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課堂 | 走近波洛克的童畫世界

2021-01-10 大師溫州

美術,是一個古老的詞彙,美術對於人們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而創意美術,更能提升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些能力對於幼兒來說尤為重要。所以欣賞名家名畫,進行創意再現,不僅有助於開闊兒童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有利於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

創意美術有這麼多的好處,但如何去欣賞這些名畫,如何讓孩子喜歡欣賞,並將其內化再現呢?首先作畫工具生活化就是個很好的開始,我們可以嘗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物品取代傳統的紙和筆來組織繪畫活動,藉助色彩豐富的顏料和其他材料、工具,如毛線、積塑玩具、棉籤、珠子、吸管、花草、樹葉、牙刷、牙籤、筷子、噴壺、宣紙、紙團、鵝卵石、瓶蓋等,讓幼兒感受從中帶來的豐富的形式美,充實他們的感性知識。

在我們的美術課上,創作就是用生活化的繪畫材料,在畫紙上隨性玩。玩既是創作,也能單獨成為一張作品:準備一張紙、一些五顏六色的水粉顏料,我們通過噴、滾、拖、滴等方法,在紙上留下的痕跡,色彩斑斕,內容豐富,自然產生的點線面充滿了肌理美和構成美。偶然的發現,能給我們帶來創新的靈感。玩,讓孩子更加大膽,更加自信,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觀察和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說到「創造、想像」,你們有沒有想到一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呢?對,他就是波洛克。此次我們就借波洛克大師的畫來玩一玩創意美術吧!

波洛克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滴畫,他的創作過程與眾不同,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或牆上,然後隨意在畫布上潑灑顏料,任其在畫布上滴流,創造出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效果。波洛克有時還用石塊、沙子、鐵釘和碎玻璃摻和顏料在畫布上摩擦。他摒棄了畫家常用的繪畫工具,繪畫時完全擺脫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模式,行動即興、隨意,這種方法被稱為行動繪畫或抽象表現主義.。

波洛克的畫根本意義在於擺脫一切束縛,追求極端的自由和開放,因為這樣的畫面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沒有主次,繪畫成了畫家情感瀉的直接記錄。它促使了人類大膽創造意識的發展。

▲彈珠滾畫:《尋找派大星》

▲顏料噴畫:《大白的多彩生活》

但是這樣有特點的名畫,孩子們要怎樣去欣賞和理解呢?在孩子的眼中,他們所看到的最直觀的就是顏色和線條。當我們展示出波洛克的畫,問孩子看到了什麼?在這些集合中,孩子們發現了圖形(三角形,方形,圓形),動物(小貓)甚至一些卡通人物等。是啊,對於孩子來說,最熟悉的就是小動物和卡通人物。卡通是每個孩子所熟悉所喜愛的,在一次孩子的突發奇想中:「我們把動畫片裡這些人畫到畫中多有意思啊。」對啊,大師和卡通人物的碰撞,這是多麼有趣的組合,又會有什麼樣驚奇的效果呢!

於是,我開始萌發出了這個想法,設計了這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將卡通與名畫相結合。結果碰撞出了許多的令人詫異、形象有趣的作品。

這些創作其實非常簡單,你也可以準備好工具和我一起來試一試。拿一個廢舊的鞋盒,放上一張卡紙,就可以用彈珠或桌球隨意滾出痕跡,只管自由地揮灑你們手中的色彩。再動手將海綿剪出你們需要的大小,再用海綿印出一個個方塊,方塊?海綿?你想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海綿寶寶對不對,因為真是太形象了,好了,那就為你的海綿寶寶貼上活動眼珠,最後使用棉籤進行自由添畫。一起來一場「海綿寶寶的狂歡」吧!瞧瞧看,這個單屬於你的海綿寶寶是不是特別可愛而親切。動手玩一玩,你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歡,在滾動的過程,他不但可以感受到球滾動的痕跡,更能了解每種不同自然物帶來的特效肌理,也能感受到大膽創作的樂趣。

我們的古典藝術或者是抽象藝術固然很美,但普通人在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到,它們似乎有些遙不可及。但是將當下流行的卡通角色融入古典名畫中,藝術就變得不再遙遠,真正地好像就成了孩子身邊的東西。而作品既保留了抽象藝術本身的魅力,又增加了卡通世界的夢幻,同時也多了一絲親切感。把我們的藝術真正地帶入到孩子的生活殿堂裡。

