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動力學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汽車改裝時可以改善汽車的操控性,讓氣流順暢地穿過車身產生下壓力;同時還可以降低油耗。
常見的做法就是在車頭的下方加裝一個堅固且比車頭略長的擾流器。它可以將氣流整齊地引導到發動機蓋上,經過車尾的氣流也要儘量保持整齊。
其實仔細觀察雙門轎跑車的側面不難發現,從車頭到車尾的線條會朝著車頂向上呈弧形,而車底則十分的平坦,這個形狀和機翼截面的形狀非常形似。當氣流穿過這個機翼形狀的物體時,從車體上方流過的氣體一定比從車體下方流過的氣體快,這樣一來車輛便產生了一股浮升力。
房車和旅行車這種車型的後擋風玻璃比較垂直,浮升力對它們幾乎沒有影響,因為氣流經過垂直的後窗後就已經變成亂流了,浮升力因此下降,但是這些亂流也正是氣流拉力的來源。所以車廠在設計旅行車時會將車尾設計的垂直一點,因為一方面可以增加車內的空間,另一方面也緩解了在空氣動力學上的不足。
汽車在行駛時並非在一個水平面上行駛,隨著懸掛系統的上下運動,氣流在穿過車體上下所造成的壓力差也會隨時改變,同時在車輛過彎時,車尾左右的氣流動態也會對車尾的氣流情況造成一定影響。
尾翼和擾流器的誕生正是要解決氣流和浮升力的問題。在大街上可以見到的尾翼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不過它們卻都有著大致相同的特點,表面狹窄、安裝時水平面離開車身,因為如果尾翼緊貼在車身安裝的話,那麼它僅僅會起到裝飾作用。
尾翼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下壓力,所以尾翼的外形必須像倒置的機翼才行,這樣設計會使流經尾翼下端的氣流的速度較流經尾翼上端的來得高,從而產生下壓力。還有一種產生下壓力的方法是將尾翼的前端微微向下傾斜,雖然這種設計會比水平式的尾翼產生更大的空氣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