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媽媽,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是第一種!太準了

2020-12-23 親子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引路人。雖然脾氣和性格一部分遺傳自父親,但是母親性格的影響也很大。

對於孩子來說,生理上,母親是孕育生命的人,通過臍帶給孩子輸送養分。

心理上,母親是賦予生命意義的人,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好的性格。

一個孩子,能否能否有好的前途和健康的心理,母親的性格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但是生活中,孩子最怕的就是遇到這三種媽媽。

1/

控制欲強的媽媽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5歲:我給你報了少年宮;

7歲:我給你報了奧數班;

15歲:我給你報了重點中學;

18歲:我給你報了高考突擊班;

23歲:孩子,我給你報了公務員;

32歲:孩子,我給你報了「非誠勿擾」。

可以想像,孩子的一生都被控制了是什麼感受。他們像是一個拉線木偶,一旦想要逃離,瞬間就被拉回來。

知乎上有一個小調查:父母的控制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有一個網友說母親有很強的控制欲,已經滲入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

母親每天晚上10點都要準時沒收女兒手機,不交手機就拳腳相加。有一次甚至與女兒對峙到凌晨兩點,威脅女兒再不交出來就去跳樓。

母親對女兒的社交關係也要幹涉,不僅聊天記錄要過目,甚至連聊天語氣也要管。

女兒想換掉家裡的舊電器,母親就說買了就給扔出去。

女兒和男生出去吃飯,在哪裡、幾個人,都要匯報。在得知跟同一個男生出去超過兩次,母親就跟女兒說覺得能結婚就可以慢慢相處,如果不合適,就不要來往了。

而且要求女兒婚前必須是處女,一輩子就談一個對象然後結婚。結了婚,不管遇到什麼都要忍,不能離婚。

大到做出重大決定,小到家裡的物品放置,女兒都在母親嚴密地控制下。

長大了,女兒接觸到社會後,發現母親這種狀態是一種控制欲。

女兒讓母親不再控制她,但是母親的回答永遠都是:「不可能!你是我孩子一天我就必須管你!」

女兒不按照母親說的做,就會被罵成「賤人」,導致女兒至今也沒談過戀愛。

母親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女兒身上,對女兒是一種傷害。

有一個網友的話很扎心:「我需要的蘋果,她卻總是給我梨,我不要還硬塞給我,如果我還不要我就要被懲罰。

可是我從來沒想要梨,她非要給我梨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傷害」。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羽翼,卻硬生生地被拔掉換上大人喜歡的翅膀。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過強,容易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心理傷害,令他們長大後幸福指數較低、依賴性較強,其負面影響堪比喪親。

這說明,媽媽的控制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數,還會讓孩子變得悲觀、自卑,哪怕結婚生子,也會影響自己的孩子。

伯雷說:永遠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如果他能輕易被你控制,那別人也可以,獨立的人格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

如果不想孩子被別人控制,首先做個理智媽媽,並對孩子說:「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2/

不會控制情緒的媽媽

前段時間,南京地鐵站內有一個小女孩在獨自哭泣。

經詢問,民警才知道這個女孩是在上英語補習班的路上,被媽媽狠心丟在了地鐵站。

民警與女孩媽媽取得了聯繫,起初媽媽說:「你打錯了,她不是我女兒。」

後來,媽媽承認女孩是自己的女兒,但拒絕將女兒接回。

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媽媽做出這樣的舉動?

原來,女孩總是不寫作業,甚至連試卷也空著不寫,還對媽媽撒謊。

這次女兒又再次撒謊,於是媽媽一氣之下把女兒一個人扔在了地鐵站裡。

媽媽覺得自己教育無效,那就讓社會教育去吧。

然而很多網友卻評論道:沒看出這家長心裡有愛,自己的情緒失控了,拿孩子撒氣。

家長從來不反思自己。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修行,如果你小時候你的父母這麼對你,你心裡是什麼感受?你會無助嗎?你會絕望嗎?

