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期間,為什麼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國大兵就失靈了
而且二戰是近代戰爭,是火器時代的戰爭,日本人不會傻到丟棄火器,而使用冷兵器殺敵。那麼,日本人是不是在戰場上就不去拼刺刀了呢?當然也不是。日本兵的戰前訓練,就有用刺刀刺殺這一項,而且是考核項目。日軍上刺刀準備肉搏戰感覺我說的有一點自相矛盾了,其實不然。日本人不喜歡拼刺刀,只有到萬不得已時才開始拼刺刀。
-
抗戰中,日軍的刺刀術橫行一時,為何遇到美軍和蘇軍卻變成了送死
日本明治維新正式建立日軍以後,也效法西方,以日本古代的槍術為基礎,結合了西方的刺刀術開發出了一套自己的刺刀術。不過到一戰時隨著重機槍的大量裝備,防守方的優勢日益明顯,士兵已經難以突破對方的彈雨衝進敵方陣地進行肉搏戰,因此刺刀的作用開始下降。到了二戰前期,美蘇德英等大國的火力進一步加強,還大量裝備了衝鋒鎗,近戰火力大大加強,刺刀的作用就進一步被削弱。
-
美軍一項特殊規定:戰場上可以投降,但遇到這一國必須死戰到底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美軍十分重視軍隊的作戰能力,為此,美軍的訓練成本高昂,而這也使得美軍非常看重傷亡率,為了降低傷亡率,美軍行為準則規定,在戰場上如果彈盡糧絕,毫無勝利機會的情況下,可以投降。但是這條規定中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如果遇到這個國家,就算是沒有武器,也要死戰到底。到底是哪個國家讓美軍設立了這樣的規定呢?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和日本為首的軸心國對眾多國家發起了野蠻的侵略,其中日本在東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對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進行了侵略,甚至在二戰後期,瘋狂的日本還和其他同盟國交手過,然而戰爭進行的狀態卻大不相同。當然,這些戰鬥都是以日本法西斯的失敗為結局。
-
二戰時強大的美軍和蘇軍為什麼不願登陸日本本土作戰?
之所以美軍和蘇軍在二戰後期沒有強行登陸日本開闢新的戰場,是由當時的環境和力量所決定的。二戰末期,雖然日本在各地的佔領區和殖民地節節敗退,但是本土所受的影響並不大,在本土內還是有著充足的軍事力量的。據相關資料統計,到了1945年時,日軍大本營為準備與盟軍決戰而進行的擴充軍隊的行動。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動員。
-
美蘇戰場上的繳獲武器,為什麼沒有支援給中國
可能廣大軍迷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蘇聯和美國在戰場上面繳獲了那麼多德軍武器裝備,為什麼這些德系的武器裝備沒有出現在中國戰場。 1937年,中國抗戰全面爆發之後,中國戰場算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場了,日本叫囂著三個月滅亡中國,中國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四次大規模的會戰,淞滬會戰,南京會戰,武漢會戰,太原會戰,共產黨軍隊也在敵後展開了大量的遊擊戰,但是因為日軍佔據了武器裝備的優勢,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兵力和武器裝備大量消耗,根本得不到補充。
-
二戰美軍在亞太對日交戰,為何還要開闢第二戰場?先歐後亞戰略
關於二戰盟軍開闢第二戰場問題,人們習慣於單指盟軍在歐洲西線登陸,從而減輕蘇軍在東線的壓力。事實上,開闢第二戰場是個大概念,它不僅包含盟軍登陸歐洲,還包括盟軍支援亞洲戰場。那麼,作為美軍登陸諾曼第的先歐後亞戰略是如何制定出來的,英蘇兩國又是如何對待美軍支援亞洲戰場的呢?
-
日本神風特攻隊員自述:沒人想去送死,我們是被誘騙去自殺的
神風特攻隊(Kamikaze)是日本二戰末期,為了挽救戰敗局面而組成一支敢死隊。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是:一人一機,飛機裝有炸彈,對攻擊目標發起自殺性的攻擊。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戰鬥中,日軍駕機撞向美軍機場機庫,這種自殺性的戰鬥方式就屬於神風特攻隊的作戰模式。
-
二戰時200萬日本人死於美軍之手,為什麼日本人不仇恨美國?
談及二戰期間,給日本以毀滅性打擊的國家自然非美國莫屬。歷時近四年的太平戰爭,有200多萬日本平民與軍人死於美軍之手。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合計死亡155萬士兵,其中陸軍死亡114萬人,海軍死亡41萬人。平民方面,死亡總人數約60萬人,主要是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與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死亡。
-
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德國實力不如日本
曾經有人提問過,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普遍的解釋大都將問題延伸到民族性的討論,認為日本的忠君愛國根深蒂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又或歐洲將戰爭視為一場衝突,亞洲卻視之民族的存亡關鍵。可筆者在閱讀相關著作之後,心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二戰日本陸軍各常備師團結局(上)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是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保留的常備軍隊,這些師團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作戰師團,成軍時間早,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是歷經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的部隊保留而來,在早期的中國戰場也經歷了較多戰火的磨練,是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
-
二戰時美軍吃到吐,盟軍當成寶的午餐肉,為何體現了後勤高水平
二戰時美軍吃到吐,盟軍當成寶的午餐肉,為何體現了後勤最高水平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我國古代總結出來的行軍打仗的規矩。如果沒有充足的糧草資源準備,想要出遠門打仗,那只能是去送死,還沒到目的地估計也就餓的手腳發軟了。自古以來打仗的糧草消耗,不僅僅是前方將士的需要,運輸也是一大難題。
-
二戰時的日本有多強?為什麼敢「單挑」整個亞洲甚至挑釁美國呢?
