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撇捺,收還是放?——「東」字行書、草書技法

2021-02-08 書法入門

「東」字下面的長撇長捺,在行書、草書當中如何處理,有哪些不同之處?這是一個關鍵技法問題。


如何處理撇捺,收還是放?

——「東」字行書、草書技法


【本文內容為田蘊章老師書法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046集「力透紙背」和「東」字文字版之三。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觀看講座視頻。】


田蘊章:我們下面給大家寫一下這個行書的「東」字,講一下行書「東」字的寫法。



(圖:「東」字行書示範一)


這就是行書「東」字的寫法。大家注意看,它繼續保持了楷書的特徵。


就是這個「日」字啊,在楷書當中寫成一個扇面形,注意看,在行書當中,仍然保存了這個體形。而且,更為誇張一點,「日」字轉折一筆更往裡收。



(圖:「東」字行書示範二)



(圖:「東」字行書示範三)


然後,中間的橫畫變為一個點兒,然後下來.


所以呢,寫好楷書是寫好行書的基礎。但是,行書還得再下一番功夫。不然的話,行書的那個筆意你就學不會。當然,楷書的間架結構完全用在行書當中,又會顯得死板。所以是要靈活的運用。


我們現在向大家交待一下,行書當中的一個技巧問題。那就是既不同於楷書,也不同於草書。


就是楷書當中的長撇和長捺,在行書當中,把右方的長捺一般地變做一個長點。這是行書的一個特點。大家注意看,左邊還是長撇,而右邊卻是變為一個長點。



(圖:「東」字行書示範四)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表現行書的一個特徵。既簡約,又讓大家看得明白。所以行書的實用性非常之強。


那麼繼續寫成長捺可不可以呢?也不是說不可以,但就顯得笨拙,沒有寫成長點那麼簡捷輕快。


那麼到了草書當中呢,左右就都變成點了。



(圖:「東」字草書示範一)


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簡化字的來源,就是把草書楷化了。但是草書楷化以後,就顯得很難看。如果我們直接寫草書這樣,挺漂亮。但是如果你一筆一畫地這樣去寫楷書,就覺得這個字失去了書法的美。它既拘謹又很死板。



(圖:「東」字草書示範二)


所以有時候讓我們無法處理,尤其在楷書當中真的無法處理。不知道是點點兒好,還是寫長撇長捺好,弄不清楚了。象下面,你如果寫成長撇長捺,也都不好看。但是,寫到草書當中,那是絕對不可以寫撇和捺的,必須點成兩個點兒。


大家再看一遍。



(圖:「東」字草書示範三)


因為這個字大家平常都非常熟悉,所以不再需要告訴大家是「東」字。但是,筆意得清楚。筆的運行路線必須清楚。運用腕力,筆意要到。


因此我們說,寫行書的「東」字,左邊保持長撇,右邊變為一個點。寫草書的時候,左右都變為點兒。寫楷書的時候,左右的撇捺都要伸出去。


經常見有人出現這個問題,寫行書的時候也左右都變為點兒,這樣並不美。在古人那裡很少見有這樣寫的。因此,不提倡這樣寫。即使我們偶然見到有古人這樣寫,我們也應該這樣說,這不是前賢當中有代表性的,這樣寫並不好。


因此,希望大家在楷書當中,長撇長捺放出來,行書當中左放右收,草書則左右都收回去。



【關於關注】


書法愛好者交流群組中目前進行三項活動:


1、「每日唐詩」的學習活動;

2、「每日一字」的單字臨習活動;

3、「集字創作」活動不定期開展。


歡迎加入QQ群組:


群號:303294919

密碼:書法入門


贈人墨法,手有餘香。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讓更多書友獲益,謝謝!


「書法入門」(微信號:shufarumen):

全網獨家刊發田蘊章老師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文字整理稿——介紹書法知識和理論,講解書法技術與技巧。並對系列講座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書法典故進行詳細的考證和注釋。