博主王人平的見解也一針見血:有如此情緒化,缺乏自省意識和責任感的媽媽,女兒的表現一點都不意外。

太多父母把孩子的行為問題作為管教的起點,其實是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孩子的問題恰是父母的榜樣示範、教養方式、親子關係等導致的結果。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的確,媽媽的情緒才是孩子有這些表現的根本原因。

然而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四川眉山,一位媽媽因為3歲的女兒不好好吃飯,情緒瞬間崩潰,在45秒內掌摑女兒9次,甚至數次將女兒打趴下。

河南有個小男孩數學只考了81分,沒達到媽媽要求的95分。媽媽將男孩打罵了一頓,隨即在高速路口扔下男孩,自己駕車離去。

西安,一位媽媽因女兒擾亂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被學校兩次約談而心懷氣憤。於是,在路上就對女兒進行打罵。她不僅用自行車不斷撞擊女孩,還對著女孩的臉打耳光。

用打罵的方式傷害人尤其是孩子,是最愚蠢的一種教育方式。

一個不能控制情緒的媽媽,比一頭怒吼的獅子還要嚇人。

媽媽的壞情緒,是扎在孩子心口的刺。

鄰居家的媽媽就是這樣,她為女兒的學習發愁,常常控制不住情緒罵女兒。

女兒經常不寫作業,上課不聽講。當女兒說不會做的時候,媽媽便罵女兒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有一次,女兒在看課外書,媽媽一氣之下將書撕了。女兒愣了一下,被嚇哭了。

後來,衝突幾乎天天有,但女兒也大聲回應媽媽,有時候甚至與媽媽生氣動了手。

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某一個地方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別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可怕的龍捲風。

媽媽的情緒波動也像蝴蝶一樣,直接決定著孩子的情緒走向。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尤其是媽媽,她們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孩子通過媽媽的情緒感知世界。

如果媽媽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孩子的未來也會陰晴不定。

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的心裡才會一片光明。

3/

犧牲感強的媽媽

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

「我為你花了多少錢,你還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我是上輩子欠了你什麼,這麼辛苦為你操心?」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

有人說,家庭教育中有兩種極可怕的東西,叫做付出感和犧牲感。

家有犧牲感強的媽媽,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19樓論壇一位陪讀媽媽發貼,為了兒子付出犧牲自己的時間,卻沒有了自我。

她說為了孩子學習,專門搬到另一套房子。如今兒子想要回到原來的房子,因為主臥要讓給兒子,她只能睡書房。

為了讓兒子能按時完成作業,她不讓兒子自己作答,而是手機查閱,幫忙找答案,常常熬到很晚。

初三時,她天天跟著兒子熬夜,晚上只能睡3-4小時,白天還得看一堆自己從來沒學過的功課,連她僅有的愛好捨棄了。

媽媽說:這樣的付出不僅害我現在的記憶下降了,很多事情轉身就忘了。

而且年齡沒到,頭髮稀了,還白了不少,腰椎也生病了,雖然輕微的,但是不能搬重物,只能靠口服藥來緩解,還貧血,看上去比同年人蒼老很多。

結果,孩子卻不聽話,天天發脾氣,說他幾句就向爺爺奶奶告狀。

這位媽媽覺得自己如此犧牲,孩子還不懂事,特別委屈難過。

可是換位思考,你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李艾在綜藝節目《成為媽媽後》中,坦言每個女人不應該帶有「犧牲感」地去生孩子。

馬伊琍也談到女兒看出了自己的「犧牲」,女兒說:「媽媽快樂,外公外婆才會快樂,自己也才會快樂。」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作為媽媽,我們教育孩子要拋棄「犧牲感」,不必犧牲自我來給孩子所謂的「成全」。

《奇葩說》裡有一期,黃執中講了一個魚頭媽媽的故事。

從前,有位媽媽為了把魚肉讓給孩子,總說自己喜歡吃魚頭。

媽媽吃了一輩子魚頭,臨終前卻對孩子說:我其實並不喜歡吃。

黃執中認為:犧牲感是親密關係中最危險的事,親子間更是如此。

犧牲感強的父母,總把孩子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卻以失去自我為代價。

因為犧牲感越強,想要的回報就越多,總有一天孩子會承受不起。

活出自己,不綁架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榜樣。

寫在最後: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提過一個概念:Good enough mother,被稱為60分媽媽。

