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地質量問題迫在眉睫;河南三大措施增加場地供給;江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15平米;球場啟用三無模式

2021-02-28 當眾體育

歡迎關注「眾聞」欄目,體育設施相關領域最熱的新聞都在這裡啦!

足球場建設:不光要數量,也得看質量

近年來,足球場地建設雖然如火如荼,足球場地數量呈現大幅度增加的趨勢,但場地質量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好。記者十幾年的踢球經歷和採訪發現,絕大部分人造場地仍舊存在以下幾個非常顯然的問題:

其一,很多場地都沒有減震緩衝層,衝擊吸收很差;其二,很多場地施工糟糕,平整度不夠,排水也很差;其三,很多場地的人造草草絲質量不過關,一開始踢著還不錯,幾個月之後,草絲就開始出現粉化、脫落及褪色等現象;其四,很多場地的填充顆粒非常差,填充量明顯不夠。

去年年底,《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出臺,新華社曾撰文指出政策需要破解的5大難題:土地政策、專業運營維護不足、專項資金來源單一、審批覆雜、監督機制缺乏,其中認為「專業運營維護不足」和「監督機制缺乏」是基層場地質量「觸目驚心」的兩大原因。

2001年,國際足聯便開始推動人造草場地「FIFA推薦認證」,對場地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運動性能都有很詳細的檢測標準,對衝擊吸收、垂直變形及轉動阻力等數據也都有詳細的要求,其中衝擊吸收57%~68%這一點在中國絕大部分場地是遠遠達不到的。除了建造之外,FIFA標準也對維護有了更高和詳細的要求。

更簡單的標準是,優質的人造草足球場,穿AG釘球鞋會非常舒服,有抓地力,好發力,高強度的訓練、比賽後無不適感,和在天然草足球場踢球類似,而目前國內的場地給人的體感則是:地硬、打滑、踢完球膝蓋和腳踝跟腱疼,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的天才少年毀於傷病,其中主要是膝關節傷病和踝關節傷病,大部分原因都和場地有關。

嘉美茵公司總經理張小煥介紹:「即便是兩塊體感差別不大的人造草足球場,細節和用料的差異,造價很可能就相差百萬以上。造成差異有很多原因:很簡單的一個就是平整度,施工工藝就可能差別很大;還有減震緩衝層的質量,這塊場地的25mm厚緩衝墊層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耐用的墊層,也是目前歐洲各大頂級職業俱樂部常用的一款墊層,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運動性能和排水性能都有顯著提高;環保膠水和不環保膠水,對球員的健康影響天壤之別;至於表面,人造草卷的質量就不用說了,石英砂礫和膠粒的使用差別更大,石英砂礫太小會流失,太大會割傷草絲,這塊場地的填充膠粒無毒、柔軟不變形、0.5~2mm的粒徑讓腳感舒適,衝擊吸收效果好,同樣,粒徑太小容易流失,太大影響腳感及球滾動,而一些劣質場地的膠粒就是廢棄電纜皮粉碎的。」


在深圳足球俱樂部訓練基地,張小煥打開了場地邊的噴水設施:「人造草球場也需要噴水,這個可能你們都不知道吧?並不只是天然草需要噴淋,人造草也需要,尤其在夏天,定時或賽前灑水能有效地清潔場地,降低滑阻力,防止灼傷皮膚,防止靜電,延長人造草場地的使用壽命。」

「一般的觀念是,人造草不需要維護,而天然草維護不好就容易出大問題。確實,天然草的維護很重要,但人造草的維護也非常關鍵。FIFA就建議,場地每使用40小時後,就要進行一次刷新表面維護,每3個月進行2~3次整體維護,對草絲、膠粒進行梳理,保持平整及緩衝。這麼說吧,一塊高質量的人造草球場如果不維護,兩三年之後就不成樣子了,但如果經常進行系統維護,就可以達到設計壽命,使用八年乃至十年都可以保證標準。」張小煥說。

張小煥頗為遺憾地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常去國外考察,像德國、英國等足球發達國家,場地從建造到維護都是非常完善的,完善的建造標準,完善的維護操作,一絲不苟,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很大的,建造的標準都沒有解決,維護的標準更無從談起,除了少數的場地,比如觀瀾湖的,比如部分中超的訓練基地和青訓基地,其他場地基本談不上良好的維護。」

不得不說,中國足球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絕不僅僅是國家隊、聯賽的競技差距,也不僅僅是青訓、校園足球的普及、提升差距,差距,也體現在腳下最基礎的場地上,而且似乎體現得更加明顯,更加尖銳。(足球報)

河南發文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

1月16日,河南省政府發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見在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大力促進體育消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推動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方面,意見提出,

