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密切關注120分鐘和日線鈍化的演變

2020-12-23 飛鷹聊技術

周一盤面解讀:早盤,三大股指集體高開,盤初指數小幅衝高后回落,創業板指率先翻綠,臨近午間,市場小幅反彈,但隨即再度下行。午後,A股呈現盤整態勢,尾盤,指數弱勢盤整,創指跌幅再度擴大。截至收盤,滬指漲0.24%,報2937.77點;深成指漲0.31%,報11215.76點;創業板指跌0.59%,報2153.56點。

從盤面兩市個股來看,上漲家數1555家上漲,2088家下跌,其中43家漲停,329股漲幅超過3%;相對的,兩市22家跌停,313股跌幅超過3%!從今天市場個股數據可以看到,由於市場衝高回落明顯,尤其創業板領跌,所以市場下跌個股開始多於上漲個股數量了,並且漲停和領漲個股數量在萎縮,跌停和領跌個股數量在增大。兩市成交量6843億,同比上周五放大500億。

從指數k線形態上來看,上證指數嘗試回補3.12缺口,進入到新的箱體拓展空間中(第四箱體目標是回補3.9日缺口),由於量能有限,因此熱點保持波段交替走勢,在這個階段反覆做波段是最舒服的策略。在量能不足的狀態下,指數還不會出現連續的逼空式上漲。但如果切換震蕩市思路,箱體堆積量能和時間,重心穩步上移,則會感覺到非常實用。而這個階段兩種模式,要麼採取熟悉熱點的波段策略,只低吸伏擊,不追漲;要麼則是核心資產模式,穩定新高的走勢,提供了長跑者的選擇利潤點。

上周末外盤繼續大漲,我們A股早盤跳空高開,高開後有一個衝高后,繼續調整,繼續不跟漲,不跟漲的原因還是上行動力不足,衝到高位,沒有能量配合最終還是要打下來,還不如現在一步一步把底部打實,先慢慢把底部抬高,最後拉升時才加速。畢竟大盤現在還在做底階段,還會反覆在底部震蕩。同時也不要失望,因為大盤向上的方向已經明確,只不過現在還是上行的初級階段,還屬於緩慢拉升階段,要的是耐心。同時在上升階段,每一次大的回調都是機會,這是要記住的。大盤現在在初級拉升階段,但部分個股會比大盤快,所以多去關注強於大盤。越來越多的個股底部已經成型,有些等消息拉升,有些等大盤拉升,中長線要做的就是選好股,守好股,等拉升。

技術方面來看,上篇文章談到當下大盤所處的浪型的位置,並且談要重點觀察 120分鐘的和日線的鈍化,要麼鈍化消失,要麼結構形成。從目前的收盤來看,當下的120分鐘和日線都還是處在鈍化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本周不管是鈍化消失還是結構形成是一定會有結果的,留給多頭的時間不多了,努力吧。

