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周白雲(Rita)
寫於2019七月
回到中心,
向內感覺,
意識到在空白中,
清晰度的擴展。
最近都是累趴的節奏,自從搬入新家開始新生活以後,覺得生活怎麼可以有那麼多瑣事?做完一件又一件,似乎永無盡頭,只要希望生活過得更好一點,例如希望環境能更整潔,就永遠有細節等著你去照顧。
在被很多「事」填塞時,我感到疲憊、煩躁、茫然、精力渙散。這當然是我很不喜歡的感覺,但我並沒有排斥這樣的經驗,我問自己:「生命給我這樣的經驗,是要讓我學習到什麼?」
我生命中最大的切換之一,就是不再把所謂負面的經歷視為討人厭的東西,而是把它們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一個收到的挑戰,而收到這個挑戰,是為了這個生命從中學習到些什麼。
那麼,在這個體驗中我學習到什麼呢?我回到我的中心,向內去感覺,意識到在這個體驗中我不喜歡的其實是在忙亂中失去了清晰度和從容。
我意識到連續不斷地做事看似是有效率,但其實當做事與自己的內在失去連接時,就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所產生的茫然感和焦慮感讓做什麼都無法帶來內在真正的滿足和喜悅,越做越陷入到焦躁中。
那如果做事讓你陷入到焦躁中,那又為什麼要去做它們呢?我們並不是做事的機器,我們做事是為了讓自己受益,為了這個生命體驗到愛、喜悅、平靜、豐盛,令這個生命有機會可以擴展它自己。
意識到這一點,我停下了做事。
忘掉所有事,給自己五分鐘。就在這五分鐘裡,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只是呼吸和存在。
我把手放在我的心輪和丹田,在意識中連接心輪和丹田,丹田會幫助我回到自己的中心,心輪會幫助我進入到那片所有事物可以如其所是的空間。
就這樣靜靜地、只是存在著地過五分鐘。
在這五分鐘的空白裡,我體驗到重新連接上清晰度,而這份清晰度讓我重新獲得對生活的從容感。
清晰度並不來自於思考,它甚至也不來自於專注,它來自一片廣闊的、寧靜的空間。在這片澄澈的空間裡,專注自然而然地發生,這樣的專注不會帶來緊張,因為它不是來自於頭腦或意志力。
五分鐘的空白讓我經驗到從而了解到:從忙亂的瑣事中出來重新回到存在,是多麼重要。當內在回歸平靜圓滿,那麼外在的事也會順利。這就好像一面湖水,如果它破碎跌宕,那麼它就無法清晰地映射鏡像;而如果恢復到平靜,那麼所有要浮現的就會清晰地浮現於它的澄明中。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這樣一面湖水,用「五分鐘的空白」幫助這面湖水恢復平靜澄明。
這份關於「忙亂」的挑戰,我的生命從中收穫到它的學習,就是這樣,生命是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中它不斷地學習著。
相關閱讀
____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生命故事
別把能量給擔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徹底不擔憂很難,但至少可以對此有覺知。
覺知你的身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續地問你自己:「我的身體在發生什麼?」 覺知即是療愈。
(本文完)
白雲Rita第960次原創推送
感 謝 閱 讀
(本文歡迎轉載,轉載請先留言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