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中芯國際產業鏈上的企業: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晶盛機電等

2020-12-26 東哥侃市

中芯國際業績大增帶火科技股

今天的市場在極度縮量後出現預期中的調整,整體比較弱勢,但中芯國際業績的增長有所帶動A股科技股的走強,成為了今天市場的亮點!

上次中芯國際選擇回到A股,謀求「A+H」時,東哥就寫了這背後的邏輯以及可能帶來產業鏈企業增長的機會,這一次中芯國際亮眼的一季報再次成為市場焦點。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份業績:

2020年一季報,公司20Q1營收9.05億美元,同比增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淨利潤 6416.4萬美元,同比增422.8%。此外,公司決定全年追加11億美元資本開支至43億美元。

我們從業績中可以看到,中芯國20Q1營收創季度歷史新高,大家都知道一季報堪稱史上最糟糕的一季報,如今,中芯國際的業績這般,必然是超預期的,當然了,我們見證了A股科技龍頭的業績,一季報大都表現靚麗,而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內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這個業績也應該是在預期之中。

從業績中看,14nm收入佔比提升:中芯國際為內地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覆蓋0.35微米至14納米晶圓代工和技術服務。

業績的增長受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等業務收入增長的影響,毛利率25.8%,同比增7.2%。分業務看,電腦、通訊、消費、汽車/工業和其他分別佔比 5.1%, 48.9%,35.4%,2.9%和 7.7%;分地區看,中國、美國、歐亞大陸分別佔比25.5%,61.6%,12.9%,先進工藝節點持續擴產。

其實,中芯國際的一季報亮眼,基本也是之前的訂單,所以,業績沒有受到影響,而且作為製造代工,技術加持,在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火熱的當下,業績自然不會差。

不過即便是這樣,東哥上次和大家說,全球代工被臺積電壟斷,2019年全球十大晶圓廠排名國內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市場佔有率 4.4%。所以製造是最急於突破的環節。

所以,中芯國際2020年計劃的資本開支由32億美元增加至43億美元,追加的11億美元主要用於擁有多數權益的上海300mm晶圓廠的機器設備及成熟工藝產線。中芯國際全年追加11億美元資本開支,這一點是最值得看好的,我們一直說科技,科技就是要不斷研發,研發就必須投錢,所以這次科創板上市,也是為了推進先進工藝研發。縮小與臺積電、三星差距。

在業績增加的利好下,中芯國際漲超10%,創近年來來股價新高,市值也突破1000億港元。也帶動產業鏈上的A股科技股走強。比如長電科技、斯達半導、風華高科等!

產業鏈企業及機會

中芯國際先進工藝突破與資本開支增長利好國內半導體產業鏈:

中芯國際位於半導體產業鏈中遊,上遊設備、材料、設計以及下遊封測廠商未來都將受益於中芯國際 14nm 擴產及更先進工藝研發,加速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替代進程。國產半導體設備公司中:

中微公司:刻蝕設備已覆蓋中芯國際、臺積電等海內外一流客戶65nm-5nm的晶片工藝製造,氮化鎵基設備18年下半年全球市佔率超60%。國產刻蝕機龍頭,相比於成熟發展階段的海外龍頭,公司正處於市場地位快速提升的高成長階段,同時其突出的技術及研發實力在本土企業中稀缺度很高。近兩年業績高速增長,科創板企業,估值存在較高溢價,但作為中國高端裝備的「核心資產」,長期投資價值仍值得關注。

北方華創:綜合性半導體設備廠商龍頭,國內第一梯隊。公司目前已形成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和高精密電子元器件等四大業務板塊。當前集成電路工藝裝備及電子元器件業務實現良好發展,收入及盈利能力穩步增長。戰略項目前瞻性布局,股權激勵彰顯信心,公司發展動力十足。公司近幾年來成長性好,公司產品競爭力持續增強,有望受益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進程市佔率穩步提升,長期值得看好,但是估值偏高。

晶盛機電:國內晶體生長設備龍頭企業,近年來,公司已開發出光伏和LED領域的智能化裝備和新型藍寶石晶體生長爐等新產品,並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藍寶石材料供應商。半導體設備訂單同比有所增加,對公司業績有積極影響。業績方面,過去幾年保持高速增長,看好。

