局,股權激勵彰顯信心,公司發展動力十足。公司近幾年來成長性好,公司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有望受益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進程市佔率穩步提升,長期值得看好,但是估值偏高。
晶盛機電:國內晶體生長設備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已開發出光伏和LED領域的智能化裝備和新型藍寶石晶體生長爐等新產品,並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藍寶石材料供應商。半導體設備訂單同比有所增加,對公司業績有積極影響。業績方面,過去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看好。
此外,也可以關注產業鏈上的:晶盛機電、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至純科技等國內優秀半導體公司均在推動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半導體傳統封裝三巨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長電科技。攝像頭CMOS半導體板塊:韋爾股份、晶方科技、 華天科技。半導體配套材料與設備板塊:漢鍾精機、新萊應材、石英股份、安集科技等。
整體看,中芯國際的回歸預示著晶片代工行業向大陸轉移,可進一步加快國內晶片國產替代化的腳步,業績的增長也能夠給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以上企業,估值高,但質地好,選擇好時機,好價位,還能繼續走牛!總之,今年半導體板塊仍是資金超配板塊熱門板塊。長期布局上,可以精選有核心科技的優質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