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2020-12-23 鄰家小子說歷史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在三國時期輔助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最後幫助劉備攻取了西川,是三國時期最出名的謀略家。

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其實諸葛亮與周瑜的謀略還是不分高低的,但是周瑜敗就敗在他的氣量太小。所以,便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到底是哪「三氣」呢?

一氣周瑜——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後,準備奪取荊州時與諸葛亮約法三章,如若周瑜奪取由曹仁駐守的南郡失敗後,劉備再去奪取,周瑜在奪取的過程中雖然第一次奪取失敗並且受傷,利用曹仁輕視時大敗曹軍,不料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荊州各地,既沒有違背約定,又不費一兵一卒取得荊州。

二氣周瑜——劉備的夫人在逃亡時去世,為了奪取荊州,周瑜又想出假裝將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將劉備騙至江東再將其殺害,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周瑜的路線走,劉備遵循諸葛亮的計謀一到江東第一時間就去拜會了吳國太,誰料吳國太一眼就相中了劉備,不僅將女兒嫁給劉備,更要求孫權不許對劉備不利,一計不行,周瑜又生一計,知曉劉備常年在外徵戰,沒有享受過生活,想讓劉備沉溺與聲色之中以瓦解他與諸葛亮之間的關係,但是諸葛亮早已發覺周瑜的計謀,最後更是用計謀使劉備攜帶夫人順利的回到荊州,並且還讓士兵們高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來刺激周瑜,周瑜在江邊只能看著劉備離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句俗語也是出自這裡。

三氣周瑜——周瑜為了防止劉備不斷的壯大勢力,幾次要求劉備歸還荊襄九郡,而劉備卻以攻取下西川後再還荊州為由拒絕周瑜的要求,但是劉備卻以西川劉璋為同族之人遲遲不肯發兵,周瑜聽聞後又想出一計,假借替劉備攻取西川後以西川交換荊襄九郡為由,路過荊州時,在諸葛亮沒有防備之際攻取荊州,然而諸葛亮早已看穿周瑜的計謀,最終周瑜終是再次失敗而回,周瑜氣急敗壞加之舊傷同時發作,最終只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感嘆而不治身亡。

