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極品草書常用字臨習帖,筆走龍蛇行書流水,楷草對照的好作品

2020-12-16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草書整體效果及草書發展簡述:

草書章法的整體效果是:滿紙盤旋,飛舞,內氣充盈,十分的傳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丁文雋在《書法精論》中精闢地指出:「就一字觀之,真之結構密而大草之結構疏,就全幅觀之,真之結構疏而大草之結構密。」以人求異之心而論,草書之章法最異,最能滿足人們求異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視線。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草書本體而言,則是從漢魏以來大約五百餘年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標誌著草書的第二個高峰。往上推,王獻之的[一筆書]已肇狂草端倪,自旭、素以下,則有楊凝式(《神仙起居法》)、黃庭堅(《諸上座》)、趙佶(《千字文》)、吳鎮(《心經》)、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各具自家面貌,但畢竟只是旭、素餘緒,醇醨自見。有宋一代,特長行書。米芾的[八面出鋒],主要體現在行書中。蘇軾《寒食帖》能在行書中融入狂草筆意,是他的過人之處。

草書到了一定熟練階段後,一般的作者很容易滑向一味快鋒、纏繞打結,線條輕滑,起訖模糊、意思淺薄。導致此類問題的發生,主要原因是被草書外在形式上的「流而暢」、「縱橫使轉」所迷惑,忽略行筆過程中必要的用筆意識、點畫法度。草書的「斷」果然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首先,是出於點畫備法及加強線條質感為前提的目的。草書奔騰的是形式,而用筆必須筆筆分明,乾淨利落,不得含糊不清。

現代草書簡化版常用字帖欣賞:

草書藝術及精神體現簡述:

草書作為書法藝術,它必然要反映人的精神、情感的體現。世界上從來沒有不表現人的心靈的藝術,書法亦是如此。如顏真卿在起草《祭侄稿》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憤激情之中,其它一切均置之度外,線條節奏隨著感情節奏的展開,二者親密無間,融為一體。而今書法創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第一步實現書者的藝術理想進入審美境界。讀一首詩,看一幅字畫,人們常常通過有限形象的優美造型來捕捉和領會某種更為深遠的意味,從而獲得美感享受。

