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在三國時期輔助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最後幫助劉備攻取了西川,是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謀略家。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一氣周瑜——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後,準備奪取荊州時與諸葛亮約法三章,如若周瑜奪取由曹仁駐守的南郡失敗後,劉備再去奪取,周瑜在奪取的過程中雖然第一次奪取失敗並且受傷,利用曹仁輕視時大敗曹軍,不料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荊州各地,既沒有違背約定,又不費一兵一卒取得荊州。
二氣周瑜——劉備的夫人在逃亡時去世,為了奪取荊州,周瑜又想出假裝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將劉備騙至江東再將其殺害,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周瑜的路線走,劉備遵循諸葛亮的計謀一到江東第一時間就去拜會了吳國太,誰料吳國太一眼就相中了劉備,不僅將女兒嫁給劉備,更要求孫權不許對劉備不利,一計不行,周瑜又生一計,知曉劉備常年在外徵戰,沒有享受過生活,想讓劉備沉溺與聲色之中以瓦解他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但是諸葛亮早已發覺周瑜的計謀,最後更是用計謀使劉備攜帶夫人順利的回到荊州,並且還讓士兵們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來刺激周瑜,周瑜在江邊只能看著劉備離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也是出自這裡。
三氣周瑜——周瑜為了防止劉備不斷的壯大勢力,幾次要求劉備歸還荊襄九郡,而劉備卻以攻取下西川後再還荊州為由拒絕周瑜的要求,但是劉備卻以西川劉璋為同族之人遲遲不肯發兵,周瑜聽聞後又想出一計,假借替劉備攻取西川後以西川交換荊襄九郡為由,路過荊州時,在諸葛亮沒有防備之際攻取荊州,然而諸葛亮早已看穿周瑜的計謀,最終周瑜終是再次失敗而回,周瑜氣急敗壞加之舊傷同時發作,最終只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嘆而不治身亡。
從我們現在來看,並不是周瑜能力不行,而是「一物降一物」,周瑜天生氣量小,諸葛亮在某種程度上有比他思考的全面,所以諸葛亮三氣周瑜——真是略施小計。
我們所了解到的周瑜與諸葛,更多的是從《三國演義》中讀到的,《三國》裡面提到「既生瑜,何生亮」,更提到「諸葛亮三氣周瑜」,導致周瑜最後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我們可以換種思路去研究,既然每次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詭計,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證了他們兩個是心有靈犀呢?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周瑜的死,對於諸葛亮來說,可能並不僅僅是失去一個爭鋒相對的對手那麼簡單,他們兩個更是知己。正如周瑜死前曾說過:「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這不正是說明了兩個英雄的心意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