我們還把這些畫做成特有班服,也是很有意義的。

文/溫四幼得月園區 潘慧慧

相關焦點

  • 【杭州童畫•教研】摺紙藝術進課堂
    本次教研特別邀請了黃英老師來為大家分享吳望如教授的課堂教學理念,讓童畫的課堂更加豐富,也讓我們童畫的學員能夠接觸到更加前沿的教育理念。吳望如,臺灣新北市集美國小校長,臺灣米倉國小校長,臺灣藝術與人文課綱研修委員、藝術教育委員,臺灣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兼任教授,臺灣藝術大學工藝系兼任講師,新北市藝術教育委員。
  • 她的藝術生涯一直被丈夫波洛克所遮蔽,倫敦展克拉斯納作品
    克拉斯納從來不甘於只做波洛克的追隨者,她一直在內心深處觀察,在尋求自己的路,她的強烈個性體現在她對自己身份的認定上,她一直試圖用自己的作品證明自己的存在。目前,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正在呈現克拉斯納的回顧展,用以展現她自己的藝術生涯,讓她擺脫丈夫的陰影。在倫敦的展廳裡,我們看到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混亂; 暗色領域裡的朦朧矩形; 一個在空畫布上的拉鏈......
  • 波洛克作品將閃耀蘇富比當代藝術之夜
    這件不朽的布面油畫(84英寸*56英寸/213.4釐米*142.1釐米),創作于波洛克藝術生涯中很關鍵的一年,也就是1946年,這一年之後,該藝術家創造了著名的點畫法。波洛克是在其著名的長島穀倉工作室中完成的這件作品。當年,為了逃離紐約市藝術圈的種種壓力,波洛克和他的妻子李·克拉斯納(Lee Krasner)在搬到了東漢普頓的第一年建造了這個工作室。
  • 走進藝術大師|傑克遜·波洛克的抽象世界
    「滴畫法」有點類似中國畫中的潑墨,波洛克也是受到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書法藝術影響的抽象畫家之一。這種繪畫方式和小朋友的塗鴉有異曲同工之妙,小朋友們信筆塗鴉時,是一種無拘無束地創作,他們用看似簡單隨意的線條表達自己內心豐富多彩的想法。我們都知道,以往的繪畫中,往往都有一個倍受關注的視覺中心。
  • 波洛克 ▎在滴濺的顏料中燃燒生命
    《圓圈》(Circle)傳遞出一系列神秘的信號,比如榮格的潛意識學理論,而「Circle」一詞本身也象徵著曼陀羅,一種在靈魂和精神學說中可以從現實世界通向潛意識的手段。1945年,波洛克與克拉斯納結婚並離開了喧囂的紐約,搬到東漢普頓的農場住所。事業和家庭的巨大轉折使得波洛克藝術創作的方向也進一步創新。
  • 青海500名小學生免費領取美術用具「童畫未來」
    西寧公益聯盟 攝  19日,由西寧公益聯盟發起、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會支持的「童畫未來·彩色課堂」公益項目一期課堂在青海省湟中縣西堡鎮中心學校落下帷幕。
  • 波洛克,顛覆傳統的滴畫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l912--1956)世界藝術史上最重要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以巨幅的"滴色"畫而獲此殊榮。他把自己的作品題材解釋為繪畫自身的行動。1930年波洛克跟隨他的哥哥移居紐約,在託馬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引導下的藝術學生聯盟學習,但他對託馬斯·哈特·本頓的美國鄉土寫實風格毫無興趣,而是被20世紀初波瀾壯闊的現代藝術深深吸引,在這一時期,波洛克試驗了一系列帶有表現主義、象徵主義、抽象主義風格的作品,並最終發展了一個在帆布上噴塗和滴顏料的繪畫技術。
  • 《消失的波洛克》:一本波洛克畫作引發的懸疑小說
    擅長西方現當代藝術史、視覺藝術符號學、藝術市場消費行為和文化研究的他,當時在美國擔任藝術顧問,被一位佛羅裡達的藏家邀請到家裡鑑定六幅波洛克的畫作。看到畫作後,經驗告訴他,這裡面有問題,不僅僅是作品的真偽問題,還牽涉到金融詐騙。此事雖然未有結果,但一直懸在黃文叡的心中。他覺得是很好的小說虛構素材。
  • 視界|走進波洛克、奧斯汀的故居,看個人空間與藝術創作
    當然,隨著冠狀病毒街頭藝術和紀念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壁畫在世界各地興起,這一點在當前尤為明顯。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和妻子李·克拉斯納( Lee Krasner)的工作室「在這樣的時代,人們確實會轉向這些人類的公共表達。
  • ...威廉·德·庫寧|弗朗西斯·培根|波洛克|巴勃羅·畢卡索|藝術作品
    點擊播放 GIF 0.2M油畫藝術作品,吸引了世界上每個藝術愛好者的目光。這些作品聞名世界,靠的是畫家筆下傳達的抽象信息還是色調?這個世界有許多大師,有幸讓我們欣賞到各種傑作。朋友們,一起來見識一下這些作品的真實價值。
  • 意外』傑克遜•波洛克的收藏價值
