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可以分解水並在類地行星的表面「衍生」

2020-12-23 前瞻網

隕石中首次發現地外蛋白質 可以分解水並在類地行星的表面「衍生」

 Evelyn Zhang • 2020-03-05 18:13:43 來源:前瞻網 E230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科學家們在隕石中竟然發現了蛋白質成分。近日,這項發現被發表於預印本網站arXiv上,但至今尚未經過同行評議。而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地外蛋白質的首次發現。

據悉,此次發現是由哈佛大學、PLEX公司和布魯克科學公司的科學家們共同研究得出的結論。

此前,1990年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Acfer 086號隕石中曾檢測出胺基酸。現在,研究者又重新對該隕石進行了質譜分析,發現甘氨酸的信號比過去檢測的更強,並且與鐵、鋰等其他元素結合。這種特殊的蛋白質被稱為「Hemolithin」(血石蛋白),其特殊排列從未在地球上見過。

經過模型模擬,研究者發現甘氨酸形成了一種聚合物,這種聚合物很可能就是蛋白質。這些排列成像蛋白質一樣複雜的結構,不禁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他們認為,這一研究或許能為尋找地外生命提供新線索。

對與每個分子片段相關的同位素的完整光譜的分析表明,平均比地面高出2H,平均每千分之25,700份(sigma = 3,500,n = 15),證實了地球外起源,因此證實了該分子在小行星母體中的存在。

該分子被鐵-氧-鐵基團傾斜,該鐵-氧-鐵基團在其他陸地環境中被認為能夠吸收光子並將水分解成羥基和氫基。這也就意味著,血石蛋白可以分裂水,從而使水成為化學的第一能源,然後在像地球這樣的行星的表面「衍生」。

