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人社部宣布了養老金平均再次上調5%,讓退休人員高興不已。要知道這已經是「十六連漲」了,平均上漲比例超過5%。不過,很多人沒注意,上漲的對象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並不包括參加城鄉居民社保的人員。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區別對待,參加城鄉居民社保的人員也很多。實際上,這部分人群也是有上調的。城鄉居民養老金它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構成,基礎養老金是由各地政府決定,每個地方金額不一樣。個人帳戶養老金就看每個人繳納的數額,一樣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實際上,基礎養老金也是有階段性的調整,今年也不例外,農民朋友還是有這筆錢領取的。根據人社部印發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於2020年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通知》,從7月調整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據了解,今年受疫情影響,這項調整政策遲遲沒有公布,直到最近才公布,但由於上漲幅度比較低,所以比較低調。按照以往的上漲幅度,2020年的調整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能夠突破百元,此前是88元,但沒想到最終確定從7月開始,每月調整5元,也就是上漲到了93元。
從時間來說,過去都是從1月就開始調整,今年7月才開始,那就是只有5個月,合計25元。不過,這只是國家定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各地區一般都會高於這個標準,就像最低平均工資一樣,很少有企業會壓著這條線來定工資。
目前,各個地區還沒有公布2020年的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此前,上海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1100元,是最高的地區,最低的是貴州,為93元,和上海相差了1007元,只比國家定的最低標準高了5元。
國家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一般兩到三年調整一次,2012年為55元,2015年調整為70元,2018年上漲到了88元。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是死亡人員親屬補發的喪葬補助金,從880元調整到930元,會發到社保卡中。所以,加起來是有兩筆錢可以領取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領取到,還有3類人是無法領取的。一類是未參加資格認證人員,如果沒有按期參加資格認證,那養老金會停發,包括補發的基礎養老金。一類是服刑人員,這類人是明確規定停發養老金的,補貼那就更沒有了。還有一類是冒領和重複領取的人員,也不能參與本次養老金補發。
還有一個多月,就進入到2021年了,各個地區應該也會陸續公布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並給予補發。在疫情的情況下,國家減稅降費,財政收入也驟減,還想著給廣大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也沒忘了給城鄉居民,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不管上漲多少,都值得感恩。