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菌號稱「菌中王子」,為何它與「雞樅」比較卻不是同一個檔次

2020-12-11 家是故鄉濃

閱讀前請點關注_謝謝大家!

每年到了五月份下旬開始,一直到十月中旬,我們黔北大山之中的各種蘑菇就相繼開始生長了。由於時間氣溫不同,每個時間點所生長的菌類也有所不同。從最開始長的樅菌、牛肝菌等菌類,到最後才長出來的雞樅菌,都是這一片片大山給山裡人的贈饋。

今年由於雨水充足,我們黔北當地的蘑菇長得也相比往年要多,而前期的各種菌類我也撿了不少,相信看過我的視頻的朋友們,也應該被我撿菌子的數量給驚呆住。可是很多不知道的網友卻跟我說,我撿的樅菌沒什麼價值,有人甚至留言說它有毒。如今,已經到了七月下旬,恰逢到了雞樅菌生長的時間點,在此就給大家解釋一下,我前期撿的樅菌到底有沒有價值?它和現在這個時候所生長的雞樅菌是不是同一個品質?

上圖:今年撿的樅菌(其中一小部分)

樅菌

樅菌,我們黔北當地也叫黃絲菌、紅絲菌,其它地方又稱美味松乳菇、雁鵝菌、樅樹菌、松菌等,它的學名又叫松汁乳菇。它的生長環境分部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它是屬於珍貴野生食用菌類,又有著「菌中王子」的美稱。

為什麼樅菌屬於珍貴的野生菌類呢?因為,樅菌是屬於食、藥兩用的菌類,而且它的生長環境離不開松樹林,需要有長年累月松針落下腐爛的地方它才能生長。

樅菌的顏色全身為蛋黃色,偶爾也會出現青黃色,它的菌腳寄生在腐爛的松針或松球上,菌杆中空,不長任何寄生的蟲類。剛長出來的樅菌菌蓋卷口朝內,長老後的樅菌菌蓋就會完全張開,顏色也會隨著變淡。樅菌不管是剛長出來的還是長老的,在折斷它之後,過了一兩個小時它的折口顏色會隨之而變得有些發綠髮黑。

注:關於樅菌的食、藥價值,具體請查閱資料。

上圖:樅菌

雞樅菌

雞樅菌,我們黔北當地也叫三八菇,其它地方也叫雞肉菇、鬥雞菇、三孢菇、雞油菌等幾十種叫法。它主要生長在長江以南的地方,包括西南、南方及東南地區。

雞樅菌又分白雞樅、黑雞樅、灰雞樅,它們外觀上都差不多,菌杆成實芯順絲狀,傘蓋猶如雨傘,傘蓋頂部尖起。雞樅菌它的生長環境必須是和白螞蟻共生,也就是說,只有白螞蟻窩的地方,它才能生長,這也是為什麼雞樅菌無法被人工栽培的主要原因。也正由於這個習性,雞樅菌在同一個地方每一年都會生長。

關於雞樅菌的營養價值和味道,想必吃過的朋友們才能了解,它叫雞樅,主要就是原於它獨有的味道恰似於雞肉的香味,而且比普通的雞肉味更濃。

雞樅菌的香味濃烈到什麼程度大家知道嗎?在我們去野外尋找雞樅的過程中,大多數情況出來用眼睛看,更多的時候則是根據它所散發的香味來尋找。在出太陽過後,雞樅菌的味道會散發在空氣中流通,此時人從距離它幾米遠的地方也能聞到那股香味,順著這個味道,方圓幾米一定就有它的存在了。

上圖:灰雞樅菌

樅菌與雞樅的品質誰會更好呢?

如果說,拿樅菌和雞樅菌作對比,看下哪種菌類的品質更好?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被雞樅菌的名氣給吸引而去,但是樅菌品質也不是亂蓋的。

雞樅菌在市場上的普遍價格都維持在180一斤左右,樅菌就稍微低很多,甚至今年我撿的也就在幾十一斤。

其實,樅菌作為藥、食兩用的珍貴野生菌類,其量不大也就造成很多人不了解,甚至很多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毒菌。而雞樅菌呢?由於數量有限,味道濃烈出眾,加之被人們追捧,所以在市場上的熱度更高,因此名聲更響。

個人認為,要論品質,縱菌絕對不輸給雞樅菌,只是由於雞樅菌名聲太響,比不過它而已。

上圖:雞樅菌

不知道大家是喜歡縱菌呢?還是喜歡雞樅菌?這兩種菌你會認為那種品質更好呢?

歡迎大家關注、留言哦!