從我們現在來看,並不是周瑜能力不行,而是「一物降一物」,周瑜天生氣量小,諸葛亮在某種程度上有比他思考的全面,所以諸葛亮三氣周瑜——真是略施小計。

我們所了解到的周瑜與諸葛,更多的是從《三國演義》中讀到的,《三國》裡面提到「既生瑜,何生亮」,更提到「諸葛亮三氣周瑜」,導致周瑜最後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我們可以換種思路去研究,既然每次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詭計,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證了他們兩個是心有靈犀呢?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周瑜的死,對於諸葛亮來說,可能並不僅僅是失去一個爭鋒相對的對手那麼簡單,他們兩個更是知己。正如周瑜死前曾說過:「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這不正是說明了兩個英雄的心意相通。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總的說來,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優秀的人才,都擁有雄才武略,也有一顆赤誠忠君的心,然而很多影視劇帶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諸葛亮比周瑜會略高一籌。我們要改變這種印象,還原一個相對真實靠譜的歷史。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是否有三氣周瑜?周瑜又真的是氣量狹隘嗎?
    《三國演義》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表現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過程,說是周瑜氣量狹隘,肝火太旺,三次輸在諸葛亮之手,最後落了個活活被氣死的下場。「一氣周瑜」的故事,見《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大意是:火燒戰船,曹操敗走之後,周瑜又進兵南郡(即郡治所在地江陵,今湖北荊州市)。他聽說劉備和諸葛亮移兵屯於油江口(今公安),大驚,認為劉備必有襲取南郡之意,便和魯肅帶兵去拜會劉備。
  • 諸葛亮三氣周瑜,啟示人們,氣大傷身、氣大難養家,更誤國
    是周瑜臨終的遺言,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在他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和劉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周瑜與諸葛亮自一認識,就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給嚇著了。他每走一步,都會被諸葛亮識破、看透,並予以破解。所以在周瑜的判斷中,以後對江東威脅最大的不是曹操,因為在周瑜的眼裡曹操是不足為懼的。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二氣周瑜:周瑜利用孫權的妹妹,借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之計,誘使劉備前來東吳,想趁機扣留劉備,逼迫諸葛亮交出荊州,諸葛亮早就猜出了孫權的計謀,教導趙雲如何破計,結果趙雲與劉備成功從東吳逃出,還把孫權妹妹給拐走了,周瑜率軍追殺劉備,但被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接應兵力擊退,這一次周瑜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同樣大怒,再次大叫一聲,第二次箭傷迸裂,口吐鮮血,不省人事,這是第二氣
  •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周瑜之死
    因此,不少史學家認為「三氣周瑜」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片段,「三氣周瑜」就是其中的一個。「一氣」:赤壁大戰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妺妺嫁給劉備而將其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
  •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為何會說出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例如,為了給諸葛亮塑造一個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人物形象,將歷史上周瑜策劃的赤壁之戰,硬生生的套在諸葛亮身上。作者讓諸葛亮做了很多事,先是舌戰群儒,又是草船借箭,連火燒赤壁,原本是周瑜和諸葛亮不謀而合的事件,也變成了諸葛亮一人的功勞,好像赤壁之戰的勝利全部歸於諸葛亮,跟周瑜一點關係都沒有一樣。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在周瑜姿容秀麗的外表下有一顆險惡的心,這樣的形象比單純的周瑜從裡到外都很美好更豐滿、更立體、也更真實。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先是派諸葛亮去聚鐵山劫曹操的糧草,結果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傳到周瑜耳朵裡把他給氣壞了,不要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這說明周瑜一生氣什麼都忘了,連自己派諸葛亮去劫曹操糧草的目的都忘了。還是諸葛亮說破了周瑜的用心,他才打消了劫曹操糧草的想法。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周瑜為何會說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作者羅貫中有一點「偏心」,他總是吹捧劉備陣營的人,用各種各樣的故事渲染他們的才幹和能力,可對曹操陣營的人,他又各種抹黑,即使好的方面也一筆帶過。在羅貫中看來,劉備是《三國演義》的主角,為了襯託主角的光環,即使是抹黑其他配角也在所不惜。
  • 14億人都被騙了,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瑜亮」壓根沒碰過面
    人們都說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現在,網上還有另一種聲音,稱周瑜其實是被孫權給氣死的。歷史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今天咱們來聊聊。 第三個原因:犧牲小你才能完成大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核心人物,但在歷史上,周瑜不論是成名時間還是軍事戰績亦或是家庭都壓諸葛亮一頭,只有貶損周瑜,才能更加烘託諸葛亮的為人。
  • 「草船借箭」借的是別人故事,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 一:草船借箭確有其事,但與諸葛亮無關 首先小說中說的赤壁之戰,蜀國和東吳聯合抗曹,作為一個聯軍,你軍備物資都不準備充足是發生在赤壁之戰的五年後,主人翁是孫權,而不是諸葛亮。 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平定關中之後與東吳孫權有一戰,由於曹操不擅長水戰,導致曹操久攻不下,於是駐紮在此,以尋求再次作戰的機會。一天,孫權看江面泛起濃霧,於是打算乘船暗中觀察曹軍。曹操聽手下士兵報有東吳的船隊在長江之上,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以為孫權率軍偷襲。
  • 《三國演義》中,周瑜經常氣得吐血,正史中的周瑜是什麼樣子的?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才華,才會有「一時瑜亮」一說法,最終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卻並非如此。周瑜十六歲的時候,便帶著自己的部下投靠孫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是江東的一大名將,比孫策軍中的老將更勝一籌,所以孫策很看好周瑜。三十三歲的周瑜,帶著自己的將領,火燒赤壁,把曹操一行人都給擊退。最後為了保證江東的安危,於是就親臨戰爭,不幸中箭,但是他沒有好好靜養,在受傷後,又再次的扛起了重擔,最終不堪重負,在三十六歲時病重去世。由此可見,周瑜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了。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孫權和劉備的聯盟也因曹操的敗退,暫時無力南顧之時出現裂痕,劉備一方顯然是弱勢的一方,所以諸葛亮自然希望能維持孫劉聯盟,至少也要維持到劉備佔據益州。可周瑜卻雄心勃勃,挾赤壁之戰的餘威,實力又遠超劉備,當然希望讓東吳來統一南方,而諸葛亮敢於氣死周瑜也是看準了東吳沒有和劉備撕破臉的決心,主要是東吳也面臨兩大難題。
  • 劉備東吳招親,孔明定下三個錦囊妙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想知道謀略家的預見力,要從諸葛亮的「三個錦囊」談起,三個錦囊出現在演義中的劉備東吳招親情節中,兩國聯姻,無非就是鞏固政治,處好關係,起碼不背後捅自己一刀。孫、劉兩方鬥智鬥勇,機關算盡,聯盟對抗曹操不過也是暫時之計,要搞好外交關係,不僅可以聯盟,還能和親,孫權、周瑜就是想利用聯姻收攏劉備。
  • 既生瑜何生亮,小說裡氣度狹小的周瑜,史實氣度又如何?
    可真相又是怎樣的呢?話說三氣周瑜可以說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典故,也是《三國演義》裡頭濃墨重彩的一筆,寫的非常精彩,這會兒來回顧一下這三氣周瑜的篇幅,第一氣是劉備趁周瑜戰亂偷得荊州城。第二氣是劉備從東吳溜走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三氣是周瑜偷襲荊州失敗,並活活被氣死。而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 《三國演義》雜聞論之「火燒赤壁」真的是諸葛亮的計謀嗎?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後連續放了三把火分別是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這其中燒的最熱鬧的便是火燒赤壁了。 那麼—— 火燒赤壁」真的是出自諸葛亮的計謀嗎?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
    了解三國的人都知道,這是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時期之一,不過也正印證了那句話,亂世出人才,這個時期的人才幾乎是所有時期最多的,除了眾多的武將還有很多足智多謀的謀臣,今天所講的就是幾位著名的謀臣。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若按實力排名,誰有資格當第一?
  • 赤壁大戰首功到底是諸葛亮還是周瑜?總算有了客觀評價
    ,和周瑜諸葛亮都沒有關係。在赤壁大戰開始之前,諸葛亮是作為使者去請求孫權幫忙,以達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所以諸葛亮在東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都是為了使孫劉能緊密聯盟,火攻之計也不是諸葛亮的主意,當然周瑜和諸葛亮都想到了使用火攻,具體的部署均是周瑜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