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盃帶到中國,這是很多人的心聲。在成功舉辦過奧運會、大運會這些世界性的綜合體育大會之後,我們的國家完全有能力舉辦世界盃這樣全球性的足球盛會。
2018俄羅斯世界盃的熱潮剛剛過去,無數國人心中的足球夢再次被喚起。足球,如同初戀情人一般,一旦往日的情景浮現,心中的思念也會再度燃起。世界盃,這個足球世界的最高聖殿,我們都希望能有機會親身參與進去,把世界盃帶到中國,這是最便捷的方式。
舉辦世界盃,對咱們這個國家,咱們的社會,咱們的人民,那絕對是件天大的好事。但是,對於處在黑暗中的中國足球來說,不見得能有多大促進作用。中國足球的問題不在於此,一張免費的世界盃門票完全沒有辦法去解決中國足球的問題。
中國足球其實不單單是足球本身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只需要做一個簡單的問答,你就會明白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你願意送你自己的小孩子去學習踢足球嗎?你有那個經濟實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踢足球嗎?
第一個問題,是一個觀念性的問題,也是中國體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於絕大部分的家長,他們是允許自己的孩子去踢足球的,同時,也可以嘗試其他的體育項目,但是,僅限於娛樂和玩耍,玩玩就可以了,不能太過投入,也不能耽誤學習,更不能把這玩意當飯吃。所以,孩子們都把足球當作興趣,淺嘗輒止,而不是從小立下志向,未來一定要成為國腳,代表中國足球贏得比賽,拿冠軍,成為英雄。
第二個問題,大部分家長沒有足夠的金錢和多餘的精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踢足球。每天為了工作早出晚歸,累得像條狗一樣,哪裡還有心情去陪孩子踢球。
而且,踢球是要花錢的。好的踢球裝備需要花錢,租球場需要花錢,請教練需要花錢,沒有錢,真的寸步難行。
對於生活在城市或者條件較為不錯的鄉鎮孩子,如果家長真有那份心,還是可以為孩子找到踢球的地方,能為孩子創造比較不錯的踢球環境。但是,對於廣大的來自農村的孩子,他們連一塊能踢球的草坪都沒有,這樣的孩子從出生就被剝奪了踢球的權利。
現在,中國足球呈現出的一個現象就是踢球的人口基數少,其中,適合踢球的孩子比例也少。經常關注中國足球的人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那就是有一部分職業球員,他們的特點和能力都不具備踢職業足球,但是,沒辦法,球隊缺人手,只有矮子裡面拔將軍,硬著頭皮都要把孩子頂上去。這樣一個畸形的環境,中國足球還能健康發展嗎?
世界盃如果來到中國,民眾的熱情會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會加速足球經濟和周邊經濟的發展,但是,本質上不可能改變中國足球的面貌。
中國足球受到體制的制約,社會發展的制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50年,也可能是100年,甚至是永遠都沒辦法走上正軌,這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
喜歡足球的人,可以儘快的去體驗足球的樂趣,享受足球的魅力。關注足球的人們,也可以放平心態,贏球的時候,為球隊加油,鼓勁,輸球的時候,也不要上火。生活還要繼續,足球還是那副操蛋的德行,就讓他痛並快樂著吧。
不管是2030年還是2034年,或者是更久遠的年份,都希望世界盃能來到中國,而且是越快越好。我不會因為中國足球水平差而遠離足球,更不會放棄享受世界盃的快樂,我希望站在自己的國家的土地上,為喜歡的足球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