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電影《小丑2019》全球票房突破了10億美金(約70億人民幣),是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10億美元(約70億人民幣)的R級電影。取得這樣票房,還是在沒有中國市場的助力下完成的,相比起它4億(人民幣)多的製作成本,《小丑2019》成為了DC漫改最賺錢的電影之一。
《小丑2019》數字版上映後,很多國內影迷在紛紛刷劇,它的豆瓣評分從9.1變成了9.0,下降了0.1分。很多影迷表示看不懂、劇情爛,高期待卻有點小失望,故給了低分。這部電影開頭確實沒有交代背景,而是通過亞瑟心理變化推進劇情,需要一定的腦力分析,看不懂的影迷給低分也是正常的。
看完整部片,劇情中留下了很多懸念,比較明顯的有兩點:一是亞瑟母親和韋恩的關係,亞瑟是不是韋恩的私生子?二是同時窮人,亞瑟為什麼沒有放過他的心理醫生?
首先,母親說韋恩是亞瑟的父親,亞瑟去找韋恩時,被他打了一巴掌,罵他母親是痴心妄想。亞瑟去調取了他母親的檔案,發現母親有幻想症,並且小時候任由養父虐待他,母親還給他取名「小happy」,非常的諷刺。本以為這件事水落石出塵埃落定時,亞瑟卻在家中發現,母親的一張照片有韋恩的籤名「喜歡你的微笑—TW 託馬斯·韋恩」。也就是說,韋恩和亞瑟母親是有關係的,這一切不一定是亞瑟母親的幻想。而韋恩完全有能力製造假的檔案,說亞瑟的母親有精神病。
不過,這個懸念沒有答案,電影裡的因為韋恩和亞瑟的母親都去世了。
其次,在影片的最後,亞瑟沒有放過他的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和亞瑟一樣,並不是什麼富人階層,為什麼亞瑟不放過她呢?
心理醫生出場的三個片段:
亞瑟去見心理醫生是為了拿藥,他希望能通過藥物控制不讓自己那麼痛苦。同時,亞瑟還和心理醫生聊了自己的想法,自己想當喜劇演員,但是心理醫生並不關心他所謂的夢想,只是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工作。醫生先是問了亞瑟的近況,並要求亞瑟拿出他的日記給她查看。其次,心理醫生簡單地問了亞瑟,和別人聊天會不會好一點。亞瑟的回答是:感覺關在醫院裡比較好。
隨著哥譚市縮減開支,亞瑟去的社區心理救助站也將被關閉。亞瑟還是願意和心理醫生聊聊他的心理狀況,覺得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而心理醫生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只是告訴他這裡將關閉,以後拿不到藥了。沒人會關心你,也沒有會關心我(心理醫生),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亞瑟最後一次見心理醫生是在他被關進了精神病院,此時亞瑟已經完全變成了「小丑」,他一直在笑,只告訴心理醫生他想到了個笑話。醫生:想說給我聽嗎?亞瑟卻拒絕了:「你不聽不懂」。
亞瑟離開的時候,地板上都是血印,也就是說,亞瑟最終沒有放過這位「無關緊要」的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的冷漠,和踐踏別人夢想的人無本質差別
亞瑟的心理變化是:傾訴、傾訴、絕望,心理醫生關心的是:亞瑟日記(工作)、救助站倒閉(工作)、亞瑟在想什麼(工作)?
亞瑟第一次很認真的和心理醫生說了自己的感受,想當一名「諧星」,自己感到很難過,比關在醫院裡還難受。而醫生只關心他有沒有寫日記,按程序給他開藥。
第二次,亞瑟感覺自己病得越來越重,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發現別人開始關注「小丑」了。心理醫生給他的回應是「冷漠」,救助站被裁,沒有藥、我(心理醫生)工作到此結束,愛莫能助,沒人會關心你,再見!
第三次,亞瑟已經絕望,不想再說什麼了。心理醫生卻想套他的話,希望能知道亞瑟在想什麼,對症下藥,依然是在按部就班的工作。
心理醫生人物的設定,真實反映了哥譚市工作人員對「小丑」們的冷漠和無視,並不會真正的關心他們,甚至連基本的心理治療都是敷衍了事。所以,亞瑟沒有放過心理醫生並不意外,心理醫生代表著韋恩一派對哥譚市窮苦小丑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