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症患者採取護理人文關懷的效果

2020-12-16 學術信息交流

摘 要: 目的 研究ICU危重症患者採取護理人文關懷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挑選到醫院收入的ICU危重症患者(200例)為評價目標,時間均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依據「就診順序」處理分組,其中一組是對照組(n=100例)、二組是試驗組(n=10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應用護理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後的情感障礙、思維障礙、行動障礙、ICU譫妄等ICU症候群的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的效果優於對照組(P <0.05),試驗組患者症候群的發生率小於對照組(P <0.05),護理滿意度大於對照組(P <0.05)。結論 CU危重症患者採取護理人文關懷,可以改變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強大信心,並以此實現機體、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的充分改善目標,是值得借鑑的一種護理策略。

關鍵詞: 護理人文關懷; ICU; 危重症患者; ICU症候群; 護理滿意度;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in ICU critical patie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9, critically ill ICU patients(200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target.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equence, one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n=100 cases) and the other two groups we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n=10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umanistic care. The occurre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ICU syndrome such as affective disorder, thinking disorder, action disorder, ICU delirium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 effect of nursing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yndrome incidenc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nursing satisfac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dop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 ICU critical patients can change the strong confidenc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and thus ful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a nursing strategy worthy of reference.

Keyword: nursing humanistic care; 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CU syndrome;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effect;

ICU就是加強監護病房綜合治療室,臨床中也稱之為重症加強護理病房。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為重症患者以及昏迷的患者提供單獨隔離開來的場所,給患者提供最佳治療的同時也提供專業護理和康復條件[1]。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環境會使患者感覺壓抑,如果患者處於清醒狀態則感覺愈加明顯[2]。重症加強護理病房中實行無陪護制,當患者一個人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波動,不同的患者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嚴重者可能會讓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3]。有研究顯示,患者接受護理人文關懷幹預,能夠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問題得到最大保證,實現生活質量與水準的雙重改善,並且還能控制併發症的產生問題[4]。故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醫院挑選出接收的ICU危重症患者(200例)為評價目標,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到本院收入的ICU危重症患者(200例)為評價目標,時間均是2017年3月—2019年3月。依據「就診順序」處理分組,其中一組是對照組(n=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24~64歲,平均(45.96±1.74)歲;另一組是試驗組(n=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齡26~66歲,平均(46.25±1.92)歲,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n=100例)執行常規護理幹預內容,需要參考相關的規定製度以及醫生的安排進行常規的護理,護理過程中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護理[5]。給予試驗組患者常規的護理幹預基礎上進行護理人文關懷,具體操作包含以下幾點:(1)護士應主動向患者介紹ICU環境和相關的醫護人員,讓患者熟悉自身所處的治療環境,減少陌生感,同時了解醫護人員豐富的經驗,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減少恐懼感[6]。(2)護理人員應重視與患者間的溝通,不能僅通過儀器數據來進行患者病情監控,要主動熟悉患者的手勢、表情、口形等表達方式,進行任何護理操作時都要先與患者進行溝通,以減少患者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能夠主動的進行配合[7]。(3)患者在ICU治療期間心理上難免會有波動,患者的情緒也會隨著病情的改變而改變,因此需要通過心理疏導的方式來平穩患者的心理。主要的目的就是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能夠正確的引導患者的心理變化,向積極、勇敢的方向引導,堅強的面對現實[8]。(4)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在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當中應照顧到患者的感受,進行敏感操作時應通過遮擋等方式來保護患者的隱私,讓患者的自尊不受傷害。同時在早晚對患者進行面部和手部的清潔,給予患者安慰,避免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傷害[9]。(5)患者如果選擇水平的仰臥體位,很有可能產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問題,因此,應該將其床頭有效的抬高一些,大概是30°~45°;注意定時幫助患者完成翻身動作以及給予扣背,還可以適當的對其腰骶部增加按摩。(6)保證病房中的環境足夠乾淨整潔,最好是更加溫馨一點,通過調整溫度(20℃~25℃)與溼度(50.00%左右)讓患者更為舒適的接受治療。白天時間要控制噪音小於45分貝,儘量壓低在病房內進行交流的聲音,處於午休或是晚上休息的時段,可以給其播放相對舒緩安靜類的音樂,這樣患者可以更快的進入到睡眠狀態,將音量有效的控制到25~30 d B最適宜,儘量不要在病房外的走廊加快走路的腳步。並且,患者和病床間要設置上一個帷幕,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到患者個人隱私,與此同時還能規避他人接受搶救之時對於同病房患者心理上的影響。