目前尚不清楚在血石蛋白是如何在太空中形成的,但這種蛋白質的發現將幫助全球科學家了解了另一種生命的構成要素。而且此前在國際空間站(ISS)上的研究已經表明,太空中蛋白質將更容易在生產、製造。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頭條 我們在4光年外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
    如果說去年發現的克卜勒452B是地球的大表哥,那麼今天凌晨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發現的這顆類地行星(圖1),大概可以被叫做「地球的孿生哥哥」了。
  • 談談搜尋類地行星
    在地球之外,宇宙中還有別的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嗎?地球人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嗎?千百年來,這是人類苦苦探索的問題。經驗告訴我們,尋找外星人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是必須搜尋到適於生命居住的類地行星。一般說來,質量越大的行星就越容易被發現。這些行星本身的運動會造成其宿主恆星圍繞它們公共質心轉動,而這一運動的速度越大在恆星光譜中造成的譜線移動也就越厲害。
  • 科學家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中發現,又一顆系外類地行星
    克卜勒、TESS和其他項目發現的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比地球大得多。用我們目前的技術,更大的行星更容易被發現,但科學家們懷疑,也有很多類似地球的行星。天文學家分析了來自克卜勒任務的數據,發現了這樣一顆幾乎從裂縫中墜落的行星,它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基於多種原因,人類開始衝出大氣層放眼宇宙,探索地球的起源,宇宙的奧秘和外星球生命的存在。在遙遠的未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類不得不離開地球,我們可以搬到哪呢?科學家們先是在太陽系中尋找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儘管類地行星有好幾個,但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被科學家們所最終剔除了。依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使人類穿上了太空衣,在太陽系中的這些類地星球上也是無法生存的。
  • 神秘的類地行星和存在「希望」的土衛六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行星》,深有感觸和大家分享屬於人類想像不到而又和生命息息相關的浩瀚宇宙的「類地行星」 火星的大氣層中富含溫室氣體,河流在火星表面流淌了數億年,但是火星比金星體積小無法保持其大氣層,火星上的水大都蒸發了,並逃逸到了太空中,只有少量水得以保存,冰封在火星的零星角落。就算有可能存在生命,也肯定是一些簡單的生命,其他任何行星都無法孕育出像人類這樣的複雜生命。
  • 火星 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紅色行星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類地行星,與太陽平均距離1.52AU,火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周期和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35秒,公轉周期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火星自轉軸傾角為25.19度,也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節長度約為兩倍。火星有兩顆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弗伯斯)和火衛二(Deimos,戴摩斯)。
  • 細數最酷似地球的五顆類地行星
    科學家們藉助類地指數(ESI)來評估這些外星行星的宜居性,這項指數涉及到它們的半徑、密度、表面溫度和逃逸速度等多個方面。ESI的範圍從0到1,超過0.8就會被歸為類地星球。但是,事實上用ESI指標識別類地星球也並非十分可靠。這裡列舉的就是五顆與地球最相近的類地星球。
  • 為啥尋找生命要找類地行星和碳基生命?關於探索地外生命的方法論
    關注天文或者宇宙的朋友也許會常常會看到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報導,也經常看到關於金星、火星、歐羅巴、泰坦等等很多太陽系內的行星發現了具有和地球類似的環境,並且猜測可能產生生命的信息,這時有的朋友肯定會納悶,宇宙之大無奇不有,難道就只有類似地球的環境才能產生生命嗎?憑什麼一定要有水才有生命?憑什麼一定要在宜居帶才有生命?難道就不能有矽基生命嗎?
  • 隕石發現古老有機分子,或證生命原材料來自外太空
    有科學家懷疑其中的奧秘可能在隕石上。最新發表於《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稱,來自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證實,隕石中存在一種關鍵的有機分子—六亞甲基四胺(HMT) ,該分子可能已被用於構建其他有機分子,包括一些生命所使用的有機分子。這一發現證實了地外環境中可形成有機化合物的理論。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一顆隕石引發的推測1969 年,一顆100多千克的墜落在澳大利亞默奇森小鎮,這顆隕石為碳質球粒隕石,鐵只佔其重量的22.13%,水佔12%,有機物含量異常豐富,是世界上被科學家研究得最多的隕石,被人稱為默奇森隕石。
  • 科普:「特殊」隕石研究或揭開太陽系未知矮行星?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到星石空間站,本次星際知識之旅將為您講述Almahata Sitta隕石新研究以及隕石母體「2008TC3」小行星的驚奇經歷!一、新研究2020年12月美國西南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12年長期研究Almahata Sitta隕石,簡稱AhS,研究認為:太陽系中有一顆目前未知的矮行星。
  • 宇宙中的隕石彗星橫衝直撞,為什麼行星恆星仍然有規律的運動?
    首先,我們要知道隕石,彗星來自哪裡?然後我們來衡量一下質量比。再有,用行星的運行規律反推可能性。我想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一.隕石,彗星來自哪裡?隕石一般來自於小行星帶,這個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間的密集分布區域。
  • 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
    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這也是首次實現撞擊預測。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科學家一直在對其碎片進行研究並於近日發表了相關成果。研究表明,2008 TC3來自一個巨大的、富含水分的母體小行星。
  • 碳質球粒隕石的科研價值
    第二天,一個名叫埃裡克的德國人在他前面的草坪上偶然發現了一個黑色、表面光滑、24.5克的隕石塊,他把該隕石塊交給了德國明斯特大學,比肖夫教授和博士生馬庫斯對該隕石塊進行了分析。兩人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隕石中含有0.05到1毫米大小的球粒,這些球粒叫做隕石球粒,含有豐富的層狀矽酸鹽和碳酸鹽礦物質,這些礦物質需要水才能形成。
  • 水星疑似發現生命,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行星,都存在過生命嗎?
    根據現有的數據,科學家們推測,火星上存在過生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後來科學家們又在金星上發現了過量的磷化氫,這意味著金星上也極有可能存在過生命;最近,科學家們又在水星上發現了生命可能存在過的證據。這裡我們不禁要發出疑問,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非氣態行星上都存在過生命嗎?
  •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再立奇功 NASA發現外太空類地行星
    據CENT消息,科學家在整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海量數據信息時發現,宇宙中有存在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的可能。NASA認為,這些星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科學家介紹,這顆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便是Kepler-1649c。據悉,該星球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組科學家在研究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留下的數據中發現。
  •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有關太陽系起源的關鍵線索
    羅切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磁場來確定碳質球粒隕石小行星首次進入太陽系內部的時間。 在《自然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羅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第一次能夠利用磁性來確定碳質球粒隕石小行星(富含水和胺基酸的小行星)首次進入太陽系內部的時間。
  • 隕石碎片揭示未知小行星的存在,體積巨大還富含水分
    這顆隕石被稱作Almahata Sitta,取名自附近一個火車站。研究人員共收集到600片多隕石碎片。 在這顆隕石撞擊地球之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撞擊,包括時間和地點。這也是首次實現撞擊預測。 這些碎片來自一顆名為 2008 TC3的小行星。
  • 最美的隕石-阜康橄欖隕鐵
    這張照片名揚四海,它正是知名的新疆阜康隕石。只要提到橄欖隕鐵人們首先會想到它。這麼大的隕石切片極其稀少,估計未來這張照片還會這麼火下去。阜康隕鐵重約1003公斤,這是一塊個體的重量,目前阜康僅發現了這麼一塊個體。阜康被發現於2000年的新疆阜康戈壁灘。
  • 重大發現!隼鳥一號在小行星樣品發現了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
    據了解,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在檢查隼鳥一號太空船從小行星Itokawa傳回的樣本。結果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兩位宇宙化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含有大量的水,而且是與地球海洋非常相似的水。據此,研究小組估計,地球上多達一半的水可能來自數十億年前的小行星和彗星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