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眾聞」欄目,體育設施相關領域最熱的新聞都在這裡啦!
足球場建設:不光要數量,也得看質量
近年來,足球場地建設雖然如火如荼,足球場地數量呈現大幅度增加的趨勢,但場地質量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解決好。記者十幾年的踢球經歷和採訪發現,絕大部分人造場地仍舊存在以下幾個非常顯然的問題:
其一,很多場地都沒有減震緩衝層,衝擊吸收很差;其二,很多場地施工糟糕,平整度不夠,排水也很差;其三,很多場地的人造草草絲質量不過關,一開始踢著還不錯,幾個月之後,草絲就開始出現粉化、脫落及褪色等現象;其四,很多場地的填充顆粒非常差,填充量明顯不夠。
去年年底,《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出臺,新華社曾撰文指出政策需要破解的5大難題:土地政策、專業運營維護不足、專項資金來源單一、審批覆雜、監督機制缺乏,其中認為「專業運營維護不足」和「監督機制缺乏」是基層場地質量「觸目驚心」的兩大原因。
2001年,國際足聯便開始推動人造草場地「FIFA推薦認證」,對場地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運動性能都有很詳細的檢測標準,對衝擊吸收、垂直變形及轉動阻力等數據也都有詳細的要求,其中衝擊吸收57%~68%這一點在中國絕大部分場地是遠遠達不到的。除了建造之外,FIFA標準也對維護有了更高和詳細的要求。
更簡單的標準是,優質的人造草足球場,穿AG釘球鞋會非常舒服,有抓地力,好發力,高強度的訓練、比賽後無不適感,和在天然草足球場踢球類似,而目前國內的場地給人的體感則是:地硬、打滑、踢完球膝蓋和腳踝跟腱疼,也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的天才少年毀於傷病,其中主要是膝關節傷病和踝關節傷病,大部分原因都和場地有關。
嘉美茵公司總經理張小煥介紹:「即便是兩塊體感差別不大的人造草足球場,細節和用料的差異,造價很可能就相差百萬以上。造成差異有很多原因:很簡單的一個就是平整度,施工工藝就可能差別很大;還有減震緩衝層的質量,這塊場地的25mm厚緩衝墊層是目前世界上最好最耐用的墊層,也是目前歐洲各大頂級職業俱樂部常用的一款墊層,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運動性能和排水性能都有顯著提高;環保膠水和不環保膠水,對球員的健康影響天壤之別;至於表面,人造草卷的質量就不用說了,石英砂礫和膠粒的使用差別更大,石英砂礫太小會流失,太大會割傷草絲,這塊場地的填充膠粒無毒、柔軟不變形、0.5~2mm的粒徑讓腳感舒適,衝擊吸收效果好,同樣,粒徑太小容易流失,太大影響腳感及球滾動,而一些劣質場地的膠粒就是廢棄電纜皮粉碎的。」
在深圳足球俱樂部訓練基地,張小煥打開了場地邊的噴水設施:「人造草球場也需要噴水,這個可能你們都不知道吧?並不只是天然草需要噴淋,人造草也需要,尤其在夏天,定時或賽前灑水能有效地清潔場地,降低滑阻力,防止灼傷皮膚,防止靜電,延長人造草場地的使用壽命。」
「一般的觀念是,人造草不需要維護,而天然草維護不好就容易出大問題。確實,天然草的維護很重要,但人造草的維護也非常關鍵。FIFA就建議,場地每使用40小時後,就要進行一次刷新表面維護,每3個月進行2~3次整體維護,對草絲、膠粒進行梳理,保持平整及緩衝。這麼說吧,一塊高質量的人造草球場如果不維護,兩三年之後就不成樣子了,但如果經常進行系統維護,就可以達到設計壽命,使用八年乃至十年都可以保證標準。」張小煥說。
張小煥頗為遺憾地告訴記者:「這些年我常去國外考察,像德國、英國等足球發達國家,場地從建造到維護都是非常完善的,完善的建造標準,完善的維護操作,一絲不苟,我們的差距還很大很大的,建造的標準都沒有解決,維護的標準更無從談起,除了少數的場地,比如觀瀾湖的,比如部分中超的訓練基地和青訓基地,其他場地基本談不上良好的維護。」
不得不說,中國足球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絕不僅僅是國家隊、聯賽的競技差距,也不僅僅是青訓、校園足球的普及、提升差距,差距,也體現在腳下最基礎的場地上,而且似乎體現得更加明顯,更加尖銳。(足球報)
河南發文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
1月16日,河南省政府發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意見在優化產業發展結構、大力促進體育消費、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推動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要求。
在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方面,意見提出,
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增加健身場地設施有效供給,補齊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短板。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等既有建築及屋頂、地下室等空間建設改造成體育設施,並允許按照體育設施設計要求,依法依規調整使用功能等土地、規劃、設計、建設要求,實行在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合理利用公園綠地等建設一批簡易實用、功能複合的就近就便體育設施。加快社會足球場地建設。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建設航空飛行基地、水上運動基地、自駕營地、戶外露營地等設施。
