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可能都記得,過去上海人提到「上海」,全都是指代上海浦西市區的範圍。好像下意識裡,隔了一條黃浦江的浦東,並不包含在上海這個詞的範圍之內。
也難怪,改革開放之前,浦東地區大部分都是農田、村鎮。當時就有「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的說法。
當然現在,浦東地區則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而在2009年,隨著南匯區併入浦東,浦東新區的範圍就更大了。
有很多人不知道,在南匯有個小鎮,素有「小上海」的別稱。這個小鎮就是周浦鎮了。
據說周浦這個地方,距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吳語方言裡,浦就是水道的意思。所謂周浦,就是指周圍河網密布,名字也是十分直截了當。
在歷史上,周浦還有過好幾個別的名字,其中有一個叫做「七家村」。這個名字很有意思,看起來好像是說有七戶人家的村子。確實,周浦剛剛成為村子的時候,只有七個姓氏的人家,分別是姚、平、高、沈、儲、馮、居。
這其中,以「姚」姓最為重要。在明朝的成化年間,有一位叫做姚壎的人,擔任官員。在當時,周浦的集鎮剛剛形成,各種設施都不完善。這位姚大人就做了不少利民工作,鑿井、造橋,解決了居民們的飲水和交通問題。
這些工程不但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更是創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來了不少商家,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到清朝的順治年間,周浦鎮已經擁有了「浦東十八鎮,周浦第一鎮」的盛名。
因此,周浦鎮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上海南匯地區的經濟中心,不管是商業、還是手工業,都十分發達。這裡的產業老字號,有「胡三省」、「顧恆泰」等米行,也有「萬新」醬園、「三陽泰」南北貨品店,鎮上的手工織緞也參加過比賽,獲得過金牌。
商業發達的周浦鎮,在當年有著「小上海」的別稱。高速發展的經濟,也養育了不少優秀的人才。最著名的當屬翻譯家傅雷,他就出生在周浦鎮,並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還有宋代詩人儲泳、清代數理學家張文虎等,要麼定居周浦,要麼本身就是周浦人。
現在,周浦還有一條小上海步行街,古樸的風格很有味道。初次之外,周浦最火的旅遊景點,當屬周浦花海了。500畝鮮花構成的海洋,四季不斷,是很多愛花之人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