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2020-12-12 KEY可以文化

很多人最初知道莫言,或許是因為8年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因為30多年前那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的小說《紅高粱》。其實,除了《紅高粱》以外,莫言還有多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中篇小說,《白棉花》就是其中之一。

「幾十年前,我們巴山鎮曾出過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我初懂事時就聽老人們說過……」這是一個發生在縣城裡的傳奇故事,以加工棉花的農家「女俠」方碧玉為中心,講述了棉花加工廠中青年男女間的愛恨情仇,書寫被雪白棉花垛包裹的炙熱情感與刺骨命運。

▲《白棉花》

莫言在演講《細節與真實》(收錄於「莫言演講全編」《貧富與欲望》)中談及過這篇小說的的創作起源。九十年代初,張藝謀剛拍完《紅高粱》,他找到莫言,說想拍一部大場面的農村題材的影片,於是就讓莫言寫一個劇本。莫言想到張藝謀有在紡織廠工作的經歷,自己則是在棉花加工廠工作過,所以打算圍繞「棉花」進行創作。「我對張藝謀說,你剛剛拍完了《紅高粱》,假如再拍《白棉花》,首先在色彩上就會形成一種鮮明的對照……《紅高粱》裡,爺爺和奶奶在高粱地裡野合,棉花加工廠的青年男女在棉花大垛上談戀愛。他們在棉花垛裡挖出秘密通道,鑽進去談。張藝謀一聽非常感興趣,說你趕快寫,你寫的時候不要考慮電影劇本,就當小說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題目就叫《白棉花》。」

▲《白棉花》同名電影

後來這篇小說被臺灣影人搬上熒幕,同名電影由蘇有朋和寧靜主演。

由張藝謀導演、趙本山和董潔主演的《幸福時光》則取材於莫言的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收錄於「莫言中篇精品系列」之《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師傅越來越幽默》講述的是一名下崗勞模在一次機遇中,將一個廢棄車廂改造成一處情人幽會的空間,但一次一對男女進入車廂後卻沒再出來,警察到來後才發現他們已經憑空消失。

莫言稱這篇小說最早的構思起因是看了拉丁美洲的一篇小說,一對青年男女在瘋狂的娛樂後,變成氣體蒸發掉了,而他聯想到農民把破舊的公共汽車改造成小賣部,心想:如果在小山包上有一個破舊的公共汽車的殼子,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把兩個瞬間的靈感碰撞融合,產生了這篇有點荒誕的或者神秘的中篇小說。當然這部小說也反映了工人下崗的社會問題。

讀完這篇小說後,張藝謀表示說對公共汽車的殼子感興趣,對破舊的公共汽車在冷僻、荒涼的小山包上感興趣。所以在電影《幸福時光》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小說「同款」的公共汽車殼子。

▲《幸福時光》中的公共汽車殼子
▲《幸福時光》劇照
▲《幸福時光》劇照

此外,中篇小說《藏寶圖》也已確定改編為影視作品。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

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這套書以小開本精裝設計呈現,內封選用具有高級觸感的木纖紋路的木棉紙,全部採用印金工藝,是繼「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後又一莫言小說精品的最新集結。讀者可以通過這八部小說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中篇小說的豐富內涵和體量。

▲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

2

德國國寶級作家馬丁·瓦爾澤曾說:「任何人要是想談論中國,都應該先去讀莫言的書,我認為他可以和福克納平起平坐。」

莫言師從蒲松齡,像福克納、馬爾克斯一樣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而莫言的中篇小說,也許就是砌成其文學王國的堅硬石塊。無論是從題材、敘事形式、結構等各個角度來說,這些作品的豐富性都絲毫不亞於其長篇小說。

除了上文提及的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築路》一書中,還有一篇當代少有的以南國邊疆保衛戰為背景的軍旅題材小說名作——《戰友重逢》。故事發生在南國邊疆保衛戰結束的十三年後,少校軍官趙金回鄉探親,偶遇犧牲的戰友錢英豪的亡魂。在滔滔江水邊,兩人回憶起壯志未酬的戰友、心念的家人、錯過的愛人……陰陽對話,人鬼糾纏,莫言藉助意境深遠的隱喻,多重詮釋現代讀者追尋的生命課題。