    《第五號,1948》是傑克遜·波洛克「滴畫」中的精品,畫布被釘在纖維板上,畫布上的顏色有黃色、白色、慄色以及黑色,看起來有些雜亂無章。就這樣一幅作品竟賣出1.4億美元(近10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為世界當之無愧的「畫王」。但是報導涉及的買賣雙方並沒有出面證實這一成交價格。
  • 我如何認識波洛克
    在現代藝術博物館,我第一次見到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五洵之水》(Full Fathom Five)。
  • 評展|從畫布看波洛克「滴畫法」,從波普角度看「造星時代」
    本期評點的展覽有上海藝倉美術館的「羅素•楊之造星時代」,以波譜藝術的展出來反映美國的文化發展史;北京今日美術館的「妮基·聖法勒」展呈現了藝術家探求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及女性的解放,以及從生命創傷的治療到自由精神的釋放;羅馬維託裡亞諾博物館的「波洛克」展則呈現了波洛克和紐約畫派的故事。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波洛克身後的女人:李·克拉斯納
    抽象表現主義是20世紀中期男性佔據統治地位的藝術運動,而克拉斯納是這個男性世界的女人。因為有一位著名、甚至被神化的丈夫,她被忽視了很久——更不用說,在她丈夫1956年去世後,她是唯一的遺產執行人。當波洛克還活著的時候,克拉斯納大多被忽視,在他去世後還被邊緣化了將近十年。
  • 最大尺幅波洛克代表作將亮相英國
    9月24日,大型展覽「抽象表現主義」將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開,作為首個由美國興起的藝術運動,這不僅是抽象表現主義自1958年泰特美術館大展後在英國的首次大規模作品呈現,更將迎來傑克遜·波洛克兩幅最重要、尺幅最大的作品首次「合體」,甚至有媒體將此次展覽形容為具有
  • 「波洛克」式的中國傳統水墨畫
    更重要的是,波洛克通過其作品所傳達的思想——超現實主義、自由奔放、無拘無束的藝術表達,給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藝術界帶來極大的震動。他這種看似隨意的另類創作,被視為擺脫歐洲影響的美國抽象藝術時代的開始,是美國自由精神的象徵。事實證明,波洛克的藝術經住了時代的考驗,得到了後人的認同。他的油畫作品《1948年第5號》於2006年11月3日拍出全球繪畫作品最高價——1.4億美元。
  • 《波洛克傳》|重新思考波洛克與抽象表現主義
    一個「牛仔藝術家」,始於藉藉無名,終於在現代藝術的巨子中佔據一席之地。  中文讀者或多或少對傑克遜·波洛克有所耳聞,或者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和現代藝術博物館看過他巨大的畫作。無論是令人困惑,還是讓人痴迷,波洛克的作品始終都不會缺乏吸引眼球,引發話題的力量。那麼,波洛克藝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其作品的美學風格有何意義?他的藝術史地位又如何呢?
  • 紐約佳士得下月拍賣波洛克作品
    傑克遜·波洛克作品《第19號》 紐約佳士得[微博]拍賣行將於5月15日舉行的2013年春季當代藝術品拍賣之夜上推出一幅傑克遜·波洛克的名畫,這幅20世紀的波洛克傑作將是當夜拍賣會上的重中之重傑克遜·波洛克這幅名為《第19號》(Number 19, 1948年)的作品創作於藝術家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1947年至1950年期間。在這幅作品中,波洛克使用了銀色、黑色和白色,並以充滿活力的紅色和綠色點綴其間,創造出了一副閃閃發光的畫面,這也是對他的標誌性的滴畫風格的紀念。
  • 往事|大蕭條時期波洛克等如何參與羅斯福新政藝術計劃
    藝術作品的「核心生產源」始終是創造力人群,他們在當下如何過渡,在未來創造力如何被激發、鼓勵、包容和購買?英國蛇形畫廊透露了數百萬英鎊的公共藝術計劃,並稱其規模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政府推出的藝術計劃類似,這項計劃將在疫情爆發期間和之後為藝術家提供支持。那麼,羅斯福政府是如何推行藝術計劃的?年輕的德·庫寧、羅斯科、波洛克何以加入項目之中?
  • 東方童畫「養熊貓」成大眾熱議焦點兒童畫畫培訓提上日程
    據介紹,知名兒童繪畫輔導機構——東方童畫於10月21日正式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東方童畫宣布終身認養大熊貓「雅韻」,並將其命名為「童畫畫」。此次認養命名儀式一經達成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東方童畫認養熊貓背後一事的意義也成為大眾熱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