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與籃球這兩個球類項目可以說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兩個球類運動,一直以來關於在國內到底是踢足球的人多還是打籃球的人多也一直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統計。但是說的這兩大球的最高賽事領域世界盃,那麼差距就很明顯了。首先上圖中能正確說出兩個獎盃的名字的人有多少人呢?也許大多數球迷們都能說出"大力神杯"以及它的前身"雷米特杯",但是對於籃球世界盃這個獎盃卻很少能打得上來,甚至說"奧布萊恩杯"的估計也會有,其實這就是差距所在。我們知道"大力神杯"不僅僅因為它外觀金燦燦好看更多的是每逢足球世界盃,新聞報導及世界盃專題節目都會介紹它的外觀及歷史。不過對於籃球世界盃的獎盃介紹真的少之又少。今天本文不去探討數字統計學,比如不去計算到底觀賽人數及電視收看直播這些數字因為非常懸殊,從賽事準備期間到開賽以後各方面地分析兩大杯差距。
差距1:分組抽籤儀式有多少人因為他的到來才知道今年的3月16是本屆男籃世界盃的抽籤日,又有多少是因為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才真正意義上從電視轉播上全程看到男籃世界盃的抽籤儀式呢?2006年男籃世錦賽你可能說那會兒網絡還不發達,2010年土耳其世錦賽可能還是會說那會兒的網絡哪有今天那麼飛速發展,到了2014年西班牙世界盃呢?網絡是發達了可惜自己的國家無緣世界盃所以不關心了。那麼反問下足球的世界盃小組抽籤儀式你們是不是都歷歷在目呢,有國足參賽的2002年世界盃,2006年德國世界盃抽籤是不是至今還是對那位美女主持人以及吉祥物獅子有印象呢?2010年世界盃的非洲舞蹈以及那首最原始版的"飄揚的旗幟"有印象呢?真可以這麼說本屆杯賽真的借東道主的力叉開和足球世界盃的年份在大力推廣。
差距2:各大雜誌報刊的官方大名單國際足聯規定世界盃開賽前半個月左右必須像國際足聯遞交一份23+7的名單,其中23人名單裡出現傷病的球員可在該隊比賽前的24小時從那個候補7人名單退換。可惜直到昨天看了報導我們的同組對手象牙海岸截至到昨天還是19人。另外上面三幅配圖再次很好反映了差距。都是《體壇周報》出版的足球世界盃有專門的特刊供讀者收藏每次出版都供不應求,至於我的籃球世界盃記憶都在這兩張泛黃的報紙上了,看到美國隊截至出版時號碼都還沒有齊全別的球隊就不需要在分析差距了吧?因為國際足聯官方都是規定好的提交大名單時候就按1到23號分配。
差距3:FIFB效仿FIFA效果真的好嗎?首先本屆世界盃擴軍到和足球世界盃一樣32強,隨著各大洲籃球水平的穩步發展不能完全說這個效仿是壞事因為能進籃球世界盃的球隊歐洲無弱旅,除了亞非相對弱一點以外不太會出線大屠殺。但是國際籃聯錯就錯在賽程的整密上面:從8月31日開幕至決賽9月15日,僅僅半個月的世界總計92場比賽!可以說美國夢之隊那麼多全明星的退出很多程度受此賽程的影響以及賽事放在離NBA季前賽開幕太近的原因。足球世界盃一個月64場比賽正好滿足球迷們每天合理安排作息世界每天三個不同的時間點都能欣賞不同隊伍的比賽,而籃球世界盃如此賽程意味著等開賽我們要選擇看同時跳球的比賽。另外籃球世界盃還分兩階段,小組出線的球隊還將於別的小組的出線球隊再打分組賽,既然效仿足球世界盃完全可以採用一樣的規則:小組前兩名出線直接對陣相鄰的一組,第一打第二既節省時間和賽事場次也可以給球隊更多時間休息。一直這樣下從16進8,8進4,決賽。
結語說實話不擔心這屆在中國本土舉行的世界盃會出現個別場次球迷人數甚少的情況,畢竟作為人口大國在家門口的比賽還是回去支持下的。真正值得國際籃聯去總結反思的就是下一屆開賽男籃世界盃,隨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加入阿聯的老去今後男籃在衝出亞洲真的有點堪憂了,一旦男籃再次缺席世界盃那麼觀賽程度及賽事影響力就真的只能靠美國夢之隊支撐了,前提是千萬不要讓本屆世界盃所謂的"歷史最差"美國隊奪冠不然真的不僅僅是籃球世界盃,而是籃球這項運動會被足球越甩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