而收錄於《司令的女人》中的《變》是一篇自傳體小說,記錄了莫言的一段軍旅生涯,映射出整個中國社會的變遷。小說的出現,似乎是個終結,但也含有開端的意思。單行本在歐洲極具人氣。

這些中篇小說展現了高密東北鄉大開大合的生動日常,也記錄了戰爭中的苦難;有對地方民俗的莫式演繹,也有對童年的苦難和歡樂栩栩如生的記憶……這些主題形成了莫言式的象徵意味,也顯露出莫言對生命的重視和對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態的反思。

▲《透明的紅蘿蔔》
▲《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

在莫言的中篇小說中,不少作品是以孩童人物或視角展開,因此也使小說具備澄澈而充滿童趣的質地。其中,如代表作《透明的紅蘿蔔》,寫的是一個具有超強的觸覺、聽覺等奇異感官能力的「黑孩」與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鐵匠等人的故事,其中的「黑孩」,莫言曾稱他為自己的「保護神」,並稱「黑孩雖然不是我,但與我的心是相通的」。由此可見,「黑孩」在莫言的創作中有著特別的意義。他雖然表面木訥,總是一副漠然的表情,但是他內心裡對菊子姑娘、小石匠等年輕人充滿著溫情,他們的命運糾纏在一起,在透明的紅蘿蔔的奇異光芒下,小說呈現出哀傷的悲劇氛圍。

《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則是以兒童視角描述一場農村小學裡的奇異跑步比賽,各懷絕技的知識分子在一場運動會上的盛大狂歡;《紅耳朵》講述民國時期的富家子弟王十千的故事,以兒童視角闡述了這位擁有奇異大耳朵的小公子異乎尋常的經歷;《牛》也是用兒童視角書寫,小說中的牛是莫言少年時的親密好友,牛的經歷亦是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學發展歷程的隱喻。

在這些小說中,莫言以孩子的天真目光一掃時代灰霾,用幽默化解苦難。

▲《司令的女人》
▲《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

3

在中篇創作的過程中,莫言也有意識地在一些作品中捨棄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手法,努力進行著多樣化的探索,對自己發出挑戰,拒絕變成熟練的小說工匠。部分作品作為長篇小說的構思準備之作,與長篇對照閱讀,別有趣味。

比如《幽默與趣味》,即是繼《十三步》之後的「變形記」,通過大學教師變成猴子的故事,在嬉笑與荒誕中再現知識分子的辛酸;《夢境與雜種》是《豐乳肥臀》的前奏,講述了一個可以通過做夢預知未來的哥哥與身世複雜、善良美麗的妹妹,在艱難歲月裡相伴成長、苦中作樂的故事,寫盡艱難時代傳奇少女的善與美;《父親在民夫連裡》則是《紅高粱家族》續篇,續寫熱血男兒的英雄豪情,再現紛飛炮火也掩蓋不了的蓬勃生命。

▲莫言

對於莫言的忠實讀者來說,這是一套不可錯過的精美珍藏版;同時,這也是一次將莫言介紹給更年輕的、當下的讀者的嘗試。在這一長短適中的篇幅中,讀者或許不難發現,莫言的每一部中篇小說都可被看作飽滿而精彩的「小長篇