此外,也可以關注產業鏈上的:晶盛機電、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至純科技等國內優秀半導體公司均在推動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半導體傳統封裝三巨頭:華天科技、通富微電、長電科技。攝像頭CMOS半導體板塊:韋爾股份、晶方科技、 華天科技。半導體配套材料與設備板塊:漢鍾精機、新萊應材、石英股份、安集科技等。

整體看,中芯國際的回歸預示著晶片代工行業向大陸轉移,可進一步加快國內晶片國產替代化的腳步,業績的增長也能夠給產業鏈上的企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以上企業,估值高,但質地好,選擇好時機,好價位,還能繼續走牛!總之,今年半導體板塊仍是資金超配板塊熱門板塊。長期布局上,可以精選有核心科技的優質標的。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芯」速度:股價3個月翻倍,機構高呼未來6500億市值可期
    6月22日,據上交所官網消息,中芯國際提交科創板擬上市公司註冊。值得注意的是,僅在3天前,中芯國際科創板首發過會,通過註冊制審核。值得注意的是,從6月1日上市申請正式獲得受理之日,到成功過會,中芯國際僅用時19天。國元證券認為,「中芯國際速度」同時具有天時與地利優勢。
  • 晶片產業鏈剖析——中遊晶片設備篇!晶片乾貨系列
    (二)中微公司:半導體設備領域的後起之秀 中微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公司,是我國集成電路設備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研發的核心技術和產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我國半導體設備企業中極少數能與全球頂尖設備公司直接競爭並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公司,是國際半導體設備產業界公認的後起之秀。 刻蝕設備、沉積設備投資佔比高,中微公司兩大主業受下遊拉動效果更顯著。
  • 資金「出逃」科技股迎接中芯國際?券商:未來市值或達6500億元
    「科創板中中芯國際產業鏈的個股此前炒作的比較充分,中芯國際上市是明牌,上市會存在對市場和板塊吸血的可能性,很多炒到很高的個股也有獲利盤迴吐的需求。」一私募人士表示。科創板股票集體大跌今日盤面整體比較慘烈。
  • 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初長成 各環節企業實力大起底
    但受消息面影響,在當日港股休市前,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在內的晶圓代工股價上揚。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根據中芯國際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FinFET技術進展順利,14納米於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貢獻營收,同時第二代技術平臺進入客戶導入階段,規劃於2020年風險生產。
  • 中芯國際聯手豪擲530億 尾盤概念股全線走高
    從昨日盤面上看,尾盤半導體個股全線上漲,中芯國際收漲8.61%,盤中一度大漲12.09%,北方華創尾盤漲停,安集科技、滬矽產業分別大漲11.98%、7.14%。半導體產業大周期開始回暖。有行業人士表示,下遊晶圓製造廠資本預算提升、光刻機設備出貨量回暖,往往都是半導體大周期回升的先行指標。
  • 晶盛機電:遭嫌棄的單晶爐龍頭
    晶盛機電成立於2006年,是由浙江省技術領軍人才發起創立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是半導體材料裝備(矽生長爐)和LED襯底材料(藍寶石)製造等。在半導體生產裝備業務中,晶盛機電投資控股了15家科技型公司,擁有3個研發中心(其中一個在日本),相繼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單晶生長爐、多晶鑄錠爐、區熔矽單晶爐、藍寶石爐等晶體生長設備等。
  • 中芯國際徹底點燃科技股...
    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表示,晶片製造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行業,在美國上市的話需要接受美國相關機構監管,在這個市場的融資存在一定的風險;另外,當前形勢下對目前已經有計劃赴美上市的企業來說,可能都要重新考慮上市地點;就中芯國際而言是否有在國內上市的計劃,也可能是另一種考慮,需要繼續觀察。
  • 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有哪些龍頭企業?(值得收藏)
    儘管年初受到疫情影響,晶圓廠招投標和設備進場工作短暫停滯,但在今年4月份以後就基本上全面恢復,接下來木頭就詳細整理一下,在上遊晶片生產設備和材料等環節,有哪些重要的公司:重點關注公司: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精測電子、長川科技、華峰測控、晶盛機電、芯源微、萬業企業、至純科技等被看好。
  • 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全面遇阻,企業內耗何時停止?!
    企業內耗沒有贏家 關於此前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因蔣尚義重回中芯國際而辭職一事,現有消息為梁孟松認為中芯國際此舉是不尊重臺積電一紙訴狀將梁孟松告上法庭,開始了為期4年的訴訟。 2017年,梁孟松擺脫競業限制後加入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在梁孟松帶領下,結合2000多名工程師傾力協作,僅用3年的時間,晶圓製程便從28nm來到了7nm。一般來說,這個時間周期最少是10年,而且研發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 晶盛機電 | 重要點評:長晶技術集大成者,21年迎戴維斯雙擊