雖然比美國要稍弱一點,但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絕對可以稱得上一霸。當時日本不僅擁有世界第2數量的航母,並且擁有世界最大噸位的戰列艦,「大和」,「武藏」號。珍珠港戰役後,日本海軍甚至一度還在太平洋戰場上佔據了優勢。德國之所以和日本結盟,其目的也是要藉助日本強大的海軍制衡美國。可見當時日本海軍實力絕對是可圈可點的。
-
二戰結束後,美軍駐日本的生活老照片:美軍的生活太開心了
其實當我們談到日本人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不是非常的好,這種想法我覺得有點根深蒂固,其實小編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作為中華兒女為何如此痛恨日本人主要是源於他們對中國人民的殘害。但是小編今天給各位小夥伴要講的並非中日兩國的關係,而是要講講美日兩國之間的一點事情,並不會讓各位小夥伴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下的。
-
二戰中的「美奸」,戶慄鬱子喊話瓦解美軍士氣,卻成美軍大眾情人
二戰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叛國者,其中美國也有投靠日本成為「美奸」的。在這些美奸中,卻有一朵玫瑰,在二戰時期的美國大兵心中綻放,成為永恆。 這位美奸的親生父母都是定居於美國的日本人,可是作為日裔美國人,她卻陰差陽錯地為日本帝國主義效力。到底她擁有的是一顆日本心,還是美國心呢?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日軍去到歐洲戰場會怎樣
德軍在北非戰場的失利在相當程度上就是由於海軍實力的薄弱導致海上補給乏力。事實上德國自從經歷過一戰時期的日德蘭海戰後就已放棄與英國在海上爭雄的念頭,所以二戰時的德國幾乎把所有資源都用於陸軍和空軍的建設,唯獨海軍方面一直是德國短板。如果說海軍是德國的短板,那麼陸軍就是日本的短板。
-
二戰最後,相較美軍,蘇軍為什麼要打到底而不是像美軍勝利即可?
美蘇軍隊在易北河畔會師,預示著離納粹德國的覆滅不遠了在二戰後期,美軍止步易北河畔;與此同時,蘇軍強攻柏林。說明了什麼?蘇軍佔領德國國會大廈美英等國是否也覬覦柏林呢?當然。美軍惜命,蘇軍玩命?並不是這樣的。惜命或者玩命,要以具體的戰場形勢作為依據。在太平洋戰場,在小小的硫磺島,美軍傷亡萬人以上,值得嗎?值得。因為,美軍將自己的戰線,推進了一大半的距離。這是將來,攻擊日本本土所必須的。
-
二戰期間日本最著名的97式中型坦克,遇到盟軍戰車被秒成渣!
二戰中,坦克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武器之一,各國研製出的坦克對戰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而在亞洲戰場上最著名的中型坦克當屬日本97式!由於當時亞洲各國國力孱弱,而日本生產出這款武器自然少不了一番耀武揚威,但這也讓它自信過頭,導致一遇到美蘇盟軍的戰機就瞬間慫了!
-
中國打撈出二戰日本沉船,但我國只還了一樣東西給日本,是什麼?
說起郵輪,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會是形勢在海洋上裝滿遊客的客輪,最出名的莫過於「鐵達尼號」,郵輪體積大,載客人數多,基礎設施齊全,但行駛速度較為緩慢,所以現代人更多的是在郵輪上度假。但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在二戰以前,郵輪基本都是軍用的,用來運輸一些軍用物資或者是部隊。
-
二戰的日本神風特攻隊不怕死?他們的作戰方式嚇壞了美軍
二戰初期的日本橫行霸道,瘋狂的侵略亞洲、東南亞等一些國家,更是膽大妄為的去偷襲珍珠港,在太平洋戰場上肆意妄為。然而美國雖然慘遭日本重創,但很快就從日本手中奪回了太平洋的主動權,對日本進行了報復。到了二戰後期日本便迅速的開始衰敗,除了遇到勁敵美國外,當時的日本遇到了很多無法緩和的問題,首先,由於日本長時間的沉浸在作戰中,軍事力量是積累了很多,但是他們的經濟是不能支撐日本繼續去招惹各個國家,也因為樹敵太多,沒有人願意或是有能力給他提供物資;其次,日本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海軍和陸軍貌合神離,互不相讓,還相互牽制對方的力量,強大自己軍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