1.3 、觀察指標

統計各組的症候群產生情況(a.情感障礙;b.思維障礙;c.行動障礙;d.ICU譫妄)與護理滿意度。選擇問卷調查評價護理人員們的工作態度以及水準,總分設定為100分,具體評價標準為:超過80分為滿意;而60~80分為基本滿意;低於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包括滿意和基本滿意[10]。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24.0軟體,計量資料用(±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ICU症候群的發生情況

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中,對照組中發生情感障礙患者9例、思維障礙5例、行動障礙5例、ICU譫妄症狀8例,而試驗組中發生情感障礙患者4例、思維障礙2例、行動障礙1例、ICU譫妄症狀3例。對照組患者的ICU症候群發生率明顯較高(27%),試驗組患者的ICU症候群發生率更低(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51例、35例、14例,而試驗組中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72例、26例、2例。經過統計計算,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86%,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98%,試驗組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要優於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1統計各組ICU症候群的發生率

表2各組的護理滿意度

 3 、討論

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在現代臨床醫學中越來越被重視,對於在重症加強護理病房中進行治療的患者,因為其病情比較嚴重,護理環境要求具有特殊性,故所在的管理空間存在一定的封閉性,接受探視的時間又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所以我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11]。常規的護理中更主要的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護理,以儀器觀察的數據為主要依據[12],但卻忽略了人文關懷,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感受不到溫暖,對自身病情感到恐慌,對所處環境感到害怕,對護理人員不信任,對治療失去信心[13]。應用護理人文關懷,通過介紹ICU環境,可以增加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熟悉感,減少患者的孤獨、焦慮等對治療存在不利影響的負面情緒;通過有效的溝通,能夠使患者了解自身的情況以及治療方法,有利於改善其治療的依從性,良好的配合治療;通過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可以指導並感染患者的情緒,使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增強治療的信心。因此,給予ICU危重症患者護理人文關懷,有助於患者增強治療信心,益於護理人員開導解決患者身心問題,實現對其身心健康的一大改善[14]。在護理服務當中注重人文關懷,了解、認識並普及其重要性,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個性化的針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具體需求進行解決,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嚴格規範護理操作,對保障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有效培養護患之間良好的關係。本次研究,經各個不同護理方案的實施後,試驗組ICU症候群產生率10.00%少於對照組27.00%,且護理滿意度多於對照組。這兩大項研究結果和吳桂歡等人的護理結果相類似[15],展現出ICU危重症患者執行護理人文關懷的必要性與效果性。

綜上所述,ICU危重症患者開展護理人文關懷措施,能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實現ICU症候群產生的有效控制與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目標,總體成效優於常規護理幹預。