    目前國內主要的單晶爐供應商包括晶盛機電、天龍光電、精功科技、京運通、連城數控、北方華創。連城數控是隆基的關聯企業,在單晶爐業務上和隆基深度合作。在除了隆基以外的單晶爐市場需求上,晶盛機電佔據了90%的份額,總體市佔率約50-60%,是行業內的主力供應商。公司Q3末在手訂單59億,同比+130%,前三季度新籤光伏訂單45億元,業績高增確定性強。
  • 實體名單對中芯國際的影響分析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半導體風向標 陳杭事件:2020年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中芯國際在內的77家企業、高校列入「實體名單」。根據中芯國際最新財報,14/28nm當期佔比提升至14.6%,N+1已進入小量試產,但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後,雖然DUV能正常從歐洲ASML採購,但美系部分10nm左右節點設備可能無法順暢供應中芯國際及其相關實體,這將影響中芯國際10nm左右節點的擴產及量產。
  • 如何選擇硬核科技股,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中被大基金持倉的
    但中芯國際過會,科創板指數推出,上證指數科技屬性要增強,這一系列的組合拳,都在提高A股的「科技含量」,這就需要讓更多的資金參與!當然,科技股回到2-3月的雞犬升天,應該不大可能。註冊制背景下,科技股的炒作方向,會是正宗的龍頭,硬核科技,自主可控標的,才會走出主升浪。
  • A股新坐標:中芯國際
    上市當天,中芯國際開盤暴漲246%,截止發稿,其科創板達到總市值5918億元。股價氣勢如虹的背後,折射出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強烈預期。不過,今日中芯國際與部分科技股形成「蹺蹺板」走勢,其強大的吸虹效應,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今日半導體板塊的集體下行。市場擔心中芯國際上市後,巨大的成交金額會對科技股,尤其是半導體板塊形成「抽血」效應,進而壓制科技股行情。
  • 國產替代下的晶盛機電:矽片產業鏈不斷完善
    近日有消息稱國內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向光刻機巨頭ASML訂購的光刻機順利到貨,這則消息披露後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甚至有人臆測中芯國際向ASML購買的是不是最先進的EUV光刻機。
  • 晶盛機電、藍思科技合資建設,寧夏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
    集微網消息,11月7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項目開工儀式。圖片來源:銀川開發區鑫晶盛「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項目」總佔地572.86畝,分三期建設,安裝約6500臺藍寶石長晶爐。其中一期計劃投資16.5億元,安裝1088臺、300KG級藍寶石長晶爐。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IDM優質企業; 北方華創是國產半導體設備龍頭; 至純科技為A股唯一一家高純工藝系統集成供應商; 晶瑞股份是國內微電子化學品領先企業; 中科曙光是國內高性能計算的龍頭企業; 紫光國芯是紫光集團旗下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是目前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和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
  • 晶盛機電(300316.SZ)擬與藍思科技共設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 開展...
    格隆匯 9 月 29日丨晶盛機電(300316.SZ)公布,公司於2020年9月29日與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思科技」)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公司將以自有資金出資2.55億元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
  • 企業觀|中芯國際高層變動致股價大跌 重倉基金年內業績「過山車」
    許楠楠/文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正在引發多方關注。而在資本市場方面,此次的高層人事變動直接影響了股價。12月16日,中芯國際今日大幅走弱,截至收盤,A股跌5.53%,目前股價年內跌41.89%再次接近腰斬。中芯國際H股早盤暫停交易,午後恢復交易後跌4.94%,近百億港元市值蒸發。
  • 藍思科技與晶盛機電達成投資合作 藍寶石業務或迎爆發式增長
    會上,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盛機電」)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將以自有資金出資24,500萬元投資設立合資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  據悉,藍思科技是行業內率先將藍寶石材料導入中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先行者,自2011年開始著手新材料的研發布局,在3D玻璃、藍寶石面板、陶瓷面板等新材料領域專利數居於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