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增加健身場地設施有效供給,補齊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短板。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等既有建築及屋頂、地下室等空間建設改造成體育設施,並允許按照體育設施設計要求,依法依規調整使用功能等土地、規劃、設計、建設要求,實行在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合理利用公園綠地等建設一批簡易實用、功能複合的就近就便體育設施。加快社會足球場地建設。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建設航空飛行基地、水上運動基地、自駕營地、戶外露營地等設施。

優化體育產業用地供給。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要統籌考慮體育用地布局,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體育產業新增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體育產業,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鼓勵各地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符合條件的「四荒」土地發展體育產業。

推進各類體育設施開放。支持中小學對校園體育場地設施進行社會通道改造,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社會開放;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要保證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本校師生開放。新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要在規劃設計時創造向社會開放的條件。嚴格執行學校安全管理措施,確保校園安全。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免費或低收費服務。

意見要求促進冰雪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冰雪場地設施,鼓勵建設集滑雪、滑冰、露營等多種健身、休閒功能為一體的體育旅遊目的地。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冰雪運動場地、興辦冰雪運動培訓機構。

體育企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按規定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河南省政府)

江蘇去年新建體育公園11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平方米

1月15日,2021年全省體育局長視頻會議在南京召開。江蘇省體育局局長陳少軍介紹,2020年,全省新建體育公園111個、健身步道500餘公裡,推動122個大型體育場向社會免費或低價開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平方米。

除此之外,省體育局向社會發放體育消費券5000萬元;組織開展體育職業技能鑑定12333人次,鑑定及獲證人數均列全國第一;江蘇健身教練參加全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奪得體育領域唯一金牌;成功舉辦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首屆網絡全民健身運動會,其中網絡運動會參與人數近400萬人;在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成效年度百姓滿意度調查中,公共文化體育位居11個行業滿意度首位。

競技體育方面,江蘇目前已有24名運動員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在體育產業領域,江蘇新培育認定省級體育產業基地20家、第三批省體育服務綜合體16家,南京、蘇州和常州三設區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根據最新統計,2019年江蘇省體育產業總規模4620.42億(佔全國1/7),增加值1570.94億元,佔全省GDP1.58%;全省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1971億元,人均體育消費2442元。(南報網)

重慶一批國際標準的體育賽事場館將建成

1月15日,重慶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重慶總共建成907個農民體育工程、1400個社區健身點、75個鄉鎮健身廣場、31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5個社區健身中心。數據顯示,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由「十二五」時期的43.28%提升至47.65%。

龍興專業足球場效果圖。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全面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城市社區全面建成「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

會上同時透露了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眾多利好消息。龍興專業足球場、大渡口康體城國際小球賽事中心、奧體中心綜合館等一批國際標準的體育賽事場館將建成,實現中心城區初步具備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能力。此外,還會同步推進區縣體育場館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逐步實現區域性中心城市及有條件的區縣具備承辦全市綜合性運動會和國家級單項賽事能力。同時大力推動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基本滿足立體化全方位開展戶外運動需求。

據透露,「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加快完善體育產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業,著力打造競賽表演業,推動場館服務業改革。同時積極培育中介培訓服務業,壯大體育用品業,穩步發展體育彩票業。此外,還將創新「體育+」「+體育」發展模式,拓展體育產業新業態,將體育產業打造成為新常態經濟增長新引擎,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504.7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241.9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7.7%,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同期我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上遊新聞)

上海共享健身房正式開放,最低2元每小時

近日,上海普陀體育館的共享健身房正式對外開放,無需辦卡,按次計時收費,最低2元/小時。體育公益日,政府體育活動更是免費開放,讓網友們直呼想去。

健身房場地面積約200㎡,裡面設有氧訓練區和力量訓練區。健身器材也一應俱全,包括了跑步機、功率自行車、平板臥推架、蝴蝶機、倒蹬機、背部器械划船啞鈴組等二十餘種自由力量訓練器械。此外,共享健身房的附近還安裝有心臟復甦急救設備,保障市民運動過程中的生命安全。

不同於傳統健身房,共享健身房按次計時收費,私教課程同樣按次銷售。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預約教練,避免了預付費模式的潛在風險,也避免了健身卡閒置造成浪費、退卡程序複雜等情況。有的市民表示,「之前去健身房一般性都是辦月卡年卡,一次性要充值3000-6000元,這邊不要年卡不要月卡,上班之餘想來就可以來,不用糾結,也很方便。」

共享健身房運營時間為7:00-22:00,低峰時段2元每小時,平峰時段5元每小時,尖峰時段8元每小時。運動結束時,掃描小程序中的二維碼離場,費用會從手機端自動扣除。此外,普陀體育館共享健身房擁有專業的管理系統,系統會將用戶每天運動數據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如個人每天每周每月運動時長等,通過數據分析,市民還能獲得更加科學、合理的運動建議。(上海體育)