 參考文獻

[1]丁桂梅.護理關懷在ICU危重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9):150-151.  [2]孫玲玲,戴亞琴,毛秀英,等.重症監護室護理人員的患者安全態度現狀調查與分析[J].浙江醫學教育,2017,16(3):26-28.  [3]陶愈豔.護理關懷在ICU危重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1):78-79.  [4]韓愛俠,何春玲,高鳳.人文關懷護理在ICU重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9,4(18):50-55.  [5]於豔萍.護理關懷在ICU危重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航空航天醫學雜誌,2016,27(10):1331-1333.  [6]朱曉霞.人文關懷護理用於ICU危重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6):151-153.  [7]蔡靜湘,林育群.人文關懷理念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17,27(13):136-137.  [8]曾惠清.探究人文關懷理念在ICU危重患者護理的應用[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8,33(12):109-110.  [9]張迎春,姜巧婷.持續性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誌,2017,25(12):132-134.  [10]李玲.人文關懷理念在ICU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7,9(4):309-311.  [11]張秀榮. ICU危重患者應用護理關懷理念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誌,2017,4(34):124.  [12]馮小麗.在ICU危重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關懷理念的效果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4):112-113.  [13]謝嬌.護理關懷理念在提高ICU危重患者護理質量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9,4(1):13-15.  [14] 徐華銳. ICU危重症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1):304.  [15]吳桂歡.護理關懷在ICU危重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8,3(23):41-42.