在他看來,媽媽做到60分就足夠。一個總想完美的媽媽,並不一定帶來100分孩子。

所以,媽媽們不必用自己的完美思想控制孩子,不要因為一點瑕疵就情緒不穩、讓孩子為自己的犧牲買單。

相反,要給孩子自由,信任孩子,讓孩子輕裝上陣。

願每個媽媽都能學會愛自己,用自己的美照亮孩子。

相關焦點

  • 為了孩子好,瘋狂逼孩子的媽媽,卻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而稱體重5分鐘、睡醒玩手機30分鐘、自拍一個小時,隨便找一項活動都比單獨陪孩子時間長。網友直呼,這就是「人間真實」,都是同道中人啊!陳小春因為和兒子jasper參加《爸爸去哪兒》等綜藝活動,被很多人熟知和喜愛。可是現實中最出力的還是媽媽應採兒。
  • 眼看著孩子養成了仇人,父母應該怎麼辦?反思必須得有
    二姐前幾天說跟我講,咱們70後是最後一批懂得孝順父母的,也是第1批不被孩子孝順的人。她說這個信息是她從網上無意間看到的,而我卻是第1次從她的嘴裡聽到。震驚的同時,我也深深地認同。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養越像仇人?
  • 白百何不見陳羽凡,離異父母三種相處模式,為了孩子別像仇人
    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會出現退行性行為,3歲以下的則會變得悲傷易怒,3-5歲的孩子會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6-12歲的孩子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卻容易走極端,憎惡一方。離婚後能像朋友般相處,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最小的。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第二種:形同陌路這次給我發來八卦消息的閨蜜和前夫,就是形同陌路的關係。她自己說:「看到他,就會想起那段痛苦的日子,覺得自己很失敗,也對不起孩子。」
  • 預產期到了孩子沒動靜?準媽媽別急,三種信號告知胎兒入盆信息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對於進入孕晚期的媽媽來說,寶寶的每一個舉動都讓孕媽感到既緊張又期待。隨著預產期的一天天臨近,寶媽內心的緊張更是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地步:寶寶出生的標誌是什麼?為什麼寶寶的胎動不明顯了?
  • 家有這5種媽媽,對家庭傷害最大,尤其是第一種,太準了
    換句話說,就是媽媽太過投入,總是想讓孩子和老公符合自己的心意,最終適得其反。俗話說:「物極必反。」孩子和爸爸,也都是獨立的個體,也希望有自己的成長空間。這裡,為大家總結了5種,讓孩子和爸爸「難以喘息」的媽媽。
  • 待產包中這4樣東西最容易「被遺忘」,但卻很重要,準媽媽要牢記
    孕期6個月時,準媽媽的第一次「血拼」待產包是產婦為生產住院及坐月子而準備的各類物品的總稱。待產包清單主要包括媽媽和寶寶的用品,以及其它必備的東西。為了避免突發情況而手忙腳亂,建議準媽媽們在懷孕6個月左右開始準備待產包。
  • 準媽媽在孕期,最好不要常做這五個動作,容易對胎兒造成傷害
    老王育兒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當女性懷孕後,無論是在飲食方面還是在其他的很多方面,準媽媽都需要更加注意,以免一個不小心傷害到胎兒和自己。可能相對於普通人來說,做一些動作是比較輕鬆的,但是相對於孕婦來說就是很危險的,如果你是孕婦,最好不要做這五個動作,容易傷害到胎兒。
  • 忠告媽媽們:別再強迫孩子吃飯了,這三種餵飯方式不可取
    父母對於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十分上心,會盡最大努力地補充營養,讓孩子健康成長。然而,一個不注意營養過剩會適得其反,傷害孩子的脾胃,不利於身體的發育,更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首先會特別容易生病。5歲的洋洋是一個非常淘氣的孩子,他吃飯的時候會在家裡跑來跑去,而且對食物也特別挑剔,他不喜歡蔬菜,主食吃得也少,這讓疼愛他的媽媽操碎了心。擔心孩子吃不好影響身體發育,媽媽對于洋洋的飯菜都是精心準備,唯恐細節上影響孩子食慾。紅燒雞腿、紅燒豬蹄、炸雞翅、油炸食品等都是洋洋特別喜歡吃的,媽媽基本上每頓都準備。
  • 「媽媽餵,媽媽餵」,孩子的懶惰是種情緒,別把它養成習慣
    這種懶體現在好些方面,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之上。小許就是這樣一個每天被氣到半死的老母親。她兒子剛滿四歲,按道理完全可以自己穿衣吃飯甚至還能幫家人做一點事了。可是到現在,兒子還時不時地把碗一放,跳下椅子,去沙發上躺著,嘴裡還一直嚷嚷「我不想吃,媽媽喂,媽媽喂。」為此,媽媽還專門問了老師,原來他還在幼兒園也是這樣,特別是需要動手的事情,他都能躲則躲。
  • 媽媽如果是這三種類型,可是孩子的好福氣,以後也會出落得很優秀
