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 黃團元
烏鴉形象,早在《山海經·大荒東經》就有記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意思是太陽「輪流值班」,都由烏鴉翅膀馱著上班下班,烏鴉是衛護太陽的功臣。《詩經》的《邶風·北風》中,有「莫赤匪狐,莫黑匪烏」句。意為「不是紅色不是狐,不是黑色不是烏」。這是一章「刺虐」詩。前詩表現「虐政」暴烈,這兩句比興,作「沒有比當政者更暴虐」講,烏鴉含貶義。
烏鴉表吉祥、呈兇兆,多有不一。《尚書傳》文:「周將興時,有大赤鳥銜谷之神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此「大赤鳥」指烏鴉,表「喜」;李密在《陳情表》中說:「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烏鳥私情」,是李密表示要學烏鴉反哺,為祖母盡孝。這是褒烏鴉。而曹操在《短歌行》吟詠:「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就環境而言,屬兇兆。再如杜甫的《晚行口號》。有「落雁浮寒水,飢烏集戍樓」句,寫的是落雁飢烏的悽涼景象。
烏鴉從神話崇拜、平視,演變到貶多褒少,始於個性遜於前人張揚的宋代。烏鴉便從「太陽鳥」、「孝」的楷模,演變到「暮鴉」、「寒鴉」、「昏鴉」、「溼鴉」、「殘鴉」,甚至「烏合之眾」、「天下烏鴉一般黑」、「烏鴉嘴」等等蔑稱。
宋代名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寫烏鴉,當數範仲淹和梅堯臣。範仲淹以天下為己任,嫉惡如仇。副宰相晏殊對他有提攜之恩,勸他少管閒事,但他不聽;宰相呂夷簡支持他在蘇州治水,且提攜他還朝,但他依舊上奏呂夷簡的「劣行」。他屢屢因為進諫,受到謫貶。梅堯臣便以《「靈烏賦」》作賦,苦口婆心勸阻。
梅堯臣寫道:「鳥之靈,大者鳳,小者烏。」(鳥有靈性,大靈鳳凰,小靈烏鴉)「鳳不時而鳴烏鵶鵶兮, 招唾罵於邑閭。」(鳳凰候時鳴叫,烏鴉聲音嘔啞,遭民唾罵)「胡不若鳳之時鳴,人不怪兮不驚。」(何不像鳳凰和鳴,讓人舒服)「烏兮爾靈,吾今語汝,庶或汝聽:結爾舌兮鈐爾喙。」(有靈性的烏鴉,請你聽我的話,系住你的舌、鎖住你的嘴)。
梅堯臣規勸範仲淹,是出於好心。他雖然不是進士出身,但和範仲淹一樣,關心底層人民的疾苦。範仲淹寫《江上魚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梅堯臣的與《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但是,梅堯臣的好心遭到拒絕。
範仲淹也以《靈烏賦》為題,回復梅堯臣。他以烏鴉的口吻說:「長慈母之危巢,託主人之佳樹。」(我生長在慈母所築的巢穴,依託主人的樹木長成)「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盤桓。思報之意,厥聲或異。警於未形,恐於未熾。」(眷戀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想走卻更想報答主人。我的叫聲不好聽,但是能夠警示於無形,防範於未然)「主恩或忘,我懷靡臧。雖死而告,為兇之防。」(主人的恩典不敢忘。我雖然遭人非議,為了防止降臨災禍,即便因此而死,也要奔走呼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寧可告訴世人並遭誤解死去,也不沉默偷生)他最後表態:「我烏也勤於母兮自天,愛於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無言兮是然。」(我烏鴉孝敬母親是天性,愛護主人也是天性;人們褒獎我謫貶我,我該怎樣做還是怎樣做)!
範仲淹為了「憂其民」「憂其君」,執拗地堅持原則,無所畏懼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恰似《山海經》中「翅膀馱太陽」的「神烏」!■
黃團元,湖北省直管市首位新聞正高級職稱獲得者。發表各類作品約400萬字,文章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瞭望》和《博覽群書》等報刊。其《「天災不由人」與「抗災不由天」》等文,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教輔、高考習題及試卷。公開出版《說黑道白》、《民族瑰寶馬寅初》、《胡適的謙和雅量》、《梁啓超之路》、《文人有行》、《諸葛亮用兵》和《劉邦用人》等多部長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