球場啟用「三無模式」:無現金,無票證,無接觸

空場打球賽、入場檢測體溫、使用5G技術讓球迷線上觀看比賽,這都是疫情期間體育館和球場的常規操作。

疫情期間多項賽事停擺,收入下降的不僅有俱樂部,還有球場。如今,體育館和球場常態化防控,對於其擁有者來說,自然希望找到營收和防疫兼得的方式。

日前,國家冰球聯盟(NHL)球隊匹茲堡企鵝隊正和軟體公司Yinzcam合作開發一款App,打造球場的「三無模式」——無現金,無票證,無接觸。據介紹,球迷不僅可以在App上購票並掃描票證入場,同時也可以在app上購買熱狗和啤酒,而這些食物會被提前放入離其座位最近的儲物櫃。

此前的案例顯示:取消現金支付,實際上會提高場館方的收入——德甲斯圖加特隊的主場梅賽德斯-奔馳競技場取消現金支付的第一年中,食物和飲料的消費增長了16%。

在企鵝隊的這個新App上,除了食物飲料,球迷們還能下單周邊產品,比如一件隊長希尼·克羅斯比的球衣。而周邊產品的領取,則是在離場途中的指定位置,減少與人接觸的同時還能快速提貨。

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球隊紐奧良聖徒隊主場,也有新的運營嘗試:名為超級穹頂體育場的主場場地,在2020-2024年間的休賽季進行改造。一個亮點是將在球場邊增設包廂。

每間有著21-24個座位的包廂,設有專門入口,並提供食品和飲料。能夠近距離觀看球員互動的體驗感,是這些包廂的最大賣點。聖徒隊的初衷並非為了防疫,但包廂的設計同樣也可以減少現金支付和人員接觸,有序安排入場、退場,為其他體育場的改造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疫情之下所有體育賽事受到影響,因此場館的擁有方自然需要想出更多的運營辦法,比如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德州遊騎兵隊,就把主意打到了休賽期。其附屬棒球隊納什維爾之聲隊正在出售自己的球場作為辦公地點,以此增加收入。從其官方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納什維爾之聲為不同級別的套房標明了售價,比如會議室的標價為每天150美元和每周625美元。

根本上,減少人員接觸、堅持一米的社交距離,在此基礎上再找到新思路「改造」這些場館,實現收入增長,是這些場館擁有者們在疫情之下的又一次大同小異。(界面新聞)

白衣球員「隱身」雪地中,你能在球場找到人嗎?

在本周末進行的一場土超聯賽遭遇大雪,可是錫爾瓦體育球員卻在比賽中身穿白色球衣,從轉播鏡頭上看就像是一群隱身人在比賽。

這是本輪結束的一場土耳其超級聯賽比賽,比賽的雙方是伊斯坦堡和錫瓦斯體育。比賽在大雪天進行,球場被白雪覆蓋,而客隊錫瓦斯體育選擇了一套白色的客場球衣。這樣的球衣在比賽中在白色的球場上幾乎看不見了。《郵報》貼出了一張比賽轉播截圖,讓球迷們猜猜圖中有幾名白衣球員。

隨後《郵報》又用紅圈標明了圖中6名白衣球員的位置,相信在觀看比賽時,球迷們是很難發現他們的。有球迷吐槽稱:「當你選擇錯誤的球衣時,就像是FIFA遊戲中的比賽。」「這可以被稱為歐洲足壇全新的幽靈戰術。」「還好頭髮黑了一點,不然真看不到了。」「讓我來數一數球場上有幾個人。」「客隊的球員是隱身了嗎?」

最終錫爾瓦體育客場1-1戰平伊斯坦堡。(球長體育)

