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200天漫長又短暫的淘汰賽裡,動輒就是命運的轉變...
高考還剩200天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就可以上任何一所想去的大學。
高考還剩200天,我們在這個時間節點談逆襲,說提成績,有動力,也有可能。
高考還剩200天如何衝刺?
首先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然後明確自己需要做的事,注意提分一定要分科!
把現在各科的分數列出來,估算一下每一科的提升空間,把差的2、3百分分配到各個學科中,得出各個學科的目標分數。比如:從300分衝刺到600分。
語文120 英語130 數學130 文綜220
然後拆分各科分數,比如英語,我現在的分數是105,剩下這25分,可以從哪來?作文較主觀,提分空間不大,但要注意基本單詞語法不要出錯;完形填空能不能減少到最多錯3個?閱讀理解能不能少錯2個?
有提升空間的題型,每個少錯點兒,離目標就又進一步,這樣你還不去做嗎?而減少錯誤率的一個重要前提:會做的題,儘可能不丟分。
會做的,不丟分
會做的題依舊出錯的,這個鍋「馬虎」可不能背。一種原因是考察知識點沒理解透,另一種原因是不夠熟悉。
第一種原因的解決方式是回歸課本,在一輪複習的時候,不要著急,踏實複習基礎知識,不要覺得這個我會,這個簡單,就可以跳過去。
很多同學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這個題我會,但是沒得分,老師講完或者對完答案,覺得原來是這樣!這麼簡單!然後下一次考依然丟分,不好好挖清知識點,會見一次錯一次。
第二種原因的解決方式是刷題,刷題的作用一方面是讓會做的題佔比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讓會做的題足夠熟悉。不僅熟悉這個知識點的一種變型,而是它的N種變型都熟悉。
刷題這件事涉及到規律和效率,沒有規律和效率的刷題,等同於浪費生命。
高考還剩200天,如何刷題才更有效?
能改變你命運的,是高考成績;能提升你高考成績的,或許只是一種方法。
刷題要有規律和效率。
規律是指,每天用多少時間去刷題,每一科分別分配多少時間,這些都應該是固定的。效率是指,在規定時間內,更高效利用時間。有規律這個誰都做得到,每天3小時用來刷題,試問高三黨誰做不到?而把3小時用出最大價值,就有一定難度。
這裡存在一個預想效率和真實效率之間的誤差,我們說3小時刷題,其中計劃用30分鐘做完6頁題,如果實際上你用了40分鐘,那麼就有10分鐘的誤差時間。
這個誤差控制在15分鐘以內都是沒問題的,如果超過15分鐘,你就要檢測一下自己的做題速度,做題過程中的專注力程度了。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打持久戰,那麼你勝出的優勢,就在於對同等時間的把控。
而想要訓練有方法、更高效,一個好的工具尤為重要。
「領路人」必不可少
2021版《試題調研》第5輯、金考卷《特快專遞》第四期就是你在高考的徵程上「砍」高分的領路人。
《試題調研》構建解題模型、總結解題方法;《特快專遞》及時檢測,鞏固效果,幫你打通「任督二脈」,讓你在通向高考的「戰場」上擁有與眾不同的絕招,或許就是這一招,就能讓你於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登上榮耀之巔。
科學劃分高頻模型,備考有方向
對各個學科的諸多模型進行精細化劃分,使不同的試題都能找到對應的模型。
只要你掌握模型,那麼以後遇到各種題目,不管難易程度,不管熟悉或陌生,都能輕鬆上手,無需再為想方法而絞盡腦汁,找到備考的方向,效率自然高。
政治
歷史
地理
批註式超詳解析對接模型,解題有套路
「批註式超詳解析」是2021版《試題調研》第5輯的一大亮點,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①對點剖析,直擊痛點;
②重點標註,清晰直觀;
③對接模型,層層套用。
通過詳細而生動的解析,你可以輕鬆地理清思路、抓住重點、避免誤區,繼而發現解題原來是有套路的。
化學
(對接模型,層層套用)
數學
地理
物理
常見模板巧運用,寫作有訣竅
實際上,不管是語文寫作還是英語寫作,都有規律可循,有模板可用,有訣竅可找。
《試題調研》第5輯涵蓋了常見的寫作模板,並且讓模板圖示化、簡潔化。此外,語文學科還列舉了具體的例文,將模板實戰化。掌握了這些模板,以後你在寫作的海洋裡可以任意遊弋。
英語
語文
網羅時新素材,多維解讀,積累有重點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對於寫作來講,也可以說「寫作未動,素材先行」,素材對於寫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語文學科,《試題調研》第5輯網絡了時新素材,從多角度進行解讀、深挖立意,並且提供相應話題,讓素材得以有效運用。
英語學科,羅列常考話題,並且將表達方式多樣化,讓你的積累有側重點。一書在手,不用破萬卷,你依然能下筆如有神。
新題好題練過癮,拿高分有信心
「試題新」是《試題調研》一直致力的方向,2021版《試題調研》第5輯更體現了這一特點。
本書選取9—10月份緊跟高考熱點題型的題目,讓你始終走在新題、好題的最前端,縱覽高考考點,盡情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
數學
政治
撥雲見日,讓你從容破迷霧
指點迷津,助你輕鬆踏徵途
聲明:本文內容整理自《試題調研》,版權歸《試題調研》編輯部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