優化體育產業用地供給。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要統籌考慮體育用地布局,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體育產業新增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體育產業,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採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鼓勵各地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符合條件的「四荒」土地發展體育產業。
推進各類體育設施開放。支持中小學對校園體育場地設施進行社會通道改造,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社會開放;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要保證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向本校師生開放。新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要在規劃設計時創造向社會開放的條件。嚴格執行學校安全管理措施,確保校園安全。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免費或低收費服務。
意見要求促進冰雪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冰雪場地設施,鼓勵建設集滑雪、滑冰、露營等多種健身、休閒功能為一體的體育旅遊目的地。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冰雪運動場地、興辦冰雪運動培訓機構。
體育企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按規定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河南省政府)
江蘇去年新建體育公園111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平方米
1月15日,2021年全省體育局長視頻會議在南京召開。江蘇省體育局局長陳少軍介紹,2020年,全省新建體育公園111個、健身步道500餘公裡,推動122個大型體育場向社會免費或低價開放,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15平方米。
除此之外,省體育局向社會發放體育消費券5000萬元;組織開展體育職業技能鑑定12333人次,鑑定及獲證人數均列全國第一;江蘇健身教練參加全國首屆職業技能大賽,奪得體育領域唯一金牌;成功舉辦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首屆網絡全民健身運動會,其中網絡運動會參與人數近400萬人;在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成效年度百姓滿意度調查中,公共文化體育位居11個行業滿意度首位。
競技體育方面,江蘇目前已有24名運動員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在體育產業領域,江蘇新培育認定省級體育產業基地20家、第三批省體育服務綜合體16家,南京、蘇州和常州三設區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根據最新統計,2019年江蘇省體育產業總規模4620.42億(佔全國1/7),增加值1570.94億元,佔全省GDP1.58%;全省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1971億元,人均體育消費2442元。(南報網)
重慶一批國際標準的體育賽事場館將建成
1月15日,重慶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透露,「十三五」期間重慶總共建成907個農民體育工程、1400個社區健身點、75個鄉鎮健身廣場、31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5個社區健身中心。數據顯示,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由「十二五」時期的43.28%提升至47.65%。
龍興專業足球場效果圖。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全面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城市社區全面建成「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
會上同時透露了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眾多利好消息。龍興專業足球場、大渡口康體城國際小球賽事中心、奧體中心綜合館等一批國際標準的體育賽事場館將建成,實現中心城區初步具備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能力。此外,還會同步推進區縣體育場館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逐步實現區域性中心城市及有條件的區縣具備承辦全市綜合性運動會和國家級單項賽事能力。同時大力推動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基本滿足立體化全方位開展戶外運動需求。