每天我們都會有技術方面的文章和大家交流分享,敬請「關注,收藏」以便後期回顧。

相關焦點

  • A股:大盤再次出現分時多周期鈍化
    市場的盤面行情,兩市1600多股上漲,1900多股下跌,其中漲停53家,漲幅超過3%的個股292家;相對的,兩市19股跌停,313股跌幅超過3%!從盤面個股數據看,兩市下跌、領跌個股佔據相對優勢。兩市成交量基本和周三持平,連續4天量能維持在7000以上方。
  • 日線繼續維持鈍化
    莊股仁東控股10個跌停,短線也有新的股票加入跳水行列,市場優勝劣汰機制逐漸發揮功效。 深圳指數今天波動不大,並沒有形成日線結構,而明天稍微下跌就容易形成結構了,但不去猜測明天走勢,也可能明天上漲後,繼續維持鈍化,目前位置,只要大盤不加速上漲,鈍化就維持,一旦指數下跌,就非常容易形成日線頂部結構。
  • 上證放量十字星,日線是高檔鈍化,還是回調整理呢?
    個股方面,漲跌各半。1600多家個股上漲,1800多家個股下跌,總體的賺錢效應不大。未來註冊制實施後,這種漲指數不漲個股的現象將會成為常態,普漲行情將會越來越少。下面來看下盤面,上證綜指小跌2.36點,跌幅0.08%,2965.27點報收,成交額3460億元,較周五放大300億。
  • A股:大盤分時多周期鈍化過程中
    從個股的漲跌來看,雖然指數出現了高位的窄幅的震蕩,但上漲的家數還是明顯大於下跌的家數,只是漲停的家數相對於周一有所減少,但總體表現的還是不錯。兩市的成交總量基本和周一持平,沒有出現明顯的萎縮,這是個很好的想像,有利於短期獲利盤的換手,只要成交量能維持在7000以上方的水平,就會給後期市場再度上攻打下基礎。
  • 「原創」昨日上證日線出現背離鈍化 要注意隨時有形成頂部結構的可能
    揚子晚報網6月3日訊(記者 趙海)昨天市場衝高回落,上證最高2926,最低2909,收在年線之上(2921),總體呈現強勢整理狀態,消化短線獲利盤以及2900之上的套牢盤,券商股沒有延續強勢,在周一60-90-120分鐘鈍化之後,上證昨天日線也出現鈍化,從周三起要注意是否有形成頂部結構的可能
  • A股:2019的完美收官,能否開啟2020牛市的徵程
    接下再看大盤日線的圖形,如下圖:從上圖中可以看到,今年大盤【深成指】從元月4號7011點的到4月8號10541點的上漲我把它定義為1浪的上漲。從4月8號到6月6號為止,暫定為2浪回調的a段的回調,從6月6號開始到本周二收盤暫定義為b浪的反彈,這點可能不太好理解,需要深度思考。
  • A股:下周市場是否還能再創新高
    在上周末的文章中我們談到,大盤日線和120分鐘的鈍化將會在本周給出結果,鈍化的消失與否將決定短期浪型的劃分,一種是大盤加速,鈍化消失,在浪型上形成3浪3的主升,一種是結構形成,形成從3月份以來市場1浪的上升的結束。截止到本周收盤,市場又給出了什麼樣的結果呢?
  • 【復盤】指數小周期出頂,大周期頂部鈍化消失。
    聲明:公眾號tangulunjinwx不做個股診斷,更不推薦個股,也不接受各類商務合作,不建群,不加微信等,寫博文目的是總結和提高自己的同時分享給朋友們學習參考之用,不作為交易依據,盈虧請自負。小周期終於出頂了,並且是15和30分鐘頂部重合。
  • 股票KDJ鈍化後的買賣點
    ﹌﹌﹌﹌﹌﹌﹌﹌﹌﹌ 點關注 不迷路本公眾號所有文章不作為推薦投資依據,僅用於交流探討學習用途。本號文章中所出現的股票 代碼 技術 趨勢 圖形等,所有信息均不作為任何投資交易的買賣依據。如投資者進行交易買賣需自行對自己投資負責,一切盈虧與否都與本人無關;本人不承擔任何責任。
  • 淘氣天尊:市場全周期鈍化被突破後怎麼辦?
    對於目前的盤面,投資者該如何看待和理解呢? 首先,從今天市場盤面上看,市場呈現明顯的普漲格局,兩市3300多股上漲,僅300多股下跌,其中漲停66家,跌停僅1家,盤面483股漲幅超過3%,16股跌幅超過3%!
  • 資深老股民精講KDJ絕招,看懂出手就是漲停,強勢股盈利翻倍不停
    精選個股,堅持「集中」投資 。一定要堅持相對的集中投資。炒股到底我要怎麼做啊?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感覺很盲目,開始的時候除了死死地盯住自己的票和大盤,就是看那些網上的股評。與高位鈍化不同的是,KDJ指標低位鈍化是指J線的數值在跌破0值以後出現負值時,形成了在指標區間下沿的平行運行狀態。同樣,因日線KDJ指標變化過快,實戰中,投資者仍應以周線為主來觀察,然後再根據30分鐘或60分鐘等短周期圖上的KDJ指標變化來確定具體的進場點。
  • 外匯基礎知識之什麼是KDJ指標鈍化?
    什麼是 KDJ指標鈍化?  KDJ指標是股票交易中使用最多的指標之一,其最大優勢在於反應靈敏,能夠給出非常明顯的進場和出場信號。
  • A股:指數高位鈍化,周五如何走?
    導讀:今天大盤並沒有向較好的預期方向發展,而是空頭小優的走勢;上證指數高位鈍化,雖然創業板繼續上漲,現在看來也只能定性為超跌反彈。強勢龍頭個股出現炸板和大幅回調的走勢,分化加劇;昨天的盤中突破行情並沒有進一步激起市場人氣,資金又回到高拋低吸老路。階段性行情短線走弱,分支難以維持盤面熱度,也就意味著行情短線或有回調。
  • 放量大漲後不能太激動 重點關注在這裡是否再出現「折返跑」
    揚子晚報網6月2日訊(記者 趙海)昨天,券商股全線大幅高開,帶動三大指數高開走高,科技題材股全線活躍,兩市量能明顯放大,形成量價齊升的良性態勢。上證衝上2900,最高2917,收在2915,創出反彈新高,還衝到年線邊。創業板大漲3%以上,同樣量價齊升。
  • 還有高點 但多周期鈍化開始顯現
    來源:新浪博客敬請關注股文化 敬請關注虎鯨一, 盤面綜述:受上周末眾多利好影響,今日兩地市場大幅高開,隨後單邊上揚,最終上證收出中陽線,深成指及創業板收出大陽線。但,隨著指數創出新高,幾大指數的60分鐘、120分鐘均出現了頂部鈍化,這應該是好事兒,這意味著如果後市漲速減緩,我們將有一個明確的離場點或者說是減倉點。還有就是從周線級別來看,目前指數上來講風險依然不大,依然為持股階段。註:本周后半周或有一定的回落概率。
  • 麥論解盤:日線回測80日線3334點 周線力撐3312點
    陳少川每一次到周末關係到周K線收盤都是關鍵時刻,絕對的關鍵造成絕對演變,在操作上當然也是關鍵選擇。正因為是收周K線,所以必須針對周K線進行解讀,因為本周的周K線收盤一定會影響下周的行情,必須盯緊關注周五盤中盤勢變動。
  • 日線指標鈍化,多頭還在頑強抵抗|風雨看盤
    午後,造紙、軍工股活躍,口罩、券商、電力等板塊也先後拉升,最後滬市上漲22點,漲幅0.63%,創業板則有0.55%漲幅。兩市成交額連續三日衝上萬億。 2020年,生豬價格持續走高,生豬供給緊張和產能缺口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 密切關注市場方向選擇
    昨晚美股汽車股大跌,今天要注意汽車的高位分歧。2、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第5個測試版全自動駕駛將在未來數天內推出,會有巨大改進。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測試版將每5-10天更新一次,希望通過頻繁發布軟體更新來改進功能。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將實現「量子飛躍式」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