▲「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篇目

相關焦點

  • 改編自莫言小說的《紅高粱》是怎麼拿下金熊獎的?
    打破常規 吳天明私下湊錢助藝謀  說回《紅高粱》。1987年春天,張藝謀派了副導演楊鳳良去了莫言的老家高密,以每畝250元到300元的價格,與農民籤合同,種下100多畝高粱。這筆錢來得很不容易,是時任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吳天明從廠裡「悄悄」湊的4萬多元。  為什麼是「悄悄」?這得從吳天明和張藝謀的關係說起。
  • 四部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改編的電影,莫言作品上榜
    《老人與海》海明威《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在1951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講述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一個老人與一條巨大的魚在離岸很遠的水流中展開搏鬥的故事,這部小說出版沒多久就獲得了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做客《故事裡的中國》,講述《紅高粱》靈魂深處的民族血性和...
    1987年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紅高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的影片,也被視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裡程碑之作。電影中,以粗獷豪爽的「我爺爺」餘佔鰲和敢愛敢恨的「我奶奶」九兒為代表的普通百姓,不惜以生命去捍衛土地和尊嚴。高粱釀成酒,流成血,湧動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十八裡坡上。
  • 《紅高粱》:莫言與張藝謀共有的鄉土情結,開啟了個體生命的禮讚
    電影劇照 九兒《紅高粱》是莫言作品中的一座豐碑,但是當年張藝謀拿下這座豐碑,只用了800塊,而且是兩部作品,另外一部是《高粱酒》,電影版本的《紅高粱》便是改編自莫言的這兩部作品。《紅高粱》是張藝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作品,對於改編,他心裡也忐忑,問莫言的意見,莫言說隨便改,算是給張藝謀吃了定心丸。電影的改編放棄了原有小說中以抗日為主線的主題,轉而由「我奶奶」和「我爺爺」的愛情故事作為影片的線索,展現個體生命之美。
  • 莫言《紅高粱》違背歷史、「為文造境」
    抗日文學寫青紗帳者多矣,如今莫言以遮天蔽地的氣勢,神話史詩的手法,將高粱與神州大地炎黃世胄合一。他一次把高粱寫足了,使讀者「五嶽歸來不看山」。在他之前,描寫高粱的片片段段,雖言之有文恐亦不再行之久遠。——你看,「一次寫足」是很重要的!  高粱在長成時通體碧青,故曰青紗帳。一旦高粱熟了,頂穗豔紅,故曰「紅高粱」。莫言愛紅成癖,六穀中高粱獨尊,不過他並未附會紅軍。
  • 《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紅高粱》,蔣欣挑戰鞏俐經典角色九兒
    而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經典作品《紅高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小說改編而來,而1987年張藝謀將小說影視化,邀請鞏俐和姜文擔任主演,而這部電影也是在1988年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也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該獎項。
  • 品格品質品相獲高度肯定——《紅高粱》研討會在京召開
    《紅高粱》完美收官 呂芃表示「如釋重負」      山東廣播電視臺總編輯呂芃表示,《紅高粱》完美收官,可以說「如釋重負」,只因《紅高粱》原著本身即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世界文學中的一座大山,而80年代的電影版《紅高粱》在整個世界電影史上,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因此,製作電視劇版《紅高粱》壓力極大。
  • 毛尖談周迅版《紅高粱》:莫言哭了,高粱黃了
    《紅高粱》一開頭,九兒的娘給賣了,然後娘上吊祖屋轉手,她自己剛跟心上人海誓山盟完,就被土匪花脖子劫上山,轉眼卻讓餘佔鰲背走了……這是60集《紅高粱》中,九兒出場時候的命運,兩個小時,換了三個男人,完全是《貓和老鼠》的節奏,生生死死恩恩愛愛,全憑臺詞提示。迅哥兒第一集是《桔子紅了》的秀禾,一個轉身成了《射鵰英雄傳》的黃蓉。
  • 邢佳棟《故事裡的中國》再現經典《紅高粱》餘佔鰲看哭網友
    本期舞臺在戲劇總導演田沁鑫帶領下,由邢佳棟、蔣欣、宋佳倫等實力派演員聯袂再現經典,為觀眾演繹《紅高粱》的部分片段。節目中,邢佳棟傾情演繹的「我爺爺」餘佔鰲有血有肉,尤其是最後的情感爆發看哭眾人,收穫一致好評。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最終,在徐懷中、馮牧、王蒙的支持下,莫言走上了他孤獨的「純文學」之路。 莫言強大的心力外表溫和的莫言,內心有一種潛藏著的藐視與強大的高傲。莫言後來又寫了中篇小說《球形閃電》,這篇小說讓人們看到莫言在技巧方面的巨大進步,他用自由的人稱轉換,從「他」到「我」講述著故事。
  • 永不褪色的「紅」——淺析《紅高粱》的視聽語言
    《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曆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夥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篇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等主演。