據透露,「十四五」時期,重慶將加快完善體育產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戶外運動業,著力打造競賽表演業,推動場館服務業改革。同時積極培育中介培訓服務業,壯大體育用品業,穩步發展體育彩票業。此外,還將創新「體育+」「+體育」發展模式,拓展體育產業新業態,將體育產業打造成為新常態經濟增長新引擎,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達504.7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加241.9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7.7%,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同期我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上遊新聞)
上海共享健身房正式開放,最低2元每小時
近日,上海普陀體育館的共享健身房正式對外開放,無需辦卡,按次計時收費,最低2元/小時。體育公益日,政府體育活動更是免費開放,讓網友們直呼想去。
健身房場地面積約200㎡,裡面設有氧訓練區和力量訓練區。健身器材也一應俱全,包括了跑步機、功率自行車、平板臥推架、蝴蝶機、倒蹬機、背部器械划船啞鈴組等二十餘種自由力量訓練器械。此外,共享健身房的附近還安裝有心臟復甦急救設備,保障市民運動過程中的生命安全。
不同於傳統健身房,共享健身房按次計時收費,私教課程同樣按次銷售。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預約教練,避免了預付費模式的潛在風險,也避免了健身卡閒置造成浪費、退卡程序複雜等情況。有的市民表示,「之前去健身房一般性都是辦月卡年卡,一次性要充值3000-6000元,這邊不要年卡不要月卡,上班之餘想來就可以來,不用糾結,也很方便。」
共享健身房運營時間為7:00-22:00,低峰時段2元每小時,平峰時段5元每小時,尖峰時段8元每小時。運動結束時,掃描小程序中的二維碼離場,費用會從手機端自動扣除。此外,普陀體育館共享健身房擁有專業的管理系統,系統會將用戶每天運動數據進行統一規劃與管理,如個人每天每周每月運動時長等,通過數據分析,市民還能獲得更加科學、合理的運動建議。(上海體育)
球場啟用「三無模式」:無現金,無票證,無接觸
空場打球賽、入場檢測體溫、使用5G技術讓球迷線上觀看比賽,這都是疫情期間體育館和球場的常規操作。
疫情期間多項賽事停擺,收入下降的不僅有俱樂部,還有球場。如今,體育館和球場常態化防控,對於其擁有者來說,自然希望找到營收和防疫兼得的方式。
日前,國家冰球聯盟(NHL)球隊匹茲堡企鵝隊正和軟體公司Yinzcam合作開發一款App,打造球場的「三無模式」——無現金,無票證,無接觸。據介紹,球迷不僅可以在App上購票並掃描票證入場,同時也可以在app上購買熱狗和啤酒,而這些食物會被提前放入離其座位最近的儲物櫃。
此前的案例顯示:取消現金支付,實際上會提高場館方的收入——德甲斯圖加特隊的主場梅賽德斯-奔馳競技場取消現金支付的第一年中,食物和飲料的消費增長了16%。
在企鵝隊的這個新App上,除了食物飲料,球迷們還能下單周邊產品,比如一件隊長希尼·克羅斯比的球衣。而周邊產品的領取,則是在離場途中的指定位置,減少與人接觸的同時還能快速提貨。
職業橄欖球大聯盟(NFL)球隊紐奧良聖徒隊主場,也有新的運營嘗試:名為超級穹頂體育場的主場場地,在2020-2024年間的休賽季進行改造。一個亮點是將在球場邊增設包廂。
每間有著21-24個座位的包廂,設有專門入口,並提供食品和飲料。能夠近距離觀看球員互動的體驗感,是這些包廂的最大賣點。聖徒隊的初衷並非為了防疫,但包廂的設計同樣也可以減少現金支付和人員接觸,有序安排入場、退場,為其他體育場的改造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疫情之下所有體育賽事受到影響,因此場館的擁有方自然需要想出更多的運營辦法,比如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德州遊騎兵隊,就把主意打到了休賽期。其附屬棒球隊納什維爾之聲隊正在出售自己的球場作為辦公地點,以此增加收入。從其官方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納什維爾之聲為不同級別的套房標明了售價,比如會議室的標價為每天150美元和每周625美元。
根本上,減少人員接觸、堅持一米的社交距離,在此基礎上再找到新思路「改造」這些場館,實現收入增長,是這些場館擁有者們在疫情之下的又一次大同小異。(界面新聞)
白衣球員「隱身」雪地中,你能在球場找到人嗎?
在本周末進行的一場土超聯賽遭遇大雪,可是錫爾瓦體育球員卻在比賽中身穿白色球衣,從轉播鏡頭上看就像是一群隱身人在比賽。
這是本輪結束的一場土耳其超級聯賽比賽,比賽的雙方是伊斯坦堡和錫瓦斯體育。比賽在大雪天進行,球場被白雪覆蓋,而客隊錫瓦斯體育選擇了一套白色的客場球衣。這樣的球衣在比賽中在白色的球場上幾乎看不見了。《郵報》貼出了一張比賽轉播截圖,讓球迷們猜猜圖中有幾名白衣球員。
隨後《郵報》又用紅圈標明了圖中6名白衣球員的位置,相信在觀看比賽時,球迷們是很難發現他們的。有球迷吐槽稱:「當你選擇錯誤的球衣時,就像是FIFA遊戲中的比賽。」「這可以被稱為歐洲足壇全新的幽靈戰術。」「還好頭髮黑了一點,不然真看不到了。」「讓我來數一數球場上有幾個人。」「客隊的球員是隱身了嗎?」
最終錫爾瓦體育客場1-1戰平伊斯坦堡。(球長體育)
當眾編輯:李樹文、楊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