    父母對孩子人生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最深遠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而且小時候正是一些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就要看父母的教育了。母親是整個家庭的靈魂,她的人生態度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每個時期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渴望獲得母親的讚許,在大部分家庭裡面,孩子最親的人就是媽媽。
  • 搞定這三種力量,讓孩子妥妥的自律起來
    根據史丹福大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的研究,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著三種力量。 一種力量是「我要做」,比如我要去上班,我要關上電視機上床睡覺,我要好好地說話不要發脾氣。
  • 懷孕第8周胎寶的發育狀況,這3點很重要,準媽媽需細心
    相信對於絕大部分懷上寶寶的準媽媽而言,在懷孕的時期裡,每天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安全,以及孩子在肚子裡到底發育成了什麼樣子?孩子在肚子裡每天都會做一些什麼事情,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懷孕滿兩個月之後,孩子已經有了什麼樣的發育,先從第5周開始給大家介紹吧。
  • 這三種人最容易被人看不起,尤其第二種,希望你不是
    這三種人最容易被人看不起,尤其第二種,希望你不是,我們生活中會結交到各種各樣的人,那麼接觸這些人的過程中,總會有些人你喜歡或者不喜歡,甚至是看不起,那請您小心來給大家講一講什麼樣的人在生活中最容易被人看不起。
  • 孕期趣味知識科普:準媽媽打噴嚏,胎兒啥感覺?可能有這三種反應
    準媽媽打噴嚏,胎兒啥感覺?可能有這三種反應相關數據分析,孕期偶爾打一下噴嚏不會影響到胎兒,胎兒畢竟在肚子裡還有媽媽的子宮和羊水雙重保護,尤其是圍繞在寶寶周圍的羊水,就具有很好的緩衝作用。雖然這段期間胎動可能會變得頻繁一些,但這都屬於正常的現象,孕媽不需要過多擔心。 胎兒可能會去敲打孕媽孕吐對於孩子來說,在還沒有出生之前,相當於自己的一座小房子,孕媽在打噴嚏時寶寶就會感覺到地震般的震感。
  • 這3種媽媽是「家庭殺手」,第一種最「毀」孩子,希望你一條不佔
    家中有這幾種媽媽,簡直是「家庭殺手」,第一種最為可怕。這3種媽媽簡直是「家庭殺手」第一種:喜歡「道德綁架」的媽媽首先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喜歡道德綁架的媽媽其實最狠。而這種總喜歡「精神綁架」自己孩子的母親,孩子往往過得不會太幸福,反而會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成為家庭最大的「殺手」。第二種:喜歡「不停嘮叨」的媽媽喜歡不停嘮叨的母親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總有一些母親,看見兒女們就會控制不住不停的嘮叨。
  • 5個小方法,能讓「準媽媽」舒服一點
    但如果準媽媽在孕前就有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側凸骨盆畸形、頸椎、腰椎疾病等且反覆發作,或者存在嚴重的坐骨神經痛等脊柱骨盆疾病,建議在備孕階段先去骨科、神經科等檢查一下,以免在孕期時無法進行X射線檢查等明確病因。但是準媽媽也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不是在疾病發作的活躍期,並不影響今後的妊娠。
  • 分娩痛不是「痛」,而是這種感受,準媽媽莫慌
    當我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就愣住了,該怎麼說呢!生孩子當然疼,不疼都是騙人的,電視上那麼多的生孩子劇情也不是完全瞎編的。但是生孩子的疼更多是一種不適感,不是身體受傷的痛苦,不是說如果疼痛分等級,而生孩子就是最高一級,在生活中、影視中也都或多或少了解過生孩子,覺得實在是太疼了,還有很多小姑娘就是因為怕疼才一直沒有敢要孩子。
  • 從孕期到生娃,有3個月份容易「發福」,準媽媽看好時間控制體重
    本以為生完孩子就能瘦下去,無奈坐月子時媽媽夥食太好,生完孩子掉的十多斤又漲了回來,為此小雨一直很犯愁然後到處問別人正常嗎?結果發現她增加體重在寶媽裡面算是比較少的,但是大部分寶媽都不在乎自己體重的變化,因為她們更在乎寶寶的健康。
  • 3-15歲孩子該如何教育,清華媽媽的親身經驗,家長容易忽略的細節
    這使得孩子會產生一種感覺,覺得自己是在給父母學習,孩子會從心理上產生厭學的情緒。除此之外,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身的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教育關係也是極大的。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有一種期望,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孩子小時候有這三種行為,看著是懂事乖巧,長大卻很難成大器
    孩子小時候有這三種行為,看著是懂事乖巧,長大卻很難成大器為人父母之後,看到別人家乖巧懂事的孩子會格外羨慕,覺得這樣的孩子很省心。但其實孩子太過乖巧懂事並不好,尤其是當孩子有以下三種看著很懂事的行為時,長大後往往很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