相關焦點

  • P-31雞樅菌
    科屬 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形態特徵 子實體常單生,菌蓋直徑3~10cm,鬥笠狀,灰白色,易開裂;菌肉白色,較厚;菌褶白色至米黃色,離生,稠密,不等長;菌柄初為紡錘形,後為近圓柱形,淡灰色,內實,長5~15cm,直徑0.5~ 1.5cm。基部長有發達的假根。孢子無色、橢圓形。
  • 生長在白蟻窩裡,一斤上千元,號稱「菌中人參」,真有那麼神奇?
    導讀:生長在白蟻窩裡,一斤上千元,號稱「菌中人參」,真有那麼神奇?白蟻是農民們討厭的一種昆蟲,因為它主要以植物性纖維素及其製品為主食,而這些東西一般只在種植的農作物、樹木的根、莖中才有,所以白蟻能蛀食多種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林木、果樹和種苗,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 稀裡糊塗又愛又恨但欲罷不能的食菌「第五季」
    野生菌的產量,在一般介紹性資料中,展示的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這是估計數字,實際交易量,與這類估計數字差距並不小。按這幾年的估計,雲南野生菌一年的採集量約 10 萬噸左右,其中只有少部分(約 2 萬噸以內)以鮮品形式流通,這部分比較「顯性」,算公開菜單;其餘進入加工系列,大部分加工成乾片,一部分加工成凍品和鹽水製品。
  • 寒露時節蕈菌養生經
    另外,這個季節不是人人適合「秋凍」。醬爆杏鮑菇第六節霜降——保暖潤燥  健脾養胃推薦菌菇:金耳,雞樅,雞腿菇,滑菇,平菇,秀珍菇,羊肚菌。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溼邪、寒邪入侵, 導致生病。霜降過後重點推薦的食用菌是秀珍菇和雞樅。秀珍菇學名環柄香菇,原產於 印度南部查摩省。
  • 雲南可食用野生菌種類大全
    如此豐富的野生菌資源,自然讓雲南人把野生菌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每年5月以後,雲南漸入雨季,隨著雨季來臨,又到一年吃菌季節,大自然中的野生菌,吸收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堪稱餐桌上的臻品。這個時候首先按耐不住的並不是大自然裡早已需要雨水的植物,而是愛菌入魔的雲南人民。每年到了雨水充沛的夏季,雲南人閒時就會去山林裡尋找大自然的饋贈——野生菌。
  • 雲南十大菌王爭奇鬥豔, 最重菌王25公斤!
    8日,雲南最大野生菌集散地楚雄州南華縣舉辦第十三屆野生菌美食文化節暨「鎮南古城杯」菌王選拔大賽,分別在松茸、靈芝、雞樅等十個菌種中選出十大「菌王」,最重的雲芝菌「菌王」達25.3公斤。5、香根菌俗稱黃賴頭,夏秋季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中,在南華縣10個鄉鎮均有分布。
  • 號稱世界第一名菌「羊肚菌」
    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種類形態羊肚菌菌蓋近球形、卵形至橢圓形,高4-10cm,寬3-6cm,頂端鈍圓,表面有似羊肚狀 的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 形,寬4-12mm,蛋殼色至淡黃褐色,稜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
  • 汪曾祺|菌小譜
    最名貴是雞樅(土從),雞樅名甚奇怪。「土從」字別處少見。為什麼叫雞樅,眾說不一。這東西生長地方也奇怪,生在田野間的白蟻窩上。為什麼專長在白蟻窩上,這道理連專家也沒弄明白。雞菌菌蓋小而菌把粗長,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雞大腿的菌把。
  • 雲南的菌子怎麼做好吃以及你可能想不到的吃法 -【菌小譜】①
    (圖片來自網絡) 最名貴的是雞樅,雞樅之名甚奇怪。「樅」字別處少見。為什麼叫「雞樅」,眾說不一。這東西生長的地方也奇怪,生在田野間的白蟻窩上,這道理連專家也沒弄明白。雞樅菌菌蓋小而菌把粗長,吃的主要便是形似雞大腿的菌把。雞樅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難比方。可以說這是植物雞。味正似當年的肥母雞,但雞肉粗而菌肉細膩,且雞肉無此特殊的菌子香氣。昆明甬道街有一家不大的雲南館子,制雞樅極有名。
  • 農村雨後的菌菇「王者」,價值很高,一斤500元以上,太稀有
    文|農情萬家導讀:它是野生菌菇中的「王者」,價值很高,500多元錢只能買一斤又是一天的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雨水肆意的拍打著瓦片很多人對這種菌菇垂涎三尺,但可惜這種野生菌菇只有在雨後才會出現,並伴隨著白蟻而生,又被人們稱為白蟻菇……雞樅菌科普一般菌菇的生長比較快,雞樅菌的菌蓋大約能長到25釐米左右,剛開始是半球形,菌蓋表面比較光滑、柔軟,表面顏色有灰褐色、淺黃色、灰白色等,隨著慢慢的長大,它的菌蓋繼而開始四散舒展,此時邊沿出現裂口,甚至有的容易出現卷邊
