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榆次、太谷、祁縣、平遙、靈石平川五區、縣歷史悠久,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物阜民殷,旅遊資源豐富獨特。以晉商大院和世界文化遺產以及風景勝地為代表的晉商文化旅遊資源更是獨具魅力,被稱之為晉商文化旅遊區和「中國古建築的寶庫」之一,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旅遊業逐步發展中到山西旅遊者的首選和必遊之處。
晉商文化旅遊區是黃河流域歷史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在這塊土地上,考古發現的282處古文化遺址中,其內涵時代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初期,而大量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特別是明清時期的晉中商幫,其商業貿易活動不僅在全國許多大中小城市設立商號、票號,而且遠涉口外、關東、川、陝、雲、貴、新疆邊陲口岸,以至蒙、俄、朝、日、緬甸、印度等國。在商業鼎盛之時,在全國85個大中城市商埠,設有商號、票號400餘個,其經營的行業「上至綢緞,下至蔥蒜」,應有盡有。道光四年(1824)平遙商業家雷履泰創立中國第一個票號「日升昌」起,晉中各縣商家也相繼紛紛在全國各地先後建起票號達70餘家,並遠涉俄國、日本、等國。至道光三十年(1850)前後,晉中票號獨領風騷。以商業為基礎,以票號為動力,二者互相促進,使晉中商業在清後中葉,走向蓬勃發展的階段。商業的發展自然帶動了其它行業的發展,清光緒八年(1882),祁縣富商辦起了第一個鉛字印刷廠,光緒三十年(1904),祁縣天合元商號財東辦起了擁有200臺織機的染織公司,民國4年(1915)太谷辦起了生產名藥龜齡集的藥廠,民國6年(1917)平遙建起了火柴廠,民國8年(1919)榆次創辦了晉華紡織公司等,開闢了近代山西民族工業之先河。太谷的曹家、祁縣的渠家、喬家、平遙的李家、榆次的常家、介休的範家、冀家,以及太谷的家和榆次聶店的王家、祁縣史、新、太谷王三家合營的大盛魁,均是擁有萬貫資財的巨商之家。這些晉商大賈遺留下的商號舊址和民宅大院遍布晉中平川各地。據統計晉中現存有古代民居和城址80餘處。平遙、祁縣古城城內街道、店鋪、作坊、民宅至今仍然保持明清與風貌,綜合地反映了山西黃河鄉土民俗風情的原始特點祁縣喬家、渠家、太谷的曹家、平遙的日升昌和靈石的王家大院,形成了晉中平川各縣為代表的明清民居建築媲群,豪華氣派、富麗堂皇、文化內涵豐富,磚雕、木雕、石雕藝術堪稱一絕。聞名海內外的祁縣民俗博物館「喬家大院」即「大德通票號」的主人喬氏「在中堂」宅院是明、清、民國時期中國北方民居建築的代表作,是對晉中傳統時風俗,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的禮儀風俗和民間工藝、文化藝術、農業生產、加工製作活動等典型的黃河鄉土民俗風情實物的集中展示。1995年開發的祁縣渠家大院晉商文化博物館、太谷三多堂曹家大院即「錦」字號聞名的太谷富商曹氏宅院和平遙日升昌(我國最早的金融機構)晉商文化陳列館,1996年修復,1997年開放的靈石縣王家大院北方民居藝術館,由於地處城市中心或交通要附近,自開放以來每日有成千遊人遊覽,2000年開放的榆次常家大院「玉」字號的榆次富商常氏宅院,現成為晉中旅遊資源的新亮點。到2001年,祁縣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靈石王家大院、平遙日升昌、百川通等票號舊址均已開發為博物館,成為聞名國內外的旅遊景點。特別是晉商的歷史功績和文化遺產,以及它的商業精神、經營之道、商業道德、治家方略等都是非常寶貴的文化資源財富,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關注,對於今天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都有著極大的借鑑價值和深刻的啟迪作用。
晉商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財富的創造與發明,文化內容繁若晨星,文化名人層出不窮,成為晉中文化旅遊的又一資源,平遙縣的三孫(孫楚、孫綽、孫盛)、祁縣的三溫(溫大雅、溫彥博、溫庭筠)、榆次三常(常麟書、常贊春、常旭春)等均出自著名的書畫之家,享譽盛唐的大詩人白居易、王維、王縉、溫庭筠,明代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以及清代著名武術家心意拳北派之祖戴龍邦等。明清以來商業經濟的繁榮發達,促進了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各種雕刻頗負盛名,民間社火活動各展風採,競奇鬥豔。鐵棍、背棍、抬閣、架火、絞活龍、彩燈等引人著迷。名特產和地方風味小吃眾多——平遙牛肉、太谷餅、介休貫餡糖、壽陽油柿子、碗脫、灌腸等成為旅遊資源的又一新亮點。麵食文化也是晉商文化旅遊資源之一,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在晉中」,晉中的麵食文化源遠流長,地方麵食品種繁多,在山西堪稱一絕,如「刀削麵、貓耳朵、拔魚兒、剔尖、擦面、拉麵」等。是頗具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以平遙推光漆器為代表的工藝品、紀念品也是晉商文化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保持了明清形制與風貌的古縣城的原型「平遙明清一條街」、祁縣歷史名城的古商業街,號稱「中國華爾街」的太谷古城商業街,以及在歷史上享譽國內外的龜齡集、定坤丹、平遙長山藥、孔祥熙的宅院等。
晉商文化旅遊區,除大院文化外,其它景點也各有特色,獨具魅力。如保持了明初城牆形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平遙古城牆;擁有宋、元、明、清歷代2052尊千姿百態、造型各異的泥塑而聞名國內外,被海內外專家學者和旅遊者稱為「東方彩塑藝術寶庫」的平遙雙林寺,國寶級、省級重點文物平遙鎮國寺;榆次城隍廟、介休襖神樓、靈石旌介遺址、資壽寺、介休后土廟等;在歷史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縣級文物太谷無邊寺白塔、平遙冀郭橋等,以及因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於此集山光水色,文物勝跡,佛寺道觀於一體的介休綿山,集唐宋元明清古建藝術於一體的介休市張壁古堡地下千年古地道是中國古代現存最早的軍事地道。晉商文化旅遊區豐富的人文、自然、社會旅遊資源,既可使遊人觀賞到北方民居的藝術,又可領略到晉中黃河鄉土民俗風情;同時,也為探研明清時期當地的民風民俗的源藪提供了歷史依據。不愧為集人文藝術、自然風光為一身的民族歷史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