有的人認為,欣賞書法作品,首先要認的字,要能讀懂它的內容才能欣賞,其實這種看法並不正確。認得字,讀懂內容,那只是在欣賞它的內容,而不是欣賞書法本身。欣賞書法作品,就是要暫時不去考慮它的內容,而只從作品本身的點畫、筆勢、結構、章法、氣韻等方面著眼,去獲得美感。一些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人也能書法,也能分辨出字的優劣,就是這個道理。書法作品的內容,固然可與書法作品本身相映成趣,但當我們書法藝術時,它只不過與裝裱工藝一樣,只是起到了裝飾書法作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2500個常用字行書草書字帖,一個字四種寫法的好教程,請收藏
    書法歷史學習了,重要的是,真見過「不會」寫楷書,行書寫得很棒的。而很多書法家也都說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能抓其中一二就已算是成就了。而即使是名家名師,也會經常請自己的弟子、同僚來評自己的新作品,不斷去學。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字右仍有波磔,這是它保留隸意,不同於今草的特徵。  相傳章草是漢元帝時的黃門令史遊所創,流傳至今的有他的「急就章」(書奏的摺子等),後人因取其「章」字叫「章草」(前人講「草」,也有草創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是,後漢章帝喜歡杜度的草書,叫他上奏本章時寫成草書,所以叫「章草」。  許慎的《說文序》中有「漢興有草書」的解釋。
  • 「書中龍象,不激不厲、風規自遠」淺談如何臨習王羲之《十七帖》
    在臨習王羲之的《十七帖》時,我們要講究方法,因草書有其自身獨特的藝術特點,這對我們的學習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在臨習《十七帖》時不能照搬臨習楷書和行書的方法,而是要重視讀帖。要將讀帖放在對《十七帖》整個學習的最重要位置。要先讀後臨,讀懂了再臨。我之所以強調讀帖的重要性,強調先讀帖,是因為對草書的學習,讀帖可以解決很多非常重要的問題。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二、指導學生擇帖臨習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臨習非常重要。鋼筆書法字帖多如夜空繁星, 對初學書法者而言, 選擇一款合乎自己個性的字帖非易之事。但是一本好的字帖是激勵學書者學習的動力, 選好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前提, 只有性情相近, 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起來才會帶勁, 效率才高, 否則, 選帖不當, 臨書如同嚼蠟, 那麼學習沒有積極性, 很難臨好字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氣質和審美情趣, 選擇自己喜愛的字帖。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同時又下啟唐人楷書,創造性地突破「二王」楷法及南北朝魏碑書風在隋代書法中的影響。智永的楷書給人印象是整體精神面貌雅逸清爽、疏散悠然,而筆法則精到流便。他脫胎於「二王」,雖沒有「二王」的高古,但用筆提按順暢,使轉自然,結體粗細疏密相間,是初學者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較佳範本。那麼,應該如何學習智永的《楷書千字文》呢?
  • 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
    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劃連綿。「大草」與「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草書分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於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於真,「草行」近於草書而斂於草。
  • 行書臨創訪談——以古為徒體悟經典的魅力
    《集王羲之聖教序》作為初學的範本好不好?學聖教序會影響後期創作的章法嗎?《蘭亭序》以馮承素摹本為最善,用筆纖毫畢現、筆法完備、變化豐富、行氣順暢、中和流美。《聖教序》現流傳版本多是宋代拓本,因是集字刻帖,初學不容易上手,用筆上可以參看王鐸臨《聖教序》,也可從宋四家、趙孟墨跡中尋找用筆。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3500個常用字草書帖欣賞,學現代草書的第一選擇,好帖請收藏
    再講羊毫,可寫篆隸亦可寫王鐸傅山等大幅行草書,要寫米芾,二王之類的小行書羊毫還真不行 。但,唯筆軟則奇怪生焉。1.關於腕力,有一種小器械專門練的,不過那玩意兒好像是訓練籃球用的,如果你是標準投籃姿勢,腕力都不會差。2.關於筆的選擇,應該和書體有關,羊毫可以勝任楷書,但是行書就有點艱難,太軟。3.洗筆後除了掛著陰乾,還可以在筆鋒處放幾張廢了的紙,吸水吸墨效果不錯。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在草書領域,同樣也有這樣的一部「神帖」,地位等同於行書中的《集王聖教序》,這便是王羲之的《十七帖》。從梁代到唐代搜集的王羲之法帖一般以尺牘較多,於是皇家便將這些尺牘連綴成冊,一般以一丈二尺為一卷。此帖的風格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後世學習草書者所用到的所有技法與體勢,都能從此帖當中找到依歸,此作共有943字,曾經有專家說道:練好這943個字,你的書法必能大成。
  • 硬筆學習歐體行書,臨誰的字帖比較好?
    有硬筆基礎之後(對一些基本筆畫和結構有一定的認識),不妨以臨習古帖為主。歐陽詢的傳世行書有《夢奠帖》、《張翰帖》、《千字文》等,《張翰帖》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局部多臨多思考,相信大有裨益。另外,楷書和行書可以配合臨習,碑和帖也可以對照,透過刀鋒看筆鋒,能夠對碑有更深入的理解。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怎樣臨習《膽巴碑》(一)
    宋高宗在《翰墨志》中一再推崇智永《千字文》,這對趙孟頫不能沒有影響。元代趙汸在《東山存稿》中說:「公(趙孟頫)初學書時,智永《千文》臨寫背寫,盡五百紙。《蘭亭》亦然。」從趙孟頫傳世的《千字文》墨跡看,真、草兩體酷似智永,形神兼得,故趙 此言是有根據的。尤其是趙孟頫得《淳化閣帖》和從獨孤長老處得到《定武本〈蘭亭序〉》後,更是傾注心力,銳意臨仿。
  • 行書字帖教程:行書筆法結構標準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 行書字體鋼筆書法作品
    現如今,行書的鋼筆書法作品有非常高的特色,對人們的欣賞能力有一定的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行書字體鋼筆書法作品高清圖片。  行書鋼筆書法圖片展示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 行楷和 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 楷書、 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 彌補楷書的 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 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 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 學行書最容易上手的好字帖,毛筆鋼筆皆可臨的真書法,輕鬆寫好字
    王羲之筆法遮蔽及隋唐學者的臨習技法概論:王羲之對筆法的遮蔽就體現在用「提按」筆法遮蔽了「轉筆」筆法。大量使用「提按」取代「轉筆」,這是筆法「簡化」的需要。「簡化」,是中國文字發展的大勢,這是「實用」的目的導致的。
  • 古代最偉大的一幅草書,書法界無人不學,值得你畢生珍藏!
    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長卷草書無疑是每一個書法人對於書法的最高追求,如果你僅僅想寫一筆規範字,這僅僅屬於書法最為初級的階段,甚至說還是書法的門外,而門內則是一個無比艱深、複雜、美妙且引人入聖的境界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長卷草書可以分為章草、小草和大草三種,而 章草脫胎於隸書,小草又從章草中發展而來,大草又是在小草的體勢演變出來的,很多沒有學習草書的朋友,總以為「楷書是草書」
  • 當代書法大師歐陽中石,精選22幅極品行書欣賞,行雲流水好書法
    初學者要五指執筆法,但到後來,就怎麼舒服怎樣拿便好,倒也是後話。關於成年人練毛筆字,有一種說法:先練篆書,一是解決中鋒行筆問題,二是避免積習幹擾;次練草書,同樣是先解決筆法使轉,同樣避免積習幹擾;同時以硬筆臨摹小楷靈飛經、十三行等,小字行書蘭亭、聖教,解決結體,熟悉章法、氣韻、連帶;最後以毛筆練行楷書。平時用成品墨汁,使用樂扣密封罐,用不完的墨汁就不會浪費。調淡時的比例要合適。
  • 書法字帖 @ 米芾臨《十七帖》
    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軍。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 一部完整的行書字帖,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