  • 全球頂級菌菇大全
    黑牛肝菌黑牛肝菌因菌肉是黑色的而得名。它主要生長在夏季的闊葉林地中,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黑牛肝菌是我國特有種,在歐美國家也很受歡迎。乾巴菌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菌肉白中嵌墨,墨中見綠。雞樅菌雞樅菌有許多別稱,如雞肉菌、夏至菌、箭頭菇、樅松菇等,是食用菌中的珍品。
  • 雞樅菌蟲草花湯,非常鮮美,是春季滋補的佳品
    雞樅菌蟲草花湯By 宸·羽原料:黑皮雞樅菌、蟲草花、枸杞子、瘦肉、姜、油、鹽、雞精。
  • 【曲靖吃貨看過來】《雲南常見野生菌烹飪秘籍》在這裡....
    松茸刺身原料:切片松茸、醬油、芥末。野生菌的口感和特色也因菌種的不同而各領風騷,下面,小編就向各位介紹一下咱們雲南具有代表性的幾種野生菌所富含的營養及保健功能!菌中之王——雞樅又名雞宗、雞松、雞腳菇、蟻樅等,是一種美味山珍,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故名雞樅。雞樅菌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胺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種類齊全。每100克鮮雞樅主要含水和乾物質。在乾物質中分別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可溶性糖、水解糖、灰分;在灰分中分別含鈣、磷、鐵、錳、。
  • 在興義,有一種美味叫「雞樅」!
    雞樅菇肉幼嫩,香味濃鬱,清甜爽口,被譽為「菌中之冠」。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味鮮甜脆嫩,清香可口,可與雞肉媲美,故名雞樅。它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雞樅的樣子很特別,肥嫩的菌把上面頂著一隻尖尖的小帽,往下又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極易識別。雞樅種類按其色態分為黑皮、白皮、黃皮、花皮等多種類型,其中以黑皮雞樅味道最好。在興義每年農曆六月、七月前後出產最為集中。
  • 12種野生菌的花式吃法寓意「十二月月月吉祥」
    【導語】時下,又到了咱們雲南人採食鮮美野生菌的季節,各地野生菌的做法和吃法也是各有千秋,你拿手的做法有幾種?今天,記者就帶你去看看野生菌的12種做法,對,你沒聽錯,12種!當地人說,野生菌的這12種烹飪方法做出的12道鮮美野生菌,代表1年12個月「月月吉祥」!
  • 雲南一朵菌1.6萬,外省人都來撿菌了
    據了解,該「菌王」奇特之處在於:一般菌類岀土生長期最長不過兩周,動物喜吃、易長蟲,而「菌王」岀土生長期長達兩個多月,莊園內雖有鹿子、野豬、野兔,但見「菌王」不吃,且不生蟲,蟲子不食。(2012年)小編告訴你:雲南野生菌品種太多,先給你介紹十大知名品牌吧:一、雞樅雞樅以肉質細嫩爽口,含有鈣、磷、鐵、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份,味道特別鮮甜而著稱。用雞樅可以製做多種名菜,如雞樅湯、紅燒雞樅、火腿夾雞樅等。雞樅經過晾曬,鹽漬或植物油煎制而成幹雞樅,醃雞樅或油雞樅,可以貯存較長時間。
  • 【馬邊美食】馬邊野味「三塔菌」,真是才下舌頭,又上心頭……
    」 大暑小暑,三塔菌拱土。」這是在馬邊廣為人知的一句俗語,在馬邊,大自然的神奇孕育出這一種奇妙的食材——「三塔菌」。其生時形如鬥笠,盛開如傘蓋,即採而可烹食,品質珍貴,味道鮮美,讓人愛不釋口,被譽為食材仙境中的「瓊枝玉葉」。據介紹,「三塔菌」書名曰「雞樅」,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食用歷史。
  • 【廚藝竅門】野生菌十大烹飪方法
    特別適應牛肝菌、乾巴菌、雞樅、虎掌菌等的烹製。幹炒以取其香,調料以幹辣椒、青辣椒、大蒜為主。當然也可以放一點火腿、臘肉、香腸、蝦仁之類的配料共同來炒,但不宜多放。   2.滾湯法 滾湯法又叫煮湯,以喝鮮湯為主。可以先放少量的油,將菌煸炒後,再放入水或湯煮熟,也可以將水或湯燒開後放入食用菌。注意,湯水不能放的太多,調味料要清淡一些,以突出鮮醇的口味。
  • 雞樅與覆盆子
    但我還是想念故鄉,因為覆盆子和雞樅。覆盆子真是一種美味,名副其實的山珍——誰不喜歡呢?但我一直不知道覆盆子叫覆盆子,只知道它的土名。六年前,我在美國超市裡突然看到這種熟悉的非典型水果:英語稱之為raspberry。無比親愛的水果,可我竟然藉助它的英文名字才得知它在母語中的名稱:覆盆子。覆盆子又叫樹莓或木莓。
  • 楊向紅:千奇百怪玉龍雪山野生菌,您認識幾種?!
    前幾天,我寫的《花兒一樣的麗江雪山野生菌,猜猜它是誰?》的帖子,經幾個網絡媒體先後刊登。得到了諸多網友的青睞和關注,不斷有人以微信或電話方式聯繫,讓我寫一個可食用菌的帖子,然後按圖索驥好去雪山採菌子回來吃,也有網友直接要求以後採菌帶上他,要跟我一起去採些菌回來跟家人一起分享山珍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