本文字版內容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硬筆行書間架結構,10個技法,掌握技巧練字更高效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硬筆行書間架結構10個技法。  要想把字練好,除了基本筆畫練好外,行書的間架結構也是非常重要,今天分享10個間架結構的書寫技法。三口書法,硬筆行書間架結構,第一法:橫畫傾斜。
  • 簡析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書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橫與豎的寫法 2.撇、捺 行書撇、捺的收筆有藏露之分。撇之露鋒有直出者,如「左」、「少」等。撇之藏鋒往往回鋒頓收,如「在」等。捺之收筆或回或放。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橫與豎的寫法2.撇、捺行書撇、捺的收筆有藏露之分。撇之露鋒有直出者,如「左」、「少」等。撇之藏鋒往往回鋒頓收,如「在」等。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連筆寫的一種字體。正如隸書對於小篆那樣,草書也是為了書寫快速,草率地書寫隸書而發展起來的。草書的形體是比較潦草的。它的得名,是從「草稿」的「草」字來的,「草」是草創的意思。文章才創就,沒有寫定,所寫的字自然不必十分工整,叫做「草稿」,因而草書也叫做 「稿書」。
  • 橫、豎、撇、捺的寫法
    懸針豎起筆有頓筆,收筆處要出尖兒,但整個豎畫的運筆速度不宜太快,否則容易導致筆畫發"飄"。懸針豎可以用在字的中間或是右邊,但是絕不可以用在字的左邊。垂露豎在字的左、中、右邊都可使用。短豎由重入輕、起筆有頓筆,收筆處要含蓄。短豎有時要傾斜使用,如"口"字。
  • 硬筆行書鋼筆字技法教程
    111一起來學習行書裡的一個重要技法,叫原路返回,這個技法是多年來臨司馬彥老師的帖總結出來的經驗
  • 解密行書連帶筆畫的書寫技法
    一般來說,行書的撇不向下出鋒,會根據下一筆的起筆位置而產生不同的形態,如果下一筆在上方,附鉤朝上,形成附鉤撇下一筆在右上方,附鉤朝右上,形成回折撇兩個或一個撇連帶書寫(可實連或虛連),即形成兩連撇或三連撇。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
    第一部分 掌握行書的用筆變化 行書根據連帶的程度可分為「行楷書」和「行草書」。行楷書更接近於楷書,比較規矩;行草書更接近於草書,比較奔放。我們練習的主要是「行楷書」,更簡單實用。
  • 黃庭堅草書6條技法分析,變幻莫測的線條,神出鬼沒的結字
    黃庭堅的草書是繼唐朝「顛張狂素」之後,草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在了他在用筆和結字上的獨樹一幟。對於黃庭堅的草書,筆者起初最喜歡他的《廉頗藺相如列傳》,認為這件作品遠在其它草書作品之上,但學著學著,就發現,其他的像《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等同樣是座豐富的寶藏,在技法和章法上要比廉頗藺相如豐富。
  • 草書如何寫,這些基本技法要掌握
    書法藝術所說的草書,不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潦草書寫字體的本意。而是一種有傳承、有技法,相對規範的一種書法格體。根據草書的形式,又分為章草、小草和狂草三種類型。其中,傳承歷史最悠久的草書是章草,它是在秦隸基礎上不斷演變而成的一種書體。而小草呢,是在章草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書法形體。
  • 捺畫詳解:五種收筆技法盡現「波磔」之美!
    有些斜線捺筆所處的位置,不適合出鋒寫磔,如這個「女」字起手一折,是撇和捺的組合,這捺就是不出鋒的,習慣上都用圓尾。3.3偏鋒橫掃如果放正了位置,那沿著9號線出鋒就會很順利。有時候,我們會把捺當作橫筆寫,然後以揭筆收。王羲之《喪亂貼》中的「追」字,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回過頭來,講斜捺,道理也一樣。這一捺中線是6-9-6,換筆心兩次,手腕是右左右。後面這一次9換6,手腕從左向右傾側,改變中線。這時要看看6號線上你有沒有取得左右平衡。如果有,就可以順利出鋒了。
  • 《智永千字文》最美的90個字
    35.號(號)  左右結構,頗能體現草書筆意入楷書的特點。36.闕(闕)  露鋒入、藏鋒收、典雅大方。37.珠  左右結構,體勢開張。38.稱(稱)  以草字的筆調來寫楷書,單字內多有一二重筆。49.醎(鹹)  技法嫻熟,楷書中參以連筆書寫和行書筆意。50.河  結體處理別具匠心,破除平緩。51.淡  左右結構,兼有茂密與疏淡之美。52.鱗(鱗)  用筆呼應緊密,筆勢相連,形成了「帖學」流美的風格。