當眾編輯:李樹文、楊春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貴州省體育場地91579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平米
    現將主要情況公布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截止2019年底,貴州省體育場地91579個,體育場地面積5782.3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60平方米。
  • 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公布:我國第一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11月2日公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9.17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籃球場是數量最多的體育場,場地面積達5.79億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國歷史第一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突破2的大關。
  • 全民健身河南「達標」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2平方米
    在這個「全民健身」唱主角的日子裡,一場又一場主題活動現場的人山人海,充足便利的場館設施以及賽事活動的豐富多彩,其實也集中展示了我省在加強群眾體育、推廣全民健身方面取得的成績,一起來了解一下。作為與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並列的體育戰線「三大主業」之一,群眾體育是直接為老百姓健身健康服務的。
  •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3平方米!寧夏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發布
    12月8日記者獲悉,自治區體育局日前正式發布寧夏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寧夏全區體育場地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多出近1平方米。
  • 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公布:我國第一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突破2平方
    四川在線記者 薛劍國家體育總局官方網站11月2日公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9.17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籃球場是數量最多的體育場,場地面積達5.79億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我國歷史第一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突破2的大關。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7平方米
    原標題: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7平方米新華網銀川12月7日電(記者馬思嘉)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近日公布了寧夏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寧夏全區體育場地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多出近1平方米。據統計,寧夏球類運動場地有2.54萬個。其中,足球、籃球、排球場地1.08萬個;桌球和羽毛球場地1.42萬個。田徑場地1043個,場地面積691.4萬平方米。
  • 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首次突破2平方米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2019年,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首次突破2平方米「健身有地方去了」工人日報-中工網 記者 劉兵日前,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為29.17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高於全國人均水平
    日前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獲悉,截至2019年年底,寧夏全區體育場地有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高出0.99平方米。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7平方米 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全區體育場地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高出0.99平方米。   基礎大項方面,我區共有田徑場地1043個,場地面積691.4萬平方米。其中,400米環形跑道田徑場地263個,佔25.22%;其他田徑場地780個,佔74.78%。擁有遊泳場地46個,場地面積5.38萬平方米。
  • 我省人均運動場地面積低於全國水平
    我省人均運動場地面積低於全國水平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15-01-21 09:08:00 來源
  • 青海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據悉,目前我省體育場地面積1300萬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76個,足球場地277個,遊泳場館21個、健身步道46條、體育公園17個,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27.2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1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各類供群眾鍛鍊的場所不斷增加,行政村、寺院、城市社區建立了各類全民健身設施8500餘處。
  • 體育運動場地標準尺寸及面積
    01羽毛球場地尺寸一個標準羽毛球場的長為17.4米,寬為10.1米,面積為175.74平米;主場部分,單打長為13.4,寬為5.18米,面積為69.412平米,雙打長為13.4米,寬為6.1米,面積為81.74平米;室內羽毛球場高度最少為9米。
  • 2019年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08平方米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國家體育總局官網2日公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體育場地達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9.17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據統計,全國籃球場地有97.48萬個,是數量最多的體育場地,場地面積達5.79億平方米。
  • 2019年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07平方米
    12月2日,記者從自治區體育局獲悉,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場地普查總體部署,該局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組織開展了全區體育場地統計調查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體育場地有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達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
  • 北京市經常鍛鍊人口破千萬 百姓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2平方米
    本報記者 鄧偉攝   截至去年年底,本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已超過1000萬,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32平方米,提前達成了《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中的硬性指標。而這與「十三五」期間,本市體育基礎設施的持續建設、品牌全民健身活動的大力推廣、全民健身組織的健康發展、科學健身指導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寧夏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07平方米 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綜合消息,寧夏回族自治區體育局近日公布了寧夏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寧夏全區體育場地36535個,體育場地面積2132.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7平方米,比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高出0.99平方米。   據統計,寧夏球類運動場地有2.54萬個。
  • 人均2.28平方米!福建2019年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出爐
    現將統計調查主要情況公告如下:   一、體育場地總體情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福建省共有各類體育場地117187個,場地面積9063.10萬平方米,人均場地面積2.28平方米。   按機構類型,事業單位體育場地44621個,場地面積3823.18萬平方米;村委會體育場地43304個,場地面積2095.37萬平方米;企業體育場地9092個,場地面積1685.30萬平方米;居委會體育場地13685個,場地面積864.25萬平方米;機關體育場地3983個,場地面積369.15萬平方米;民辦非企業單位體育場地1832個,場地面積133.47萬平方米;社會團體體育場地
  • 2019年國內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
    【2019年國內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2019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其中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國體育場地354.44萬個,體育場地面積29.17億平方米,國內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08平方米。體育場地中,籃球場地數量最多,達到97.48萬個,足球場地有10.53萬個。
  • 運動場地尺寸
    12、室外網球場的四周圍擋高度一般不低於4米,每片場地由8組燈光組成。13、羽毛球有效場地長度為17.4米,雙打寬度為6.1米,單打場地寬度5.18米,羽毛球球網及網柱高為1.55米。14、壘球場地是一個直角扇形場地,在場地建設上外場區鋪設人造草。
  • 蘇州足球場地近千塊
    崑山市體育中心 圖片均由場館提供策劃:簡平 張甜甜 撰稿:張黎麗 凌欣煒近年來,蘇州大力推進足球改革,加大足球場地建設力度,擴大人均足球場地面積,讓市民有場地踢球。這裡一共8塊球場,除了2塊4人制籠式球場在樓層中,其餘6塊均在露天屋頂。2015年,蘇州高新區獅山大橋附近又出現了首個通過網際網路眾籌方式建設的「空中足球場」。該球場建在一處工業廠房的樓頂,佔地面積有4000平方米,共建有3塊人工足球場,在後續的運營過程中還採用了多項網絡高科技,並且基於球場搭建起了球迷社交平臺。「有時候我們為了踢一場球,驅車二三十公裡找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