  • 莫言談《歸來》:擔心後排女生哭暈過去(圖)
    當然,「對談」的契機,是張藝謀的新作《歸來》剛剛在內地公映,前兩天票房近6000萬刷新中國文藝片最新票房紀錄;同時,兩人還是老朋友、老搭檔,張藝謀的導演處女作《紅高粱》就是改編自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並在國際上獲得大獎。  彼此知根知底,談話也就毫無顧忌。對談中,兩人不斷互揭老底,尤其莫言就像一個老頑童不斷爆料、貧嘴、處處「惹是生非」,逗得全場樂成一片。
  • 中國為何再少有像阿城莫言這樣的作家?背後原因讓人唏噓
    隨之火起來的還有那個年代耳熟能詳的作家,例如莫言、殘雪、賈平凹、路遙、餘華、蘇童、王朔、劉震雲、阿城等大批作家,他們大都是在八十年代開始寫作,不少人最好的作品,也都是在八十年代寫成。1984年冬夜,圖書管理員莫言被馬爾克斯筆下《百年孤獨》震撼得在在房間興奮地打轉。從那以後,他也開始提筆,試圖將中國的鄉村寫成魔幻的史詩。第二年,他就發表了《透明的紅蘿蔔》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轟動。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1、《紅高粱家族》 :由《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五部組成。《紅高粱》是一部表現高密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充滿血性與民族精神的經典之作。2、《豐乳肥臀》: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熱情謳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創造者——母親的偉大、樸素與無私,生命的沿襲的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1997年《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 莫言和張藝謀「俗」照曝光!農民兒子得諾貝爾獎,莫言經歷了啥?
    在校期間,莫言筆耕不輟,最終憑藉中篇小說《透明的胡蘿蔔》一舉成名,文學圈甚至專門在北京召開莫言創作研討會。莫言在文壇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1986年,莫言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小說《紅高粱》,引發文壇轟動。一時間,街頭巷尾處處都在談論莫言的新作。
  • 歷史今日|電影《紅高粱》破天荒問鼎金熊獎1988年2月23日
    導語:1988年2月23日,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金熊大獎。這是中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桂冠。中國影片《紅高粱》在電影節期間,深受觀眾喜愛,成為電影節上觀眾最多、反響最為廣泛的一部影片,在整個電影節上產生了很大的震動,西方人對中國電影第一次刮目相看。當時,張藝謀 37 歲,和柏林電影節同歲。他成為了整個電影節新聞界的一號明星,一舉奪得柏林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這是中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大獎。中國電影史由此改寫。
  • 莫言挑戰經典詞牌《江城子》,堪稱蘇軾辛棄疾「附體」,句句霸氣
    作為現代文壇巨匠,莫言確實是個妥妥的文藝青年,愛小說、愛書法、愛作詩。莫言的小說是受到名家普遍認可的,雖然質疑聲也還是有,但諾貝爾文學獎也確實不是想拿就能拿得到的。莫言的書法,有人說好,有人說一般,不過人家好歹也是辦了書法展的。至於詩,莫言表示:我一直在學習。
  • 翻譯家葛浩文:為20多年前「發現」莫言自豪(圖)
    「那是1988年,一位香港朋友推薦我看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我很喜歡,也很驚訝莫言能有這種熱情來寫小說,書中描繪的愛與恨非常打動人,於是便有了要翻譯的打算。當時莫言遠沒有現在有名,而我也只是個中華文化的愛好者,想做些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現在想起這些往事,我會覺得有點小自豪,並非為我的翻譯而自豪,而是為我在20多年前就發現了莫言這樣的作家而自豪。」
  • 莫言《紅高粱》中餘佔鰲的3個情人,他最愛誰?晚年舉動暴露真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自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在文壇就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陳丹青甚至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作品無關」。在莫言的《紅高粱》中「我」的爺爺餘佔鰲是一個英雄的傳奇人物,正所謂:「美女配英雄」,自古以來,很多英雄的背後都會留下他們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我」的爺爺一生經歷了我的「奶奶」和戀兒及劉氏3個女人,哪個女人他都沒有明媒正娶,只能說是他的情人,但是他最終愛的是誰呢?有人說當然是「我」的奶奶,但是如果是真的愛「我」奶奶,為什麼會和戀兒在一起呢?
  • 二刷《紅高粱》:從視覺層面分析,電影畫面中的色彩與構圖
    經典電影《紅高梁》改編自莫言的兩部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該影片是張藝謀在1987年導演的第一部影視作品,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的父母要她嫁給50歲的麻風病人。在出嫁時,砸到土匪攔截。其中一位抬轎男子餘佔鰲打跑了土匪,兩人相愛。後來九兒回家,餘佔鰲重新搶走了九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