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國文化,不僅絢爛多彩,並且各種文化習俗也是層出不窮,也成為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中的閃光點。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而俗語雖然簡單通俗,但是卻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獵漁稼穡的,生活經驗的等等,比如這句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講的正是古人的立身處世之道,並且用來警醒後世之人作為參考,那麼這句話是何意?到底講的是何意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來看前一句話「鳳凰不入烏鴉陣」。傳說中鳳凰為百鳥之王,更是祥瑞之鳥,其鳴叫之聲或者翩翩起舞之姿,萬鳥見之都會低下高傲的頭顱,所以民間有「百鳥朝鳳」之說法,可見其崇高不俗的地位。而鳳凰更是一種胸懷大志之鳥,《聞見錄》中說:「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鳳凰的擇木而棲,更被後世形容為「賢才擇主而侍」,可見其更代表著正直、有主見、高貴的象徵。而梧桐木作為鳳凰棲息之木,也是非同一般,據說其是百樹之王,更是神話中的靈樹,更能知時知令,而人皇伏羲更是以梧桐木做琴,在《太古遺音》中說到「伏羲見鳳集於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為琴」,其用意為了讓人們久困迷茫的心情能適當到大自然當中。
而提起烏鴉,莫過於常提的「烏合之眾」了,這句話「烏」指的是烏鴉,意思是指臨時聚集在一起,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而烏鴉,無論古人眼裡還是當代眼中,其寓意多為不吉。而且烏鴉和黑貓一樣,常常都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表,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說到:「烏鳴地上無好音。人臨行,烏鳴而前行,多喜。此舊佔所不載」,所以烏鴉的啼叫被認為是兇兆、不祥之兆,因此烏鴉被人們所討厭,被認為是大不祥之鳥。生活中烏鴉常被形容成壞人的典範,叫做「天下烏鴉一般黑」。試問像鳳凰這樣具有正直、胸懷大志、高貴之鳥怎會飛入像「烏合之眾」的群體當中呢?
再來看後一句「牛羊不入狐狸群」。牛和羊分別作為六畜之一,在生活文化當中也是非常常見的,牛在農民眼中卻是被另眼相待的,因為其身強力壯,是農民的好幫手,在過去由於生產力低下,家中有頭牛可以節省好大力氣,更是任勞任怨,而且很好餵養,吃青草、玉米杆葉等。而羊的用途多用於宰殺吃肉或用來賣錢,且其營養價值豐厚,也是人們養羊的目的。而狐狸被人們公認為其陰險狡詐,其可恨程度可能不亞於「老鼠」,老鼠偷吃家中糧食,狐狸偷吃家中雞鴨羊,令人損失慘重,往往其行蹤詭秘,令人捉摸不透。這三種動物,兩種討人喜歡,一種令人厭煩,如若放在一起,豈不是羊入虎口,愚蠢萬分。
其實這句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告訴我們不是同一類型的人,一般很難融入進去的,就算能夠融入進去也不見得有多好,有句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著什麼樣的人就會變成什麼的人。所以有些時候,一旦認清事實,看清真偽,沒有必要過於冒險的去接近一個人,要不然也會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後悔萬分。
以上就是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大家對於這句俗語有何看法?歡迎大家下方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喜歡的可以點擊關注!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