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壓力增大,希望通過跑步強身健體,保持好身心狀態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否扎堆跑,是不是參加跑步比賽,是線下跑還是線上跑,相對當下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真正跑步健身的人總體還是少數的。
01
為什麼想跑卻不跑呢?
年少時的跑步記憶太過慘痛,打心底裡不認為自己能夠堅持跑步;心血來潮去跑步,跑的時候氣喘籲籲十分痛苦,跑後全身酸痛,幾天回不過神;跑不了快的,跑得太慢,與跑得快的人相比受挫,或者被鄙視、被取笑。
撇去身體原因,以上是比較常見的幾個回答。理智上認同跑步健身的重要性,實踐起來卻覺得困難,對堅持並愛上跑步也缺乏信心。
對於這樣一些想跑步卻心存猶豫的人,不少跑步專家通過自身及他人實踐證明,只要從一個「慢」字入手,就能實現由跑步小白到跑步愛好者甚至到全馬選手的華麗轉變。
02
梅方久仁子,日本超慢跑專家,畢業於大阪大學醫學系,著有《驚人的超慢跑》一書,暢銷日本8年,影響了數百萬人的運動習慣。
梅方久仁子在40歲以前都是運動小白,跟很多人一樣認為自己天生不會跑步。偶然的一次機會開始慢跑,最初跑1公裡要用10分鐘,後來是9分鐘,8分鐘,跑步速度近乎走路,她稱之為「超慢跑」。
經過兩三年的超慢跑訓練,她不僅瘦身成功,還每年參加幾次全馬比賽,徹底愛上了跑步。回顧自己逆襲的經驗,她總結:
首先,大部分認為跑步困難不適合跑步的人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跑步節奏。你之所以會覺得運動很痛苦,並不是因為你不善於運動,也不是因為你沒有毅力。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你的身體負荷不了這個運動的強度而已。
其次,秘訣是跑步時放慢速度,以自然舒服、不感到勉強痛苦為標準。以合適的速度跑步,就不會覺得痛苦。輕鬆慢跑的的秘訣就在於保持與走路相同的速度。
03
日本另一位超慢跑專家田中宏曉同樣提倡超慢跑,表現出更高的專業性。作為醫學博士,運動科學系教授,他是超慢跑的研究者,也是超慢跑的實踐者。
他立足運動生理學,歷經四十多年研究,結合自身20年超慢跑經歷,證明超慢跑健身方式的科學性,著有《聰明跑完全程馬拉松》、《超慢跑運動健康法》等多本著作。他認為:
人具有跑步的本能,天生具有長跑的能力;以近乎走路的速度跑步,不僅能夠起到瘦身、延緩衰老等健身作用,還能輕鬆跑完馬拉松;
他本人每天堅持超慢跑,在成功減重20斤的情況下,50歲時跑馬最好成績達到2小時38分48秒。
超慢跑是相當於步行的低速跑步,跑步時不感到喘不過氣,同時能夠與人微笑聊天。基於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微笑速度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可根據個人感受、乳酸堆積以及心率等多種方法尋找自己的微笑速度,其中心率是最簡便的方式,方法如下:【138-年齡/2】如果這樣還覺得吃力的話....以【128-年齡/2】為目標如果覺得自己還遊刃有餘的話...以【148-年齡/2】為目標
04
道格.克萊門特博士曾是一名奧林匹克跑步運動員,後擔任加拿大國家跑步隊教練,他豐富的跑步訓練及治療跑步傷病的經驗使他格外關注安全跑步的問題。
他在《愛上跑步的13周》一書中強調初跑者一定要有長遠規劃,注意適度、秩序漸進的原則,體現在實際練習中避免跑步受傷最好的辦法就是「慢」。
因為只有慢跑才能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跑步節奏,才能築建強健的骨骼、韌帶、肌腱、肌肉系統,為更高強度的跑步服務。
如果你合理運動,那麼經過大概六個月的訓練後,你從技術上已經能夠跑一個馬拉鬆了,但是你的骨骼還不能承受這樣的強度。(《跑步受傷》)
制定13周的漸進計劃,將慢跑或跑步穿插在步行中幫助人們愛上跑步,完成10公裡跑步不受傷,道格.克萊門特博士的計劃已經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人生。
05
有跑步想法卻還在猶豫的你是不是有點心動了?那從明天起開始慢跑吧,哪怕是近似於走路速度的超慢跑。
再過幾天,12月13日,2020廣州馬拉松賽即將舉行。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廣馬同步開啟線上賽,一併納入「跑遍中國」線上馬拉松系列賽。線上賽將於12月13日在數字心動APP與線下賽事同日起跑,並將延續至12月20日。屆時,全球的跑步愛好者都可以報名參賽。
對自己沒有信心不敢報名參加今年線下跑,或想參加線下跑今年卻沒中籤的朋友不必灰心。
為了帶動全民健身,讓更多人愛上跑步生活,今年的廣馬有福利:送出300個2021廣州馬拉松賽線下賽名額。
報名參加跑遍中國-2020廣州馬拉松線上賽即可獲得1次抽籤機會,如果未中,在「數字心動」APP創建跑團,點擊「報名管理」並分享「2020廣州馬拉松賽線下賽」,邀請5人以上跑友報名參賽,即可再獲得一次或多次抽取名額的機會!
今年參加線上跑,明年參加線下跑,慢慢跑起來,期待用一年時間去見證進步吧!
歡迎關注@一路慢跑。
參考文獻:
1.梅方久仁子著 遊韻馨譯《驚人的超慢跑》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田中宏曉《最強超慢跑法》晨星出版
3.伊恩.麥克尼爾&SportMedBC著 潘小飛譯:《愛上跑步的13周》,南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