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07:5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苗麗娜 孫良
編者按:防汛搶險的現場,就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戰場。面對嚴峻形勢,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勇於擔當,衝鋒在前。他們是舍小家為大家、一心守護村民安全的基層黨員幹部;是輕傷不下火線、堅守崗位的民警;是徹夜不眠、密切監控雨情汛情的工程師……他們是風雨中挺立的脊梁。
林國江
7月9日,在防汛一線整整奮鬥了10天的新昌縣南明街道班竹村黨總支書記林國江,已是一臉的疲憊,卻仍然絲毫不敢放鬆戒備。在村裡的山體滑坡現場,回想起事發時的情景,至今仍感到後怕——
那是6月30日凌晨,一場特大暴雨突襲新昌,南明街道3小時降雨量達122毫米,創當地歷史之最。4時18分,林國江被南明街道幹部電話叫醒。得到山洪災害預警信息後,他一邊打電話通知其他村幹部和網格員分區域巡查摸排,一面立即往村裡趕去。
4時30分左右,網格員章金忠在巡查中發現一處房屋後壁山體存在滑坡跡象,趕緊通知村民撤離。林國江和村幹部一邊通知附近11戶20人就近轉移到避災點,一邊將情況上報。
誰知,有些村民認為自家房子是新建的,不怕暴雨,牴觸情緒強烈,有位老人說啥都不肯轉移。勸導的村支委章興千急了,向林國江求援。林國江撂下一句「狠話」:「要是不肯走,就是背也要背走!」
受災現場 王潘杭攝
一再勸導下,村民很快完成轉移。半個小時後,山體滑坡造成16間房屋倒塌、13間房屋嚴重損毀。因為轉移及時,住在這裡的63名村民,無一傷亡。
「幸虧撤離得早,不然可能命都沒了。」村民章財燦說,現在每次一看到滑坡現場,都覺得慶幸不已。
安置點 王潘杭攝
山體滑坡後,如何把剛剛失去房子的村民安置好,成了這兩天林國江牽掛的頭等大事:先騰出班竹村黨群服務中心,作為失所村民的臨時安置點;缺床鋪,就把居家養老中心閒置的床鋪、辦公室的摺疊椅搬來;缺生活用品,村幹部上街採購,牙刷、牙膏、毛巾等一應俱全……
為了讓村民吃上一口新鮮營養的飯菜,林國江「借」來了班竹村居家養老中心的廚師,精心安排好一日三餐。「今天吃了魚、青菜和豆腐,每天都能吃飽吃好。」在安置點,村民章苗羅滿意地說。
林國江和其他村幹部還當上了安置點村民的「保姆」,大家輪流值班,24小時守著。有一次,一位村民執意要回倒塌的房子裡找個家當,文書章金中做不通工作,打電話給林國江。林國江直接下了規定:盡全力勸阻,如果實在勸阻不了,村幹部陪著去,確保安全。
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說沒就沒了,有的村民還是接受不了,特別是一些老人。在街道的幫助下,林國江組織專門人員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將心比心,哪怕是聊聊天,轉移下注意力也好。」林國江說,眼下,新昌縣相關部門正在和南明街道緊急商議重建工作。「村裡會盡全力配合做好重建事項,幫助受災村民儘快恢復家園,開始新的生活。」
15943388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