  • 米芾行書寫法大全,乾貨!
    七.收放 收放是結字一大原則,不惟行書有收有放,也不惟米芾行書有收有放。就是楷書亦講究有收有放。比如數橫排列,總有一筆放,寫的長點,餘則收,寫的短點;有撇捺長豎、有鵝浮鉤、戈鉤的字,往往撇、捺長豎和鉤取放,其餘取收。 米芾行書放的原則和其他差不多,關鍵他更有誇張之處,放和收的程度更大些,對此更強烈。 董其昌說:「作品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
  • 書法文雅之美,必須力戒四種氣——「武」字行書技法
    書法文雅之美,必須力戒四種氣——「武」字行書技法【本文內容為田蘊章老師書法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043集「個人書法展」與「武」字文字版之三。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觀看講座視頻。】所以這個「武」字寫好之後啊,很漂亮。另外呢,一定要寫出力量來。但是我們不能夠望文生義,看到這個字是「武」字,那麼就一定要寫得非常的強壯。因為是「武」字嘛!那麼見到「文」字呢,一定就要寫得文弱嗎?不是的!但是這個「武」字,容易使你的筆力容易放得開。有些字啊,你想放得開,但它那個字形本身所不允許,也就是這個字的生理特點上所不允許。
  • 帶「撇」和「捺」的字怎麼寫漂亮?公認的書寫規律!難得練字套路
    帶「撇」和「捺」的字這樣寫才好看,公認的書寫規律,讓人愛不釋手今天就分析撇捺在上部的詳細書寫步驟。上篇文章我講到帶撇和捺得有三種:入字頭、八字頭、人字頭留意不同字頭的寫法:1、人字頭:撇在捺的上面,捺在撇的下面,兩筆畫相連2、八字頭:撇在捺的下面,捺在撇的上面,兩筆畫相離3、入字頭:撇在捺的下面,捺在撇的上面,兩筆畫相連三者之間,雖然寫法不同,總體來共同之處有1、在字的上部 2、收筆處都是撇低捺高
  • 田英章最新硬筆行書筆畫教程,再也不怕寫不好字了!
    點畫就是零件,零件不合格,或是低劣產品,位置放得再合適也是不行的。基本筆畫的練習與把握,是一個書家終生為之奮鬥的事。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的,不要指望筆畫練好了就可以永不,更不可脫離結構去練筆畫。硬筆行書基本筆畫千姿百態,多如繁星,限於篇幅,我們也只能簡要地講述一些最基本的幾種筆畫,僅供大家研習和參考。
  • 書法隨筆之十八:筆順問題和行書草書
    這需要從總體上對作品有相當把握,從筆畫到結體再到布白章法,王羲之說的「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最基本的「連」、「通」就是一個字的筆順了。倘若書寫與筆順相悖,不但寫起來彆扭,更是大大影響一個字的氣韻,尤其對書寫和欣賞行、草來說,筆順尤其重要。對於我們臨帖,筆順也是影響習字的基礎問題。書帖中,筆順有許多與現代寫字順序不同,比如:「必」,與「心」的筆順不同。書帖裡是這個順序:心鉤→撇→最上正中的點→左點→右點。
  • 行書書法:從筆畫到結構,就是這麼簡單!
    行書無論短橫與長橫筆法均相同,即:順鋒入筆,轉鋒右行,回鋒輕收(有時蓄勢出鋒成鉤)。行書撇分為回鋒撇與出鋒撇。與楷書撇比較而言,行書撇更多曲折變化,且增加了回鋒出鉤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為了加強與上下筆之間的承接映帶關係。如:「形」字,紅色箭頭所指。
  • 「永字八法」:什麼是「筆筆斷而後起」?(側法三種)
    這麼一講我們知道了,包世臣四十歲還不懂「永」字八法。前人非常重視這一點,清代另一位書法家朱和羮說:「作書須筆筆斷而後起,言筆筆有起訖耳。然行書筆斷而後起者易會,草書筆斷而後起者難悟。(行書大家都知道每一筆收筆以後再寫下一筆,這個容易知道,但是寫草書是不是應該連綿不斷地寫下去呢?不是,草書也是要收筆的,所以他說)倘從草書會其用筆,則探驪得珠矣。」探驪得珠,就是抓住關鍵,得到書法的要領。
  •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的區別
    字右仍有波磔,這是它保留隸意,不同於今草的特徵。  相傳章草是漢元帝時的黃門令史遊所創,流傳至今的有他的「急就章」(書奏的摺子等),後人因取其「章」字叫「章草」(前人講「草」,也有草創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是,後漢章帝喜歡杜度的草書,叫他上奏本章時寫成草書,所以叫「章草」。  許慎的《說文序》中有「漢興有草書」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