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作為亞洲的兩個足球大國,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兩者球風相像,恩恩怨怨,是非情仇,是朋友也是死敵。
兩者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中國媒體所說的恐韓症——在長達32年的歷史當中,中國隊與韓國隊交手從來沒有勝過,無論正賽還是熱身賽,始終負多平少零勝。32年中多少中外教練,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足球運動員都沒有戰勝過韓國隊。
於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中國媒體便稱之為恐韓症。每每拿這個調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仿佛這種病已經根深蒂固,無法治癒。同時也影響著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心理,使他們面對韓國隊時有些膽小。
其實縱觀中韓兩國的交戰,場面上雙方都有機會,中國隊並不落於下風,技術上雙方伯仲之間並沒有差距,但是往往比賽就是韓國隊勝了,中國隊往往是最後時刻崩盤,功虧一簣。感覺中國隊和韓國隊總差那麼一口氣。
同為東亞人,體力上中國球員並不弱於韓國球員,李瑋峰,馮瀟霆,黃博文這樣的中國隊員在韓國聯賽同樣打的風生水起,都是韓國球隊的主力,甚至某些中國球員的體力比韓國球員還好。
那麼中韓足球的差距到底在哪兒呢?多年以後,李瑋峰迴憶起當年在韓國聯賽打拼的場景:當時我認為我是全亞洲最好的中後衛,但到了韓國聯賽我一看跟中國的不一樣,他們34歲,35歲的老中衛也都參加早操。我就問,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這個年齡,在中國不需要這樣。他們告訴我這不是在練體能,是在鍛鍊人的意志品質。
從此以後,李瑋峰總算明白了中國足球和韓國足球差就差在意志品質上。中國球員普遍意志品質比較薄弱,而韓國足球向來以頑強拼搏著稱。
而中國球迷總是認為韓國隊靠著賄賂裁判才一路過關斬將淘汰了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打進了世界盃的四強。韓國隊賄賂裁判是真,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也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如果換做是中國隊,就算賄賂裁判,他們能淘汰葡萄牙,西班牙和義大利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