相關焦點

  •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ICU傾情服務病患紀實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ICU傾情服務病患紀實剛成立1個多月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ICU,克服人手少、設施舊等各種困難,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為陰霾籠罩的病患送去明媚的冬日暖陽。(一)「他的病太重了,輾轉幾家醫院都住不進去,幸虧遇到你們了!」患者老馬的家屬拉著ICU醫生的手,感動地流下熱淚。
  • 李蘭娟院士遠程會診海南省人民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李蘭娟院士認真聽取了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對該院一例危重症患者收治及診療情況的匯報後,對該院為患者採取的診療方案和救治措施表示肯定。在詳細詢問了解該危重症患者的病史及診療過程後,李蘭娟院士對下一步的治療給予了指導和建議:一、要重視病人的護理工作,預防繼發感染,保持呼吸道暢通,避免褥瘡等;二、加強營養、加強支持,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將感染控制下來 ;三、在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查後,可適當運用一些前沿的醫療技術。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推薦重型/危重COVID-19 整體護理方案
    當前,國家衛生健康委頒發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整體護理專家共識》,倡導通過多專科護士聯動,為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制定個性化、涵蓋全面的整體護理方案。本團隊在參考此專家共識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護理經驗,制定了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科學規範的整體護理方案並運用,該方案實施後,本團隊所負責的 77 名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降低至 2.6%,顯著低於文獻報導的 49.0%~61.5%。因此,為重型/危重型 COVID-19 患者實施多專科、個體化整體護理方案,是預判並及早幹預患者病情變化,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癒率的關鍵。
  • 中山一院遠程會診武漢危重症患者
    「抗非功臣」攻克重症救治難題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 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 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中山一院10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疫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 68歲的危重症患者出院:感謝上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68歲的危重症患者出院:感謝上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顧一帆 熊豐 2020-02-25 10:19 來源:澎湃新聞
  • 廣東省組建中醫藥救治危重症專家組,助力危重「新冠」患者救治
    ▲視頻來源:廣東衛視報導3月7日下午,廣東省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集合全組專家力量,對深圳3例病情複雜、病程較長的高齡危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現場精細討論,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據了解,為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優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廣東省成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專家組將加強與省內各定點救治醫院的聯繫,通過巡診指導病例會診等方式,指導各地開展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 石家莊市第五醫院:精準施治 人文關懷 提升患者滿意度
    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見習記者 王丹)近日,石家莊市第五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許尊貴做客由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長城新媒體集團共同主辦的《河北省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專項行動百家醫院院長訪談》欄目,為廣大網友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石家莊市第五醫院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 廣東兩名危重新冠肺炎兄弟患者在ICU第一次握手
    「我們給ICU內的患者加油,給武漢的患者們加油,給全國的患者們加油!」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重症監護室裡響起了掌聲,醫護人員一起見證了兩位同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兄弟倆拔出氣管插管之後,第一次握起對方的手。
  • 兩位危重症患者攜手闖關!挑戰醫學極限
    今天,在住院76天,接受了47天的ECMO治療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62歲童老伯出院了。和他一起創造生命奇蹟一同出院的還有64歲的危重症患者陳老伯,住院73天接受了43天ECMO治療後開始恢復。他們成為了上海首批接受ECMO治療後得以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
  • 109天,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章瑋出院了
    武漢抗疫期間,遼寧、河南、福建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4省醫療隊接力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章瑋的暖心故事,刷爆網絡。無數人關心著章瑋的命運。5月29日,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出院回家近一周的章瑋,通過微信向關心他的人報平安。「我很好,現在正在努力康復,爭取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開展分期康復護理的療效
    摘 要:目的 探析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開展分期康復護理幹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於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0例腰椎間盤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0例。由於該症的發病機制與患者工作、生活習慣等具有正相關的直接連帶性,因此除了及時開展有效的治療以外,還應同步開展優質的護理措施,以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康復護理以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為核心導向,從心理、運動、生活等各個方面開展全方位的護理服務[3]。鑑於此,為探析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開展分期康復護理幹預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 北京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僅3例 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隨著國內疫情數字逐漸下降,武漢重症病例和危重病例雙雙實現清零,境外輸入病例成為了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重型和危重型有12例。境外輸入病例主要來源於英國、西班牙和美國。「境外輸入病例集中救治於地壇醫院和小湯山醫院,經過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已經出院118例,目前在院治療的確診病例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總體生命體徵平穩,相關醫院正在積極救治,力爭良好的治療效果。」陳志海說道。
  •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0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邀請解放軍總醫院、北京阜外醫院專家對該院隔離病區內幾位複雜、疑難且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幾位危重症患者中,有一位87歲老人,幾天前從基層醫院轉到省人民醫院,除了確診新冠肺炎,還有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等諸多問題。由於基礎疾病多、身體條件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合併心衰,又出現了肺栓塞,情況緊急、病情危重。
  • 新冠肺炎危重症老年患者用呼吸機不能降低死亡率
    與此同時,老年危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存活率並沒明顯提高。專家推論:並不是每位患有Covid-19急重症/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都需要有創呼吸機輔助治療。COVID-19疫情仍然威脅著每個人,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威脅更大。近日《柳葉刀》刊發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老齡患者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有基礎疾病患者。
  • 我市一危重症患者成功脫離ECMO
    3月2日凌晨1點,在株洲市新冠肺炎定點集中隔離救治醫院(以下簡稱「株洲定點救治醫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鄧女士成功脫離ECMO(體外膜肺氧合)。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湖南首位ECMO順利脫機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命懸一線49歲的鄧女士來自邵陽,在株洲一家服裝廠當質檢員,有甲亢病史。1月28日確診新冠肺炎後,她被送到株洲定點救治醫院。
  • ...膜肺40天後脫離險境,武漢市肺科醫院一危重症患者跨過「鬼門關」
    這是武漢市肺科醫院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啃下的又一塊「硬骨頭」。(圖為醫護人員在給李軍撤掉人工膜肺 通訊員胡雪珺攝)多方醫護力量「合力」救治2月13日,李軍出現發燒症狀,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住進了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ICU。
  • 危重患者脫離ECMO後,顫抖著給護士寫下一句話
    其中護士104人,主要來自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以具有臨床經驗的中青年護理骨幹為主,90後護士40名,平均年齡33.5歲。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重症病區、方艙醫院醫療救治及臨床科研攻關任務。
  • 國家衛健委:開展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國家級遠程會診
    ,充分發揮遠程會診在提升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療效果中的作用,經研究,決定由國家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以下簡稱國家遠程中心)承擔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國家級遠程會診平臺任務。四、其他工作要求(一)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按照《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和本通知要求,指導轄區內定點醫院規範開展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遠程會診工作,進一步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癒效果。
  • 「院長說」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協和經驗」——專訪北京協和醫院...
    我們的工作是對極危重患者的救治。病人其實就是在走鋼絲繩,你不全力地去拉他,他就走了,所以要拼盡全力。無論是醫護,都是把過去多少年來的積累、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全部的愛都拿出來,拼命地去挽救患者生命,醫生護士不放棄。央視網記者:ICU病房管理模是怎樣的一種模式,有哪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